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威股份(600438)
icon
搜索文档
通威股份,横扫400亿订单!
新浪财经· 2025-09-21 10:15
公司行业地位 - 通威集团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也是全球水产和光伏两大行业唯一上榜企业[1] - 2025年公司以914.94亿营收第三次入榜世界500强[3] - 在行业寒冬中保持领先地位 2024年以来国内超150家光伏企业破产清算[4] 产能布局 - 公司为光伏行业少数"从硅料到组件"全产业链布局企业[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 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 组件年产能超90GW[5] - 与天合光能 隆基绿能 晶科能源均有合资公司 2024年与隆基绿能签订近400亿订单[5] 战略调整 - 2025年2月战略放弃电池片进一步扩张计划[7] - 终止原50亿收购润阳股份51%股权计划 避免专利纠纷和东南亚工厂停产风险[7] - 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合计亏损约119.94亿 亏损幅度大于TCL中环 天合光能 晶科能源等同行[7] 硅料业务影响 - 硅料为产业链中最赚钱环节 2022年子公司四川永祥净利润343亿 占通威股份总净利润133%[9] - 202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下降幅度达35%-40%[9] - 2025年上半年四川永祥亏损29.53亿 占公司总亏损60%[9][10] 财务运作 - 2025年7月为四川永祥融资49.16亿缓解现金流压力[10] - 通过左手止损50亿收购 右手融资50亿 账上资金多留存近100亿[11] - 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32亿 较2024年底增加39亿[13] 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14.5亿 同比下降37.33%[15] - 多晶硅生产成本维持在26-29元/kg区间 高于协鑫科技颗粒硅的25.31元/kg[17] - 旗下永祥新能源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 最终形成10.1万吨多晶硅产能[19] 行业竞争格局 - 通威股份以现金稳定性应对周期 协鑫科技以技术降本应对周期[15][19] - 多晶硅成交均价虽提升 但下游采购积极性仍不高 短期价格反弹可能性较小[15] -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制胜关键[15]
光伏“反内卷”值得期待,多管齐下行业迎布局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9 11: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光伏行业评级为"增持",认为当前处于底部区间,值得重点关注 [4]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家高度重视光伏行业恶性竞争现象,"反内卷"政策对板块产生积极影响 [4] - 通过行业整合、政策规范、需求端发力等多方面措施,光伏板块将迎来困境反转 [4] - 产业链价格有望上涨,带动基本面逐步改善 [2][4] - 光伏板块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政策和业绩拐点临近,估值有望改善 [4] 光伏是"反内卷"的重点行业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非理性竞争严重,2025年初至7月初产业链价格连续下跌10周,各环节价格均低于历史最低水平 [7] - 2024年光伏板块研发费用257.96亿元,环比下降8.6%;资产减值484.72亿元,同比增长45.1% [10] - 长期"内卷式"竞争导致行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10] 政策推进 -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7] - 2025年8月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部署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4][12]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和《价格法》修订为反内卷提供法律保障 [12][50] 出口情况 - 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320.3亿美元,同比下降33% [17] - 电池片出口额同比下降37.3%,出口量增长41.5%;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29.2%,出口量增长9.9% [17][20] - 机电商会发布自律倡议,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18] 多管齐下促进行业改善 行业整合与自律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570GW-630GW,对应组件需求684GW-756GW [22] - 多晶硅需求量约160-180万吨,可匹配700GW光伏需求 [22] - 行业整合计划出清120-130万吨产能,剩余产能降至200万吨左右 [30] - 头部企业现金成本范围2.5-3.9万元/吨,全成本3.8-5.2万元/吨 [30] 价格分析 - 多晶硅合理含税售价需达到4.7-6.5万元/吨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33] - 9月10日致密料价格4.7-5.2万元/吨,仍有上升空间至6.5万元/吨 [33] - 组件合理价格应达到0.83元/W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40] - 多晶硅价格从7月开始反弹,涨幅达36.9% [36] 政策规范 - 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明确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 [50] - 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修订,从≤7.5/8.5/10.5调整为≤5/6/7.5,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51] 需求端支持 - 机制电价政策为光伏项目收益提供稳定性,通过"多退少补"方式增厚发电收益 [52] - 截至9月4日,8地已出台正式稿,12省市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55] - 新技术加速应用,华能集团6GW组件采购对转换效率提出更高要求(23.8%及以上) [58] 光伏板块投资价值 估值水平 - 25Q2光伏设备板块公募基金持仓市值239.4亿元,占流通盘比例仅2.1%,回落至2018年水平 [4][59] - 光伏指数市净率处于历史15%分位,通威股份、隆基绿能、TCL中环分别处于21%、9%、12%历史分位 [61][63] 推荐标的 - 多晶硅企业: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关注新特能源 [4][64] - 储能企业: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德业股份、艾罗能源、固德威;关注通润装备、昱能科技 [4][64] - 各环节龙头:TCL中环、钧达股份、福斯特、福莱特、聚和材料;关注爱旭股份、弘元绿能、双良节能 [4][64] - 组件一体化: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横店东磁 [4][64]
多晶硅能耗指标收紧,产能出清在即:光伏行业点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1:2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关注协鑫科技 通威股份 大全能源和双良节能等具体公司[3] 核心观点 - 多晶硅能耗新国标大幅收紧 三级能耗标准从现行≤10.5 kgce/kg严格限定至≤6.4 kgce/kg 政策推动光伏反内卷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3] - 新标准将加速高能耗落后产能出清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更具竞争力 多晶硅价格有望保持坚挺[3] - 技术路线分化 颗粒硅能耗标准(3.6/4.0/5.0 kgce/kg)明显优于棒状硅(5/5.5/6.4 kgce/kg) 政策鼓励低能耗技术发展[3] 政策标准分析 - 棒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新标准为1级≤5 kgce/kg 2级≤5.5 kgce/kg 3级≤6.4 kgce/kg 折算电耗约40.7/48.8/52.1度电[3] - 颗粒硅标准更为严格 设定为1级≤3.6 kgce/kg 2级≤4.0 kgce/kg 3级≤5.0 kgce/kg 分别对应29.3/32.6/48.8度电[3] - 2024年行业平均电耗约为55度电(综合能耗约7.4 kgce/kg) 通威股份2024年多晶硅综合电耗已降至46度左右 低于新标一级标准[3] 产能影响与时间表 - 受影响产能主要为2020年前投产的改良西门子法装置 企业有12个月过渡期进行技术改造[3] - 新标准预计2025年12月正式发布 企业需在2026年9月前完成整改 2026年10月起正式执行新规[3] - 市场正在酝酿成立大规模基金用于多晶硅收储 部分多晶硅厂家将成立联合体筹措资金整合存量产能[3] 重点公司估值 - 通威股份总市值995亿元 2026E/2027E净利润25.76/51.80亿元 对应PE 39/19倍[4] - 大全能源总市值636亿元 2026E/2027E净利润11.88/21.83亿元 对应PE 53/29倍[4] - 协鑫科技总市值387亿元 2026E/2027E净利润11.65/24.66亿元 对应PE 33/16倍[4] - 双良节能总市值114亿元 2026E/2027E净利润5.06/10.44亿元 对应PE 23/11倍[4]
光伏行业点评:多晶硅能耗指标收紧,产能出清在即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1:1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光伏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多晶硅能耗新标准大幅收紧 三级能耗标准从现行≤10.5 kgce/kg严格限定至≤6.4 kgce/kg [3] - 新标准执行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行业平均电耗约55度电(综合能耗约7.4 kgce/kg)的企业面临整改或关停 [3] - 技术路线分化凸显颗粒硅优势 颗粒硅能耗标准(3.6/4.0/5.0 kgce/kg)明显优于棒状硅(5/5.5/6.4 kgce/kg) [3] - 12个月过渡期后新规将正式执行 企业需在2026年10月前完成技术改造 [3] - 多晶硅价格有望保持坚挺 可能需进一步上涨以实现盈亏平衡 [3] - 市场酝酿成立大规模基金用于多晶硅收储 部分厂家将成立联合体筹措资金 [3] 重点公司分析 - 通威股份2024年多晶硅综合电耗已降至46度左右 低于新标一级能耗标准 [3] - 协鑫科技作为颗粒硅技术代表企业 受益于更严格的能耗标准 [3] - 大全能源被列为重点关注企业 [3] - 双良节能作为多晶硅设备企业 可能受益于产能升级改造需求 [3] 公司估值数据 - 通威股份总市值995亿元 2026E市盈率39倍 2027E市盈率19倍 [4] - 大全能源总市值636亿元 2026E市盈率53倍 2027E市盈率29倍 [4] - 协鑫科技总市值387亿元 2026E市盈率33倍 2027E市盈率16倍 [4] - 双良节能总市值114亿元 2026E市盈率23倍 2027E市盈率11倍 [4]
交银国际:多晶硅能耗新国标大幅收紧 行业产能或关停超30%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7:37
多晶硅能耗新国标收紧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 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标准为5/5.5/6.4 kgce/kg 颗粒硅为3.6/4.0/5.0 kgce/kg [1] - 新标准相比7月24日行业会议透露的5/6/7.5 kgce/kg版本大幅收紧 现有企业需符合3级标准 新建或改扩建企业需符合2级标准 [1] 行业产能影响 - 新国标实施后不符合3级标准企业将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未达标企业将被关停 [2] - 中国内地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350万吨降至240万吨 减少31.4% [2] - 产能仍超出2026年预计需求150万吨约60% 但产能过剩程度大幅缓解 [2] - 受影响产能目前绝大多数处于停产状态 标准有12个月过渡期 对短期供应影响较小 [2] 新增产能限制 - 预计仅协鑫科技和通威股份符合2级及以上标准可新增产能 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 [2] 行业政策导向 - 多晶硅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反映政府对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以提高技术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手段 [3]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 [3]
中国_通过收紧多晶硅生产能耗,太阳能行业迈出 “反内卷” 新步伐-China Solar Sector_ A New Step for Anti-involution on Solar by Tightening Energy Usage on Polysilicon Production
2025-09-18 13:09
行业与公司 * 涉及中国太阳能行业 特别是多晶硅制造环节[1] * 提及四家主要多晶硅制造商:通威股份(Tongwei) 协鑫科技(GCL Poly) 大全能源(Daqo New Energy) 特变电工(TBEA)[1] 核心政策变动与影响 * 中国正通过收紧多晶硅能耗标准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并促进行业整合 此为“反内卷”措施的新一步[1][2] * 现有产能的能耗上限从原计划的7.5 kgce/kg收紧至6.5 kgce/kg(相当于电耗53kWh/kg)[2] * 新标准下 约30%的现有产能因平均能耗达7.4 kgce/kg(电耗60kWh/kg)而无法满足要求 此淘汰比例高于原计划的10-15%[2] * 政策目标是促进“十五五”规划(2026-30)期间的产业升级 强制关闭能耗超过60 kWh/kg(约7.37 kgce/kg)的工厂[3] * 通过“高效产能替代低效产能”机制及对低效工厂额外征收15-20%的电价单位成本来加速整合[3] * 将建立“红绿灯”预警系统:库存超2个月或价格低于成本时暂停审批(红灯) 产能利用率超70%时需产能替代(黄灯) 合格产能(绿灯)将获得优先融资和补贴[7] 技术与升级约束 * 《光伏硅材料碳足迹认证标准》将实施 要求电耗大于50 kWh/kg且碳足迹超过30 kgCO₂e/kg的产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升级[6] * 新产能必须满足一级标准(≤5.5 kgce/kg) 改造和扩建必须满足二级标准(≤6.0 kgce/kg)[6] * 禁止中小型产能的扩张[6] * 只有使用颗粒硅和新一代西门子技术的产能才能符合一级标准(5.5 kgce/kg)[8] 市场供需与产能影响 * 行业将经历短期阵痛但长期优化[8] * 约30%的低效现有产能(主要使用2020年前完成的西门子技术)将面临关闭 涉及约45万吨/年(占2025年预计行业产能的13%) 预计在2026年底前被淘汰[8] * 中期新增行业产能将非常低 因为80%以上已获批但未建的项目将不得不修改或取消[8] * 多晶硅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2025年上半年处于35%的低位[1] 价格与盈利展望 * 受硅料供应减少支撑 中国多晶硅价格从2025年6月的32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50-55元/公斤[9] 主要公司观点与评级 * 分析师对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大全能源 特变电工均给予“买入”或“买入/高风险”评级[1] * 认为多晶硅环节是中国太阳能行业“反内卷”行动的主要受益者[1] 风险因素 * 共同风险:多晶硅产能削减慢于预期 多晶硅需求低于预期 电力成本高于预期[11][13] * 特变电工特有风险:多晶硅价格低于预期 钢铁 铜 铝价格高于预期 变压器需求不及预期[15] * 通威股份特有风险:省级政府支持超预期可能延长低效太阳能设备制造商的生存时间 中国太阳能安装量超预期[17] 其他重要内容 * 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CGMI)或其关联公司 beneficial 拥有协鑫科技已发行普通股的1%或以上[23] * 自2024年1月1日起 该机构至少在一个场合为协鑫科技的公开交易股权证券做市[23]
2025世界储能大会隆重举行,新能源ETF(159875)调整蓄势,近10日累计“吸金”超32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14
指数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下跌0.48%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大金重工领涨5.69% 中材科技上涨5.05% 先导智能上涨4.27% [1] - 晶澳科技领跌 科达利和大全能源跟跌 [1] ETF表现 - 新能源ETF盘中换手率5.94% 成交额6851.85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1.16亿元 [3] - 最新规模达11.52亿元 [3] - 近1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3252.06万元 [3] - 近1年净值上涨61.44% [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07%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1.3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03%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5.46% [3] 权重股表现 - 宁德时代权重9.72% 下跌1.23% [5] - 阳光电源权重5.57% 上涨3.08% [5] - 隆基绿能权重5.18% 下跌1.27% [5] - 中国核电权重4.36% 下跌1.13% [5] - 三峡能源权重3.46% 上涨0.23% [5] - 特变电工权重3.43% 下跌1.98% [5] - 亿纬锂能权重3.19% 下跌2.81% [5] - 华友钴业权重2.87% 下跌1.57% [5] - 通威股份权重2.58% 下跌2.61% [5] - 赣锋锂业权重2.17% 下跌1.82% [5]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2.78% [6] 行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 提出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3亿千瓦 [5] - 国内储能政策持续加码 需求将超预期且可持续 [6]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市场招标规模25.8GW/69.4GWh创历史新高 [6] - 12个GWh级大型单体项目完成招采 中能建25GWh储能系统集采订单落地 [6] - 国家级规划与各省容量政策托底 国内大储招投标维持高景气度 [6]
多家光伏企业竞入储能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19:28
公司动态 - 通威股份子公司通威新能源金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 建设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 并配套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 该项目是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1] - 通威股份内蒙古高纯晶硅与工业硅项目配套风光绿电与储能项目取得进展 其中20万吨高纯晶硅配套项目已建成并网 12万吨工业硅配套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并网发电[2] - 隆基绿能被传参股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考虑收购另一家储能企业 但公司对储能业务布局持谨慎态度 2025年半年报未提及储能领域具体规划[2][3] 业务数据 - 通威股份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并网光伏装机规模达4.79GW 上半年新增并网112.76MW 结算电量23.49亿度 实现碳减排126.04万吨[1] - 阿特斯2025年二季度储能交付量达2.2GWh 环比增长超140% 在手订单金额30亿美元 预计三季度交付2.1-2.3GWh 全年交付7-9GWh[4]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 同比增长127.78% 占总收入比重40.89% 储能系统销售收入已超越光伏逆变器[4][5] 行业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要求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 在电网关键节点合理布局储能设施[3] - 宁夏等地建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省级容量政策接力强制配储成为趋势 未来两年半内中国大储装机规模将倍增[3] 战略布局 - 通威股份依托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资源 加快打造"风光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模式 提升产品绿色智造水平[2] - 隆基绿能聚焦BC电池技术和绿氢装备业务 认为光储融合、零碳园区等新型业态将为企业打开差异化发展空间[3] - 光伏企业延伸至储能领域响应政策导向 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阿特斯等将储能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直接受益[3][4] 行业竞争 - 储能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 光伏组件制造头部企业均已布局储能业务 新进入者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5]
通威股份(600438)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二期绿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结果公告
2025-09-17 09:47
债券发行 - 2025年4月28日公司收到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通知书》,注册2年内有效[2] - 完成2025年度第二期绿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50000万元[2] - 债券期限270天,起息日2025年9月17日,兑付日2026年6月14日[2] - 发行利率2.10%,发行价(百元面值)100.00[2] 其他信息 - 主承销商为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联席主承销商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3] - 2025年9月17日募集资金全额到账[3] - 发行情况有关文件已在货币网和清算所网站公告[3]
光伏设备板块9月17日涨0.72%,奥特维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6785.82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7 08:52
光伏设备板块市场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72% 领涨个股为奥特维(收盘价50.33元 涨幅11.25%) 亿晶光电(收盘价4.36元 涨幅10.10%)和安彩高科(收盘价6.01元 涨幅10.07%)[1] - 上证指数上涨0.37%报3876.34点 深证成指上涨1.16%报13215.46点[1] - 板块内分化明显 阿特斯(跌幅2.56%) 德业股份(跌幅2.52%)等10只个股出现下跌[3] 个股交易数据 - 成交额前列个股包括:通威股份(26.50亿元) 隆基绿能(未直接标注但通过资金流数据反推) 德业股份(20.99亿元)[3][4] - 成交量前列个股包括:双良节能(135.25万手) 亿晶光电(126.61万手) 安彩高科(123.67万手)[1] - 显著放量个股:亿晶光电成交量126.61万手且涨幅达10.10% 安彩高科成交量123.67万手且涨幅10.07%[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入6785.82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3543.79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3242.03万元[3] - 主力资金集中流入隆基绿能(3.42亿元 占比15.01%) 亿晶光电(2.69亿元 占比49.88%) 通威股份(1.65亿元 占比6.22%)[4] - 游资在捷佳伟创(净流入8350.80万元)和微导纳米(净流入879.99万元)呈现正向操作 其余主要个股均遭游资减持[4] 相关ETF产品表现 -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近五日上涨5.01% 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市盈率达275.54倍[6] - 该ETF最新份额20.9亿份 较前期减少2750万份 但主力资金净流入308.6万元[6] - 估值分位处于89.88%历史高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