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600999)

搜索文档
首批落地!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公司债完成续发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5:51
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机制启动 - 上交所发布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通知 允许存量债券发行人进行增量发行并合并上市挂牌 [1][4] - 首批试点发行人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于5月29日完成续发行工作 [1][2] 首批试点发行情况 - 中信证券续发行规模20亿元 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2025年公司债券(第一期) [2][3] - 招商证券续发行规模15亿元 为2025年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 [2] - 招商证券原存量债券规模27亿元 续发行后累计规模达42亿元 [2] - 招商证券续发行获64亿元申购规模 认购倍数达4.3倍 投资者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及公募基金等机构 [2] 机制优势与市场影响 - 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水平 增强市场活跃度 完善市场价格体系 [1][4] - 深化价格发现功能 加强一二级市场联动 使价格形成更贴近市场实际 [4] - 简化投资者评估流程 因续发行债券基础条款与存量债券一致 [4] - 降低融资成本 简化发行流程 帮助发行人把握有利市场窗口 [5] - 小规模存量债券可通过续发行扩大规模 进入基准券做市品种 [5] - 提升发行人自主性 使其能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发行节奏和规模 [5] 产品结构与发行机制创新 - 构建更贴合市场供需的发行机制 优化债券发行定价流程 [3] - 为投资者提供多元资产配置标的 丰富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结构层次 [3] - 续发行债券与对应存量债券合并上市交易和合并托管 [2][4]
DeepSeek母公司亿元腐败案背后:当事人曾是招商证券员工
凤凰网财经· 2025-08-12 14:47
幻方量化腐败案核心事件 - 幻方量化前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员工合谋,通过虚构经纪人身份在2018至2023年间套取1.18亿元交易佣金 [1] - 其中2000万元流入李橙个人账户,1000万元用于贿赂招商证券高管刘欢,8000余万元由招商证券原总经理孟鹏飞保留 [5] - 案件曝光后孟鹏飞试图贿赂招商证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高翔300万元黄金但未成功,多名涉案人员已被移交司法机关 [6] 李橙个人背景与行为特点 - 李橙是幻方量化创始成员之一,虽持股不多但在公司地位特殊,"整个公司除了创始人根本管不到他" [3] - 在量化圈以"敢骂敢说"闻名,曾公开批评市场调整风险和但斌的投资策略 [3] - 与招商证券渊源深厚,曾是该券商员工,这种关系为返佣腐败埋下伏笔 [5] 幻方量化发展历程 - 2015年由梁文锋创立,旗下拥有浙江九章资产和宁波幻方量化两家百亿级私募平台 [7] - 前身是杭州幻方科技,梁文锋持股85%,徐进为法定代表人 [7] - 从2013年创业时的10万元初始资金,到2021年突破千亿元管理规模,成为中国量化私募"四大天王"之一 [11] 幻方量化技术优势与业绩 - 2016年推出首个AI量化模型,2017年全面实现AI化投资策略 [11] - 2017-2022年累计收益率达124%,远超巴菲特最辉煌时期9.8%的年化收益率 [11] - 截至2025年5月底,在百亿私募中的近半年、近一年和近三年收益率排名均进入前五 [12] DeepSeek发展现状 - 幻方量化2023年创立的AI子公司,技术团队独立运营,资金来源于母公司 [15] - 2025年1月DeepSeek-R1开源发布导致美股科技股市值单日蒸发超5000亿美元 [15] - 但2025年二季度月均下载量从8111.3万暴跌72.2%至2258.9万,市场热度明显消退 [15] 行业操作模式 - 经纪人交易佣金返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比例甚至可高达70%-80% [6] - 对公募、私募等大客户而言金额巨大,一旦涉及利益输送即转化为商业贿赂 [6]
豪能股份: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整部分募投项目内部投资结构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2 14:1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550万张 每张面值100元 募集资金总额5.5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760.53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42亿元[1] - 募集资金于2024年10月29日存入专项账户 并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验资[1] - 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管理 与保荐机构及商业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2] 募投项目投资结构 - 募集资金原计划投资总额7.10亿元 实际拟投入募集资金5.42亿元[2] - 调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部投资结构 机器设备购置安装费用增加500万元至4.04亿元 铺底流动资金减少500万元至0元 总投资额5.50亿元及募集资金投入3.90亿元保持不变[3] - 场地建设费用1.10亿元及土地购置费用3,582.66万元未调整[3] 调整原因及影响 - 因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对齿轴类产品传动效率及空间要求提高 需优化工艺并调整设备构成以满足客户需求[3] - 调整有利于加快募投项目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符合公司齿轴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3] - 投资总额与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不变 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 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4] 审议程序与监管意见 - 公司于2025年8月12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 审议通过调整议案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4] - 监事会认为调整符合募集资金监管规则 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情形[4] - 保荐机构招商证券对调整无异议 认为已履行必要审议程序且符合监管规定[6]
9000亿招商基金今年“痛失”4位知名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22
核心观点 - 招商基金经历重要人员变动 包括知名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和高管团队调整 引发市场对基金业绩稳定性和投资策略延续性的关注 [2][3][25] 人员变动情况 - 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于8月9日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卸任后无在管产品且不再转任其他岗位 [2] - 2024年至2025年招商基金共有4名基金经理离任 包括苏燕青 王岩 马龙和翟相栋 [2][14] - 固收核心人物马龙离任前管理规模达876.18亿元 占公司债基总规模21.6% [16] - 贾成东离任前代表作招商优质成长和招商行业精选任职回报分别达192.09%和140.27% [14] - 近一年新聘22位基金经理 在职总数达92人 远高于行业平均数3.84 [18] 投资业绩表现 - 翟相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期间规模从0.4亿元增至百亿 任职回报124.59% 年化回报27.96% [4][9]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2.85亿元 C类亏损1.59亿元 净值增长率-3.63%和-3.77% [6][7] - 公司权益类产品2022-2024年合计亏损594.08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23.35亿元 [19] - 旗下59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19只亏损超30% [18] -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40.44亿元 C类亏损11.25亿元 [21] 资产配置特点 - 前十大重仓股中8只为白酒股 包括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等 [23] - 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86% 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分别上涨4.99%和5.12% [24] 管理层调整 - 5月20日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 后者曾任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26][29] - 5月底任命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 王景 朱红裕和陈方元 [29] - 董事长王小青8月4日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 且不再在控股子公司任职 [2][29][30] - 王小青任期内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18.13亿元降至2024年16.5亿元 [30] 接任安排与策略 - 陆文凯接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管理规模124.1亿元 [11][12] - 陆文凯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任职回报16.22% 年化5.17% [12] - 其管理的招商产业精选A任职回报34.28% 年化27.84% [14] - 公司表示将保持投资策略延续性 注重估值和成长性核心投资理念 [11]
招商证券保荐太湖远大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承销保荐佣金率较高 上市首年净利润下降
新浪证券· 2025-08-12 09:4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太湖远大 代码920118 BJ [1] - 公司于2023年11月30日申报IPO 并于2024年8月22日在北交所上市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招商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彭勇和闫坤 [1] - IPO律师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 [1] 上市过程与周期 - 公司上市周期为266天 显著低于2024年A股已上市企业629.45天的平均周期 [2] 发行相关费用 - 承销及保荐费用为1236.08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为9.96% 高于整体平均数7.71% [3] 股价市场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36.06% [4] - 上市三个月后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73.76% [5] 估值与募资情况 - 发行市盈率为12.06倍 为行业均值19.91倍的60.57% [6] - 预计募资1.46亿元 实际募资1.24亿元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15.03% [7] 上市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4% [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8.97% [8]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12.71% [8] 信息披露与监管关注 - 被要求说明是否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1] - 被要求说明控股子公司远大复合材料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的原因及数据真实性 [1] - 被要求澄清《原终止协议》中关于股份回购条款的表述矛盾问题 [1] - 被要求说明可比公司选取依据及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1] 总体评价 - IPO项目总得分为85.5分 评级为B级 [9] - 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发行费用率较高 实际募资缩水及上市后净利润下降 [9]
安孚科技:8月1日接受机构调研,景顺长城基金、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8-12 08:57
重组进展 - 2025年7月11日资产重组方案通过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 已向证监会提交重组报告书注册稿等相关文件 [2] - 重组方案优化包括:新增九格众蓝等4方为业绩承诺对象 新增亚锦科技和南孚电池未来三年业绩承诺 主要新增股份锁定期延长至36个月 配套募资规模由4.2亿元调减至2.04亿元 [2] - 重组完成后公司持有南孚电池权益比例由26.09%提升至42.92% 后续计划继续收购安孚能源少数股东股权并适时启动亚锦科技和南孚电池少数股权收购 [3] 充电宝业务布局 - 南孚传应充电宝全线产品通过3C认证 额定能量控制在100Wh以下 符合民航局2025年6月28日起实施的新规 [4] - 南孚品牌价值达263.86亿元(2025年) 较2022年129.84亿元翻倍 连续32年蝉联中国碱性电池销量冠军 [4]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2000个分销商及300万家终端零售网点 计划推出全固态充电宝等创新产品 [5] 产品技术升级 - 聚能环5代电池采用0.158mm金刚钢壳和Spacemax超薄密封圈结构设计 拥有超500项技术专利 可应对-20℃至65℃极端温度 [6][7] - 南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发团队超300人 产品需通过415道检测程序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28亿元(同比+4.98%)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14.38%) 扣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2.75%) [8] - 海外碱性电池收入同比增长60% 计划通过产能出海和品牌出海拓展欧美亚市场 [8]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3.78亿元(同比+5.8%) 归母净利润7117.35万元(同比+10.01%) 毛利率49.22% [13] 业务发展前景 - 国内家庭平均拥有一次电池用电器9.4个(美国19.3个) 锌锰电池碱性化率60% 较发达国家80%-90%仍有提升空间 [9] - 2024年中国出口OEM碱性电池140亿只 南孚占比8% 新增4条产线可增加10亿只产能 目前3条已投产且满产 [10] - 碳性电池细分市场"丰蓝1号"和"益圆"快速成为头部品牌 纽扣电池"传应"和充电锂电池"TENVOLTS"也在细分市场领先 [10] 股权结构 - 重组完成后深圳荣耀及合肥荣新合计持股17.39% 一致行动人九格众蓝持股10.57% 秦大乾委托2.02%表决权 合计控制29.98%表决权 [11] 商誉情况 - 本次重组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不会新增商誉 现有商誉29.06亿元来自安孚能源收购亚锦科技51%股份 [12] - 南孚电池经营稳定 连续多年保持收入和利润增长 商誉减值风险较小 [12]
26家上市券商亮出2021年成绩单 9家迈入净利润“百亿元俱乐部”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已有9家头部券商净利润超100亿元 较上年新增招商证券 中国银河 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四家成员 [2] - 26家上市券商中24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占比63% 其中国联证券 浙商证券和中国银河营收增幅均超50% [3] - 净利润增幅超50%的券商包括中原证券(392.04%) 东方证券(97.26%) 方正证券(66.19%) 中信证券(55.01%)和国联证券 而第一创业和华林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 [3] 头部券商领先地位 - 中信证券以765.24亿元营收和231亿元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幅分别为40.71%和55.01% [2] - 百亿净利润俱乐部成员包括国泰君安(150.13亿元) 华泰证券(133.46亿元) 海通证券(128.27亿元) 招商证券(116.45亿元) 广发证券(108.54亿元) 中金公司(107.78亿元) 中国银河(104.3亿元)和中信建投(102.39亿元) [2] 业务驱动因素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139.6亿元(增24%)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6.55亿元(增35.12%) [5] - 机构业务贡献显著 国泰君安机构与交易业务增长51.15% 华泰证券机构用户数增长50% [3][5] - 特色化中小券商表现亮眼 中原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365.61% 投行业务收入增245.9% 中银证券资管收入与浙商证券投行收入创历史新高 [3]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 - 行业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提升服务能力 华泰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62.87亿元 占总营收超40% 客户总数达2000万 客户总资产5.4万亿元 [5] - 方正证券投顾业务实现突破 线上投顾业务收入增84% 资产配置型产品收入增283% [5] - 财富管理业务相比传统经纪业务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收益率 [4]
上市券商2021年实力“拼子” 5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净利贡献均超10%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券商全资子公司业绩表现 - 至少46家券商全资子公司2021年净利润均超1亿元 其中8家净利润超10亿元 [1][2] - 海通开元投资以25.53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中信证券投资以24.12亿元位列第二 海通创新以16.83亿元位列第三 [2] - 华泰国际净利润11.76亿元 同比增长441.92% 中金香港净利润51.12亿港元 同比增长108.5% [3] 券商系公募基金业绩贡献 - 23家券商系公募基金披露2021年业绩 16家净利润超1亿元 其中10家超10亿元 [4] - 易方达基金净利润45.35亿元(同比+64.92%)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32.63亿元(同比+27.13%) 广发基金净利润26.07亿元(同比+42.95%) [4] - 5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对母公司净利润贡献超10% 其中银华基金对第一创业净利润贡献达32.3% [6] 业务发展特点 - 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表现突出 8家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全资子公司中4家为另类投资子公司 [3] - 国际业务子公司业绩分化显著 部分实现三位数增长 部分出现净利润下滑或亏损 [3] - 公募基金业务成为券商资管转型重要发力点 6家券商系基金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 [5]
22家上市券商去年信息技术投入均超1亿元 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行业信息技术投入规模与趋势 - 2021年22家上市券商信息技术投入总额达141.78亿元 单家投入均超1亿元[1] - 2017-2020年证券业信息技术累计投入845亿元 近五年累计投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2] - 头部券商中华泰证券(22.28亿元) 中金公司(13.46亿元) 招商证券(11.92亿元) 海通证券(11.76亿元) 中信建投(10.93亿元)投入超10亿元[2] - 广发证券(9.85亿元) 东方证券(8.75亿元) 申万宏源(8.28亿元) 中泰证券(8.08亿元) 兴业证券(7.64亿元)投入超5亿元[2] 券商科技能力建设与成效 - 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活用户达1102万 累计下载量6532万[3] - 华林证券信息技术投入同比增幅达293.78%(2021年投入3.47亿元) 中原证券 兴业证券 中金公司增幅均超40%[3] - 华林证券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5.17% 华泰证券(13.95%) 中金公司(11.96%) 中原证券(11.16%) 中泰证券(10.05%)占比超10%[3] - 招商证券 中信建投信息技术人员超1000人 占总员工比例均超9%[4] 信息系统安全与监管要求 - 招商证券2022年3月14日因系统交易问题引发网络安全事件 存在变更管理不完善和应急处置问题[5] - 首创证券2021年5月18日发生交易系统中断20分钟 达到较大信息安全事件标准 存在日志删除和报告不实问题[6] - 证监会修订《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 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网络安全事件[6] - 证券业业务高度线上化 需持续关注信息安全问题[6] 数字化转型挑战与人才建设 - 行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已达成共识 但存在目标不清晰 价值释放不充分 数字基础不牢 人才稀缺等问题[4] - 华林证券构建科技金融队伍 建立扁平化互联网企业架构 配套互联网战略考核体系[3] - 华林证券受让文星在线100%股权 申请设立信息技术专业子公司[3]
券商勤练“内功” 护航优质企业登陆创业板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 -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两年 成为A股IPO申报最活跃和资本工具使用最踊跃板块之一[1] - 注册制下已上市355家企业 保荐数量前五券商合计占比33.8%[2] - 头部券商保荐数量领先:中信证券31家 中信建投30家 民生证券20家 华泰证券20家 海通证券19家[2] 投行业务转型趋势 - 投行从通道型转向价值发现型 聚焦价值发现/估值定价/研究分析/服务销售能力[2][3] - 招商证券保荐项目覆盖生物医疗/TMT/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3] - 安信证券提出"投资+投行"商业模式 需加强跨业务线协同与产业研究深度[3] 上市审核效率提升 - 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委审议平均用时186天 审核端平均仅54个自然日[7] - 典型案例:华大九天审核73天 大族数控审核105天 冠龙节能从申报到上市不足10个月[7] - 审核提速归因于企业质地优良 中介执业质量提升及前期规范基础[7] 监管质量把控措施 - 深交所实施四重把关:创业板定位/信息披露质量/现场督导/日常审核处罚[4] - 首单"资格罚"落地:对2名保荐代表人采取6个月不接受申请文件的处分[4] - 广发证券提出筑牢"三道防线":客户风险评估+内控部门制衡+提升信披质量[5][6] 板块定位与行业影响 - 创业板聚焦"三创"(创新/创造/创意)企业 严格筛选研发投入与成长性[4] - 投行需承担第一辅导员/质检员/推销员/持续督导员四重角色[1] - 平安证券强调从"荐"的思维转向关注企业长期投资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