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滨化股份(601678)
icon
搜索文档
滨化股份:累计回购约2249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9:53
公司股份回购 - 截至2025年7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约2249万股 [2] - 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1.094% [2] - 回购价格区间为3.19元/股至4.43元/股 [2] - 已支付资金总额约8873万元人民币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化工业务收入占比81.9% [2] - 同期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8.1% [2]
滨化股份(601678) - 滨化股份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7-31 09:47
回购方案 - 回购实施期限为2024年9月20日至2025年9月19日[2] - 预计回购金额7500万元至1.5亿元[2]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回购22492200股,占比1.094%,支付88731557元[2][5] - 2025年7月回购1900000股,占比0.092%,支付8274442元[5] 价格相关 - 实际回购价3.19元/股至4.43元/股[2] - 2025年1月、6月权益分派后回购价上限调为4.99元/股、4.96元/股[4] 权益分派 - 2025年1月24日2024年前三季度每10股派0.10元[4] - 2025年6月17日2024年年度每10股派0.30元[4]
滨化股份(601678.SH):累计回购1.094%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7-31 09:37
公司股份回购进展 - 2025年7月通过集中竞价回购19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92% [1] - 7月回购最高价4.43元/股 最低价4.20元/股 支付金额827.44万元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回购2249.22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1.094% [1] - 累计回购最高价4.43元/股 最低价3.19元/股 总支付金额8873.16万元 [1] - 本次回购符合公司既定股份回购方案 [1]
安期货晨会纪要-20250731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07-31 02:13
市场表现 - A股指数涨跌不一,沪指涨0.17%报3615.72点,深证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1.62%,采掘行业和船舶制造板块涨幅居前 [1] - 港股恒生指数跌1.36%报25176.9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72%,医疗器械及石油板块涨幅居前,大盘成交额3197亿港元 [1] - 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12%,纳指涨0.15% [1] 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淡化9月降息预期,市场预测9月降息概率仅为四成左右 [8][12] - 美韩达成贸易协议,将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韩方将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 [1][8] - 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威胁就印俄能源交易施加额外惩罚 [12] 公司动态 - 中慧生物-B(2627)招股入场费3132元,基石投资者认购1.02亿港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苗研发及注册 [10] - 滨化股份(沪:601678)筹划赴港上市,2023年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40% [10] - 石药集团(1093)与Madrigal订立独家授权协议,潜在总代价达20.75亿美元 [14] - 万科企业(2202)获深铁集团提供8.69亿元贷款,利率为LPR减66个基点 [14] 行业政策 - 中国决策层将"反内卷"作为优先要务,承诺治理过剩产能及无序竞争,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8][12] - 日本央行料维持利率不变并可能上调通胀预测,市场预计年底前加息概率约75% [12] 财务数据 - 汇丰控股(5)中期净利润115.1亿美元,同比下降30.6%,派息65美仙 [15] - 恒生银行(11)中期净利润688亿港元,同比下降30.46%,派息334港仙 [15] - 新东方-S(9901)预计2026财年净营收增长5%-10%,推出股东回报计划 [14] 板块表现 - 石油板块表现强势,中国石油股份(857)涨3.85%,中国海洋石油(883)涨1.48% [18][23] - 医药板块分化,石药集团(1093)涨2.33%,而药明生物(2269)跌0.6% [18][20] - 科技股普遍下跌,腾讯控股(700)跌1.08%,阿里巴巴-SW(9988)跌2.98% [20] 新股与再融资 - 中慧元通通过上市聆讯,2024年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亏损收窄至2.59亿元 [10] - 首钢朗泽(2553)延迟上市,中慧生物-B(2627)计划8月5日至8日招股 [9]
滨化股份拟赴港二次上市:一季度净利大增226%,董事长于江薪酬26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31 00:38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举措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2] - 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发生变化 [2] - 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于江自2021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 2022年4月至今兼任党委书记 [2] - 董事长薪酬2022年197.2万元 2023年269.1万元 2024年268.8万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02.28亿元同比增长40% 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降42.8% [4] - 2023年营收73.06亿元同比下降17.8% 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下降67.5%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7.82亿元同比增长94.14% 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225.75% [5] 市值与交易数据 - 截至7月30日收盘价4.54元 总市值93.39亿元 [6] - 市盈率(TTM)32.1倍 市净率0.81倍 总市值93.38亿元 流通市值92.15亿元 [7] - 当日成交量75.14万手 成交额3.46亿元 [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 主要从事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用环氧丙烷、离子膜液碱、离子膜固碱、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等 [2]
滨化股份拟赴港上市推进全球化 连续派现15年累计分红23.38亿
长江商报· 2025-07-31 00:07
公司计划赴港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目前正在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方案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发生变化 尚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并经中国证监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审核 具有较大不确定性[1][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2.28亿元 同比增加40.00% 但归母净利润2.19亿元 同比下降42.77% 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5] - 2025年一季度扭转颓势 实现营业收入37.82亿元 同比增长94.14% 归母净利润9599.91万元 同比增长225.75%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9.84亿元 同比飙升8924.95%[5][6] - 2024年国外市场营业收入3.55亿元 占营业收入3.47% 毛利率24.50% 较国内市场6.06%的毛利率高出18.44个百分点 2022年和2023年国外市场毛利率也显著高于国内[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4亿元 短期借款29.77亿元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3.81亿元 长期借款54.95亿元[3] 业务运营 - 公司从事氯碱生产五十余年 已发展成为主业突出 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化工企业集团 拥有氯碱 石化 新能源 特种化学品等板块 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2] - 主要产品为烧碱和环氧丙烷 烧碱产能61万吨 在山东省内位居前列 其中粒碱产能20万吨 是国内最大的粒碱生产商 片碱装置20万吨 在山东省内处于龙头地位[4] - 环氧丙烷产能51万吨 商品量居全国前列 公司环氧丙烷装置技术和运行水平在国内氯醇法生产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4] - 2024年烧碱(折百)产量78.78万吨 产能利用率129.15% 环氧丙烷产量28.16万吨 产能利用率102.63% 生产设备实现高效运转[5] 研发创新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产业链升级改造 主要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和设备均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6] - 截至2024年末 拥有有效专利130项 其中发明专利43项 实用新型专利86项 外观专利1项 另拥有软件著作权7件 参与起草7项国家或行业标准[6] - 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25亿元 研发人员数量760人 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9.88%[6] 股东回报 - 自2010年上市以来坚持每年分红 已经连续派现十五年(2010年至2024年) 累计现金分红23.38亿元[1][6] - 2024年度分红率达36.82%[6]
化工龙头滨化股份,拟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11:13
公司战略动向 - 公司筹划H股上市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具体发行方案和募集资金使用尚未确定[1] - H股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1] - H股上市事项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需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1] 股价表现 - 7月30日收盘价4.54元/股 单日涨幅1.34%[2] 主营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 核心产品为烧碱和环氧丙烷[4] - 烧碱产能61万吨位居山东省前列 其中粒碱产能20万吨为国内最大 片碱装置20万吨居省内龙头地位[4] - 环氧丙烷产能达51万吨商品量居全国前列 在氯醇法生产企业中技术运行水平领先[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28亿元同比增长40% 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降42.77%[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94.14% 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225.75%[6] 产品应用领域 - 烧碱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冶金医药石油等行业[4] - 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等 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等重要原料 主要应用于家具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领域[4][5]
鲁股观察 | 赴港鲁股队伍再壮大,滨化股份正筹划港交所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7-30 04:52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标志着全球化战略布局加速推进 [1] - 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发生变化,具体方案仍在与中介机构商讨中 [1] - 根据山东省金融监管局数据,上半年全省11家企业递表港交所,占内地申请总量的5% [1] - 目前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H股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但具体发行规模、定价区间等细节尚未确定 [6] 公司业务概况 - 核心业务聚焦于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为烧碱、环氧丙烷等 [3] - 烧碱产能61万吨,在山东省内位居前列,其中粒碱产能2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粒碱生产商 [3] - 片碱装置20万吨,在山东省内处于龙头地位,同时为国内最大的食品级烧碱生产企业 [3] - 环氧丙烷年产能51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6.25%,商品量居全国前列 [3] - 自主研发的氯醇法环氧丙烷钙法皂化工艺通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专家验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论证的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企业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2.28亿元,较上年增加29.22亿元,同比增长40%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2.77%至2.19亿元,主要受主营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有限等因素影响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37.82亿元,同比增长94.14%,归母净利润为9599.91万元,同比增长225.75% [6]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自主研发的氯醇法环氧丙烷钙法皂化工艺降低了废水排放强度,巩固了在氯醇法生产领域的技术壁垒 [3] - 在推动环氧丙烷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 - 子公司滨华新材料PDH装置投产带来丙烯销量提升,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4][6]
净利连降3年的滨化股份拟发H股 2020年发24亿元可转债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03:22
公司战略动向 - 公司正在筹划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需经董事会 股东会审议及中国证监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审核 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1] - 本次H股上市不会改变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现状 [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02.28亿元 较2023年73.06亿元增长40%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2024年为2.19亿元 较2023年3.83亿元下降42.77% 较2022年11.78亿元和2021年16.26亿元显著下滑 [2][3][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6亿元 较2023年9.31亿元下降47.81% [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6亿元 较2020年5.07亿元大幅增长220.57% [5] 融资活动 - 公司2020年通过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净额23.72亿元 发行总额24亿元 [2]
研判2025!中国四氯乙烯行业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分析: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行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30 01:30
行业概述 - 四氯乙烯是一种高效有机溶剂 化学式为C₂Cl₄ 分子量165.83 熔点-22.2℃ 沸点121.2℃ 密度1.6226 g/cm³ 广泛应用于干洗、金属清洗、塑料/橡胶加工、萃取剂及化工原料等领域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氯气、乙烯、乙炔、氢氧化钙和生产设备氯化反应器、裂解装置、蒸馏塔等 [3] - 产业链中游为四氯乙烯生产制造环节 [3]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干洗与金属清洗、环保检测、化工原料与中间体、电池电解液溶剂等领域 [3] 供需状况 - 2025年1-5月中国四氯乙烯产量7.81万吨 同比增长8.59% [1][5] - 同期消费量8.70万吨 同比增长1.02% [1][5] - 行业呈现产能过剩与需求升级并存特征 [1][5] 价格与开工率 - 2025年6月底价格3691元/吨 同比下降7.47% 主要受供需失衡影响 [7] - 2025年6月开工率61.73% 环比减少11.91个百分点 同比增加8.26个百分点 [9] - 2024年6月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开工率仅53.47% 为近五年最低点 [9] 进出口表现 - 2025年1-5月进口数量2.42万吨 同比增长11.11% 进口金额0.83亿元 同比增长31.35% 高端电子级产品仍依赖进口 [11] - 同期出口数量1.38万吨 同比增长91.32% 出口金额0.69亿元 同比增长74.90% 主要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复苏和中东非洲基建需求 [11] - 高纯度产品出口占比不足5% [11]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 滨化集团以8万吨/年产能居首 2024年产量7.79万吨 [13] - 鲁西化工产能5万吨/年 凭借成本优势占据重要地位 [13] - 东岳集团通过垂直整合制冷剂产业链实现四氯乙烯自给自足 [13] 重点企业运营 - 鲁西化工设计产能5万吨/年 实际产量达7.2万吨/年 采用四氯化碳联产技术 产品纯度99.95% 符合欧盟REACH认证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90亿元 同比增长7.96% 归母净利润4.13亿元 同比下降27.30% [15] - 滨化集团产能8万吨/年 采用乙烯直接氯化法 电子级产品纯度达99.98% 满足半导体清洗需求 2024年产量7.79万吨 同比增长0.91% [17] - 宁波巨化产能3万吨/年 采用催化精馏技术 产品纯度99.99% 主打高端电子级市场 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低20% [15] - 东岳集团产能5万吨/年 通过四氯化碳裂解法生产 主要用于制冷剂原料自给自足 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 吨产品碳排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技术发展 - 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氧氯化法替代热氯化法降低单位成本 [1][5] - 密闭式操作系统、废气回收处理技术和高效分离装置的应用降低环境危害 [19] - 企业积极探索在高精密制造、医疗设备清洁和特殊材料处理等高端领域的新应用 [19] 市场需求 - 四氯乙烯在半导体制造等特殊领域需求稳中有升 但需配合更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 [20] - 全球制造业复苏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推动出口规模扩大 [20] - 尽管面临水基溶剂、PWR-4清洁剂等替代品竞争 其核心性能优势在多行业中仍难以被取代 [1][20] 政策影响 - 美国EPA逐步淘汰PCE干洗设备等环保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挤压 [1][5] - 中国推动化工行业绿色转型 鼓励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设备 [21] - 政策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投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