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城中国(03900)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俱乐部”房企,仅剩4家
财联社· 2025-07-02 12:28
行业销售表现 - 2025年1-6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权益销售额12812.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6570.6万平方米 [1] - 千亿房企阵营收缩至4家(保利发展1452亿元、绿城中国1221亿元、中海地产1201.3亿元、华润置地1103亿元),同比减少2家,万科滑出前五至第七(686亿元) [2] - 央国企表现突出:中国金茂、越秀地产、建发房产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10.8%、19.6% [2] - 6月单月销售指标改善:百强房企操盘金额3389.6亿元环比增长14.7%,28家企业环比增幅超30% [2] 土地市场动态 - 65城涉宅用地成交规模同比涨18.4%,出让金涨45%,楼面价涨22.3%,核心24城出让金超5000亿元(杭州溢价率35.5%) [4] - TOP100房企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央国企占主导(金额前十中占8家),滨江集团等民企进入前二十 [5] - 新增货值前三:保利发展899亿元、绿城中国831亿元、中国金茂749亿元,民企拿地占比上升9% [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政策预期持续宽松:房贷利率或下调,限购限贷政策可能放宽,多孩家庭及新市民购房支持力度加大 [6] - 供给端将加速保障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6] - 行业转型方向为"高质量投资、精细化运营",土地市场修复将传导至新房市场供需与价格 [5]
上半年重点房企拿地额攀升 销售端盼政策进一步发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1:53
土地市场表现 - 上半年核心城市土拍市场结构性回暖,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频现高溢价地块 [1] - 30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明显增长,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 [2] - 拿地主力为央国企,金额前十中占8席,TOP10新增货值6019.9亿元,占TOP100的41.8% [2] - 9家房企拿地金额超200亿元,中海、保利发展均超500亿元,绿城、金茂均超390亿元 [2] - 部分民企如滨江集团、邦泰集团、大华集团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 [2] 区域分化特征 - 房企拿地高度聚焦核心城市,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 [3] -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优质地块高溢价成交,郊区及三四线城市以底价为主 [3] - 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南京位列第一 [3] - 代表房企47.8%销售业绩来自二线城市(同比降6.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贡献率增至40.0%(同比增9.0个百分点) [5] 房企销售动态 - 上半年百强房企操盘销售额16526.8亿元,同比下降10.8%,6月单月降幅扩大至22.8% [4] - 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6月单月降幅18.5% [4] - 越秀、建发、华发、象屿地产销售额同比增10%,中国金茂增20%,厦门国贸地产、中国中铁增超30% [5] - 招商蛇口、越秀等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超50%,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等超40% [5] 行业趋势展望 - 房企投资策略审慎,优先保障回款和现金流安全,去库存和优化结构为主旋律 [3] - 市场格局持续分化,央国企主导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头部民企选择性参与 [3] - 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延续筑底,回暖需依赖一二线城市热度传导 [6] - 下半年销售压力仍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影响降幅改善空间 [6]
45轮竞价溢价22.42%出让!武昌土拍热度持续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52
土地市场动态 - 武昌傅家坡地块以22.42%溢价成交,总价达122020万元,7家房企参与45轮竞价,厦门建发最终竞得[1] - 地块从半年前无人问津到成功出让,核心原因是政府将原捆绑的A、B、C三宗地拆分为住宅与商服独立出让,单块投资门槛降低60%[1][3] - 武汉5月新建商品住房成交7653套(88.28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26%,市场回暖传导至土地市场[1] 地块价值分析 - 傅家坡地块位于武昌中南商圈核心,周边有黄鹤楼、首义公园、武汉小学及武珞路中学南校区等优质资源,配套成熟[3] - 江岸新兴街地块溢价54.36%,楼面价27920元/平方米创武汉住宅楼面价历史第二高,仅次于2020年华润二七滨江地块[4] - 青山区临江大道014号及武昌区中山路035号地块溢价率分别达34.29%和30.59%,核心区优质地块价值凸显[4] 政府策略调整 - 武昌区资建局通过测算房企回报率、可视化学区对接方案、优化供地结构(如拆分地块、调容积率)提升房企参与度[3][4] - 武汉市自2024年9月起增加主城区优质地块供给,采取"以需定供"策略,重点推出"小而精"低容积率地块[4][5] - 土地供应模式从"任务导向"转为"产品导向",通过严控增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土地[4][5] 行业趋势 - 土地市场呈现"精致化革命"趋势,中小房企因门槛降低获得参与机会,如傅家坡地块拆分后吸引多元竞争[1][4] - 优质资产受追捧,房企对核心区位、低容积率、配套完善的地块竞价激烈,溢价率普遍超30%[4][5] - 政府与市场协同效应增强,通过"向需而生"策略精准匹配房企需求,如傅家坡案例被视作市场导向的成功样本[5][6]
2025房企“期中考”放榜,从全国到西安,保利稳坐 “双冠王”!
搜狐财经· 2025-07-02 02:22
西安房地产市场2025年上半年表现 房企销售业绩 - 保利发展以65.4亿元销售额和38.6万㎡销售面积位居双榜第一,延续全国领先地位 [2][4] - 中铁建地产和绿城中国分别以60.8亿元/32.6万㎡、58.3亿元/33.2万㎡位列第二、三名 [5] - TOP10房企累计销售额401.5亿元,TOP20房企553.4亿元,较2024年同期(568亿元/713.5亿元)显著收缩 [8][9] - 高科地产作为陕西本土房企代表,销售额从17亿元增至20亿元,打破全国性品牌垄断 [9] 土地储备动态 - 绿城中国以45.9亿元拿地金额和45万㎡面积成为双料冠军,重点布局奥体板块和未央区 [12][13] - 保利发展以27.2亿元/34.9万㎡位列第二,新增保利云谷和著二期等核心地块 [13] - 本土房企地建嘉信以21.1亿元拿地金额排名第三,邦泰集团以17.6亿元位列第四 [14] 单盘销售亮点 - 招商西安玺以25.3亿元销售额成为销冠,金茂璞逸东方(19.7亿元)、保利天珺(18亿元)分列二、三名 [15][16] - 高新区6个项目入围TOP20,曲江和港务区各3盘上榜,区域热度分化明显 [18] - 浐灞区信达辰樾府(6.3亿元)、未央区保利未央璞悦(8.1亿元)领跑细分市场 [19][23] 市场趋势 - 头部房企如招商蛇口、中国金茂销售额同比下滑(招商蛇口从63.5亿元降至54.9亿元) [6][7] - 全国性房企主导土地市场,本土企业如地建嘉信、邦泰集团表现亮眼 [11][14] - 高端改善型项目(如招商西安玺)和热点区域(高新、曲江)驱动市场结构性增长 [16][18]
42%↑!百强房企上半年拿地情况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7-01 15:17
房企投资拿地情况 - 上半年投资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增长42% [1][2][3] - 9家房企拿地金额突破200亿元 其中中海地产和保利发展均超500亿元 绿城中国和中国金茂均超390亿元 [3] - 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同比增长23.2% 拿地金额同比增长42% 建筑面积同比增长3.4% [3] - 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值的73% 较2024年末增加约10个百分点 [1][4] - 仍有64%的销售百强房企未进行土地投资 [5] 土地市场表现 - 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超两成 平均溢价率超10% 较去年同期提升 [1][7] - 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 [1][7]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470亿元 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888亿元 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422亿元 [7] - 市场热度集中于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如北上深、杭州、成都等地 这些城市优质地块实现高溢价出让 [8] 行业格局展望 - 去库存和优化库存结构仍是行业主旋律 多数房企将维持审慎的投资策略 [1][8] - 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资金实力雄厚的央国企将继续主导土地市场 [8] - 头部房企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行业"强者恒强"格局持续深化 [4]
百强房企,半年拿地超5000亿元!钱从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5:09
房企拿地投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幅较上月扩大4.5个百分点,但这是在低基数基础上统计所得 [1] - 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缩量,但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带动土地出让金同比明显增长 [1] - 行业仍处调整期,房企心态趋于谨慎与寻求投资机遇并存,投资开发模式正经历冲击与重塑 [1] 央国企主导拿地市场 - TOP10拿地企业中有8家为央国企(含混合所有制企业),保利发展以899亿元登顶上半年全国投资拿地榜首 [3][4] - 央国企在热点城市大手笔投资特征明显,如绿城在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进入拿地金额前十,中建东孚以81.95亿元拿上海一宗地便成为当地第二大投资房企 [4] - 部分优质民企如滨江集团跻身拿地金额前十,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进入前二十 [3] 土地市场分化特征 - 上半年土拍市场呈现"缩量价涨"结构分化,全国土地市场1-5月购置费同比下降7.1%,但100个核心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金额5223亿元,同比增长22.0% [7] - 核心城市新房市场显现筑底信号,国家"好房子"新规范落地提升产品创新空间,四代宅概念产品得房率明显提升 [8] - 杭州6月底土拍出现两极分化:外围区域地块底价成交,核心区6宗地平均溢价率超30%,滨江集团耗资43.68亿元连拿两宗核心地块 [10] 城市群与区域表现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470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888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422亿元第三 [9] - 2025上半年杭州卖地收入全国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三城成为房企投资焦点 [9] - 南京部分区域出现居住价值大于资产价值现象,而部分热点城市已现资产价值高于居住价值趋势 [5] 房企资金来源与销售表现 - 房企拿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销售回款),受制于金融工具运用限制 [12] - 2025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1.8%,但越秀、建发、华发等销售额同比增长10%左右,中国金茂增长20%左右,厦门国贸地产、中国中铁增长超30% [13] - 豪宅产品热销助推销售增长,保利发展(899亿元)、绿城中国(831亿元)、中国金茂(749亿元)新增货值分列前三 [13]
热度明显提升!上半年投资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大增42%
券商中国· 2025-07-01 14:44
房企投资拿地情况 - 上半年投资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增长42% 新增货值同比增长23 2% 建筑面积同比增长3 4% [2][5] - 9家房企拿地金额突破200亿元 中海 保利发展均超500亿元 绿城 金茂均超390亿元 [6] - 销售TOP 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值的73% 较2024年末增加约10个百分点 [2][6]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TOP 11—20新增货值占比8% TOP 21—30占比7% TOP 31—50占比7% 后50强占比约6% [6] 土地市场表现 - 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超两成 平均溢价率超10% 较去年同期提升 [3][8] - 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 TOP 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 [3][8] - 长三角TOP 10企业拿地金额1470亿元 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TOP10拿地金额888亿元 中西部TOP10拿地金额422亿元 [9]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 北上深 杭州 成都等地实现高溢价出让 但郊区地块及多数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以底价成交为主 [9] 市场参与度与格局 - 上半年仍有64%的销售百强房企未进行土地投资 市场参与度持续降低 [7] - 6月单月央国企主导土地市场 中海地产拿地金额近180亿元 保利 建发房产超80亿元 [6] - 财务稳健的民企如滨江 邦泰等在重点城市有所斩获 [6] 下半年行业展望 - 去库存和优化库存结构仍是行业主旋律 多数房企将维持审慎的投资策略 [4][9] - 预计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资金雄厚的央国企将继续主导土地市场 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优质地块 [9] - 少数财务稳健的头部民企可能选择性参与竞拍 但整体投资力度有限 [9]
百强房企半年拿地超5000亿元,钱从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3:17
房企拿地投资回暖 - 2025年上半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幅较上月扩大4.5个百分点,但基于过去一年低基数统计 [1] - 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缩量,但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带动土地出让金同比明显增长 [1] - 行业仍处调整期,房企心态谨慎与寻求机遇并存,投资开发模式经历冲击与重塑 [1] 央国企主导拿地市场 - TOP10拿地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含混合所有制),滨江集团是唯一进入前十的民企 [2] - 央国企特征:在热点城市大手笔投资(如保利发展899亿元登顶)、单宗地块金额高(如中建东孚81.95亿元仅拿上海一宗地) [2] - 民企如滨江、大华集团等聚焦深耕区域补充土储,与央国企全国化布局形成对比 [2] 土地市场结构性分化 - 全国1~5月土地购置费同比下降7.1%,但100个核心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金额5223亿元,同比增长22.0% [3] - 核心城市如南京、杭州出现区域分化:杭州核心地块溢价超30%,非核心区底价成交 [6]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470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888亿元次之 [5] 房企投资逻辑变化 - 房企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推动成交楼板价上涨,如北京通州75亿元地块由中建玖合竞得 [4][5] - "好房子"标准(四代宅概念)提升产品性价比,得房率改善刺激需求释放 [3] - 豪宅产品热销带动部分房企销售增长(如中国金茂销售额增20%,厦门国贸增超30%) [8] 资金来源与销售表现 - 房企拿地资金主要依赖销售回款,金融工具运用受限 [7] - TOP100房企2025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1.8%,但越秀、建发等央国企逆势增长10%左右 [8] - 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国金茂新增货值分列前三(899亿、831亿、749亿) [8]
上半年中国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增逾三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12:4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幅较1-5月扩大4.5个百分点,显示投资意愿增强 [1] - 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超两成,平均溢价率超10%,较去年同期提升,但三四线城市仍以底价成交为主 [2] 头部房企动态 - 保利发展以899亿元新增货值位列拿地榜首,绿城中国(831亿元)和中国金茂(749亿元)分列二三位 [1] - 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上半年销售额均超1000亿元,中国金茂超500亿元排名第9 [1] 区域市场特征 - 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在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实现高溢价出让 [2] - 20家代表房企47.8%销售业绩来自二线城市(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贡献率同比增9个百分点至40% [2] - 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中建壹品、中国中铁等企业一线城市项目销售贡献率超50% [2] 房企战略调整 - 行业采取"以销定投"策略,拿地强度与销售表现正相关 [1] - 房企开发业务更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重点布局经济高能级城市 [2]
头部房企,哪家拿地最少
36氪· 2025-07-01 10:52
行业整体趋势 - TOP100房企上半年土拍耗资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为2022年以来首次正增长[1] - 住宅用地成交面积持续缩量,金额增长主要依赖核心区优质地块供应[1] - 房企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聚焦,TOP20城市出让金占比超65%[1]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仅20家房企具备多城市群深耕能力[2] 头部房企表现 - 保利发展以414亿元权益拿地金额位列榜首,超出去年TOP1中海地产[3][4] - 保利旗下两家平台同时进入前十,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拿地金额超去年全年[5][6] - 中国金茂上半年拿地261亿元,超去年全年187亿元,新增货值749亿元[8][10] - 金茂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聚焦核心区域,溢价55.91%竞得杭州地块[9][11][12] - 建发房产拿地强度达64.22%,在杭州以115.39%溢价率创楼面价8.8万/平米记录[13] 区域市场特征 - 长三角区域:绿城中国以314亿元拿地金额居首,滨江集团313亿元紧随其后[7] - 京津冀区域:中海地产196亿元领先,保利发展108亿元位列第二[7] - 中西部区域:建发房产71亿元拿地金额最高,邦泰集团137万平米拿地面积最大[7] 战略调整企业 - 华发股份权益拿地金额仅20亿元,拿地强度6.2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5][16] - 华发因上海项目销售不畅和口碑问题,从2023年开始大幅收缩拿地规模[17][18] - 万科上半年未进入拿地金额TOP10,显示战略调整迹象[16] 竞争格局变化 - 11-20位房企呈现三级分化:滨江集团拿地强度达122.84%,龙湖等企业拿地低迷[24][25] - 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增至40%,二线城市占47.8%,合计达87.8%[26] - 非头部房企需在二线城市寻找生存空间,避免被挤出市场[26] 数据说明 - 房企销售和拿地数据来源于克而瑞地产研究院和中指研究院[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