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600926)

搜索文档
接盘杭州银行外资股权,新华保险称:通过配置红利资产优化资产配置
华夏时报· 2025-06-11 12:06
新华保险入股杭州银行 - 新华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3.296亿股杭州银行股份 交易总价43.2亿元 每股价格13.095元 [2] - 交易完成后 新华保险持股比例从0.5%提升至5.1% 成为重要股东 澳洲联邦银行彻底退出 [2][3] - 新华保险承诺五年内锁定股份 不触及要约收购 杭州银行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3]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新华保险表示看好中国银行业及杭州银行长期发展前景 投资可优化资产配置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2] - 杭州银行地处长三角经济腹地 2005年澳洲联邦银行以每股2.5元入股 伴随其营收增长28倍 净利润扩张34倍 [4] - 截至6月11日 杭州银行股价达16.43元/股 远高于澳洲联邦银行初始认购价 外资已收回投入成本 [4] 外资银行战略调整与本土资本填补 - 澳洲联邦银行退出杭州银行但保留齐鲁银行15%股权 反映外资策略从全面布局转向精准卡位 [6] - 外资撤退空白被本土资本快速填补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对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15.09% [6] - 险资持续加仓银行股 包括中国平安增持工行、建行等 大家保险增持兴业银行 瑞众人寿增持中信银行等 [7] 银行股投资逻辑与市场特征 - 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在低利率时代受青睐 当前板块平均股息率约4.3% PB为0.67倍 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7] - 险资加仓银行股三大核心逻辑:抵御利率风险 构建"资本+业务"双纽带 符合监管引导入市政策 [7] - 杭州银行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商行 资产质量优异 增长潜力持续 成为新华保险战略投资选择 [4][5]
杭州银行(600926) - 杭州银行关于实施“杭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六次提示性公告
2025-06-11 09:17
赎回信息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4日,对象为“杭银转债”持有人[2][8] - 赎回价格100.4932元/张,当期应计利息0.4932元/张,票面利率1.8%,计息100天[4][8] - 赎回款发放日为2025年7月7日,“杭银转债”当日摘牌[2][8][11] 时间节点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日,截至6月11日剩14个交易日[2][8][10][13] - 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7月4日,截至6月11日剩17个交易日[2][8][10][13] 触发条件 - 2025年4月29日至5月26日,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11.35元/股的130%,触发赎回条款[4][7] 赎回金额 - 个人投资者赎回金额含税100.4932元/张,税后100.3946元/张[11][12] - 居民企业实际赎回金额100.4932元/张(含税)[12] - 非居民企业2021年11月7日至2025年12月31日,赎回金额100.4932元/张,暂免税[12] 其他 - 2025年6月11日“杭银转债”二级市场收盘价144.600元/张[14]
又见银行转债触发强赎!
券商中国· 2025-06-11 03:21
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 南京银行公告"南银转债"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超过转股价130%(10.69元/股) 公司将按100元/张加利息强制赎回 [1][2] - 2025年以来苏州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可转债相继触发强赎 中信转债因到期已摘牌 [4] - 杭银转债最新触发强赎 因杭州银行股价连续15日达14.76元/股(转股价11.35元/股的130%) [4] 银行可转债市场供需 - 当前市场存续10只银行转债 浦发转债规模500亿元将于10月28日到期 [4] - 行业预测新发银行转债断供导致供不应求 相关标的或迎价格上涨 [4] 银行板块股价表现 - 6月10日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7家银行股价创新高 [6] - 当日民生银行领涨2.83% 浙商银行涨2.13% 西安银行等5家涨幅超1.5% [7] - 年内银行板块持续上涨 推动多只可转债触发强赎条件 [5] 机构后市展望 - 中信证券预计2-3季度银行股绝对价值延续 险资和公募长线配置需求支撑股价 [8] - 国盛证券认为稳地产、促消费政策将托底经济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 [8]
银行科创债发行突破2000亿元 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 助力“科技板”建设
金融时报· 2025-06-11 01:47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实施情况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实施满月,市场反响热烈,机制创新成效初显 [1] - 银行体系在科创债发行中占据主力军地位,国有大型银行成为中坚力量 [1] - 首月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规模逾2000亿元,占比超50% [1] 银行机构参与情况 - 科创债新增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资格,形成"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 [2] - 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不同类型银行齐发力 [2]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200亿元科创债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1100亿元 [2] -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发行450亿元 [2] - 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5家城商行合计发行260亿元 [2] 募集资金用途与融资成本 - 银行科创债发行利率区间为1.17%至1.77%,融资成本较为优惠 [3]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科创领域贷款,少部分用于投资科创企业债券或日常经营周转 [3] - 银行体系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3] 综合金融服务与市场建设 - 银行机构不仅发行科创债,还作为投资者和主承销商参与市场建设 [4] - 浦发银行开展科创债双边做市报价,首批覆盖国开贴现债、国开清发债等 [4] - 广发银行完成挂钩科技创新债券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创新风险分散分担机制 [4] - 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科创债投资,中国人保首个发行日申购金额超50亿元 [5] - 光大永明资产累计投资科创债达21.13亿元 [5] 市场展望与专家观点 - 科创债快速扩容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体系迈入新阶段 [6] - 未来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关键词为"扩容"与"多元",更多中小银行将入场 [6] - 可通过政策精细化设计和市场化机制完善提升中小银行参与积极性 [6]
杭州银行(600926) - 杭州银行关于实施“杭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五次提示性公告
2025-06-10 16:33
赎回信息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4日,赎回对象为“杭银转债”全部持有人[8] - 赎回价格100.4932元/张,当期应计利息0.4932元/张,票面利率1.8%,计息100天[8] - 赎回款发放日为2025年7月7日,赎回后“杭银转债”摘牌[2][10][11] 时间节点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日,最后转股日为7月4日[2][10][13]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分别剩15和18个交易日[2][10][13] 触发条件 - 2025年4月29日至5月26日,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130%触发赎回[4][7] 赎回金额 - 个人投资者含税100.4932元/张,税后100.3946元/张[11][12] - 居民企业含税100.4932元/张,自行缴税[12] - 非居民企业暂免征税,实际100.4932元/张[12] 价格对比 - 2025年6月10日“杭银转债”二级市场收盘价145.541元/张[14] - “杭银转债”被强制赎回价格100.4932元/张[14]
杭州银行(600926) - 杭州银行关于实施“杭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五次提示性公告
2025-06-10 09:17
赎回信息 - 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7月4日[8] - 赎回价格为100.4932元/张,当期应计利息0.4932元/张,票面利率1.8%,计息100天[8] - 赎回款发放日为2025年7月7日[10] 时间安排 - 2025年7月1日为最后交易日,7月4日为最后转股日[2] - “杭银转债”自2025年7月7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2] 触发条件 - 2025年4月29日至5月26日,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11.35元/股的130%,触发赎回条款[4] 赎回金额 - 个人投资者每张实际派发赎回金额100.3946元(税后)[11] - 居民企业每张实际派发赎回金额100.4932元(含税)[12] - 非居民企业每张实际派发赎回金额100.4932元[12] 市场价格 - 2025年6月10日“杭银转债”二级市场收盘价为145.541元/张[14]
保险资金加速“扫货”银行股:新华人寿保险43亿战略投资杭州银行背后的资产配置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6-10 08:42
保险资金加速布局银行股权 - 保险资金通过协议转让、认购定增等方式增持国内优质银行股份,寻求长期稳定回报并优化资产配置 [1] - 新华人寿保险通过协议转让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3.296亿股,持股比例增至5.09%,成为重要股东 [1] - 交易完成后杭州银行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新华人寿保险持股锁定5年 [1] 杭州银行股东变更案例 - 新华人寿保险增持杭州银行股份至3.626亿股(5.09%),澳洲联邦银行完全退出 [1][4] - 交易前澳洲联邦银行持股4.63%(3.296亿股),新华人寿保险持股0.46%(3291.7万股) [4] - 新华人寿保险通过持股深化银保合作,拓展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实现渠道共享与交叉销售 [3] 保险资金战略布局 - 保险资金偏好银行股因其规模大、期限长、追求稳定回报的特点,与区域性城商行的成长性和稳健经营风格契合 [3] - 平安资管持有农业银行H股比例增至15.09%,投资标的涵盖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6] - 中国人寿、太保资管等保险机构也积极布局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及区域性银行 [7] 外资银行退出趋势 - 澳洲联邦银行退出杭州银行反映外资银行因全球战略调整、在华业务增长放缓或盈利压力收缩股权投资 [5][8] - 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逐步缩减在华业务,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重点 [8] - 中国本土银行在网点布局、客户基础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进步显著,削弱外资银行竞争优势 [9] 银行业估值与市场动态 - 银行股平均股息率约4.3%,PB为0.67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2023-2025年估值中枢面临抬升 [7] - 银行板块凭借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特点持续受长线资金青睐 [7] - 保险资金与银行股权结构的绑定将延伸至业务合作、风险共担、客户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 [7]
突破2000亿元!银行交出“科技板”满月成绩单
金融时报· 2025-06-10 07:16
债券市场"科技板"实施情况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实施满月 全市场累计发行科创债221只 合计发行规模达4027 77亿元 [1][2] - 银行成为发行主力军 首月发行规模2274亿元 占比超50% 银行系统快速响应成为科创债扩容核心驱动力 [2] - 科创债新增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资格 形成"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 扩容主体激活市场 [2] 银行发行主体结构 - 政策性银行 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等不同类型银行齐发力 [3]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200亿元科创债 5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1100亿元 5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发行450亿元 [3] - 5家城商行发行规模合计260亿元 包括北京银行 上海银行 杭州银行等 [3] 市场结构与资金用途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期限呈长期化导向 3年以上发行规模占比近80% 10年以上规模超百亿元 [4] - 银行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科创领域贷款 少部分用于投资科创企业债券或日常经营周转 [4] - 银行机构还作为投资者和主承销商参与科创债市场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4] 市场创新与未来发展 - 兴业银行落地深交所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借贷交易 广发银行完成挂钩科技创新债券的信用衍生品交易 [4] - 金融机构 股权投资机构及科技型企业协同参与 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增值—资本回报"价值闭环 [5] - 未来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关键词为"扩容"与"多元" 更多中小银行将入场 吸引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5]
大金融配置方向展望
2025-06-09 15: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房地产、稳定币、并购重组 - **公司**:招商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华人之地、国贸、双鸿行业相关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银行行业 - **核心观点**:银行基本面稳健,资金面推动银行股上涨,头部城商行估值修复潜力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向好,市场认可度提升 - **论据**: - 基本面:通过地方政府化债和财政注资,地产城投风险逐步化解,银行资本得到补充,息差压力因监管压低存款利率而改善,小型银行息差企稳,大型银行边际企稳 [1][2] - 资金面:高股息红利逻辑持续,被动指数基金推动国有大行上涨,2025 年 5 月起主动基金加仓银行股,加速板块上涨,预计趋势持续一两年 [1][2] - 头部城商行:股息率预计超过 4%,资产质量优良,以政府类业务为主,资产质量压力小,机构配置行为推动估值提升 [1][4] - 行业未来趋势:监管层对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的保护被低估,行业基本面超预期,选股将从低估值转向高 ROE、高业绩增速及长期区域优势 [1][5] - 市场认可度:市场对银行股的全面认可体现在交易层面,估值上升刚开始,优质头部城商行资产估值修复至 1.2 倍 PB 可期 [1][6] 房地产行业 - **核心观点**:关注稳定现金流和潜在高股息品种,不同类型公司有不同选股逻辑 - **论据**: - 配置思路:关注稳定现金流和潜在高股息品种,传统开发领域有短期政策博弈机会和结构性亮点 [3][7] - 选股逻辑: - 综合型开发商和商业地产公司:关注分红率、自由现金流保障度及非自持业务资产质量 [10] - 轻资产属性公司:关注静态股息率、业绩增长潜力及超额现金定价 [12][13] 稳定币行业 - **核心观点**:香港稳定币方案通过后,市场预期发行机构、交易所及相关服务提供商将有盈利增量 - **论据**:香港稳定币方案需经历试点阶段,美元仍是最大稳定币资产,人民币资产逐步增加,港币或人民币稳定币发行预计提升使用需求 [15] 并购重组行业 - **核心观点**:去年并购政策激活了并购市场,建议关注综合性优质投行和并购重组机会 - **论据**:去年重大资产重组新规推动科创类行业及服务新质生产力行业融资,双鸿行业数量和占比提升,并购重组数量和规模上升,上市公司作为买方收购资产的并购重组增长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银行行业:2025 年第一季度银行受债券市场影响,第二季度债市回暖,信贷需求偏弱但不是银行基本面最重要一环 [6] - 房地产行业:当前市场环境下,稳定现金流或高股息品种受关注,隐形高股息资产估值已有所修复 [8] - 稳定币行业:稳定币各环节盈利方式不同,证券机构赚取盈利差额,交易所依靠交易手续费,服务提供商有服务性收入 [16] - 并购重组行业: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周期有规律,IPO 无法放松时,再融资工具和方式成为重要对冲式融资工具,今年港股融资额显著修复缓解 A 股市场融资端压力 [18]
杭州银行(600926) - 杭州银行关于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
2025-06-09 12:18
股份交易 - 2025年1月24日,澳洲联邦银行与新华保险签署协议转让329,638,400股杭州银行股份[4] - 2025年6月6日,股份完成过户登记[2] - 股份过户登记完成后,新华保险持股362,555,839股,占比5.09%[5] 交易价格 - 协议转让价格为13.095元/股,总价4,316,614,848元[4] 交易限制 - 新华保险取得的股份5年内不得转让[2] 公司控制权 - 本次转让完成后,杭州银行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