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建筑(601668)
icon
搜索文档
国资委强调央企必须重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企共赢ETF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17 05:37
央企战略布局 - 中央企业加速产业变革 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以形成新增长点 [1] - 国资委2023年启动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 - 2024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营收占比接近30% [1] ETF产品表现 - 国企共赢ETF(159719)最新价1.58元 当日上涨0.38% [1] - 近3月累计上涨1.81% 近3年净值上涨51.39% [1][2] -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47/1867 位列前13.23% [2] 收益与风险特征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4.61% 最长连涨月数7个月 [2] - 最长连涨涨幅24.70% 涨跌月数比25/19 [2] - 近半年最大回撤7.60% 相对基准回撤0.29% [2] - 回撤后修复天数37天 为可比基金中最快 [2] 产品结构与成本 - 管理费率0.25% 托管费率0.05% 为可比基金最低 [2] - 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含100只成分股 [2] - 成分股包含80只A股和20只港股 聚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2] 成分股特征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国石油(15.94%) 中国石化(11.93%) 中国建筑(9.59%) [4] - 当日涨幅最高为肯特催化(1.66%) 中国建筑(1.25%) 中国神华(1.17%) [4] - 中国移动(-0.08%)和中国电信(-0.57%)出现小幅下跌 [4] 流动性状况 - 当日换手率3.55% 成交额224.91万元 [1] - 近1年日均成交额1645.03万元 [1]
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云南多家企业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12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长[2]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2]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2] - 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较上年增加45家 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2] 头部企业表现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位居榜首 即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2][7] -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 中国石化(2.93万亿元) 中国建筑(2.19万亿元)营收均超2万亿元[2][7] - 工商银行(1.63万亿元) 农业银行(1.42万亿元) 建设银行(1.41万亿元)位列银行业前三[7] 经济效益与创新投入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 收入净利润率4.27% 提升0.17个百分点[3] - 研发投入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1.95%创历史新高 连续8年提升[3] - 有效专利总数224.37万件 同比增长10.54% 其中发明专利103.96万件 增长16.86%[3] - 发明专利占比46.33% 同比提升2.50个百分点[3] 行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和服务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和40.29% 其他行业贡献19.23%[4] - 39家新入围企业中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 共6家新入围[3] - 计算机通信设备 电子设备制造 电信及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在研发投入和专利方面领先[3] 区域与企业分布 - 云南省6家企业上榜 包括云投集团(144位/1898亿元) 云建投(166位/1602亿元) 云能投(269位/995亿元) 云南交投(295位/859亿元) 云天化(304位/810亿元) 云锡集团(485位/503亿元)[1][12][14][15][16][20] -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表现突出:京东(10位/1.16万亿元) 阿里巴巴(17位/9963亿元) 腾讯(31位/6603亿元) 百度(202位/1331亿元)[7][8][13] - 新能源企业快速增长:宁德时代(77位/3620亿元) 比亚迪(26位/7771亿元) 晶科能源(279位/925亿元)[9][13][15]
【资讯】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大东海、永辉等10家福州企业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12:46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实现增长[3]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3]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3] 千亿级企业规模分布 - 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3] - 千亿级企业占比提升至53.4% 显示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张[3] 头部企业排名及营收数据 - 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位列榜首 中国石油(2.97万亿元)和中国石化(2.93万亿元)分列二三位[5] - 前十强企业包括中国建筑(2.19万亿元)、工商银行(1.63万亿元)、农业银行(1.42万亿元)、建设银行(1.41万亿元)、中国银行(1.26万亿元)、中国铁路工程集团(1.16万亿元)和京东集团(1.06万亿元)[5] - 互联网企业表现突出:京东位列第10(1.06万亿元) 阿里巴巴位列第17(9963.47亿元) 腾讯位列第31(6602.57亿元) 拼多多位列第70(3938.36亿元)[5] 福建地区企业上榜情况 - 厦门建发集团以7238.34亿元营收位列第28 为福建企业最高排名[6] - 厦门国贸控股(4765.04亿元)和厦门象屿集团(4164.15亿元)分列第52和第60位[6] - 总部位于福州的兴业银行以4137.06亿元营收位列第61 为福州企业最高排名[6] - 福州共有10家企业上榜 包括福建大东海实业(第218位)、中景石化(第241位)、永辉超市(第360位)等[6] 行业龙头企业表现 - 制造业企业恒力集团以6105.81亿元营收位列第21 比亚迪以7771.02亿元位列第26[5] - 金融行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包揽第5-8位 招商银行(5094.28亿元)和兴业银行(4137.06亿元)进入前100[5] - 能源行业山东能源集团(8664.84亿元)位列第22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301.65亿元)位列第46[5]
解读京津冀上市公司品牌价值:4年增长超万亿元,哪行涨得最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55
京津冀地区经济与品牌价值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1] -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1] - 2025年京津冀地区共有416家企业上榜总榜TOP3000 合计品牌价值99581.76亿元 [4] 区域内部品牌价值分布差异 - 北京329家上榜企业品牌价值93417.65亿元 占区域总量93.81% [4] - 天津上榜企业品牌价值3640.04亿元 [5] - 河北各市上榜企业品牌总价值均未破千亿元 其中保定最高为967.72亿元 [2][5] - 北京品牌价值近4年增长26107.6亿元 天津增长533.25亿元 河北多地出现负增长 [5] 头部企业品牌价值排名 - 前十名上榜企业均为北京上市公司 主要由央企和互联网企业构成 [2] - 中国移动品牌价值8455.38亿元位居地区第一 [2][3] - 京东集团5819.8亿元 工商银行4319.2亿元 建设银行3671.56亿元分列第二至第四位 [3] 行业品牌价值变化趋势 - 电信行业品牌价值4年增长10796.04亿元 主要受中国移动回归A股带动 [10][11] - 金融行业品牌价值24089.56亿元 4年增长5211.51亿元 [11] - 休闲行业品牌价值下降534.59亿元 上榜企业数量减少10家 [10][12] - 建筑行业品牌价值9763.48亿元 石油行业6268.46亿元 4年分别增长2330.24亿元和2780.45亿元 [11]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鼓励京津头部企业将高附加值环节向河北延伸 [13] - 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创创新平台 [13] - 河北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13] - 培育本土数字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 塑造区域品牌形象 [13]
中国建筑1月份至8月份新签合同总额28799亿元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09:1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前8个月新签合同总额287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 [1] -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66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1] - 房屋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76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2% [1] - 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89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 [1] - 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253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 [1] -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615万平方米 新开工面积18041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12479万平方米 [1]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2155亿元人民币 合约销售面积812万平方米 [1] - 新购置土地储备576万平方米 期末土地储备7473万平方米 [1] 重大项目进展 - 近期获得重大项目合计85.9亿元人民币 [2] - 沙特阿拉伯德拉伊耶二期歌剧院街区项目 浙江金华金东区金漪湖未来产业科技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上海浦东新区张家浜楔形绿地住宅项目等3项房屋建筑类项目稳步推进 [2] - 各地工程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8月份楼市以公积金政策和松绑政策为主 [2] - 政策通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放开限购 减轻租购负担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2] - 核心一线城市放宽限购利好政策出台 [2] - 预计9月将迎来传统营销旺季 市场活跃度有望阶段性回升 [2] 公司竞争优势 - 建筑地产行业领军者 依托强大建造实力 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质地产项目储备 [2] - 未来将保持强大发展韧性 [2]
房屋建设板块9月16日涨1.36%,上海建工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1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08:46
板块表现 - 房屋建设板块单日上涨1.36%,跑赢上证指数(涨0.04%)和深证成指(涨0.45%)[1] - 上海建工以9.93%涨幅领涨板块,收盘价3.21元,成交量168.42万手,成交额5.41亿元[1] - 重庆建工涨3%位列第二,宁波建工涨1.77%,龙元建设涨1.63%,中国建筑涨0.54%,陕建股份涨0.25%[1] - 高新发展跌0.17%,浙江建投跌0.31%[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15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3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570.03万元[1] - 上海建工主力净流入1.32亿元(占成交额24.4%),但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6167.27万元和7025.05万元[2] - 中国建筑主力净流入1.10亿元(占成交额7.35%),游资净流出1.46亿元,散户净流入3580.51万元[2] - 重庆建工主力净流入2396.47万元(占成交额11.8%),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823.87万元和1572.59万元[2] - 高新发展主力净流出3201.94万元(占成交额6.76%),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入516.99万元和2684.95万元[2]
中国建筑公布2025年1—8月经营情况,业务规模稳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7:49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前8个月新签合同总额287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1] -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66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其中房屋建筑业务17606亿元增长0.2% 基础设施业务8954亿元增长5% [1] - 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253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 [1] 实物量指标 -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615万平方米 新开工面积18041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12479万平方米 [1]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2155亿元人民币 合约销售面积812万平方米 同比降幅环比收窄 [1] - 新购置土地储备576万平方米 期末土地储备7473万平方米 [1] 重大项目进展 - 近期获得重大项目合计85.9亿元人民币 包括沙特阿拉伯德拉伊耶二期歌剧院街区项目 浙江金华金东区金漪湖未来产业科技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上海浦东新区住宅项目 [2] - 各地工程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8月楼市政策以松绑为主 通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放开限购 减轻租购负担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2] - 核心一线城市放宽限购利好政策出台 预计9月传统营销旺季市场活跃度将迎来阶段性回升 [2] 公司竞争优势 - 作为建筑地产行业领军者 依托强大建造实力 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质地产项目储备 [2] - 未来将保持强大发展韧性 [2]
52家鲁企上榜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网· 2025-09-16 01:45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 榜单前10企业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1] - 山东上榜企业52家 包括18家国有企业和34家民营企业[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1] - 总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1] - 制造业贡献营收40.48% 服务业40.29% 其他行业19.23%[1]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增加 从23家增至32家 涵盖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行业[1] 山东上榜企业表现 - 52家山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041.10亿元 较2024年增加2682.43亿元[2] - 18家企业营收超千亿元 较去年增加1家[2] - 营收前10山东企业为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海尔集团、潍柴控股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黄金集团、海信集团控股、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南山集团[2] - 山东能源集团位列榜单第22位 较前一年上升1位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位列第43位上升7位 海尔集团位列第67位上升7位 潍柴控股集团位列第87位上升2位 山东高速集团位列第94位上升12位 山东黄金集团位列第114位上升27位 海信集团控股位列第130位上升5位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位列第143位上升17位 山东省港口集团位列第147位上升25位 南山集团位列第148位上升13位[2] - 新上榜企业包括山东中矿集团和道恩集团[2] - 营收超千亿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半数[2]
“中国企业500强”,这四大省份占“半壁江山”
搜狐财经· 2025-09-16 01:45
2025中国企业500强总体概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总营收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有所增加 [2] - 榜单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2][7]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比上年增加45家,占比超过50% [10] 头部企业规模特征 -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其中国家电网营收39459.28亿元居首,即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 [3][10] - 中国石油(29690.48亿元)、中国石化(29319.56亿元)、中国建筑(21871.48亿元)营收均超过2万亿元 [3] - 前10名企业中包含4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16291.26亿元、农业银行14199.41亿元、建设银行14148.38亿元、中国银行12646.92亿元)和2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11532.17亿元、中国平安11408.14亿元) [3] 研发投入排名 -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居首,占500强研发投入总额近十分之一 [5] - 比亚迪(531.95亿元)和中国建筑(454.59亿元)分列研发投入第二、三位 [5] - 研发投入前20名企业包括多家科技企业(小米240.50亿元、中兴240.31亿元、网易175.25亿元)和制造业企业(宁德时代186.07亿元、上汽176.50亿元) [5] 行业分布特征 - 制造业企业263家,服务业企业169家,其他行业68家 [7] - 黑色冶金行业以46家企业数量居行业首位,一般有色(26家)、石化及炼焦(24家)分列二三位 [6] - 汽车及零配件制造(19家)与商业银行(19家)并列行业第五 [6] 区域分布格局 - 北京以79家入围企业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11][15] - 浙江共有56家企业入围,比去年增加5家,超过广东(54家)和山东(52家)居全国第二 [11][15] - 四强省份(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占据榜单近半壁江山 [11] - 浙江有9家企业进入前100名,包括阿里巴巴(996.35亿元)、荣盛控股(658.60亿元)、吉利控股(574.83亿元)等 [11][12][13] 企业动态变化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主要分布于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互联网服务等行业 [7] - 浙江企业表现突出,青山控股(406.64亿元)、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330.77亿元)等多家企业排名显著提升 [13]
北京稳坐中企500强“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10
榜单总体概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较2024年提升5.79亿元 [1][5] - 500强企业营收总额达110.15万亿元,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增长7.4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增长4.39%) [5]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增加14家),占比53.4%,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1][5] 头部企业格局 - 前十强企业中国家电网(营收超3万亿元)、中石油、中石化、中建(均超2万亿元)居前四,京东为前十中唯一民营企业 [1][6] - 万亿级企业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中国铁路工程、京东、中国人寿、平安、中国铁道建筑、中国移动、中国交建 [6] 研发创新表现 - 500强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研发强度1.95%实现八连升 [7] -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居首,比亚迪(531.95亿元)、中国建筑(454.59亿元)、中国移动(380.66亿元)、中石油(354.50亿元)分列2-5位 [7] - 研发强度前三为携程(24.62%)、华为(20.84%)、中兴(19.81%),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前十强中五席 [7] - 华为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12490亿元,持有全球有效专利15万件 [8] 区域分布特征 - 500强分布于30个省级地区,北京(79家)、浙江(56家)、广东(54家)数量居前三 [9] - 东部地区入围362家(减少9家),中部地区61家(增加12家),区域分布更趋均衡 [1] 产业结构变化 - 新入围/重新入围企业39家,汽车零部件与物流供应链领域新增最多(6家) [10] - 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从23家增至32家(增加9家),房屋建筑与地产企业从56家降至32家(减少24家) [10]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战新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率均超4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