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600919)

搜索文档
江苏银行绿色工厂贷解码企业转型新路径
中金在线· 2025-08-15 08:02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向某世界500强企业发放2亿元绿色工厂贷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1] - 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赋码及ESG评价联动 将绿色绩效转化为融资成本优势 [2] - 绿色金融成为银行战略重点 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服务企业超12000家 [2] 政策背景 - 国家出台《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绿色工厂提供制度支撑 [1] 产品创新 - 贷款机制激励企业提升绿色工厂建设水平和ESG表现 以获取更优惠利率 [2] - 推动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 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投入 [2] - 引导企业向零碳工厂和超级能效工厂目标迈进 [2] 案例企业 - 北京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重卡制造领域具有绿色生产代表性 [1] 银行战略 - 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转型发展重要抓手 [2] - 2023年1月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 系唯一入选的中国银行机构 [2] - 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2]
行业点评报告:信贷社融增长背离,存款活化流向非银
开源证券· 2025-08-15 06:52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信贷与社融增长呈现背离,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由间接融资(贷款)向直接融资切换[4] - 7月人民币贷款负增500亿元,同比多减3100亿元,余额增速6 9%较6月下降0 2pct,主要受季节性因素、企业资本开支缩减及债务置换影响[3] - 社融新增1 16万亿元,同比多增2893亿元,存量增速9 0%较6月上升0 1pct,政府债券贡献显著(新增1 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4] - 存款活化现象明显,M1同比增长5 6%(环比+1 0pct),但主要因财政支出加速及居民存款流向非银部门(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居民存款多减0 78万亿元)[5] 信贷结构分析 - 企业贷款结构恶化: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首次负增),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元成为主要支撑[3] - 居民端需求疲软:短贷及中长贷均减少,短贷降幅更大,反映前期价格战透支需求,按揭需求仍待改善[3] 社融与货币数据 - 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2237亿元,企业债融资同比多增755亿元(新增2791亿元)[4] - M2-M1剪刀差收窄,但存款活化非经济活跃度提升信号,主要因低基数、财政支出及资金流向权益市场[5] 投资建议 - 推荐配置国有行等红利资产(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因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背景下信贷数据参考性减弱,且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升风险偏好[5] - 政策落地(如财政贴息)将强化银行息差稳定与信贷增长逻辑[5]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村级资金有“钱”途
新华日报· 2025-08-14 23:02
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创新 -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通过村级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三年期可转让定存,各村实现存款利息近700万元,超额获得存款利息600多万元 [1] - 该利息收入相当于按现行农用地发包标准多发包8000多亩农业地的年收入 [1] - 通安镇自2022年试行村集体资金统一竞争性存放,累计存放金额近1亿元 [1]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竞争性存放吸引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苏州银行(002966)、中国银行、江苏银行(600919)等7家属地支行的竞价投标 [1] - 该模式获得最高3.55%的存款利率 [1] 资金管理成效 - 村级利息收入在三年期间增长了10倍,极大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 - 该模式从源头上避免了村集体资金多头存储、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等乱象 [1] - 既保障了资金安全增值,又规范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1]
“客源争夺战”升级!多家银行纷纷发力这项业务!
金融时报· 2025-08-14 11:50
银行个人养老金业务策略转变 - 多家银行推出个人养老金缴存激励活动 工商银行北京地区新开户并缴存10元及以上可领取最高188元微信立减金 今年首次缴存满12000元可获最高388元立减金[1] 农业银行推出缴存大礼包 新增缴存满500元可抽取38元或88元立减金 满5000元可抽取最多388元立减金 两项活动叠加最高可获476元立减金[1] 浦发银行对单笔缴存1000元及以上客户提供微信立减金、视频会员券及打车券等福利[2] 缴存方式创新 - 民生银行提供周期性预约缴存功能 支持每月自动从工资卡划扣资金 或一次性预约在年终奖发放时存入12000元[3] 江苏银行推出个性化自动缴存方案 客户可自定义设置缴存日期和金额[3] 行业发展趋势 -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去年11月底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3] 银行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用户价值深耕 注重账户活跃度与资金留存[4] 业务核心竞争力需聚焦用户需求匹配度与长期服务能力 包括场景化生态整合与智能投顾服务[4] 产品与服务优化方向 - 需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种类 通过自身创新与外部合作扩大客户选择范围[5] 应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5]
“创新领航”主题基金重仓银行股,交银施罗德旗下一产品被指风格漂移
华夏时报· 2025-08-14 09:42
基金风格漂移问题 - 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存在显著风格漂移 银行股仓位占比超过55% 与基金名称和投资主题严重脱节[2] - 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含7只银行股 合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高达55.24%[3] - 银行股配置包括农业银行A+H股合计10.19% 江苏银行10.01% 工商银行H股9.87% 杭州银行9.22% 建设银行H股6.53% 中国银行H股5.03% 上海银行4.39%[4] 投资策略偏离 - 基金合同规定投资于"创新领航"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3] - "创新领航"主题定义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优质企业[3] - 实际持仓持续四个季度偏向传统金融板块 银行股仓位从2024年三季度的37.81%攀升至55%以上[5] 业绩表现 - 近期业绩表现不佳 近1月排名跌至同类尾部4667/4699 近3月排名3702/4627[7][9] - 近1月收益告负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03% 同类产品平均涨幅7.67%[9] - 近一年收益率21.16% 在4328只同类产品中排名3173位 近三年排名904/3080相对较好[7] 监管与行业背景 - 济安金信评级显示2025年二季度共有10只基金存在风格漂移 3只产品因一季度风格漂移被惩罚性不予评级[2] - 监管层高度重视基金风格漂移问题 指出部分基金管理人存在风格库内控管理缺失和投资比例违反合同约定等问题[6] - 基金风格漂移被定义为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披露内容发生显著偏离的现象 违背基金契约精神[5][6]
银行行业今日净流入资金1.88亿元,农业银行等6股净流入资金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9:0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14日下跌0.46% [2] - 申万行业分类中仅1个行业上涨 非银金融涨幅0.59% [2] - 综合行业跌幅2.66% 国防军工行业跌幅2.15% [2]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750.81亿元 [2] 银行行业表现 - 银行行业微跌0.02% [2][3] - 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88亿元 为两市仅有的2个资金净流入行业之一 [2][3] - 行业42只个股中7只上涨 33只下跌 [3] - 资金净流入个股23只 净流出个股19只 [3] 银行个股资金流向 - 农业银行净流入资金3.56亿元 涨幅1.76% [3] - 招商银行净流入8947.78万元 涨幅0.55% [3] - 杭州银行净流入8532.52万元 跌幅0.69% [3] - 平安银行净流出1.75亿元 跌幅0.49% [3][4] - 兴业银行净流出1.52亿元 跌幅0.31% [3][4] - 江苏银行净流出8540.37万元 跌幅0.27% [3][4] - 净流入超3000万元个股共6只 净流出超千万元个股共13只 [3] 行业资金流向特征 - 建筑材料行业为另一资金净流入行业 净流入5937.93万元 [2] - 国防军工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 达93.25亿元 [2] -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82.25亿元 电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 [2]
城商行板块8月14日跌0.46%,厦门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6868.49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4 08:32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下跌0.46% 领跌个股为厦门银行[1] - 上证指数下跌0.46%至3666.44点 深证成指下跌0.87%至11451.43点[1] 个股价格变动 - 南京银行逆势上涨0.09%至11.75元 成交43.50万手[1] - 宁波银行下跌0.14%至28.14元 成交25.32万手[1] - 江苏银行下跌0.27%至11.17元 成交130.62万手[1] - 上海银行下跌0.39%至10.15元 成交42.26万手[1] - 青岛银行下跌0.40%至4.94元 成交23.81万手[1] - 贵阳银行下跌0.47%至6.33元 成交38.18万手[1] - 重庆银行下跌0.49%至10.09元 成交10.36万手[1] - 长沙银行下跌0.50%至9.98元 成交15.07万手[1] - 杭州银行下跌0.69%至15.82元 成交50.24万手[1] - 苏州银行下跌0.70%至8.51元 成交33.53万手[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6868.49万元[3] - 游资资金净流出2.97亿元[3] - 散户资金净流入2.29亿元[3]
7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继续回升,关注近期政策对信贷的提振效果
东方证券· 2025-08-14 00:42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6]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延续回升,7月同比增长9 0%,环比提升0 1pct,政府债同比多增5559亿元成为核心拉动因素[9][10] - 新增贷款恢复同比少增,7月全口径人民币贷款净减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其中居民户短贷/中长贷分别少增1671亿/1200亿元,对公中长贷少增3900亿元[13][14] - M1增速持续改善,7月同比增长5 6%,环比回升1 0pct,M2-M1剪刀差收窄至3 2%,反映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加速[18][19] 投资主线与标的 - 高股息策略:建议关注建设银行(601939)、工商银行(601398)、招商银行(600036)、农业银行(601288)[3][25] - 优质中小行:推荐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江苏银行(600919,买入)、杭州银行(600926,买入),以及兴业银行(601166)、中信银行(601998)[3][25] 数据亮点 - 社融结构:7月企业直接融资同比多增1029亿元(债券+755亿/股票+274亿),非标融资同比多减911亿元[10] - 存款变动: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企业存款多增3209亿元,居民存款少增7800亿元[18][21] - 贷款结构: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125亿元,反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14][15] 政策影响 - 保险预定利率下调(25Q3)预计提升险资对银行股息率的容忍度[3][24] - 近期刺激政策(限购取消/财政贴息)有望改善居民贷款需求[13]
镇江市首笔“节水贷”落地
新华日报· 2025-08-13 23:16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江苏银行镇江分行与丹阳中鑫华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节水贷"协议 成功发放贷款1000万元 贷款利率低于普通贷款利率 [1] - "节水贷"以创新"金融+节水"模式为核心 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节水项目的融资桥梁 破解节水项目融资难题 [1] - 产品支持范围涵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节水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 优先支持国家水效领跑者、专业节水服务企业等主体 [1] 政策支持与机制建设 - 江苏省水利厅、财政厅及人民银行联合印发文件 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政策 建立绿色信贷机制 [1] - 镇江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通过政银企对接开通绿色审批通道 促成多方合作意向 [2] - 金融机构优先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领域信贷需求 使用优惠利率 探索取水权、排污权等抵质押方式 [2] 区域节水金融实践 - 镇江市级和县级水利部门走访对接节水企业融资需求 引导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项目推介和供需对接 [2] - 金融机构加快审批放款速度 合理增加授信额度 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支持节水项目投资 [2]
个人消费贷贴息下月来了!国有大行、股份行“入围”,最高补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57
政策核心内容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3]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贷款经办机构 - 23家机构入围,包括6家国有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12家股份行和5家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金融、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1][5] - 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集体缺席,包括宁波银行(3575亿元)、江苏银行(3228.58亿元)等规模较大的地方银行也未入围 [1][8] 贴息适用范围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均可享受贴息 [2]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限定7个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进行贴息 [2] 银行响应情况 - 国有大行已通过官方渠道发文响应政策,如工行表示"依法依规推进",建行称"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邮储银行"以6138.5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 [7] - 股份行中平安银行(4746.63亿元)、招商银行(3961.61亿元)凭借渠道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8] 政策影响 - 业内预计政策将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国股行作为主渠道将受益于市占率提升 [9] - 中金公司测算,1个百分点的贴息比例理论上每100亿元财政支出可撬动1万亿元消费需求 [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