Workflow
中芯国际(688981)
icon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市值万亿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0:17
公司市值表现 - 2025年9月18日A股盘中股价冲高至127.49元/股 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 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标志性企业[1] - 2025年1月1日至9月19日A股股价上涨30.47% 截至9月19日收盘价121.34元 总市值9706.33亿元[1] - A股市盈率达200多倍 显著高于台积电不到20倍的估值水平[1] 关键发展历程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27.46元 募资总额532.3亿元创科创板纪录 上市首日收盘大涨202% 总市值达6137亿元[7] - 2020年12月遭美国实体清单制裁 对10nm及以下技术实施出口限制[8] - 2021年3月披露2020年报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39%) 净利43.3亿元(同比增长142%)[9] - 2022年7月基于"增强版"工艺节点实现先进芯片生产[10] - 2022年10月美国升级出口管制 国内出台加速折旧减税等支持政策[11] - 2023年8-9月高端国产手机发布带动市场情绪升温[12][13] - 2025年初DeepSeek事件成为股价暴涨催化剂[14] - 2025年9月受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等多因素推动 市值突破万亿元[1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2.09亿美元(约158.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2% 毛利率20.4%[22] - 上半年营收323.5亿元 同比增长23.1% 毛利率21.9%(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扣非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7.8%)[25] -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5%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26] - 消费电子占比40.8% 智能手机占比24.6% 工业与汽车领域占比10.1%[25] - 工业与汽车领域收入持续增长 二季度占比10.6%(2024年二季度为8.1%)[25]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中国大陆唯一具备较高制程能力量产验证的晶圆代工企业[1] - 全球第三大晶圆厂 与三星差距缩小[22] - 2025年二季度全球市占率5.1%(较前一季下降0.9个百分点) 三星市占率7.3%(下降0.4个百分点) 台积电市占率70.2%[23] - 成熟制程价格战告一段落 八英寸与十二英寸晶圆产能利用率急速上升 部分厂商达到接近满载状态[24] 技术发展与产能建设 - 在无海外设备前提下基于"增强版"工艺节点实现先进芯片生产[10] - 与深圳政府合建12英寸晶圆厂等扩产计划[9] - 拟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该公司主要经营65纳米至24纳米成熟工艺 月产能超过7万片[28] 市场需求与业务增长 - 生成式AI、智能终端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推动先导性领域增长[19] - 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广泛应用于手机快充、电源管理等领域[25] -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超两成 射频收入环比也有较高增幅[25] -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全球智能手机、电脑出货量增长 本地化供应链需求走强[26] 资本结构与融资活动 - 2024年80亿美元年收入对应73亿美元资本支出 资本投入占比超90%[24] - 近6年通过股权融资84亿美元、借款94亿美元、非控股股东注资94亿美元[24] - 高盛上调H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 A股目标价微调至160.1元 维持"买入"评级[19] 行业环境与周期特征 - AI服务器需求强势增长 带动对先进制程高价晶圆需求[23] - 半导体行业预计来年增长率5%-6% AI领域代工需求可能增长更高[27] - 重资产、高资本支出特征明显 具有显著周期属性[24]
打开战略空间 中芯国际市值万亿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3:05
公司市值表现 - 中芯国际A股股价在2025年1月1日至9月19日期间上涨30.47% 收盘价达121.34元 总市值9706.33亿元 [1] - 9月18日盘中股价冲高至127.49元/股 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 [1] - A股市盈率达200多倍 显著高于台积电不到20倍的估值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地位 - 公司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具备较高制程能力量产验证的晶圆代工企业 [1] - 基于"增强版"工艺节点实现先进芯片生产 工艺爬坡取得重要进展 [7] - 纯国产高端手机搭载的国产芯片性能震撼市场 标志中国芯片制造能力重大跃升 [1] 关键发展时间线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27.46元 募资532.3亿元 首日收盘涨202% 市值达6137亿元 [3] - 2020年12月遭美国实体清单制裁 10nm及以下技术原则上拒绝出口许可 [4] - 2021年3月披露2020年报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39%) 净利43.3亿元(同比增长142%) [6] - 2022年10月美国升级出口管制 国内出台加速折旧减税等支持政策 [8] - 2023年8-9月高端国产手机发布带动情绪升温 [9] - 2025年初DeepSeek事件成为股价暴涨重要催化剂 [10] - 2025年9月市值突破万亿 受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等多因素推动 [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2.09亿美元(约158.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2% 毛利率20.4% [18] - 上半年营收323.5亿元 同比增长23.1% 毛利率21.9% 扣非净利润19亿元 同比增长47.8% [20] -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5%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21] - 收入结构:消费电子占比40.8% 智能手机24.6% 工业与汽车领域10.1% [2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二季度全球市占率5.1% 排名全球第三大晶圆厂 [18] - 台积电市占率70.2% 三星市占率7.3% [18] - 成熟制程价格战告一段落 八英寸与十二英寸晶圆产能利用率急速上升 [19] 资本运作与投资 - 公司公布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预案 中芯北方主要经营65纳米至24纳米成熟工艺 月产能超7万片 [22] - 2024年80亿美元收入对应73亿美元资本支出 资本投入强度超90% [20] - 近6年通过股权融资84亿美元 借款94亿美元 非控股股东注资94亿美元 [20]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上调H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 A股目标价微调至160.1元 维持买入评级 [15] - 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持续增长将推动长期增长 短期利润率将逐步回升 [16] - AI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需求提升 [16] - 市场估值从市盈率转向按未来地位的"市梦率"定价 [14]
该放弃银行股,去追科技股吗?
集思录· 2025-09-19 13:05
银行股表现与市场情绪 - 7月初起银行股持续下跌 进入技术性熊市 持有平安银行 兴业银行 上海银行 北京银行出现亏损 [1] - 北京银行自2015年底至今年化收益率仅2.3% 大幅低于大额存单收益 [7] - 红利低波策略银行类基金近期持续下跌 从持有收益转为持续亏损状态 [8] 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半导体 PCB 芯片 人工智能 锂电等科技板块持续上涨 机构资金集中于科技板块 [1] - 科技股牛市源于市场直接注资科技企业 企业获得无成本资金化解债务压力 [4] - 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背景下 国家战略要求高科技领域全面超越美国 推动结构性牛市 [4] 行业基本面对比 - 银行股被视为价值投资品种 但实际收益表现远低于预期 [7] - 科技企业存在高资本投入特性 以中芯国际为例 虽属高科技但毛利率不高 ROE一般 股东回报难 [5] - 部分科技公司亏损或无法产生自由现金流 与银行股产生稳定现金流形成对比 [5] 资金流向与策略 - 机构通过打压银行股迫使资金转向科技板块接盘 [1] - 银行类基金年中向热门科技领域调仓 预计年底回流银行板块 [8] - 科技股双顶形态正在构筑 存在短期调整风险 [1] 宏观环境影响 - 全球降息环境使银行息差收窄 但若股价下跌将创造更好配置机会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明确 利好兑现后可能引发市场风格切换 [4] - 医疗 消费 白酒等行业见顶后的走势可能预示银行股后续表现 [6]
迭创新高:中芯国际市值万亿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2:36
公司市值表现 - 2025年1月1日至9月19日公司A股股价上涨30.47% [1] - 9月18日公司A股盘中股价冲高至127.49元/股 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 [1] - 截至9月19日公司A股收盘价121.34元 总市值9706.33亿元 [1] - 公司A股市盈率达200多倍 显著高于台积电不到20倍的估值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地位 - 公司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具备较高制程能力量产验证的晶圆代工企业 [1] - 2022年7月公司在无海外设备前提下基于增强版工艺节点实现先进芯片生产 [7] - 纯国产高端手机搭载的国产芯片性能震撼市场 标志中国芯片制造能力重大跃升 [1] - 公司从成熟工艺代工厂转变为国产高端芯片希望 正在完成价值重估 [2] 关键发展时间线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股价大涨202% 总市值达6137亿元 [4] - 2020年12月遭美国实体清单制裁 涉及10nm及以下技术原则上拒绝出口许可 [5] - 2021年3月披露2020年报营收274.7亿元(增长39%) 净利43.3亿元(增长142%) [6] - 2022年10月美国升级出口管制 国内出台芯片企业加速折旧减税等支持措施 [8] - 2023年8-9月高端国产手机发布带动情绪升温 股价阶段性走强 [9] - 2025年初DeepSeek事件成为股价暴涨重要催化剂 [10] - 2025年9月市值盘中突破1万亿元 受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等多因素推动 [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2.09亿美元(约158.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2% [14] - 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降至20.4% [14]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1%至323.5亿元 毛利率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至21.9% [17] - 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亿元 同比增长47.8% [17] - 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5% [18]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18]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厂 与三星差距缩小 [14] - 2025年二季度公司市占率为5.1% 较前一季下降0.9个百分点 [14] - 台积电同季市占率高达70.2% 营收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4.4%) 毛利率58.6% [14] - 三星电子同季半导体部门利润仅约0.4万亿韩元 [14] 业务结构分析 - 上半年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40.8% 智能手机占比24.6% [17] - 工业与汽车领域占比10.1% 第二季度提升至10.6% [17] - 二季度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超两成 [17] - 射频收入环比也有较高增幅 [17] 资本运作与扩张 - 2020年科创板上市募资总额达532.3亿元 创科创板纪录 [4] - 2024年80亿美元年收入对应73亿美元资本支出 资本投入比例超90% [16] - 近6年通过股权融资84亿美元 借款94亿美元 非控股股东注资94亿美元 [16] - 9月8日公布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预案 中芯北方月产能超过7万片 [20] 行业环境与需求趋势 - AI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提升 [12] - 生成式AI 智能终端芯片 自动驾驶芯片推动先导性领域增长 [12] - 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中国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急速上升 [16] - 八英寸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部分厂商启动涨价措施 [16] - 成熟制程价格战告一段落 公司盈利能力快速修复 [15]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9月16日上调公司H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 A股目标价微调至160.1元 [12]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 看好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持续增长推动长期增长 [12] - 瑞银5月将评级由沽售上调至中性 认可公司应对运营挑战能力 [13] - 外资形成共识认为公司在中国半导体版图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 [13]
泼天流动性涌来,买什么?怎么买?
格隆汇APP· 2025-09-19 12:1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 沪指跌0.30% 深证成指跌0.04% 创业板指跌0.16% [2][3] - 成交额缩量8113亿元 较前日3.17万亿元量能显著收缩 [4] - 市场出现多次直线拉升和跳水 震荡力度较大 [5] 板块涨跌 - 能源金属、教育、旅游酒店、煤炭、电子化学品涨幅居前 [6] - 电机、汽车服务、医药商业、多元金融、汽车零部件跌幅居前 [6] - 机器人概念股集体调整 金发科技、万向钱潮等多股跌停 [18] 个股表现 - 中芯国际、工业富联、立讯精密成交额均超100亿元 立讯精密盘中最高涨近9% [7] - 固态电池概念股拉升 赣锋锂业涨停(总市值1086.61亿元) 厦钨新能涨7.45%(总市值437.57亿元) 腾远钴业涨7.30%(总市值212.28亿元) 天齐锂业涨4.31%(总市值738.71亿元) [11][13] - 旅游概念股多只涨停 西域旅游涨12.61%(总市值88.33亿元) 云南旅游涨10.03%(总市值74.41亿元) 桂林旅游涨10.03%(总市值35.95亿元) [15][17] 行业动态 - iPhone 17系列发售引发市场关注 标准版256G/512G机型可加价50-400元回收 [10] - 国内半固态电池处于量产前夕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千辆级别示范装车 2030年出货量预计达826GWh(半固态670GWh 全固态156GWh) [13] - 全固态电池单GWh用锂量较液态锂离子电池增长1.75-2.4倍 预计2030年后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动力锂电池增速最快方向 [14] - 国庆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服务消费成为政策促消费重要着力点 [17][36] 宏观环境 - 美联储降息25bps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 9月离岸人民币升值0.34% 最高升至7.0965 [23][26][27] - 中美关税博弈阶段性缓和 共同构成人民币升值驱动因素 [30]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9月累涨接近10% 显示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重新定价 [30] - 外资加速流入A股 北向资金成交额创历史次高 主动型外资回流趋势明显 [32] 投资逻辑 - 科技成长类和有色金属板块直接受益于美联储降息 估值提升且融资成本降低 [37][38] - A股在MSCI全球指数权重3.4% 但外资实际配置仅2.3% 低配1.1%对应约1.2万亿元增量资金潜力 [42] - 上游资源品价格受供给收缩预期提振 中下游生产反映投资收缩影响 [36] - 化工及新材料、军工、运输设备、稀土磁材等领域存在高低切换机会 [44]
中芯国际成交额超15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7:12
成交表现 - 中芯国际成交额达150.60亿元 超150亿元水平[1] - 最新股价上涨1.29% 换手率为6.07%[1] - 上一交易日全天成交额为234.95亿元 显示高流动性特征[1]
恒生指数午盘涨0.12%,恒生科技指数涨0.6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4:4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午间收盘上涨0.12% [1] - 恒生科技指数午间收盘上涨0.62% [1] 芯片行业表现 - 芯片股整体走强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上涨近4% [1]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1.51% [1]
中芯国际获融资资金买入超45亿元丨资金流向日报 - 证券 - 南方财经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4:00
证券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日内下跌1.15%收于3831.66点 最高3899.96点 [1] - 深证成指日内下跌1.06%收于13075.66点 最高13328.1点 [1] - 创业板指日内下跌1.64%收于3095.85点 最高3168.68点 [1] 融资融券数据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23946.91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8.44亿元 [2] - 融资余额23779.86亿元 融券余额167.05亿元 [2] - 沪市两融余额12206.78亿元减少7.21亿元 深市11740.13亿元减少21.22亿元 [2] - 融资买入额前三个股:中芯国际45.33亿元 东方财富45.27亿元 寒武纪43.33亿元 [2][3] - 融资买入前十包括阳光电源36.15亿元 中际旭创34.32亿元 胜宏科技33.24亿元 [3] 基金发行情况 - 新发行5只基金涵盖混合型与指数型产品 [4][5] - 包括博道惠泓价值成长混合 创金合信中证A500指数增强A/C [4][5] - 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 景顺长城恒生港股通50ETF [4][5] 龙虎榜交易 - 和而泰获营业部净买入63021.21万元居首 [6] - 巨轮智能28641.91万元 永泰能源28604.76万元分列二三位 [6] - 前十净买入额均超8500万元 涵盖传感器、能源、科技等行业 [6]
中芯国际涨2.17%,成交额20.5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3:5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上涨2.17%至124.80元/股 成交额20.59亿元 换手率0.84% 总市值9983.0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1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5.46%和22.42%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24%和18.70% [1] - 年内累计涨幅31.90% 近5/20/60日涨幅分别为15.11%/39.50%/52.85% [2]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 同比增长23.14%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 同比增长39.76% [3] - 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占比93.83% 技术节点覆盖0.35微米至14纳米 [2] - 股东户数25.23万户 较上期减少2.20% 人均流通股8223股 较上期增加2.26% [3] 机构持仓变动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335.52万股至9572.66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831.56万股至7380.86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632.29万股至6349.93万股 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3] 市场活动与行业属性 - 8月28日龙虎榜净卖出4.22亿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6.10%和7.66%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概念板块涵盖中芯国际概念/IGBT/集成电路等 [2]
越秀证券每日晨报-20250919
越秀证券· 2025-09-19 03:28
主要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6,544点 单日下跌1.35%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2.33%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271点 单日下跌0.99%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0.36% [1] -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收报22,470点 单日上涨0.94%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6.36% [1] - 德国DAX指数收报23,674点 单日上涨1.35%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91% [1] 货币与商品表现 - 人民币指数报96.600 一个月内上涨0.58% 六个月内下跌2.47% [2] - 布伦特原油报67.76美元/桶 一个月内上涨2.85% 六个月内下跌0.51% [2] - 黄金报3,668.34美元/盎司 一个月内上涨10.05% 六个月内上涨20.86% [2] - 白银报41.856美元/盎司 一个月内上涨10.08% 六个月内上涨23.05% [2] 重点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速卖通获韩国监管机构有条件批准与新世界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 双方各持50%股权 [14] - 华为宣布自研升腾950PR芯片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 采用自研HBM技术 [16] - 英伟达计划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推动英特尔股价单日急升近28% [6] - 中国终止对Android反垄断调查 同时要求企业停止采购英伟达AI芯片 [1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单日波动幅度达740点 主板成交额增至4,133亿港元 [5] - 半导体板块表现突出 华虹半导体上涨近9% ASMPT上涨逾7% [5] - 港股通成交活跃 阿里巴巴-W成交额达131.63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额达90.44亿港元 [20] - 泡泡玛特以4.62%涨幅位列恒指成份股涨幅榜首 成交额60.74亿港元 [20] 新股市场动态 - 健康160上市后累计涨幅达143.57% 超额认购倍数750.8倍 [27] - 奇瑞汽车即将上市 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 每手入场费3,106港元 [27] - 华勤技术、君正集成电路等多家科技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 [28] 经济数据展望 - 美国8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预期2.9% 前值2.9% [29] - 中国9月制造业PMI预期49.4 前值49.4 [29] - 美国9月ADP就业变动预期5.4万人 前值5.4万人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