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600438)

搜索文档
市值“一哥”十年变迁 成都向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4:59
核心观点 - 成都本土上市企业市值在2025年8月实现历史性突破 新易盛市值突破3000亿元 百利天恒市值超1363亿元 首次形成"双千亿"格局 反映城市产业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转型的成果 [1][5][8] - 市值榜变化体现城市产业禀赋与长周期发展的必然性 头部企业均深耕行业超20年 依托成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实现规模化崛起 [11][13][14] 市值榜单排名 - 截至2025年8月26日 新易盛以2802.67亿元市值位列成都本土企业第一 百利天恒以1363.40亿元居第二 通威股份(959.82亿元)、川投能源(757.51亿元)及成都银行(756.98亿元)分列第三至五位 [1] - 市值前十企业涵盖光通信(新易盛)、生物医药(百利天恒、科伦药业)、新能源(通威股份、盛和资源)、基础设施(四川路桥)及高端制造(东方电气、中无人机)等领域 [1][9] 历史对比与格局演变 - 2015年国金证券成为成都首家千亿市值企业 但仅维持一周 此后四年市值榜呈"四强均衡"格局 头部企业市值徘徊于500亿元级 [3] - 2020年通威股份市值突破1730亿元 打破均衡格局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但2024年末其市值回落至995.39亿元 千亿企业暂时空缺 [4][5] - 2025年新易盛、百利天恒双千亿格局标志成都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 头部企业更替反映产业从传统金融、白酒向科技驱动型转变 [1][4][5] 持股主体身家榜 - 百利天恒实控人朱义持股市值达1013.20亿元 居身家榜首位 通威股份刘汉元(347.54亿元)与百利天恒董事张苏娅(325.57亿元)分列二三位 [6][7] - 身家榜前十中新易盛高光荣(207.38亿元)、黄晓雷(200.03亿元)及科伦药业刘革新(144.78亿元)等上榜 反映新兴科技企业资本价值提升 [7] 产业特征与集群优势 - 新晋头部企业均属新质生产力领域:新易盛主营800G/1.6T高速光模块 百利天恒聚焦创新ADC药物 佳驰科技涉足电磁新材料 [8][9] - 成都已形成电子信息(万亿级)、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及创新药(500亿级)、无人机(百亿级)等特色赛道 为企业提供产业链协同基础 [14][15] - 城市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 瞄准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进一步强化产业升级动能 [10] 企业成长路径 - 新易盛起源于2004年光通信技术积累 百利天恒从1996年仿制药企转型生物药 通威股份2006年布局光伏 均经历超20年产业深耕 [11][12][13] - 头部企业崛起依托城市产业禀赋:成都聚集2000余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 30余家本土上市企业 形成全国罕有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14]
光伏产业价值阶段性重塑 光伏龙头或迎周期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5:18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推动规范竞争秩序和落后产能退出[1]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硅料、组件等产品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为产业链设定价格底线[3]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3] - 政策通过规范竞争和鼓励整合加速低效产能出清 形成头部引领和技术驱动的新格局[4] 通威股份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公司多晶硅上半年销量16.13万吨 全球市占率约30%位居行业第一[2] - 电池销量49.89GW 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全球累计出货突破300GW[2] - 组件销售24.52GW 保持国内分布式市场出货第一 海外出货5.08GW实现爆发式增长[2][4] - 上半年营收405.09亿元 二季度业绩环比减亏[2] - 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332.29亿元 财务流动性储备充足[2] 产业链价格变化趋势 - 多晶硅n型复投料价格区间4.5-5.2万元/吨 最高涨幅达3.37%且连续8周上扬[6] - 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N型TOPCon组件均价达0.729元/W 较6月底0.66元/W低点反弹10.45%[6] - 710W大版型组件出现缺货现象 显示需求保持强劲[6] - 价格回升从上游硅料传导至硅片和电池环节 产业链涨价传导机制重新畅通[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从价格厮杀转向价值重构 政策推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1][3] - 前五大硅料企业市占率接近80% 电池和组件环节集中度持续提升[8] - 通威股份凭借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成为行业核心力量[1] - 公司通过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双主业布局对冲周期波动[8] 资本市场反应 - 7月2日和8月15日光伏板块大幅反弹 光伏ETF基金单日收涨近4%[8] - 市场对政策红利和价格改善形成强烈预期 行业估值修复具有坚实基础[8] - 通威股份作为全产业链龙头 估值修复空间尤为显著[8]
五大光伏龙头半年亏损超170亿,行业寒冬持续
财经网· 2025-08-27 05:16
行业整体表现 - 五大光伏龙头企业上半年合计净亏损172.64亿元 [1][5] - 除隆基绿能外,其余四家企业均创历史同期最大亏损 [1][5] - 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全行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1][2][5] - 行业面临"内卷外堵"挑战,虽受抢装潮短期提振但未见好转迹象 [1][2][5] 企业财务数据 - 通威股份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 [1][5] - TCL中环营业收入133.98亿元同比减少17.36%,净利润亏损42.42亿元同比减少38.48%,光伏硅片毛利率-23.74% [1][6] - 天合光能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减少27.72%,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同比减少654.47%,扣非净利润亏损29.56亿元同比减少843.33% [2][6] - 晶澳科技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降36.01%,净利润亏损25.8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74亿元) [2][6] 运营与市场表现 - 晶澳科技二季度亏损环比收窄超40%,毛利率明显改善 [2][6] - 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其中海外组件出货占比45.93% [2][6] - 7月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1.64GW,环比下降18.9%同比降低44.7%创年内新低 [7]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提出四大措施: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无序竞争、规范产品质量、支持行业自律 [2][7] - 政策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 [2][7] - 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N型复投料均价维持在4.79万元/吨 [3][8]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规范低价无序竞争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指引 [7]
从“价格厮杀”到“价值重构”,光伏行业迎破局时刻|看财报
搜狐财经· 2025-08-27 04:52
政策监管与行业整顿 -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推动规范竞争秩序和落后产能退出 政策落地迅速 距首次座谈会仅隔46天 [1]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硅料、组件等产品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为产业链设定价格底线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工信部强调综合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3] 通威股份业务表现与财务实力 - 上半年营收405.09亿元 二季度业绩环比减亏 多晶硅销量16.13万吨 全球市占率约30% 电池销量49.89GW 全球累计出货突破300GW 组件销售24.52GW [2] - 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332.29亿元 财务流动性储备充足 融资工具丰富 银行授信充裕 [2] - 组件海外出货5.08GW 实现爆发式增长 在手货币资金加可交易性金融资产超330亿元 [4] 产业链价格与市场动态 -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4.5-5.2万元/吨 价格连续8周上扬 最高涨幅达3.37% [6] - 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N型TOPCon组件均价达0.729元/W 较6月底0.66元/W低点反弹10.45% 710W大版型组件出现缺货 [6] - 产业链价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有序回升 行业库存从高位逐步回落 [6]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行业前五大硅料企业市占率接近80% 电池、组件环节集中度持续提升 [8] - 政策通过规范竞争与鼓励整合 加速低效产能出清 形成头部引领、技术驱动新格局 [4] - 全球光伏累计装机突破2000GW 逼近煤电规模 产业逻辑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3] 通威股份战略优势与市场地位 - 公司手握全球30%高纯晶硅市场份额 连续八年蝉联太阳能电池出货量榜首 [1] - 凭借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与全产业链协同的深厚积淀 成为引领行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1] - 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双主业布局 通过饲料业务稳健现金流对冲周期波动 [8] 资本市场反应与估值修复 - 7月2日光伏板块掀起涨停潮 8月15日A股光伏板块集体飙升 光伏ETF基金收涨近4% 创2024年5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8] - 政策红利与价格改善积极作用持续释放 公司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8] - 政策东风与市场规律形成共振 公司价值修复之路清晰 [1]
五大光伏龙头上半年亏损超17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2:31
行业整体表现 - 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面临严重亏损 通威股份 隆基绿能 晶澳科技 天合光能 TCL中环五家企业合计净亏损达172.64亿元[2] - 除隆基绿能外 其余四家企业均创历史同期最大亏损记录[2] - 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全行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行业面临"内卷外堵"挑战[2] 企业财务数据 - 通威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 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2] - TCL中环营业收入133.98亿元同比减少17.36% 净利润亏损42.42亿元同比减少38.48% 光伏硅片产品毛利率为-23.74%[2] - 天合光能上市以来首现亏损 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减少27.72% 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同比减少654.47%[3] - 晶澳科技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降36.01% 归母净利润亏损25.80亿元较上年同期8.74亿元亏损扩大[3] 市场供需状况 - 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11.64GW 环比下降18.9% 同比降低44.7% 创2025年以来新低[3] - 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 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3] - 多晶硅价格出现触底反弹 N型复投料均价维持在4.79万元/吨[5] 政策调控动向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重点部署加强产业调控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 规范产品质量 支持行业自律[4][5] - 政策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5]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规范低价无序竞争 淘汰落后产能 为光伏企业提供重要政策指引[3]
反内卷加速全产业链价值重塑,通威股份等行业龙头或率先受益|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7 02:28
政策环境与行业整顿 - 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推动规范竞争秩序和落后产能退出 政策落地迅速 凸显决策层根治行业竞争格局的决心 [2]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硅料 组件等产品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为光伏产业链设定价格底线 遏制自杀式降价 [4] - 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工信部座谈会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释放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强烈信号 [4][5] 公司财务与经营表现 - 上半年营收405.09亿元 二季度业绩环比减亏 核心业务稳健 市占率稳固 [3] - 多晶硅销量16.13万吨 全球市占率约30% 电池销量49.89GW 全球累计出货突破300GW 组件销售24.52GW 海外出货爆发式增长达5.08GW [3][6] - 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332.29亿元 财务流动性储备充足 融资工具丰富 银行授信充裕 [3] 产业链价格与市场动态 -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5-5.2万元/吨 价格连续8周上扬 最高涨幅达3.37% [7] - 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N型TOPCon组件均价达0.729元/W 较6月底0.66元/W低点反弹10.45% 710W大版型组件出现缺货现象 [7] - 产业链价格从上游到下游有序回升 行业库存从高位逐步回落 供需关系和竞争秩序同步改善 [7] 技术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凭借成本控制 技术迭代与全产业链协同的深厚积淀 成为引领行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2] - 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垂直一体化布局与政策鼓励的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高度契合 [5] - 通过绿色农业加绿色能源的双主业布局 分享光伏行业长期成长 同时以饲料业务稳健现金流对冲周期波动 [9] 资本市场反应与行业前景 - 光伏板块7月2日和8月15日大幅反弹 光伏ETF基金收涨近4% 创2024年5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9] - 行业前五大硅料企业市占率接近80% 电池和组件环节集中度持续提升 有效降低行业波动性 [9] - 政策红利与价格改善形成共振 行业从价格厮杀转向价值重构 龙头企业成为新周期定义者 [2][10]
2025年1-6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为37019万千瓦 累计增长18.2%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01:39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6月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6739万千瓦 同比增长24.1% [1] - 2025年1-6月累计产量37019万千瓦 累计增长18.2% [1] 重点上市公司 - 行业主要企业包括隆基绿能(601012)、通威股份(600438)、阳光电源(300274)、晶澳科技(002459) [1] - 天合光能(688599)、特变电工(600089)、正泰电器(601877)、TCL中环(002129)均为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1] 数据来源 - 产量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官方披露 [1] - 行业分析参考智研咨询《2025-203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1]
五大光伏龙头上半年亏损超170亿元,“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
新浪财经· 2025-08-27 01:30
行业整体表现 - 光伏行业五家主要企业(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上半年合计净亏损达172.64亿元 [1] - 除隆基外,其余五家企业均创下各自历史同期最大亏损 [1] - 行业面临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盈利空间压缩及"内卷外堵"挑战 [1] 企业财务数据 - 通威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 [1] - TCL中环营业收入133.98亿元(同比减少17.36%),净利润亏损42.42亿元(同比减少38.48%),光伏硅片毛利率为-23.74% [1] - 天合光能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减少27.72%),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同比减少654.47%),为上市以来首份亏损中报 [2] - 晶澳科技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降36.01%),净利润亏损25.8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74亿元) [2] 市场动态与政策 - 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11.64GW(环比下降18.9%,同比降低44.7%),创2025年以来新低 [4]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提出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无序竞争等四大措施 [4] - 政策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 [4] 细分领域表现 - 晶澳科技二季度亏损环比收窄超40%,毛利率明显改善,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含自用119MW),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 [2] - 多晶硅N型复投料均价维持在4.79万元/吨(截至8月20日当周),价格出现触底反弹 [4]
五大光伏龙头半年巨亏170多亿元,谁在增亏?谁的血条更厚?
新浪财经· 2025-08-26 13:49
行业整体表现 - 光伏行业下行周期持续七个季度 行业处于全面亏损局面 供需严重失衡未显著改善 [1] - 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但制造端全面承压 电池和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 多晶硅和硅片出现负增长 [1] - 各环节产品价格下探至历史低点 开工率低位运行 [1] - 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1.64GW 环比下降18.9% 同比下降44.7% 创2025年以来新低 [9] 头部企业财务数据 - 五家头部企业上半年合计净亏损172.64亿元 除隆基绿能外均创历史同期最大亏损 [1] - 通威股份上半年营收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 归母净亏损49.55亿元 [3] - 隆基绿能上半年营收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 归母净亏损25.69亿元但同比减亏26.61亿元 [4] - 天合光能上半年营收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 归母净亏损29.18亿元同比减少654.47% [5] - 晶澳科技上半年营收239.05亿元同比下降36.01% 归母净亏损25.80亿元 [6] - TCL中环上半年营收133.98亿元同比下降17.36% 归母净亏损42.42亿元 [5] 季度业绩变化 - 通威股份Q2净亏损23.62亿元较Q1减亏2.31亿元 [2] - 隆基绿能Q2净亏损11.33亿元较Q1减亏3.03亿元 [2] - 天合光能Q2净亏损15.98亿元较Q1增亏2.78亿元 [2] - 晶澳科技Q2净亏损9.42亿元较Q1减亏6.96亿元 环比减亏超40% [2][6] - TCL中环Q2净亏损23.36亿元较Q1增亏4.30亿元 [2] 产能与出货情况 - 通威股份拥有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 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 组件年产能超90GW 上半年多晶硅销量16.13万吨 电池销量49.89GW 组件销量24.52GW [3] - 隆基绿能上半年硅片出货量52.08GW(对外销售24.72GW)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组件39.57GW) [4] - 天合光能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超32GW 其中国内占比略超50% 欧洲略超25% 储能业务累计出货超12GWh [5] - 晶澳科技上半年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含自用119MW) 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 [6] 现金流储备 - 通威股份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332.29亿元 [2][10] - 隆基绿能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287.69亿元 [2][10] - 晶澳科技期末货币资金260.75亿元 [2][10] - 天合光能期末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223.45亿元 [2][10] - TCL中环虽出现巨亏但拥有现金流和资金储备 有能力和条件参与行业洗牌期并购 [10] 业务特点与风险 - 通威股份在多晶硅全球市占率30% 电池片销量全球第一 组件出货全球第五 全产业链布局在行业下行周期受伤最深 [3] - TCL中环光伏硅片产品毛利率为-23.74% 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恶化 [5] - 行业已形成"反内卷"共识但具体方案尚未出台 企业短期内仍将面临经营压力 [8] - 落后产能出清不可避免 但若供需矛盾长期无法缓解 主要企业可能面临严峻经营风险 [7] -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前期投产的落后产能及部分竞争力落后企业已开始出清 [8]
通威股份(600438):光伏业务整体承压,有望受益于反内卷的推进
平安证券· 2025-08-26 09:41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光伏业务盈利水平下滑是公司上半年亏损加大的主要原因[7] - 多晶硅业务有望受益于反内卷的推进 价格和盈利水平有望逐步回暖[7] - 电池组件业务依然盈利承压 但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创新[7] - 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推进 光伏组件产业链供需形势有望逐步优化 公司有望迎来盈利水平修复并巩固竞争优势[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05.09亿元 同比减少7.51%[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9.55亿元 同比减少58.35%[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50.29亿元 同比减少58.22%[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71亿元、1.04亿元、26.78亿元[8] - 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3.9倍、930.9倍、36.3倍[8] 业务分部表现 - 农牧业务收入133.2亿元 同比减少约8% 毛利率约9.5% 同比小幅增长[7] - 光伏业务收入266.8亿元 同比下降约8% 毛利率-5.3% 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7] - 上半年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约25亿元 同比增加约1.3亿元[7] - 多晶硅销售16.13万吨 同比减少约29.5%[7] - 永祥股份营收61.58亿元 净利润-29.53亿元 亏损额同比增加20.14亿元[7] - 电池销量49.89GW[7] -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营收125.31亿元 净利润-17.43亿元[7] - 组件销量24.52GW 同比增长31.3%[7] - 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营收132.15亿元 净利润-7.36亿元[7] 产能与技术 - 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7] - N型硅料出货比例达90%以上[7] - 硅耗降至1.04kg/kg.si以内[7] - 通威TNC-G12组件功率达到778.5W 较市场同版型量产主流功率提高约60W 转换效率达25.06%[7] - 1GW中试线量产HJT组件批次平均功率超过755W[7] - 电池产能超150GW 组件产能超90GW[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0.03亿元、1031.94亿元、1134.62亿元[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YOY分别为-2.2%、14.7%、10.0%[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2%、8.3%、10.3%[6]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7.7%、0.1%、2.4%[6]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6.8%、0.3%、6.2%[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55元、0.02元、0.59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