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经理变更
icon
搜索文档
汇添富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发起式联接A基金经理变动:增聘罗昊为基金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8-19 01:36
基金经理变更 - 汇添富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发起式联接(基金代码:021602)增聘罗昊为基金经理,同时孙浩不再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变更生效日期为2025年8月19日 [1]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该基金净值为1.4816,单日上涨2.48%,近一年累计上涨61.18% [1]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 - 罗昊先生为中国国籍,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和美国东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具备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 [2] - 职业经历包括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任职于上海游马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任职于威廉欧奈尔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023年12月加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 现任基金管理情况 - 罗昊目前管理多只指数型基金,涵盖信息技术、环境治理、生物医药、科创板等多个领域,例如汇添富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规模3.59亿元,任职回报70.62%)、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规模5.75亿元,任职回报38.92%)等 [4] - 其他管理基金包括汇添富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规模2.50亿元,任职回报12.96%)、汇添富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规模6.31亿元,任职回报13.42%)等 [4] 历史投资案例 - 在管理汇添富中证环境治理指数(LOF)期间,于2024年第三季度调入蒙草生态,调入均价25.1,2024年第四季度调出均价62.54,估算收益率达149.16% [4]
9000亿招商基金今年“痛失”4位知名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22
核心观点 - 招商基金经历重要人员变动 包括知名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和高管团队调整 引发市场对基金业绩稳定性和投资策略延续性的关注 [2][3][25] 人员变动情况 - 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于8月9日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卸任后无在管产品且不再转任其他岗位 [2] - 2024年至2025年招商基金共有4名基金经理离任 包括苏燕青 王岩 马龙和翟相栋 [2][14] - 固收核心人物马龙离任前管理规模达876.18亿元 占公司债基总规模21.6% [16] - 贾成东离任前代表作招商优质成长和招商行业精选任职回报分别达192.09%和140.27% [14] - 近一年新聘22位基金经理 在职总数达92人 远高于行业平均数3.84 [18] 投资业绩表现 - 翟相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期间规模从0.4亿元增至百亿 任职回报124.59% 年化回报27.96% [4][9]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2.85亿元 C类亏损1.59亿元 净值增长率-3.63%和-3.77% [6][7] - 公司权益类产品2022-2024年合计亏损594.08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23.35亿元 [19] - 旗下59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19只亏损超30% [18] -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40.44亿元 C类亏损11.25亿元 [21] 资产配置特点 - 前十大重仓股中8只为白酒股 包括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等 [23] - 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86% 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分别上涨4.99%和5.12% [24] 管理层调整 - 5月20日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 后者曾任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26][29] - 5月底任命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 王景 朱红裕和陈方元 [29] - 董事长王小青8月4日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 且不再在控股子公司任职 [2][29][30] - 王小青任期内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18.13亿元降至2024年16.5亿元 [30] 接任安排与策略 - 陆文凯接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管理规模124.1亿元 [11][12] - 陆文凯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任职回报16.22% 年化5.17% [12] - 其管理的招商产业精选A任职回报34.28% 年化27.84% [14] - 公司表示将保持投资策略延续性 注重估值和成长性核心投资理念 [11]
金鹰基金杨凡“清仓”卸任!张展华、李龙杰合计“5管3亏”接任;公司逾六成产品业绩长期跑输基准
搜狐财经· 2025-06-04 04:14
基金经理变动 - 金鹰基金旗下金鹰转型动力混合和金鹰智慧生活混合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杨凡因个人原因离任,离任日期为2025年6月 [1] - 金鹰转型动力混合将由李龙杰继续管理,金鹰智慧生活混合由张展华继续管理 [1] - 杨凡在中科沃土基金任职期间管理的3只产品中,仅中科沃土沃瑞混合发起A录得17.24%的任职回报,其余两只跌超10% [1] - 杨凡在金鹰基金管理的3只基金任职回报均为负,其中金鹰周期优选混合A为-43.90%,金鹰转型动力混合为-46.35%,金鹰智慧生活混合A为-50.33% [1] 新任基金经理背景 - 张展华在管产品共计3只,其中金鹰中小盘精选混合A、金鹰红利价值混合A分别录得22.09%、5.33%的任职回报,金鹰智慧生活混合A任职回报为-10.35% [2] - 李龙杰旗下在管产品共计2只,任职回报全部为负,其中金鹰转型动力混合为-10.17%、金鹰研究驱动混合A为-1.85% [3] 基金公司整体表现 - 金鹰基金旗下存续产品共计67只,其中44只产品近3年跑输业绩基准,28只跑输业绩基准逾10%,10只跑输业绩基准逾40% [4] - 欧阳娟管理的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近3年跑输业绩基准达66.22% [4] - 截至2025年6月3日,金鹰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区间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为负,其中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为-66.22%,金鹰转型动力混合为-58.30%,金鹰智慧生活混合A为-53.66% [5] 基金经理历史表现 - 欧阳娟历任与在管产品任职回报全部为负,其中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任职期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达39.36% [6]
惠升基金张一甫卸任权益投资总监!新副总能否重构“固强权弱”局面?
搜狐财经· 2025-05-21 05:20
基金经理变更 - 惠升基金副总经理张一甫于2025年5月20日卸任其管理的三只混合型基金(惠升惠泽混合、惠升惠民混合、惠升医药健康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职务,全面退出基金管理一线 [1] - 三只基金分别由孙庆、彭柏文、张政接任,公告未说明张一甫具体去向,仅以"工作安排"模糊表述 [1][2] - 张一甫管理规模达22.67亿元,占公司混合型产品总规模31.19亿元的72.68%,是公司权益投资业务的核心人物 [4] 基金经理背景与业绩 - 张一甫拥有14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瑞银证券、上投摩根基金,2019年加盟惠升基金后迅速晋升为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 [3][7] - 其管理产品整体表现欠佳:惠升惠民混合年化收益率1.21%,惠升惠泽混合年化2.21%(同类排名后50%),惠升医药健康6个月持有期混合任职总回报-40.54%,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 [4][5] - 2025年2-3月期间,其管理的三只基金已陆续增聘基金经理(孙庆、张政),为离任做好过渡准备 [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3月2日原兴业银行资管部老将钱睿南加盟出任副总经理,与张一甫同属权益投资领域 [6][8] - 2025年一季度张一甫已悄然卸任权益投资总监职务,在权益管理角色上逐渐淡出 [6] - 2025年3月25日分管固收业务的副总经理李刚离职,形成高管层"两进两出"变动格局 [9] 公司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惠升基金总管理规模527.72亿元,其中固收资产规模496.53亿元(占比94.09%),权益类产品仅31.19亿元(占比不足6%) [9] - 公司产品结构严重失衡,无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无新权益类产品发行,且目前无任何储备产品 [9] - 现有8只混合型基金中5只自成立以来亏损,其中惠升优势企业一年持有期基金净值回撤达42.53%,惠升惠远回报基金累计亏损21.30% [10][11]
南京证券再融资获受理,上市券商重启再融资;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00:51
南京证券再融资获受理 - 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事项获上交所受理 距离首次发布预案已近两年[1] - 最新预案对募集资金投向进行细化 明显压缩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投入[1] - 天风证券定增事项近期也获受理 其申请已获上交所通过意见 尚需证监会同意注册[1] - 该事件标志着上市券商重启再融资进程 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抗风险能力[1] - 对券商板块可能引发资金关注 提升板块活跃度 释放市场积极信号[1] 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辞职 - 景顺长城基金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 卸任所有在管产品[2] - 此前其管理的8只基金陆续增聘基金经理 已引发市场猜测[2] - 鲍无可具有17年从业经验 曾任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2] - 年内已有138名基金经理离任 行业人才流动频繁[2] - 短期内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长期看新基金经理或带来新策略[2] 债基单周吸金超192亿元 - 5月第二周新成立基金23只 总发行份额240.04亿份[3] - 债券型基金表现突出 5只产品吸金192.49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80.19%[3] - 中长期纯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表现亮眼[3] - 3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 显示市场对低风险固收类资产的青睐[3] - 反映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追求稳定收益[3] 基金管理人自购权益类基金 - 二季度以来10多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4] - 年内自购金额合计超过20亿元[4] - 基金管理人作为专业机构 自购行为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4] - 可能提升基金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4] - 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可能因此受益[4]
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全部在管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01:20
明星基金经理卸任情况 - 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马龙因工作安排卸任全部在管产品,目前无在管产品,管理总规模最高接近900亿元[1][2][6] - 马龙自2024年下半年至今陆续卸任九只产品,包括招商安悦1年持有期债券、招商添安1年定开债等,2025年3月卸任管理规模最大的招商产业A(卸任前规模207.66亿元)[3] - 2025年开年至今多位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包括宏利基金王鹏(管理6只产品)、华商基金周海栋(管理规模293亿元)、华安基金孙丽娜(管理规模2999亿元)[11][12] 基金经理变更影响及应对 - 基金经理变更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均产生影响,公司需在投研能力基础上评估接任者能力[8] - 招商基金表示变更是基于团队规划、资源优化和产品需求,马龙仍任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2][4] - 招商基金安排刘万锋(管理规模349亿元)接任招商产业债,王梓林(管理规模398亿元)接任招商安心收益[9] 行业整体情况 - 截至4月1日,2025年已有93位基金经理离任,高于去年同期[2][13] - 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基金经理队伍快速扩容同时离职率高企,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加速与市场周期相关[14] - 公募基金转向团队化运作"去明星化",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加盟大型基金公司或"奔私"谋求发展[15] 招商基金固收团队情况 - 固定收益投资部有近40名投研人员,其中基金经理22人,平均从业年限超11年[10] - 部门形成信用评估组、宏观利率组等专业化团队,通过"大固收"管理模式保持业绩稳定性[9][10] - 团队管理总规模在马龙卸任前达876.18亿元,通过梯队化团队降低变更影响[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