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年金

搜索文档
中国太保(601601):COR改善支撑业绩增长,新业务CSM增速较快
开源证券· 2025-08-29 06: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V分别为0.63/0.58/0.53倍 [1][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H1集团归母净利润278.9亿元 同比+11.0% 较1季度同比-18.1%明显改善 [4] - 太保财险承保利润35.5亿元 同比+30.9% 太保寿险净利润207.0亿元 同比+3.2% [4] - 期末集团EV 5889亿元 较上年末+4.7% 投资收益和营运经验均为正偏差 [4] - 期末净资产2819亿元 较年初-3.3% 主要受资产和负债端利率波动影响差异造成 [4] 寿险业务分析 - 上半年NBV达成95.4亿元 同比+5.6%(不回溯口径) 回溯口径下同比+32.3% [4] - 新业务价值率15.0% 回溯口径下同比+0.4个百分点 [4] - 期末CSM余额3464亿元 较上年末+1.2% 新业务CSM 108.2亿元 同比+21% [4] - 太保寿新单保费630亿元 同比+26% 延续1季度增长优势 [4] - 个险渠道新单226亿元 同比-8% 较1季报的-15%边际改善 期末个险人力18.6万人 同比+1.6% [4] - 银保渠道新单290亿元 同比+96% 其中期缴新单88亿元 同比增长58.6% [4] - 分红险期缴新单101亿元 同比显著增长 期缴新单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4] - 商保年金新单290亿元 同比+165.1% [4] 财险业务表现 - 太保财原保费收入1141.86亿元 同比+0.9% 其中车险原保费收入536亿元 同比+2.8% [4] - 综合成本率96.4%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4] - 综合赔付率69.7% 同比持平 综合费用率26.7% 同比-0.7个百分点 [4] -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1.8个百分点 [4] 投资业务情况 - 期末集团投资资产2.92万亿元 较年初+7.0% [4] - 债权类金融资产占比75.0% 较上年末-0.9个百分点 [4] - 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比14.8% 较上年末+0.3个百分点 其中核心权益占比11.8% 较上年末+0.6个百分点 [4] - OCI项下股票资产达957亿元 占投资资产规模3.3% 较年初的2.8%进一步提升 [4] - 非年化总投资收益率2.3% 同比-0.4个百分点 净投资收益率1.7% 同比-0.1个百分点 [4] 财务预测调整 - 预测2025-2027年NBV分别同比+11.5%/+12.1%/+14.2% 对应EV增速+8.0%/+9.0%/+10.0% [4]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506/568/631亿元(调前485/541/606亿元) 分别同比+12.6%/+12.3%/+11.1% [4] - 预测2025-2027年保费服务收入2962.41/3140.16/3328.57亿元 分别同比+6.0%/+6.0%/+6.0% [6] - 预测2025-2027年新业务价值147.88/165.84/189.46亿元 分别同比+11.5%/+12.1%/+14.2%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07:30
行业增长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与赔付支出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商业医疗险案例:武汉市民获中国人寿赔付20.76万元(总医疗费36万元) [2] - 巨灾保险覆盖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2024年河南、京津冀、湖北等地灾害赔付累计超352亿元 [2] 农业与特色保险创新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湖南油茶天气指数保险案例:低温天气触发赔付减少损失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持续提升 [3] 实体经济服务与资金运用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约9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4] 车险改革与重点领域创新 - 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5] - 交强险保额从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5]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8889.5亿元 [5] -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与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推进 [5]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速 [5]
平安养老险入选「金贝」“2025卓越资产管理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4:37
公司荣誉与背景 - 平安养老险入选"2025卓越资产管理机构",这是公司第四次入选「金贝」优秀案例库,此前曾获"年度最佳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最佳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卓越金融科技保险公司"等荣誉[1][3] - 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险公司,拥有35家分公司和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目标为"国内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养老金融从单一社会事业视角发展为事业与产业并重,从单一支柱发展为三支柱梯度体系,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政策框架[5] - 行业初步建立涵盖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多层次体系[5][6] 第一支柱业务 - 公司于2016年成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等基金组合[5] 第二支柱业务 - 公司企业年金受托及投资资产规模达8812.58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5] - 2005年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资格,2007年获得账户管理人资格[5] - 年金投资管理采用"专业、持续、稳健"理念,中长期业绩名列前茅,管理规模居市场第一梯队[6] - 受托管理建立"绝对+相对"复合收益目标框架,首创全线上投管人合规风险监控体系[6] 第三支柱业务 - 公司为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产品开发[6]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发挥大类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投资优势,聚焦养老金保值增值,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7]
广州: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特色保险产品
北京商报· 2025-08-12 11:44
政策支持 - 广州市政府推动银行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港澳保单续费、退保、理赔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1] -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商业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年金、跨境机动车保险等特色保险产品 [1] - 以旅游和医疗健康场景为切入点 支持保险机构合作探索跨境保险服务 [1] 业务创新 - 在符合监管规定前提下推动银行代理开展跨境保险售后服务 [1] -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水平 [1] - 合作范围覆盖跨境资金汇兑和特色保险产品开发 [1]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1 18:07
保险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1] 民生服务与普惠保险 - 商业保险年金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发展 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供给优化 [1] - 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 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1] 农业保险发展 - 2021年至2024年农险保费收入从976亿元增长至1483.7亿元 [1]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提升 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持续推广 [1] - 农险数智化水平和投保理赔精准性提高 [1] 监管与未来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 [1] - 继续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提升保险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准 [1] -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优化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08 22:2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涵盖养老、医疗、护理、旅游等多个领域 [1] 增强居民长期消费信心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稳健增值 [2] - 个人养老金制度由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范围,带动账户数量快速上升 [2] - 邮储银行服务55岁及以上中老年客户超过2.8亿人,工商银行同类客户规模突破2亿人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开户数均实现倍增,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均突破千万 [2] - 第8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产品总数已扩容至35只,产品结构日益多元 [3] - 商业保险年金凭借其长期稳健、结构灵活等优势,正在成为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3] 满足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 [4] - 商业健康险加快从"单纯赔付型"向"健康管理+医疗支付+家庭医生"一体化保障体系演进 [4] - 平安健康"重疾绿通"服务覆盖全国百余家医院,泰康"尊享健康险"可对接自营养老社区的医疗资源 [4] - 商业健康险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已从"后端理赔"延伸至"前端健康干预" [5] - 珠海市"附加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大爱无疆"续保率连续5年超过95%,年均参保者年龄约为39岁 [6] - 项目累计赔付支出超7亿元,惠及逾17万人次,个人最高赔付金额达133.2万元 [6] - 投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了27个百分点,高额赔付10万元以上的约600人 [6] - 项目自费药目录中共有58种药品,累计赔付达1.5亿元,受益近9000人次,人均赔付达8.14万元 [6] - 恶性肿瘤自费药的实际减负率高达84% [6] 发展老龄化消费新场景 -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8] - 通过养老金、年金险、护理险等长期保障产品,为家庭筑牢未来生活的底线 [8] - 保险机构不断创新服务路径,推动护理险与家庭照护服务的"打包式"设计 [9] - 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服务对象达177.8万人,协助制定《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照护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性文件 [9] - 打造"专业护理+亲情照护"双轨服务模式,构建标准化、科技化、温情化的护理保险运行体系 [10] - 商业保险有望构建覆盖"健康—养老—照护—出行"全过程的老年保障生态圈 [11]
优化保障体系 保险业多维度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18:06
提振消费进行时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优化保障体系以提升消费意愿,包括促进养老财富储备、商业保险年金创新、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和老年旅游保险等 [1] - 保险机构从商业保险年金供给、健康保险理赔质效、文旅保险创新等方面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障产品供给,转移养老医疗支出压力,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 [1] 促进养老财富储备 - 商业保险年金产品如个人养老金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跨期支付、保值增值和年金化领取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长期稳健财富积累和稳定养老金收入 [2] - 拥有商业保险的家庭储蓄率降低约5%至10%,消费支出提升约8%至12% [3] - 截至7月6日全国在售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134款,中国人寿商业保险年金产品保费收入占行业一半以上 [3] - 养老保障储备完善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长期消费规划如房产购买和教育投资 [3] 降低医疗支出压力 - 健康保险通过转移和弥补医疗风险损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 [4] - 中国人寿长期护理险覆盖4400万人,大病保险覆盖近3.6亿人,参与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上百个,2024年新增承保老年人1.3亿人次 [4] - 今年前5个月保险业赔付支出1.17万亿元,有效降低家庭因突发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 [5] 扩大文旅保险覆盖面 - 文旅保险如意外险和医疗保障服务在稳定旅游市场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作用显著,例如毕棚沟景区通过文旅保险补偿游客医疗误工费用4万元 [6] - 中国人寿创新意外险产品体系,聚焦老年人旅游场景和特定设施,支持银发旅游产业发展 [6]
养老金融持续深化,创新金融工具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Wind万得· 2025-06-27 22:40
养老金融政策与人口老龄化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取得显著成效 [3] - 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养老金融政策,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拓宽养老资金筹集渠道、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推动养老金融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4] -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领域的投入,支持养老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为养老服务、老年医疗保健等领域提供政策支持 [4] 养老金融政策主要内容 - 广州市金委办等九部门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个人养老金服务流程,开发专属养老储蓄、家族信托等产品 [5] - 上海民政局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实施方案》,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 [5]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条举措,包括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加大银发经济信贷供给等 [5] -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养老事业服务银发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重点举措,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目标 [5] 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的6%,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 [9] - 银行机构针对养老产业的信贷产品突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如工行唐山分行推出的"养老e贷"实现24小时放款,最高额度70万元 [10]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共5000亿元,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10] 保险与个人养老金发展 - 商业保险年金、专属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不断丰富,"保险+康养"生态和数字化养老规划服务加速落地 [11] -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产品目录扩展至942只,涵盖国债、定点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低波动工具 [11] 银发经济投融资动态 - 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100亿元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聚焦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布局 [13] - 中国人寿已设立200亿元大养老基金,推进养老社区项目布局,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 [13] - 银发经济领域投融热点集中在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如养老康复机构、康复用医疗器械、智慧养老设备等 [13]
中国人寿: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持续加大对科技强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北京商报· 2025-06-26 12:21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提出《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以建设"发展卓越、创新驱动、协同高效、治理现代"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寿险公司为愿景 [1][4][5] - 公司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1][5] 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保障 -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保险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统筹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 [1][5] - 深度服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第三支柱建设,发展个人养老金、商业保险年金,拓宽普惠保险覆盖面 [1] - 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支持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绿色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 [1] 经营质效提升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主动性 [2] - 科学管理负债成本,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化,加快浮动收益型业务发展 [2] -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做好资产配置 [2] 创新与动能转换 - 公司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3] - 优化多元化产品结构,形成全方位保险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康养服务领域建设 [3] - 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转型,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加速数字金融实践 [3]
聚焦养老主业,力推高质量发展——平安养老险持续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
齐鲁晚报· 2025-06-26 04:00
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明确保险机构需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和投融资支持[1] - 政策要求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加强养老资金投资管理,推动商业保险年金与健康、养老照护服务衔接[2] - 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低碳转型,要求金融机构纳入绿色低碳因素管理资产组合,推动碳核算和信息披露[5] -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支付服务能力,巩固数字经济优势[9] 养老金融领域布局 - 公司深度参与养老三支柱建设:第一支柱管理多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组合[3];第二支柱年金基金资产规模超万亿元,职业年金实现33个统筹区全中标[3];第三支柱推出税优/非税优养老产品[3] - 三大核心特色:提供终身领取年金方案解决长寿风险;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专业体系定制个性化养老规划[4] - 企业年金受托数字化平台管理近5000亿资产,服务2.7万家企业、513万个人客户,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11] 绿色金融实践 - 设定五年绿色金融目标,通过绿色投资、保险、服务多维度落实"双碳"战略[5] - 绿色投资纳入ESG评估,落地多个低碳环保项目[5];绿色保险覆盖37.8万个人用户,减少纸质单证使用[6] - 数字化平台实现73.66%年金业务单证系统直传,好福利APP累计265万人次查询年金业务[6] - 2024年获"保险业绿色金融实践方舟奖"[7] 数字金融创新 - 企业服务专区覆盖150万员工,访问量超8000万人次,客户服务自动化率达90%,处理效率提升80%[9] - 好福利APP支持年金自选投资、退休计税等功能,创新"养老计算器"提供智能规划方案[12] - 线上理赔占比90%,133万件自动结案,最快1秒完成;适老化服务推出远程授权功能[13]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耕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强化"省心、省时、省钱"服务体验,目标成为国内领先养老金融服务机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