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源集团控股(02451)
icon
搜索文档
绿源集团控股(2451.HK)"全场景轻出行"战略升维:一场打破内卷桎梏的产业突围战
格隆汇· 2025-04-01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绿源公布以“全场景轻出行”为着力方向的全新战略,开启品牌战略升维跨越,通过业务版图重构、技术创新等举措应对行业挑战,有望打开商业天花板并在资本市场迎来价值重估,虽转型面临挑战,但值得关注支持 [1][15][34] 战略升维:从“产品”到“生态”的范式革命 从“制造商”向“生态服务商”跃迁 - 绿源“全场景轻出行方案”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各场景打造全方位出行解决方案,标志行业从“卖车”向“硬件 + 软件 + 服务”一体化生态服务商转变 [4] 构建金字塔式盈利模型,打开增长天花板 + 价值重估可期 - 绿源业务版图重构形成三条增长曲线,第一曲线是电动车基本盘,锁定 2000 - 5000 元价格带,为探索新业务提供试错空间 [8] - 第二曲线“LYVA”品牌冲击万元以上中产消费市场,提振利润率,改善经销商利润空间,厂商关系变为互惠共赢,已发布三款系列车型,自营门店达四家 [8][11][12] - 第三曲线“源行者”专注两轮出行生态 + 数据服务,是向生态服务商转变的关键牌 [12] - 品牌结构转变为“一主多元复合品牌架构”,形成金字塔式利润模型,有望打开商业天花板并迎来价值重估 [15] 厚积薄发:技术创新与行业趋势共振 两轮电动车稳居市场前列,持续贡献“粮草” - 绿源是技术领军品牌,首创液冷技术,构建“持久”“耐用”品牌形象,引领行业升级,去年守住收入基本盘 [16][17] - 2024 年绿源总收入约 51 亿元,电动自行车销售收入超 30 亿元,同比增长约 12%,“新国标”刺激或带来市场换购量释放,绿源基本盘有望稳中有进 [20] - 绿源技术、制造领域的 know - how 形成创新生态体系,支撑二、三曲线扩展 [21] 进军中产消费市场,“LYVA”加速海外扩张可期 - 受政策等驱动,两轮车产品智能化升级,绿源早布局智能系统,80%产品系列覆盖智能化技术,开拓机构客户,有望获增长机会 [22] - 电动自行车市场价值预计从 2024 年 35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 62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近 10%,绿源加速海外拓展,“LYVA”或加速全球化扩张 [23] “源行者”:多措并举,产业链合作完善生态布局 - “源行者”开创“租换售修”新模式,包括零售智能服务、智慧租赁平台和换电赋能,增强绿源在两轮出行服务市场竞争力 [26] - 绿源战略投资换电初创公司,预计扩大换电网络,创造经常性收入流,换电为两轮出行市场提供想象空间 [26] - “源行者”提供景区等租赁服务并与平台整合获客,还为现有车辆提供智能设备改装服务以满足新国标需求 [27] - 绿源攻克中置电机难题,AI 与电机融合处于领先水平,中置电机被视作未来主流,预计 2025 年欧洲市场渗透率达 57% [28][29] 创新驱动:研发强度领先、关键成果突出,未来着力点清晰 - 绿源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4 年研发费率升至 4.56%,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31] - 绿源关键技术成果突出,专利储备丰富,到去年底拥有 729 项专利,新增 313 项专利申请,获 247 项新授权 [33] - 绿源计划重点关注车辆多方面性能,持续投入五个核心系统 [33]
绿源集团控股多轮驱动开启成长新篇章
证券日报· 2025-03-30 08:45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两轮电动车行业经营压力大,但绿源集团控股业绩稳健,宣布进军高端市场并布局电动车生态;新国标执行后行业龙头有望提高市占率,公司做好准备且技术创新,2025年将享受份额扩张和需求增长红利,多轮驱动走上高速增长之路 [1][2] 行业情况 - 2024年两轮电动车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产业链整治等因素影响,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0% [1] - 新国标即将执行,对电池安全等方面严格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不合规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 [1] - 2025年是两轮电动车行业分水岭,新国标和全产业链整治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以旧换新、“8 + 3”过渡期政策刺激需求释放 [2]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2亿元,全年收入同比基本持平,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小幅下降 [1] 公司战略布局 - 宣布进军以电助力车为代表的两轮车高端市场,并战略布局换电、租车、售后服务等电动车生态 [1] 公司应对新国标举措 - 做好符合新国标的新车型、新材料、新工艺储备,提前安排好产品切换节奏 [2] - 2024年浙江、广西、山东三大智造基地入选工信部“白名单”,重庆新基地(规划产能200万台/年)于2025年初投产 [2] 公司技术创新 - 2024年底推出高端智能出行品牌LYVA,依托技术沉淀自主研发的液冷中置电机性能达国际一流水平,打造标杆旗舰产品 [2] 公司发展前景 - 新国标执行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提高市场占有率 [1] - 2025年经营规范的头部厂商将享受份额扩张和需求增长双重红利,公司主业份额扩张,高端电助力车开辟第二成长曲线,电动车生态打开发展空间,多轮驱动走上高速增长之路 [2]
绿源集团控股发布全新战略 存量竞争时代探索生态化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3-28 13:17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28日绿源集团控股发布全新战略,推进“全场景轻出行方案”,标志其在行业存量竞争时代探索两轮出行生态化布局新篇章,该战略是对行业结构性变革的主动回应 [1] 战略内容 - “全场景轻出行方案”是以用户为核心,围绕用户生活场景构建的“硬件 + 软件 + 服务”全方位、一体化出行解决方案,核心是场景化产品矩阵和生态化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协同,提供全方位出行体验 [1] 战略升级原因 - 政策上“新国标”实施带来产品更新需求持续释放;技术上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快速成熟与规模化商用,使电动车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消费市场上用户关注产品智能化、使用便利性、多场景适配性和服务生态完善度 [1] 场景化产品矩阵 - 研发多款产品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运动场景区开发LYVA品牌;从单一品牌运营转变为“一主多元复合品牌架构” [2] 全球市场布局 - 产品远销80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全场景应用;2025年将在东南亚、南亚、拉美等重点海外市场落实本土化战略,以智能设计、环保理念切入欧美等电助力自行车市场 [2] 战略规划与实践 - “全场景轻出行方案”是产品创新探索方向和向用户服务延伸的商业实践,公司正通过产品迭代和服务体系优化推进技术积累和模式探索,未来将关注用户需求变化完善产品功能和服务体验 [2]
绿源集团控股(024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2: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年内溢利为1.161亿元,同比下降约20.3%[3] - 年内溢利(扣除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开支的影响)为1.54亿元,同比下降约5.9%[3] - 2024年收益为50.71956亿元,2023年为50.82982亿元[4] - 2024年毛利为6.65013亿元,2023年为6.81239亿元[4] - 2024年经营溢利为1.10171亿元,2023年为1.4039亿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43.24343亿元,2023年为38.62481亿元[8] - 2024年流动净资产为1.51123亿元,2023年为8.01603亿元[8]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4.97732亿元,2023年为15.27565亿元[10] - 2024年负债总额为28.26611亿元,2023年为23.34916亿元[10] - 2024年货品销售收益为50347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17533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来自服务的收益为3720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5449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总收益为507195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82982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其他收入为88,141千元,2023年为62,720千元;其他开支2024年为12,282千元,2023年为6,522千元[22]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5,882千元,2023年为8,728千元[23] - 2024年所用原材料及耗材开支为4,073,292千元,2023年为4,069,415千元;雇员福利开支2024年为364,282千元,2023年为330,078千元等多项开支有相应数据[24] - 2024年财务成本总额为21,983千元,2023年为21,984千元;财务收入净额2024年为16,417千元,2023年为10,677千元[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9,363千元,2023年为5,533千元[26]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16,757千元,2023年为145,607千元[28][30] - 2024年已发行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为395,120千股,2023年为335,859千股[28][3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30元,2023年为0.43元[28] - 2024年就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调整为7,383千股,2023年为1,651千股[30]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2,503千股,2023年为337,510千股;每股摊薄盈利2024年为0.29元,2023年为0.43元[3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人民币303,068千元和254,028千元,同比增长19.3%;确认为销售成本的存货金额分别约为人民币4,076,307,000元和4,068,630,000元[31]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即期分别为人民币337,563千元和199,565千元,同比增长69.2%;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312,216千元和179,838千元[32] - 2024年和2023年应收票据分别为人民币48,283千元和29,790千元,同比增长62.1%;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48,086千元和29,678千元[33] - 2024年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即期为0,2023年为人民币9,700千元,扣除减值拨备后为9,439千元[34]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非即期分别为人民币499千元和4,669千元,同比下降89.3%;扣除减值拨备后分别为486千元和4,543千元[37]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分别为人民币415,338千元和330,690千元,同比增长25.6%[38]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以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人民币1,655,711千元和1,552,893千元,同比增长6.6%[41] - 2024年和2023年借款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002,333千元和643,346千元,同比增长55.8%[43] - 公司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从2023年的1.456亿人民币减少约20.3%至2024年的1.161亿人民币[45] - 扣除股份付款开支影响后,公司2024年溢利为1.54亿人民币,较2023年仅略微减少约5.9%[45] - 电动自行车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2699.9百万元增长11.7%至2024年的3016.5百万元[68] - 电动踏板车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021.4百万元减少30.3%至2024年的711.4百万元[68] - 集团销售成本2023年为4401.7百万元,2024年为4406.9百万元,保持相对稳定[70]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的681.2百万元减少2.4%至2024年的665.0百万元[71] - 集团毛利率2023年为13.4%,2024年为13.1%,保持相对稳定[72] - 集团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89.4百万元增长22.1%至2024年的231.2百万元[75] - 集团年内溢利从2023年的145.6百万元减少20.3%至2024年的116.1百万元[83] - 集团存货从2023年的254.0百万元增长19.3%至2024年的303.1百万元[84] - 集团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84.4百万元增长69.6%至2024年的312.7百万元[85] - 集团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从2023年的330.7百万元增长25.6%至2024年的415.3百万元[86]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末的9.586亿元增长约30.9%至2024年末的12.553亿元[8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末的5.453亿元减少约9.8%至2024年末的4.917亿元,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020万元[8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末的4.456亿元增长约8.5%至2024年末的4.833亿元[90] - 资产总值从2023年末的38.625亿元增长约12.0%至2024年末的43.243亿元,负债总额从23.349亿元增长约21.1%至28.26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0.5%增至65.4%,流动比率从1.44倍降至1.06倍[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的9.95亿元减少约44.3%至2024年末的5.545亿元,杠杆比率从42.6%增至68.1%[93]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3年末的6.433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10.023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从27.6%升至35.5%[94] - 银行授信从2023年末的16.65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25.35亿元,已动用金额从9.216亿元增至11.164亿元[95] - 资本开支从2023年的2.033亿元增长约113.2%至2024年的4.334亿元[96] - 员工数量从2023年末的2906名增至2024年末的3085名,员工开支从2023年的4.781亿元增长约4.0%至2024年的4.974亿元[98] 股息分配 - 公司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2023年为零[3] - 公司董事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总金额约6150万港元[40]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5港元,合共约6150万港元[1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9年2月1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3年10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11][13] - 公司功能货币为港元,位于中国的集团实体功能货币为人民币,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列示[13] 会计准则相关 - 多项新订或修订准则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对集团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15][16] - 集团尚未提早采用部分新会计准则及诠释,预计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可能影响综合全面亏损表呈列[17] 客户与经营分部情况 - 2023年及2024年,无单个客户收益占集团收益10%以上[19] - 集团仅有一个可呈报经营分部,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电动车及相关配件[20] - 集团90%以上的收益、经营溢利、非流动资产及负债来自中国[21] 公司业务发展与战略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729项专利,2024年新增313项专利申请并获得247项新专利授权[46][47]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894亿人民币增加约22.1%至2024年的2.312亿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推出30多款新车型,新车型结合智能电池系统及防滑安全的牵引力控制系统[48] - 公司重庆智能生产工厂于2024年11月开始试运行,一期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200万辆[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线下分销网络覆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328个城市,拥有超1400家经销商及超12800家线下零售店[50] - 2023年公司与哈啰单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4年成为滴滴青桔电动两轮车主要供应商并与美团建立伙伴关系[52]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际客户66家,新进7个国家[53] - 2025年公司计划优先发展高端电助力自行车,扩展至电动出行领域生态系统服务[56] - 公司计划改进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构建创新驱动型产品生态系统[58] - 公司建立统一研发平台,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协议,简化开发流程[58] - 公司计划进行战略性智能制造转型,2026年前获国家级认可[59] - 公司围绕“一部车骑十年”营销主题,加强与消费者互动,重视综艺娱乐营销[54] - 公司开展“全国安全公益行”活动,自主研发技术获“2024 ESG时代先锋案例”殊荣[55] - 2024年12月公司推出「LYVA」品牌并在杭州西湖开设首家自营门店,截至公告日期,LYVA自营门店数量达四家[61] - 公司将发展高端电助力自行车品牌「LYVA」,进军人民币10,000元级别的高端电助力自行车市场[62] - 公司售后业务线将为市面上约400百万辆电动车提供智能设备改装服务[64] 市场情况 - 202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预计强劲增长,市场竞争将转向质量驱动的差异化竞争[57] - 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价值预计从2024年的3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0%[60] - 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中,亚太地区约占63%,欧洲占31.4%,北美占3.9%[60] 股份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23年7月20日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于2023年8月21日有条件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计划[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应16,736,000股相关股份的购股权,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4.08%,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已授予108名合资格参与者[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应15,321,275股相关股份的购股权,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3.7%,尚未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行使[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3,212,5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涉及3,212,500股首次公开发售后奖励股份,占截至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约0.8%,已以零代价授予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计划项下107名合资格参与者[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陈郭胜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726,600份[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未行使的购股权为3,129,400份,报告期间内行使140,280份,行使前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5.30港元[103][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其他雇员(除五名最高薪酬人士外)未行使的购股权为13,606,600份,报告期间内行使1,162,8
绿源集团控股:公司公告点评:24H1收入同增3%,电动自行车表现亮眼
海通证券· 2024-09-29 00: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4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9.6% [5] - 电动自行车收入增长25.09%,主要由于公司领先的研发和定制能力提高了产品竞争力,销量增加约32.2% [5] - 电动踏板车收入下降39.62%,主要是由于2019年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持续影响,导致消费者对电动轻型摩托车需求下降 [5] - 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在12%,主要由于通过核心技术的成功应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5] 行业政策利好 - 2024年工信部开启新国标修订工作,有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绿源作为符合新规的首批企业之一将受益 [6]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1.6/1.8亿元,当前对应17/15xPE [6]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17-19倍PE估值,合理价值区间为6.96-7.78港元 [6]
绿源集团控股(0245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08:5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金華市開發區[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華經濟開發區支行[4]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倪捷先生(主席)、胡繼紅女士、陈郭胜先生及倪博原女士(于2024年6月26日获委任)[3]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3] - 公司股份代号为2451[3]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6] - 全球发售所得款净额约为706.4百万港元[6] - 公司股份溢价账的若干进账金额资本化后发行288,000,000股股份[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533.9百万元,同比增长3.2%[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66.0百万元,同比增长9.6%[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92.0百万元,同比增长19.0%[1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623项专利,新增专利申请38项,新增专利授权76项[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推出20多款新产品,包括S90、Moda8、Cola10等[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生产组装效率提升约30%[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线下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級行政區的325个城市,拥有1,210家经销商及超过13,000家线下零售点[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企業及機構客戶的銷售量达到约42万台,超过2023年全年销量[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國際客戶37家,新进入16个国家[14] - 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1,235.6百万元增长25.1%至1,545.7百万元[21] - 电动踏板车的销售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571.4百万元减少39.6%至345.0百万元[21] - 电池销售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535.5百万元减少4.4%至512.1百万元[2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保持稳定,约为12.0%[2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期内溢利为人民币66.0百万元,同比增长9.6%[32] - 公司存货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4.0百万元增加34.8%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42.3百万元[33]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4.4百万元增加110.2%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87.5百万元[34]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30.7百万元增加16.6%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85.6百万元[35]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58.6百万元增加13.8%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90.8百万元[36] - 公司使用权资产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6.5百万元增加45.9%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0.8百万元[37] - 公司资产总值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862.5百万元增加18.5%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77.9百万元[40] - 公司负债总额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34.9百万元增加29.1%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015.4百万元[4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95.0百万元增加16.6%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60.2百万元[41] - 公司资本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4.5百万元减少9.7%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39.6百万元[43] - 公司员工总数为2,977名,员工总开支为人民币245.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45]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92.0百万元,同比增长19.0%[2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623项专利,新增专利申请38项,新增专利授权76项[11] -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电池技术取得突破,计划进一步改进系统以提高热管理和低温操作能力[16] - 公司计划提升研发能力,以维持科技优势,预计2025年年底前动用85百万港元[49] - 公司计划研发新产品及升级产品及科技,预计2025年6月底前动用77百万港元[49] - 公司计划招聘额外研发人员,预计2024年年底前动用8百万港元[49] 生产与设施 - 公司计划在重庆市建造新的生产设施,即重慶工廠,已开始建造[13] - 公司计划到2026年将重庆工厂的产能提升至每年约200万台[16] - 重庆工厂预计2026年产能将达到每年约200万辆[48] 市场与销售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线下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級行政區的325个城市,拥有1,210家经销商及超过13,000家线下零售点[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企業及機構客戶的銷售量达到约42万台,超过2023年全年销量[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國際客戶37家,新进入16个国家[14] - 公司计划通过与知名品牌联名和全国范围内的以旧换新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17] - 公司计划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等主要海外市场实施本地化策略,并推动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拓展[17] 资本运作与融资 - 公司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06.4百万港元,用于全球发售[48] - 公司重新分配了42.0百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收购土地使用权及生产基础设施建设[48] - 公司董事会决定向107名合资格参与者授予3,212,5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78%[46] - 公司董事会确认重新分配不会对现有业务及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48] - 公司计划进行品牌及营销活动,预计2024年年底前动用0.5百万港元[49] - 公司计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预计2024年年底前动用7.4百万港元[49] 股东与股权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倪先生和胡女士分别持有公司34.33%和30.75%的股份[73][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Apex Marine和Drago Investments分别持有公司30.75%的股份[74][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Shipston Electric及其关联公司持有公司5.39%的股份[76] - 陈郭胜先生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获授一项购股权,可购买1,726,600股股份[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26,667,000股[74] 其他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52] - 公司于2024年7月3日向承授人授出3,212,5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涉及3,212,5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78%[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受托人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计划持有14,219,500股股份[69]
绿源集团控股:企业和机构客户拓展顺利,上半年收入逆势增长
交银国际证券· 2024-09-17 08: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中性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半年收入逆势增长,盈利能力稳定 [1] - 多维度渠道布局,企业及机构客户销量增速强劲 [2] - 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或带动下半年销量回暖,公司入选首批白名单 [2] 财务数据总结 收入和利润 - 2024年预计收入5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 [5] - 2024年预计净利润1.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 [5] 盈利能力 - 2024年预计毛利率13.6%,EBIT利润率2.6%,净利率3.1% [8] - 2024年预计ROA 4.0%,ROE 10.8% [8] 财务状况 - 2024年预计净负债率为净现金状态 [8] - 2024年预计流动比率为1.3 [8] - 2024年预计存货周转天数29.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4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35.1天 [8]
绿源集团控股(0245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3:51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约为人民币2,533.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3.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约为人民币302.9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5%[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66.0百万元,同比增长约9.6%[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533.9百万元,同比增长3.2%[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66.0百万元,同比增长9.6%[38]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2,533,90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2%[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65,9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2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2分人民币,同比下降13.8%[2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38,10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7%[1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3,67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44%[18]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2,52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7.5%[20]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27,14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17] - 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5,00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25%[1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销售及营销成本、行政开支及研发成本总额为2,526,08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19]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开支为51,83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7%[19] - 2024年上半年外包劳务费为65,64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56%[19] - 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的1235.6百万元增长25.1%至2024年同期的1545.7百万元,销量增加约32.2%[49] - 电动踏板车的销售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的571.4百万元减少39.6%至2024年同期的345.0百万元,销量减少约29.9%[49] - 电池销售收入从2023年6月30日的535.5百万元减少4.4%至2024年同期的512.1百万元[49] - 销售成本从2023年6月30日的2159.5百万元增长3.3%至2024年同期的2231.0百万元[50] - 毛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295.4百万元增长2.5%至2024年同期的302.9百万元,毛利率保持稳定在12.0%[51] - 期内溢利从2023年6月30日的60.2百万元增加9.6%至2024年同期的66.0百万元[60] - 资产总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3862.5百万元增加18.5%至2024年6月30日的4577.9百万元[69] - 负债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2334.9百万元增加29.1%至2024年6月30日的3015.4百万元,总资产负债比率从60.5%增加至65.9%[69]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95.0百万元增加16.6%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60.2百万元[70] - 公司杠杆比率从2023年12月31日的42.6%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62.3%[7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962.0百万元,占总负债的31.9%[71] - 公司资本开支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54.5百万元减少9.7%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39.6百万元[7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2,977名员工,员工开支为人民币245.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0.4%[7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71.5百万港元[8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不建议派发中期股息[9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及营销成本为人民币150.8百万元,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2.3百万元[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成本为人民币91.9百万元[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92.0百万元,同比增长19.0%[3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12.5百万元[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588,861千元,同比增长32.2%[3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票据为人民币1,026,100千元,同比增长14.6%[3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固定利率借款为人民币449.9百万元[7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授信总额为人民币2,455.0百万元,已动用人民币1,245.5百万元[7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短期借款为人民币447.8百万元,长期借款为人民币514.2百万元[7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并无任何未偿还的对冲工具[70] - 公司以账面净值为人民币476.8百万元及人民币87.3百万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作为借款抵押品[80] - 公司以金额为人民币397.0百万元的结构性存款及存款证作为应付票据的抵押[80] - 公司以全资附属公司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及若干专利作为银行借款的抵押[80] 存货与应收款项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存货为人民币342.3百万元[5]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以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872.4百万元[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借款总额为人民币962.0百万元[7]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总额为342,3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8%[25] - 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存货为73,12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25] - 2024年上半年在制品存货为23,97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25] - 2024年上半年制成品存货为243,34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3%[25] - 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424,99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8%[26] - 2024年上半年应收租赁款项总额为5,29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2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为385,55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30] - 2024年上半年建设及设备预付款项为46,01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4%[30]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54.0百万元增加34.8%至2024年6月30日的342.3百万元[61]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84.4百万元增加110.2%至2024年6月30日的387.5百万元[62] 市场与销售 - 公司收益主要来自中国,占比超过90%[16] - 公司线下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325个城市,拥有1,210家经销商及超过13,000家线下零售门店[42] - 公司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并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推广新零售模式[42] - 公司对企业和机构客户的销售量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约42万台,超过2023年全年销量[42] - 公司新增37家国际客户,新进入16个国家,并在东南亚市场取得重大进展[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533.9百万元,同比增长3.2%,主要由电动自行车销售收入增加贡献[46] - 电动自行车收入为人民币1,545.677百万元,占总收入的61.0%,相比2023年同期的50.3%有所提升[47] - 公司计划通过与知名品牌联名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以扩大用户群[45] 研发与创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拥有623项专利,新增38项专利申请并获得76项新的专利授权[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推出20多款新车型,包括S90、Moda8、Cola10等[40] - 公司2024年1月推出全新旗舰产品S90,配备数字化电池技术[40] -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电池技术取得突破,计划进一步改进系统以提高热管理和低溫操作能力[44] - 公司生产组装效率提升约30%,得益于IPD系统的实施[41] - 公司计划在重庆市建造新的生产设施,已开始建设[41] - 公司计划到2026年将重庆工厂的产能提升至每年约200万台[44] - 公司计划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等主要海外市场实施本地化策略,并推出多样的中高速电动摩托车产品[45]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下,授予108名合资格参与者16,736,000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92%[74] - 公司不会在上市日期或之后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进一步授出购股权及股份奖励,截至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6月30日,可供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数目均为零[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后计划授权限额为42,666,700股股份,首次公开发售后服务提供商分项限额为4,266,670股股份,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35%及1.03%[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Yuan V Holdings Limited持有16,736,000股股份,以便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计划购股权获行使时将之结算[78] - 2024年7月3日,公司向107名合资格参与者授出3,212,5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涉及3,212,5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0.78%[78]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并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92] - 公司中期业绩公告及中期报告将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并会寄送予股东[93]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倪捷先生、胡继红女士、陈郭胜先生及倪博原女士,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小亚先生、彭海涛先生、刘伯斌先生及陈志峰先生组成[94] 战略与计划 - 公司已成功收购中国重庆市大足区一幅土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建设重庆厂房,预计其产能将于2026年逐步达到每年约200万台[82] - 董事会决议将原拟用于山东厂房产能扩张计划的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42.0百万港元重新分配至收购土地使用权及建设生产基础设施[82] - 董事会确认重新分配不会对公司现有业务及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并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8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85.0百万港元用于提升研发能力[84] - 公司预计于2025年6月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77.0百万港元用于研发新产品及升级产品及科技[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8.0百万港元用于招聘额外研发人员[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17.5百万港元用于加强销售及分销渠道及提高品牌知名度[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9.7百万港元用于扩大及优化中国内地的零售门店[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7.4百万港元用于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69.0百万港元用于加强产能[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44.2百万港元用于收购土地使用权及建设生产基础设施[84] - 公司计划于2024年年底前动用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中的9.5百万港元用于山东厂房的产能扩张计划[84]
绿源集团控股:市场多点扩容+格局持续优化,电动两轮车业务有望迎发展提速!
天风证券· 2024-06-07 02: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绿源集团控股(02451)首次评级为"买入"[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绿源集团是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致力于引领电动车核心技术发展,产品覆盖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大品类[1][8] 2. 新国标的实施推动行业生产标准规范化,加速电动两轮车存量替代需求释放,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30][31] 3. 疫后经济复苏、即时配送和共享出行等应用场景的高速发展,为电动两轮车市场带来持续增长动力[33][36][37][41] 4. 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主要品牌通过产品智能化、设计自主化等推动销量增长和品牌溢价,行业盈利空间打开[46][47][48][50] 5. 绿源集团拥有深厚的技术研发积淀,开创了液冷电机技术,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完善多维渠道布局,加速智能化市场渗透[59][60][64][67][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绿源集团概况 - 绿源集团是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引领电动车核心技术发展[1][8] - 公司产品覆盖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大品类,其中液冷电动车系列拥有九大核心技术,推动电动两轮车向耐用品方向发展[1][62] -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创始人倪捷、胡继红为实际控制人,核心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11][12][13][14][15][16][17][18][19] 2. 行业发展概况 - 新国标的实施推动行业生产标准规范化,加速电动两轮车存量替代需求释放,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30][31] - 疫后经济复苏带动出行消费增长,电动两轮车作为居民重要出行工具获得发展利好[33][34] - 即时配送和共享出行等应用场景的高速发展,形成电动两轮车需求新增量[36][37][41] - 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主要品牌通过产品智能化、设计自主化等推动销量增长和品牌溢价,行业盈利空间打开[46][47][48][50] - 动力电池成本回落,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55][56][58] 3.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研发积淀,开创了液冷电机技术,推动产品由消费品向耐用品转型升级[59][60][62] - 公司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实现高中低端车型全覆盖,并以中高端市场为主,产能开启高速扩张[64][65] - 公司完善线上线下多维渠道布局,稳抓C端和B端增量机会[67] - 公司加速智能化市场渗透,通过差异化产品推动品牌溢价[70]
绿源集团控股:市场多点扩容+格局持续优化,电动两轮车业务有望迎发展提速
天风证券· 2024-06-06 13: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绿源集团控股(02451)首次评级为"买入"。[2]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概况 - 绿源集团控股是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起家于2009年,致力于引领电动车核心技术发展。[1][8][9] - 公司产品覆盖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大品类,其中液冷电动车系列搭载独有液冷电机,拥有九大核心技术加持,推动电动两轮车向耐用品方向发展。[1][40][41][42] - 公司产品成功销往37个国家,2023年实现营收50.83亿元,同比增长6.27%,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3.36%。[1][4][20] 行业分析 - 政策端:新国标出台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10][11][16] - 需求端:疫后经济复苏、即时配送和共享出行等应用场景高速发展,带动电动两轮车市场扩容。[12][13][14][15][27][28][29][30] - 供给端: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由价格向品质转变,产品智能化和自主化成趋势。[31][32][33][34][35] 公司竞争优势 - 技术研发实力强,开创液冷电机技术,推动产品向耐用品升级。[38][39][40][41][42] - 产品矩阵持续丰富,产能规划高速扩张。[43][44][45] - 渠道布局完善,线上线下协同,C端和B端并重。[44][45][46][47] - 加速智能化渗透,提升产品差异化和溢价能力。[47][48][49][5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61.65/70.16/85.63亿元,归母净利润1.81/2.32/3.03亿元。[74] - 选取可比公司2024年PE估值区间为17.6-21.5x,对应绿源集团市值31.7-38.8亿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