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苏银行(600919)
icon
搜索文档
“把脉”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期资产质量: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向好,零售贷款仍处风险暴露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35
资产质量整体态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42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3] - 国有六大行中五家不良率下降:工商银行1.33%(降0.01pp)、建设银行1.33%(降0.01pp)、农业银行1.28%(降0.02pp)、中国银行1.24%(降0.01pp)、交通银行1.28%(降0.03pp)[2] -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升0.02pp),仍为六大行最低 [2] - 股份制银行中4家不良率下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2家持平: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2家上升:民生银行1.48%(升0.01pp)、兴业银行1.08%(升0.01pp)[3] - 城商行与农商行变化显著:齐鲁银行不良率1.09%(降0.1pp)、重庆银行1.17%(降0.08pp)[3] - 优质银行资产质量突出:成都银行不良率0.66%为行业最低,杭州银行0.76%、常熟银行0.76%、宁波银行0.76% [1] 拨备覆盖率变化 - 国有行拨备覆盖率249.16%(升1.16pp),农商行161.87%(升5.47pp)[4] - 股份行拨备覆盖率212.40%(降3.9pp),城商行185.53%(降2.55pp)[4] 贷款结构分化趋势 - 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 [1][5] - 工商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1.47%(降0.11pp),个人贷款不良率1.35%(升0.2pp)[5] - 零售贷款中高风险品类:信用卡透支不良率3.75%(升0.25pp)、个人消费贷款2.51%(升0.12pp)[5]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保持低位但升幅达0.13pp [5] 零售贷款风险成因 - 零售贷款增长接近饱和导致增长乏力 [6] - 灵活就业人群增加影响借款人现金流稳定性 [6] - 部分行业环境变化导致从业人员收入受损 [6] - 对公贷款改善主因融资环境优化及现金流接续改善 [6] 房地产贷款风险演变 - 房地产与批发零售业仍为不良率高发行业 [7] - 部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下降:杭州银行、沪农商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7]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21.32%(升14.15pp),贷款规模压降21亿元至98.25亿元 [7] - 工商银行、浦发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余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 [7] - 风险上升主因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及房企高杠杆模式难持续 [8]
城商行板块9月4日涨0.14%,青岛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0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4 08:48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上涨0.14%,跑赢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下跌1.25%,深证成指下跌2.83%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6只个股下跌,1只个股持平 [1][2] 领涨个股表现 - 青岛银行领涨板块,收盘价5.26元,涨幅0.96%,成交量88.11万手,成交额4.58亿元 [1] - 厦门银行涨幅0.77%,收盘价6.56元,成交量17.48万手,成交额1.14亿元 [1] - 南京银行涨幅0.72%,收盘价11.15元,成交量54.53万手,成交额6.02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城商行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0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3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27亿元 [2] - 北京银行获得最大主力资金净流入1.52亿元,主力净占比12.04% [3] - 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5561.66万元,主力净占比5.70% [3] - 南京银行主力净流入5147.25万元,主力净占比8.55% [3] 个股成交活跃度 - 北京银行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208.57万手,成交额12.63亿元 [1] - 江苏银行成交量156.59万手,成交额16.74亿元 [1][2] - 郑州银行成交量131.75万手,成交额2.67亿元 [2]
机构看好板块价值重估,银行ETF指数(512730)上涨近1%,上市银行上半年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新浪财经· 2025-09-04 07:18
银行指数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上涨0.99% 农业银行上涨5.31% 邮储银行上涨3.38% 中信银行上涨2.29% 工商银行上涨1.88% 兴业银行上涨1.38% [1] - 银行ETF指数上涨0.94% 最新价报1.72元 [1] 银行业绩表现 - 25H1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增速1.0% 归母净利润增速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1] - 银行资产质量底盘稳定 拨备厚度决定潜在风险缓释和业绩释放持续性 [2] - 息差压力可控 存款成本加速下行扭转资产定价压力 年内息差有望环比平稳 若四季度不额外降息 26年息差或同比抬升 [2] 行业估值与投资逻辑 - 银行板块PB深度破净不具备合理性 PE显著低估 [1] - 常态化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选择更低风险+更确定收益资产 银行股作为最核心央企资产 系统性风险担忧充分化解 [1] - 险资和AMC等中长线资金增持银行是大势所趋 板块高夏普比率契合耐心资本 公募长期欠配逻辑有望在四季度验证 [2] 行业前景与机会 - 财政稳分红和央行与金监稳风险导向下 银行或已进入新一轮ROE稳定期 [2] - 后周期属性决定财务报表改观预期先行 若PMI持续景气和PPI由负转正 银行股将迎来价值重估 [2] - 板块β占优同时 优选更优估值弹性子板块 国有大行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存在轮动机会 [2] - 强区域β且利润增长稳定的优质城商行有望修复至1倍PB以上 股价修复滞后基本面筑底改善的权重股份行具备机会 [2] 指数成分与构成 - 中证银行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等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 [3] - 银行ETF指数紧密跟踪中证银行指数 反映中证全指样本按行业分类表现 [3]
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国盛证券· 2025-09-04 06: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营收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4] - 净息差降幅收窄 25H1净息差为1.42% 较24A下降10bp 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 较25Q1提升3.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消化及港股市场活跃 [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 较25Q1大幅提升13.9个百分点 主要源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5Q2不良率1.23% 与上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39% 较上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 [5] 资产端分析 - 2025Q2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同比增速9.60% [21][2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79.4万亿元 占总资产55.84% 较年初增长5.92% 同比增速8.07% [22] - 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业务支撑 新增对公贷款9.05万亿元 占新增资产50% 其中基建贷款新增3.65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新增2.09万亿元 [18][20] - 个人贷款需求较弱 同比增速仅3.6% 按揭贷款重回正增长 但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 [18][20] - 投资类资产余额97.5万亿元 占总资产30.34% 较年初增长6.65% [22][24] - 同业资产规模18.0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2% 占总资产5.60% [22][24] 银行类型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55% 投资性资产占比25%-34% 邮储银行贷款占比51.2% 为国有行中最低 [25][26] - 股份行资产结构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1.7%和50.6% 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超65% [25][27][39] - 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 平均达39.5% 贷款占比48.0% 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分别达82.9%和80.1% [25][28][40] - 农商行贷款占比52.0% 高于城商行 常熟银行零售占比54.2% 为农商行中最高 [25][29][42] 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同比增长1.9% PPOP同比增长2.0% 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0.3% PPOP同比下降2.3% [4] - 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6.7% PPOP同比增长5.2% 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长4.4% PPOP同比增长0.9% [4] - 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表现突出 [4]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1%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374% 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4]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00177.HK):受江苏银行分红周期变化影响 业绩略低于预期
格隆汇· 2025-09-04 04: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94.06亿元同比下降5.6% 剔除建造收入影响后营收同比下降0.9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4亿元同比下降11.8% 主要受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及江苏银行分红周期调整影响 [1] - 通行费收入约46亿元同比增长1.65% 主要路段受改扩建影响导致增速分化 [1] 投资收益变动 - 江苏银行分红周期调整导致25H1分红约1.68亿元 较24年同期3.68亿元下降54.38% [1] - 分红变动系2024年11月实施中期分红后 25H1仅为扣除中期分红后的年度分红 [1] 路产建设进展 - 宁扬长江大桥北接线项目预计25年底全线开通 锡宜高速南段改扩建计划2026年6月通车 [2] - 改扩建完成后区域车流量有望大幅改善 [2] 运营管理创新 - 构建无人机实时数据与人工经验融合决策模式 打造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无人机调排一体标准化作业流程 [2] - 新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并优化核心路网通过能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54.47亿元/57.90亿元/60.49亿元 [2] - 对应PE倍数分别为8/7/7倍 [2]
上市银行大洗牌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19
上市银行数量变化 - 中国上市银行数量由60家减至57家 锦州银行2024年4月退市 九台农商行2025年7月退市 盛京银行2025年8月退市 [3] 银行资产规模排名 - 农业银行以46.86万亿元总资产位居中国第二大银行 超过建设银行的44.43万亿元 自2023年三季度起连续8个季度保持该位置 [5]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总资产跃居城商行第1 超过北京银行的4.74万亿元 宁波银行以3.47万亿元跃居城商行第3 超过上海银行的3.29万亿元 [7] - 江苏银行2022年一季度超过上海银行升至城商行第2 2025年一季度超过北京银行升至第1 宁波银行2020年超过南京银行升至第4 2025年一季度超过上海银行升至第3 [7] - 徽商银行超过杭州银行 重庆银行排名上升较快 [9] 银行资产增速表现 - 8家银行总资产增速超10% 江苏银行21.16% 重庆银行14.79% 北京银行12.53% 泸州银行12.43% 西安银行12.23% 南京银行11.96% 徽商银行11.82% 宁波银行11.04% [9] - 江苏银行贷款增速16.38% 金融投资增速23.38% 重庆银行贷款增速13.79% 金融投资增速16.32% 北京银行贷款增速8.33% 金融投资增速16% 泸州银行贷款增速13.51% 金融投资增速9.88% 西安银行贷款增速22.75% 金融投资增速-4.22% 南京银行贷款增速10.56% 金融投资增速17.1% 徽商银行贷款增速9.75% 金融投资增速18.41% 宁波银行贷款增速13.47% 金融投资增速8.94% [9] - 江苏银行 重庆银行 北京银行 南京银行 徽商银行的规模增长主要由投资类资产推动 泸州银行 西安银行 宁波银行主要由贷款推动 [9] - 32家银行总资产增速低于5% 17家银行增速处于5-10%的平均水平 [10] - 渤海银行总资产萎缩1.09%至1.82万亿元 民生银行总资产萎缩0.59%至7.77万亿元 [11] - 增速较低银行包括九江银行 浙商银行 紫金银行 兴业银行 江西银行 哈尔滨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东莞农商行 青岛农商行 上海银行 张家港银行 贵州银行 甘肃银行 中原银行 晋商银行 广州农商行 中信银行等 [12] 贷款与金融投资增速 - 9家银行贷款增速超10% 西安银行22.75% 江苏银行16.38% 重庆银行13.79% 泸州银行13.51% 宁波银行13.47% 成都银行12.61% 南京银行10.56% 长沙银行10.53% 齐鲁银行10.15% [13] - 12家银行金融投资增速超10% 江苏银行23.38% 徽商银行18.41% 常熟银行17.79% 南京银行17.1% 重庆银行16.32% 北京银行16% 成都银行12.54% 晋商银行11.3% 郑州银行10.35% 中国银行10.35% 建设银行10.17% 工商银行10%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大部分银行规模增长乏力 但部分银行如江苏银行增速显著超出常态水平 [13] - 超常规模增长依赖区位优势(如长三角地区银行) 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或投资类资产发力 [14] - 城商行间竞争激烈 前10名排序频繁变化 地方性银行生存危机感强烈 在全国性银行挤压下寻求生存空间 [14] - 银行业体量向全国性银行和头部城商行集中 城商行竞争持续 表面是市场份额之争 实质是生存之争 [14]
金融中报观|银行零售业务梯队格局背后,谁在领跑,谁在补课
北京商报· 2025-09-03 14:17
零售AUM梯队分化格局 - 行业形成三大梯队分化格局 第一梯队为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AUM均超16万亿元 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AUM在1-6万亿元 第三梯队为区域银行AUM低于1万亿元[1][4][5] - 工商银行以24万亿元AUM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23.68万亿元紧随其后 建设银行突破22万亿元较2024年末20.6万亿元明显增长[2] - 邮储银行凭借县域优势实现AUM17.67万亿元较上年末16.69万亿元增长5.87% 中国银行16.83万亿元 招商银行16.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2] - 第二梯队中交通银行AUM5.79万亿元增长5.52% 兴业银行5.52万亿元增长8% 中信银行4.99万亿元增长6.52% 浦发银行4.29万亿元净增4093.51亿元[3] - 平安银行AUM4.21万亿元微增0.4% 民生银行3.15万亿元 光大银行3.1万亿元 江苏银行等多家城商行AUM超1万亿元[3] - 第三梯队代表南京银行9448.14亿元增长14.25% 上海农商行8270.56亿元增长3.99% 浙商银行7050.16亿元增长12.48% 杭州银行6543.6亿元增长8.66%[4] 零售业务盈利表现分化 -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693.06亿元同比下降0.67% 但净利润927.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05%[6] -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和营收均实现小幅上涨 光大银行零售利润总额9.21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6] - 中信银行零售营收同比下降6.85% 但税前利润55.95亿元实现超100%同比暴涨[6] - 农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收1901.77亿元同比下降6.61% 营收占比从55.5%降至51.4%[7] - 建设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814.65亿元微增0.99% 但利润总额787.34亿元同比下降19.61%[7] - 平安银行零售营收310.81亿元同比下降20.49%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下降44.46%[7] - 青岛银行零售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48%和14.79% 重庆农商行零售营收降至59.1亿元贡献度下滑3.18个百分点[7] 零售资产质量面临挑战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4%较上年末0.98%上升0.06个百分点 重庆农商行从1.6%攀升至2.04%上升0.44个百分点[9] - 重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3.01%上升0.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1.35%上升0.2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1.1%上升0.12个百分点[9] - 交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34%上升0.26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上升[9][10]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通过风险模型升级和资产结构优化实现质量改善[10] -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提升效能[10]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因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和透支行为增加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上升因中小微企业主经营压力大[10] - 交通银行关注贷款率与逾期贷款率出现小幅上升 主要源于零售类贷款风险逐步显现[11]
持仓最高达100多亿!券商自营重仓股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9-03 09:18
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11.37% 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8% [2] - 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计1123.54亿元 同比增长53.53%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四成 [2][10] - 25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超10亿元 占上市券商总数近六成 [4] 头部券商自营业务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 为行业唯一超百亿券商 占其营业收入330.39亿元的57% [3] - 自营收入排名二至三位的券商为国泰海通93.52亿元 中国银河73.99亿元 [3] - 申万宏源 中金公司 华泰证券 国信证券 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自营收入均超50亿元 [3] 自营业务增长差异 - 长江证券自营收入14.7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68.35% [4] - 国联民生自营收入20.97亿元 同比增长458.78% 华西证券自营收入5.87亿元 同比增长245.07% [4] - 财通证券自营收入2.42亿元 同比下降39.73% 为该公司主营业务中收入降幅最大板块 [5] 重仓股持仓结构 - 券商前三大重仓股为江苏银行9.23亿股(市值110.26亿元) 永安期货4.39亿股(市值65.07亿元) 中信建投3.83亿股(市值92.08亿元) [6] - 非银 电子 生物医药等行业最受券商自营青睐 [2] - 国信证券持有中国石化2.35亿股(市值13.28亿元) 中信证券持有上海莱士1.25亿股(市值8.58亿元) 国泰海通持有誉衡药业1.09亿股(市值3.1亿元) [6] 持仓变动情况 - 二季度四川成渝获国联民生加仓989万股(增幅151.33%) 宏创控股获中金公司加仓575.76万股 云天化获国投证券加仓500万股 [8] - 内蒙华电获券商加仓超300万股 东方证券持股7912.45万股 东兴证券新进持股5654.98万股 [8] - 皇氏集团遭东方证券减持1400万股(降幅34%) 新钢股份 盈方微 平煤股份等个股单季券商持仓减少均超200万股 [10][12] 风险个股处置 - 皇氏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050万元 [11] - 2022年高峰时期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券商占据4席 包括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 [11] - 2023年三季度起联储证券开始减仓 2024年二季度东方证券大幅减持 [11]
持仓最高达100多亿!券商自营重仓股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9-03 09:08
券商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11.37% 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8% [2] - 自营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 上半年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计1123.54亿元 同比增长53.53% 占营业收入比重超四成 [2][3]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 为行业唯一超百亿券商 占其营业收入330.39亿元的57%左右 [3] 券商自营业务特征 - 自营收入集中度较高 共有25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超10亿元 占上市券商总数近六成 [4] - 大中型券商自营收入增幅显著 长江证券同比增668.35% 国联证券增458.78% 华西证券增245.07% 浙商证券增146.38% [6] - 部分券商自营收入下滑 财通证券自营收入2.42亿元 同比下降39.73% 为主营业务中降幅最大 [7] 券商重仓股配置 - 券商重仓股规模前三为江苏银行(持仓9.23亿股 市值110.26亿元) 永安期货(持仓4.39亿股 市值65.07亿元) 中信建投(持仓3.83亿股 市值92.08亿元) [9] - 重仓行业集中在非银金融、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自营资产还包括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 [2] - 二季度获大幅加仓个股包括四川成渝(国联证券增持989万股 增幅151.33%) 宏创控股(中金公司增持575.76万股) 云天化(国投证券增持500万股) [11] 券商持仓变动 - 二季度大幅减仓个股包括皇氏集团(东方证券减持1400万股 降幅34%) 上海机电(中信证券减持929.15万股) 东北证券(中信证券减持905.93万股) [12][13][15] - 多只风险股遭券商减持 皇氏集团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并处罚1050万元 新钢股份、盈方微、平煤股份单季持仓均减少逾200万股 [15][16] - 部分个股前十大股东出现多家券商 如内蒙华电第四、五大股东分别为东方证券(持股7912.45万股)和东兴证券(持股5654.98万股) [11]
股东拟增持青岛银行2.33亿股 年内已有9家银行发布增持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5:39
股东及高管增持动态 - 青岛银行股东国信产融控股计划增持不少于2.33亿股且不超过2.91亿股 完成后合计持股比例达19%至19.99% [1]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总股本0.06%) 持股比例由8.94%升至9% [2] - 上海银行10名董监高合计增持44万股 成交价10.46-10.70元/股 总金额约460.24万至470.8万元 [3] - 江苏银行董监高增持2164.8万股 累计金额2427.82万元 达原计划金额下限的121.39% [3] - 苏州银行大股东国发集团增持1.18亿股(总股本2.63%) 耗资8.56亿元 [4] - 华夏银行部分董监高及业务骨干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 [5] 增持计划调整情况 - 成都银行因股价超过原定增持价格上限17.59元/股 取消价格上限并将增持期限延长6个月 [4][5] - 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调整后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7亿元且不高于14亿元 [5] - 华夏银行受窗口期及市场波动影响 截至8月11日增持计划暂未实施但承诺将择机完成 [6] 行业趋势与市场观点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银行披露股东或高管增持计划 [1] - 增持多发生于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体现内部对长期价值的认可 [4] - 银行股具备高股息率、低估值和强防御属性 被视作中长期资金布局窗口 [4] - 银行业中报盈利呈现企稳修复态势 息差预期走稳且资产质量稳定 全年盈利增速有上行空间 [6] - 7月以来板块资金阶段性流出 但相对估值优势及长线配置需求支撑稳定回报投资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