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02318)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将南迁深圳?平安人寿回应
格隆汇APP· 2025-09-16 04:42
公司战略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迁至深圳总部进行集中办公 [1] - 搬迁旨在加强管理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助力业务转型 [1] - 公司强调所有流程将确保合法合规 [1] 运营管理 - 主要办公场所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 符合保险法 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 [1] - 搬迁系顺应公司整体经营发展需要 [1] - 公司将提供人文关怀 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1]
险资万亿元“隐秘仓位”曝光
36氪· 2025-09-16 04:20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通过其他权益工具投资(OCI)科目大幅增仓A股和港股 年内OCI资产规模达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反映保险机构权益投资的结构性转向[1][3][14] OCI资产规模与增长 - 五大上市险企OCI资产总规模从2024年末8000余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1.1万亿元 半年增幅超35%[3] - 中国平安OCI规模从2024年末3565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5205亿元 半年增幅46% 增加1640亿元[6][7] - 中国人寿OCI规模从2024年末1718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2528亿元 半年增幅47.1% 增加810亿元[9][10] - 新华保险OCI规模从2024年末306.4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374.7亿元 半年增加68.26亿元[15] - 中国人保OCI规模从2024年末1157.8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1396.4亿元 半年增幅20% 增加238.6亿元[19] - 中国太保OCI规模从2024年末1420.1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1541.7亿元 半年增幅8.6% 增加121.6亿元[20] OCI账户的投资优势与运用 - OCI账户允许市价变动和累计买卖盈亏不进入利润表 平滑波动并突出长期收益[5][13] - 中国平安OCI账户含约600亿元股票投资浮盈未计入利润表 若计入则净利润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8] - 中国人寿通过OCI配置港股资产从2024年末363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611亿元 半年增幅68% 反超交易性金融资产成为港股投资主角[13] - 新华保险从OCI获得股息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3.1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10.48亿元 同比增长三倍以上[17] 投资策略与配置方向 - 中国人寿高度关注港股新经济与高股息资产 保持均衡稳健投资组合[14] - 新华保险将资金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转向OCI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4859.3亿元降至4801.2亿元 减少58亿元[16] - 中国人保强化绝对收益导向 增加与长期投资理念契合的OCI规模[19] - 国寿重仓股集中在三大电信服务商、煤炭、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和银行股 具有强红利倾向[21] - 平安重仓股集中在长江电力和港股金融股 具有高股息特征[21] - 新华保险重仓医药行业个股 包括华东医药、上海医药、羚锐制药等[22] - 太平洋保险配置中小盘成长股或高质量股[22]
济宁金融监管分局同意中国平安济宁市邹城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16 03:47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市邹城支公司获准变更营业场所至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凤凰山路670号嘉园小区6号楼(恒泰大厦)12楼 [1] - 公司需依据相关规定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 监管审批进展 - 济宁金融监管分局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批复同意公司营业场所变更申请 [1] - 批复依据为平保寿鲁分发〔2025〕93号请示文件及相关补充材料 [1]
中国企业五百强榜单发布 八家深圳企业跻身百强
新浪财经· 2025-09-16 03:34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深圳企业表现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于9月15日发布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榜单以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作为入围标准[1] 深圳企业整体表现 - 深圳共有27家企业入围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深圳有8家企业进入榜单前100名[1] 深圳头部企业名单 - 前100名深圳企业包括中国平安 华为 比亚迪 腾讯 招商银行 万科 顺丰和深投控[1] - 8家深圳企业均位列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名[1]
探访平安臻颐年:解锁“国际标准享老”的中国样本
第一财经· 2025-09-16 02:38
全球老龄化趋势与中国养老挑战 - 2025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8.5亿,占总人口约10.7%,2050年逼近16亿 [3] - 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未备先老、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叠加的复杂局面 [3] 养老社区选址战略创新 - 平安臻颐年打破郊区养老传统,将6个高品质康养社区全部布局在城市核心区域 [4][6] - 选址策略基于老年人对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实现从生存保障向生活享受的升级 [6] - 以上海静安8号为例,周边覆盖华山医院等三甲医院网络、静安嘉里中心等商业地标及文化场馆 [7] 本土化CCaH模式与服务整合 - 将国际CCaH模式本土化,构建居家+社区无缝衔接服务体系,白天社区活动与照护,晚上提供上门护理 [9] - 创新推出CCaH与旅居模式,获得国际专家认可 [9] - 社区内提供全年上千场定制化活动与课程,长者可通过智能系统自主预约 [13] 科技赋能与物联网应用 - 通过毫米波雷达、紧急呼叫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实现风险干预,异常行为触发3-5分钟医护应急响应 [12] - 实现人体、环境、设备三维物联网互联,智能床垫、心脏贴等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全屋智能控制温湿度及灯光 [12] - 智能交互系统整合穿戴设备数据,支持用药提醒、餐饮预订及健康指标查看 [13] 七维健康理念与医疗资源整合 - 首创身体、精神、情绪、职业、经济、社交、认知七维健康体系 [13] - 与上海90余家三级医院合作,构建到家+来社区的家院联盟模式,直通三甲专家门诊及上门诊疗 [14] - 会员中42%使用大咖点诊服务,合作医生含436名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及94名院士 [16] - 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急救响应等六大医疗整合服务,通过多学科照护降低疾病发生率 [16] 保险系企业战略与行业引领 - 保险企业凭借长周期资本与稳定客户群优势,通过保险+养老模式解决支付痛点 [19] - 中国平安推行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整合金融、医疗、康养资源构建闭环生态 [19] - 采用城芯选址+国际标准+本土服务模式,一城一策定制运营,如深圳项目融入湾区美食文化 [20]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银发经济市场潜力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土壤 [21]
太保平安接连发行境外可转债 险企“发H债、赎A股”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40
融资规模与发行条件 - 中国太保发行155.56亿港元H股可转债 实现零票息和溢价21.24%发行[1][2] - 中国平安6月发行零息H股可转债 初始转换价55.02港元较收盘价溢价18.45%[1][2] - 太保可转债全额转股可转换为3.98亿股H股 占现有H股14.36%及总股本4.14%[2] - 平安可转债全额转股可转换为2.14亿股H股 占现有H股2.87%及总股本1.17%[2] 战略意义与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及"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发展[3] - 平安募资用于补充资本需求、医疗养老新战略及金融核心业务拓展[3] - 零票息设计实现近乎免费长期融资 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过七成[3][4] - 港元融资有助于汇率风险管理 且符合国际化战略需求[1][4] 资本结构优化效果 - 可转债转股前不摊薄现有股东权益 转股后提升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7] - 融资成本极低甚至负收益率 可节省财务支出间接增厚利润[6][7] - 满足偿二代二期监管要求 转股后直接补充核心资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7] - 与回购操作结合可对冲转股潜在稀释效应 平安同步注销1.03亿股A股[4][5] 市场环境与投资者动机 - 港股市场情绪回暖且H股较A股折价收窄 有利于溢价发行[4][8] - 投资者看好转股收益潜力 因险企H股长期低估且股息率较高[4][6] - 可转债兼具债底保护和股性弹性 适合长线布局保险市场复苏[4][8] - 当前内地利率处于低位 债券发行优化资本与债务结构[1][6] 行业趋势与前景 - 全球低利率环境使险企利差收益收窄 低成本融资成理性选择[6][7] - 险资需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可转债符合需求[7][8] - 大康养和人工智能+业务盈利周期需5-8年 但前景广阔[8] - H股可转债可能成为上市金融企业趋势 需关注市场窗口和汇率风险[8]
党建引领金融为民 守护平安万家灯火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3:10
活动背景与核心脉络 - 公司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深圳金融监管局"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年度主题活动部署 于金秋9月全面启动"金融教育宣传周"专项活动 [2] - 活动以"党建引领 人民至上 风险防控 服务创新"为核心脉络 通过"五维联动"教宣体系将金融知识普及与风险防范教育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 [2] 组织架构与政治引领 - 公司党委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创新构建"1+11+N"全域宣教网络 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度融合 [2] - 通过组织18家爱心金融机构共建"金融反诈艺术墙"公益项目 发动"消保青骑兵"志愿服务队等创新实践 将"三省服务"理念转化为"三惠服务" [2] 重点群体教育措施 - 针对"一老一少"群体推出"反诈童话馆"情景教学与"防诈投篮"互动游戏等青年反诈科普专项 [2] - 面向外籍来华人员同步推出中英文折页 推广95511多语种专线 打造"无语言障碍"服务生态 [2] - 依托"深圳金融教育骑兵团"深入深汕合作区开展乡村振兴 将防诈知识融入田间地头 [2] 创新宣教模式与技术应用 - 首创"场景渗透+科技赋能"教宣范式 在福田区莲花山参与打造首个"金融知识主题书店" 实现可感知 可交互 可传播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3] - 依托平安集团推出"明明白白财富守护站"线上闯关游戏 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宣新格局 [3] 基层治理与社区融合 - 创新"网格化教宣"工作机制 在八卦岭鹏益花园试点"三位一体"消保矩阵(社区网格员+反诈民警+平安志愿者)将风险提示嵌入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3] - 通过高管讲消保 典型案例普及宣讲 线上答题互动等形式彰显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践行金融初心 以保险之笔写好服务实体时代答卷 [3]
智通ADR统计 | 9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22:37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6457.88点 较前日上涨11.32点(涨幅0.04%)[1] - 当日最高价26527.24点 最低价26435.55点 振幅0.35%[1] - 成交量达7135.27万股 平均成交价26481.40点[1] 主要蓝筹股表现 - 汇丰控股ADR报108.054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上涨1.46%[2][3] - 腾讯控股ADR报644.822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上涨0.21%[2][3] - 阿里巴巴ADR报153.679港元 较港股154.60港元存在0.92港元折价[3] 金融板块ADR价格对比 - 建设银行ADR报7.748港元 与港股7.75港元基本持平[3] - 工商银行ADR报5.943港元 较港股5.97港元小幅下跌0.45%[3] - 中国银行ADR报4.419港元 与港股4.42港元基本持平[3] 科技股ADR表现分化 - 小米集团ADR报56.353港元 较港股56.20港元溢价0.27%[3] - 网易ADR报240.892港元 较港股240.60港元小幅上涨0.12%[3] - 百度ADR报111.652港元 较港股112.30港元下跌0.58%[3] 消费及医药板块表现 - 安踏体育ADR报94.708港元 较港股93.90港元上涨0.86%[3] - 百济神州ADR报198.832港元 较港股200港元下跌0.58%[3] - 泡泡玛特ADR报259.127港元 与港股259港元基本持平[3]
深耕细分领域发展养老金融
经济日报· 2025-09-15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机构正加大养老金融投入力度 推动养老金金融 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1] - 金融机构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和培育服务生态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实现差异化发展[2][5] - 养老金融服务正从广覆盖向提质量转变 未来将形成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8][10]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 -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托管金额超5300亿元 迭代"幸福+"服务体系[2] - 兴业银行60周岁及以上客户达1086.43万户 较年初增长6.75% 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73%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2] - 农业银行55岁以上客户接近3亿户 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超1100只 提供上门服务77.6万人次 客服热线"一键通"服务393万次[2] - 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216.2亿元 较年初增长94.6% 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比52.8%[5] - 招商银行养老金托管规模达1.41万亿元 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1300万户[9] 保险公司养老金融布局 - 中国人寿完善多元化健康保险产品体系 推出个人长期失能收入损失产品等多款健康保险产品[3] - 中国人寿累计在15个城市布局19个机构养老项目 推出4款"随心居"旅居产品[6] - 新华保险养老健康产业投资余额达到161亿元 同比增长290% 老年人意外险项目累计覆盖超1366万人[7] - 中国太保"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实现9城10园正式运营 入住人数超2000人[7] - 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9] 养老金融服务优化 - 农业银行将83项柜面高频交易整合为9个场景 业务办理效率平均提升49%[8] - 金融机构开展养老 备老两大类差异化服务 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10] - 太平养老将持续推动三支柱建设 丰富第三支柱多样化产品供给[9]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2024年底央行等9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养老事业指导意见 提出16项重点举措[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未来5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体系[8] - 健康险经营赛道将不断拓宽 护理险 失能险将成为健康险新增长点[4]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深圳26家企业上榜,8家企业进入百强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23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4年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加[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实现23连升[1] - 共有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规模[1]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深圳共有26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前100名企业中深圳占8家 包括中国平安(12)、华为(23)、比亚迪(26)、腾讯(31)、招商银行(48)、万科(79)、顺丰(92)、深投控(99)[1] - 其他上榜深圳企业包括立讯精密(102)、中国电子(104)、中集集团(153)、中国广核(175)、神州数码(211)、中兴通讯(220)、荣耀终端(227)等18家企业[6] 万亿级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一[3] - 中国石油(29690.48亿元)和中国石化(29319.56亿元)分列第二、三位[3] - 中国平安以11408.14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12位 经营业绩保持稳健[1][3] 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3] - 比亚迪以531.95亿元研发投入位列第二[4] - 研发投入前20名企业还包括中国建筑(454.59亿元)、中国移动(380.66亿元)、中国石油(354.50亿元)等[6] 重点企业业绩表现 - 华为2024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第二高收入[3] - 比亚迪长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2011-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4] - 比亚迪拥有超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 日均专利申请45件、专利授权20件[4] 深圳产业特征 - 上榜企业覆盖电子、电力、通讯设备、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7] - 企业聚集形成合力构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盘[7] - 深圳正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推动产业向高向新向优升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