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开曼)(09992)
icon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新品遇冷,15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0:40
股价表现 - 泡泡玛特股价于9月15日重挫 盘中跌幅一度达8.96% 收盘下跌6.43%至259港元/股 总市值跌破3500亿港元至3478亿港元[1] - 自8月26日历史高点339.8港元/股以来 股价持续阴跌 累计跌幅达23.78% 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2][3] -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16% 表现显著弱于大盘[3] 评级下调与增长担忧 - 摩根大通将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 原因为缺乏明显增长催化剂且当前估值水平不具吸引力[4] 产品热度下降 - SKULLPANDA新品不眠剧场系列发售遇冷 仅10人排队 与以往大排长龙形成鲜明对比[4] - 线上销量呈现过山车状态 官方旗舰店当晚22时24分售出9.3万件 但23时08分销量仅809件 市场推测因退货率过高所致[5] - 跨界足金珠宝系列"popop"未能再现抢购热潮 北京国贸店所有足金系列新品到店均有现货[5] 二手市场降温 - Labubu第4代整盒成交均价从发售初期1916元回落至1422元[5] - 闲鱼平台近7日平均成交价跌至104元 68%用户认为价格将继续下行[5] - 部分黄牛宣布暂缓收购Labubu系列 因全盘价格大幅回落需观望市场企稳信号[5] 行业分析与风险 - 潮玩企业股价与产品市场需求存在相关性 Labubu存在非理性泡沫 价格一旦进入颓势可能持续下跌[7] - 任何IP都有生命周期 企业需持续产出新IP 市场价值支撑需转向多元维度 最终股价需用业绩说话[7]
新品遇冷 泡泡玛特股价较最高点跌24% 市值蒸发超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9:44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9月15日股价日内下跌6.43%至259港元/股 总市值跌破3500亿港元至3478亿港元[2] - 自8月26日历史高点339.8港元累计下跌23.78% 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2] -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16% 表现显著弱于大盘[2] 机构评级与估值分析 - 摩根大通下调股票评级至"中性" 主因缺乏增长催化剂且估值缺乏吸引力[2] 核心IP产品市场表现 - SKULLPANDA新品不眠剧场系列发售遇冷 热搜显示仅10人排队 与历史大排长龙形成反差[2] - 线上销量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2时24分售9.3万件 23时08分仅809件 市场推测因退货率过高[3] - Labubu第4代整盒成交均价从1916元回落至1422元 闲鱼平台近7日均价跌至104元[3] - 68%用户预期价格继续下行 部分黄牛宣布暂缓收购Labubu系列[3] 新业务拓展情况 - 足金珠宝系列"popop"未现抢购热潮 北京国贸店所有足金新品到店均有现货[3] - 产品采用与老铺黄金相同的一口价定价模式[3] 行业专家观点 - 潮玩企业股价与产品需求存在相关性 Labubu存在非理性泡沫[5] - IP价格具有自我强化与弱化双重特性 一旦进入颓势可能持续下跌[5] - IP存在生命周期限制 企业需持续产出新IP并敞开供应满足需求[6] - 潮玩市场价值支撑需转向多元维度 最终需以业绩支撑股价[6]
泡泡玛特港股跌6.43%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9:13
股价表现 - 泡泡玛特港股收报259.00港元 [1] - 单日跌幅达6.43% [1]
突然暴跌!原因找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07:51
创业板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数上涨1.52% 深成指上涨0.63% 沪指下跌0.26% [1] - 宁德时代股价创历史新高 单日涨幅达9.14%至354.70元 [7] - 市场总成交额23031.80亿元 总成交量145387.9万手 [3] 个股涨跌分布 - 上涨个股1916只 下跌个股3375只 跌停个股11只 [2][3] - 涨幅超过7%的个股135只 涨幅5-7%个股87只 [3] - 跌幅3-5%个股234只 跌幅超过7%个股20只 [3] 游戏行业表现 - 星辉娱乐涨停20%至6.66元 完美世界涨停10.01%至18.68元 [4] - 三七互娱上涨6.41%至23.06元 巨人网络上涨6.14%至44.58元 [4] - 联迪信息上涨4.41%至50.45元 迅游科技上涨4.17%至24.46元 [4] 猪肉板块表现 - 得利斯涨停10.10%至5.45元 傲农生物涨停10.02%至6.04元 [5] - 天康生物上涨8.20%至8.05元 立华股份上涨7.25%至24.86元 [5] - 牧原股份上涨2.14%至58.77元 温氏股份上涨2.92%至20.06元 [5] 汽车产业链表现 - 浙江世宝涨停10.02%至13.51元 路畅科技涨停8.86%至26.77元 [6][7] - 宁德时代大涨9.14% 成交额255.87亿元 市值1.62万亿元 [7][8] - 均胜电子上涨7.74%至27.71元 德赛西威上涨6.69%至127.64元 [7] 宁德时代基本面 - 动态市盈率26.54倍 静态市盈率31.88倍 每股收益12.80元 [8] - 摩根大通上调评级至"增持" 预计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约10% [7] - 当前估值被认定为全球电池股最低水平 [7] 泡泡玛特股价表现 - 单日暴跌6.00%至260.2港元 盘中最大跌幅近9% [10][11] - 成交额81.42亿港元 成交量3157.62万股 换手率2.35% [11] - 动态市盈率34.86倍 静态市盈率105.13倍 [11] 泡泡玛特评级下调 - 摩根大通将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 目标价下调25%至300港元 [12] - 下调原因包括催化剂能见度低 估值缺乏吸引力 [11][12] - LABUBU玩偶二级市场溢价收窄 存在转售价格下跌风险 [12]
摩根大通下调评级,泡泡玛特应声大跌
深圳商报· 2025-09-15 07:03
股票评级与市场表现 - 摩根大通将泡泡玛特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 [1] - 股价单日一度跌超8% 收盘跌超6%至259.2港元/股 [1] - 总市值跌破3500亿港元 单日成交额超15亿港元 [1] - 自历史高点回落30% 但年内仍累计上涨1.9倍 [6] 评级下调原因 - 公司缺乏明显增长催化剂 [3] - 当前估值水平不具吸引力 [3] - 产品热潮消退引发资本市场担忧 [3] 核心产品价格走势 - 主力产品Labubu三代常规款二手均价区间90-130元 部分跌破原价99元 [3] - 限量隐藏款"本我"二手价格回落至700-800元 30天内呈明显降价趋势 [3] - 个别隐藏款成交价跌至200元区间 [3] 新品市场反应 - SKULLPANDA不眠剧场系列发售仅10人排队 与以往抢购盛况形成反差 [6] - 线上销量呈现过山车式波动 单店销量从9.3万件骤降至809件 [6] - 销量波动可能源于高退货率 [6]
摩根大通下调泡泡玛特评级:暴涨后估值已达完美预期,风险收益比恶化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05:35
股价表现与估值调整 - 泡泡玛特股价在年内一度暴涨209% 一年内上涨466% 远超恒生指数同期32%和52%的涨幅 [1][3][6] - 股价较此前纪录高位回调超过25% 最低跌至252港元/股 为8月5日以来最低水平 [1] - 摩根大通将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 目标价从400港元下调至300港元 因估值已达"完美预期"水平 [3][4][6] 估值模型与风险考量 - PEG倍数从1.5倍下调至1.1倍 反映对风险考量权重增加 [7] - 基于2026年12月的目标价调整 估值表格显示不同EPS CAGR增长率对应股价区间为225-385港元 [8] - 市场对任何基本面缺失或负面媒体报道的容忍度大幅降低 短期风险收益比不再占优 [3][6] 核心IP热度分析 - Labubu 3.0二手价格从峰值2284元人民币跌至687元人民币 跌幅达70% 但仍较零售价有15%溢价 [12] - 海外StockX平台价格从峰值401美元跌至146美元 较零售价低13% [13] - Mini Labubu二手价从峰值2088元人民币下跌22%至1622元人民币 仍保持46%高溢价 [13] - 价格下滑主因产能扩张 制造产能达2025年第一季度近10倍 非IP热度衰退信号 [11][12] 催化剂与未来展望 - 七个催化剂中四个已兑现 包括2025年上半年业绩 优衣库联名 纳入重要指数及珠宝店开业 [8] - 剩余三个催化剂能见度较低 包括动画片发布推迟 Labubu 4.0推出及交互式玩具发布 [9] - 建议投资者等待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下一个催化剂窗口期 [10] 长期投资逻辑 - 三大长期支柱完好无损:成熟IP发掘与变现能力 多元化IP组合 成功全球化扩张 [15][16][17] - 预计到2027年Labubu销售贡献占35% 海外业务将贡献超过60%集团盈利 [16][17] - 艺术家与LVMH旗下品牌合作符合授权协议 长期有利于提升全球品牌价值 [18]
港股泡泡玛特盘初跳水一度跌超8%
新浪财经· 2025-09-15 03:14
股价表现 - 港股泡泡玛特盘初股价大幅跳水 一度跌幅超过8% [1] - 成交额异常放大 超过15亿港元 [1]
中企品牌出海下一程:流量之后,何以立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2:11
中国品牌出海趋势 - 中国品牌出海呈现多元化、集群化新生态,具备高溢价能力和技术话语权,打破旧刻板印象,步入国际竞争深水区 [1]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毛利率改善、定价权增强等财务指标印证转变成效 [1] -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过去5年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 [1] 品牌国际化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海外市场首次超中国市场,贡献近40%营收,毛利率因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增长4个百分点 [4] - 泡泡玛特海外门店140家,预计年底超200家,国际化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4] - 中国品牌在500美元以上中高端型号占绝对优势,800美元以上旗舰类别掌握行业定价权 [5] 行业竞争力体现 - 约764家中国企业参展IFA 2025柏林展,占比38%,除海尔、美的等老品牌外,追觅、石头科技等新品牌占据重要位置 [3] -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1126.3万台,同比增长16.5%,前五企业中有四家是中国企业,集中度持续向头部厂商倾斜 [4] - 中国制造依托供应链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契合美国消费升级中"更精准的个性化适配"需求 [1] 营销与本地化挑战 - 企业营销预算分配更审慎精准,注重资金使用效率,聚焦高质量客户线索和销售转化场景 [6] - 传统广告效果持续减弱,高昂预算和攀升投放成本成为显著挑战 [6] - 许多中国企业重点仍放在促销冲量,未能讲清品牌故事和理解当地文化,导致用户缺乏复购和忠诚度 [7] 信任建立与合作伙伴 - 89%消费者更信任个人推荐而非广告渠道,90%会在购买前阅读评论,购买前至少进行三次产品调研 [8] - 品牌出海关键在于合作伙伴如创作者、品牌大使等,这种关系超越传统渠道更易建立信任 [8] - 韶音与高度本土化组织合作,例如英国最大跑团组织Park Run,组织目标客群线下试戴体验,实现精准渗透 [8] 生态共建与长期战略 - 中国品牌出海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共建,基于文化共鸣与价值共创形成合作网络 [2] - 全球竞争新阶段比拼的是高效、稳定、可信的合作网络,而不仅是产能与价格 [9] - 消费电子、时尚等利润敏感品牌合作选择审慎,AI及软件类公司几乎不受关税掣肘,付费意愿更高 [9]
港股泡泡玛特盘初跳水跌超8%
新浪财经· 2025-09-15 02:03
股价表现 - 9月15日港股盘初股价一度下跌超过8% [1] - 当日成交额超过15亿港元且总市值不足3500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仍超过180% [1]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摩根大通分析师将公司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 [1] - 目标价设定为300港元较上次报价上调8.4% [1] 市场动态与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9月10日净卖出17.2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对IP热度回归理性存在担忧情绪 [1] - 公司近期推出足金系列新产品 [1]
港股泡泡玛特盘初大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01:59
股价表现与评级变动 - 9月15日港股泡泡玛特盘初大跌 跌幅一度达8% 截至发稿跌超7% [1] - 摩根大通将公司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 [1] 实时交易数据 - 当前股价257.400港元 较前日下跌19.400港元 跌幅7.01% [2] - 成交总量730.50万股 换手率0.54% 成交总额18.90亿港元 [2] - 外盘277.16万手 内盘453.33万手 量比8.84 [2] - 开盘价268.800港元 最低价253.800港元 振幅5.42% [2] 技术指标表现 - 5日跌幅10.57% 20日跌幅9.69% 60日涨幅7.35% [2] - 120日涨幅188.07% 250日涨幅440.29% [2] - 52周高点339.80港元 52周低点45.76港元 [2] 财务指标表现 - 2023-2025H1每股收益(EPS)从0.81元增至3.44元 [2] - 净资产收益率(ROE)从13.93%提升至32.25% [2] - 总资产收益率(ROA)从11.67%提升至25.25% [2] - 毛利率从61.33%提升至70.34% 净利率从17.28%提升至33.74% [2] - 资产负债率从21.95%上升至32.44% [2] 市值与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PE)46.5倍 市净率(PB)31.9倍 [2] - 总股本13.43亿股 流通市值3454亿港元 [2] - 总市值3454亿港元 折合人民币3154.7亿元 [2] 业绩预测数据 - 2024年预计收入130亿元 同比增长107% [2] - 2025年预计收入307亿元 同比增长135% [2] - 2024年预计净利润31.3亿元 2025年预计98.8亿元 [2] - 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6% 2026年预计增长44.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