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生制药(01530)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本周净流入逾154亿港元 加仓美团及比亚迪大举流出腾讯和阿里
新浪财经· 2025-06-13 10:58
南向资金整体动向 - 本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54.57亿港元,环比增加5.3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本周成交额达6403.80亿港元,环比增长56%,同期恒指冲高回落 [2] - 6月13日单日净流入1.89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出27.89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29.79亿港元 [5] - 当日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恒指成交额的53.77%,连续两日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6]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美团-W(03690.HK)**:本周净买入56.75亿港元,短线资金延续流入趋势,前5日加仓2810万股,当日净买入12.18亿港元 [3][5][6] - **比亚迪股份(01211.HK)**:本周净买入29.79亿港元,短线资金流入趋缓,前5日加仓1580万股 [3][5] - **建设银行(00939.HK)**:本周净买入22.05亿港元,短线资金延续流入趋势,前5日加仓2.90亿股,当日净买入4.06亿港元 [3][5][6] - **信达生物(01801.HK)**:本周净买入18.55亿港元,短线资金加速流入,前5日加仓2883万股 [3][5] - **石药集团(01093.HK)**:本周净买入16.56亿港元,短线资金连续流入,前5日加仓1.85亿股 [3][5]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腾讯控股(00700.HK)**:本周净卖出110.29亿港元,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前5日减持369万股,当日净卖出20.64亿港元 [3][5][6] - **阿里巴巴-W(09988.HK)**:本周净卖出70.23亿港元,短线资金连续流出,前5日减持1074万股,当日净卖出33.14亿港元 [3][4][5][6] - **小米集团-W(01810.HK)**:本周净卖出64.36亿港元,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前5日减持7476万股,当日净卖出7.64亿港元 [3][5][6] - **快手-W(01024.HK)**:本周净卖出16.99亿港元,短线资金加速流出,前5日减持971万股 [3][5] - **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本周净卖出11.50亿港元,短线资金流入趋缓,前5日加仓1989万股,当日净卖出9.19亿港元 [3][5][6] 沪市港股通活跃个股 - **山东墨龙**:当日买入金额75.65亿元,卖出金额38.08亿元,净流入37.62亿元 [8] - **阿里巴巴-W**:当日买入金额14.86亿元,卖出金额45.31亿元,净流出30.44亿元 [8] - **中国海洋石油**:当日买入金额13.50亿元,卖出金额27.92亿元,净流出14.42亿元 [8] 深市港股通活跃个股 - **美团-W**:当日买入金额15.15亿元,卖出金额2.61亿元,净流入12.54亿元 [11] - **腾讯控股**:当日买入金额3.78亿元,卖出金额12.56亿元,净流出8.78亿元 [11] - **中国海洋石油**:当日买入金额8.41亿元,卖出金额3.18亿元,净流入5.23亿元 [11]
21专访|华盖资本曾志强:创新药出海是一种双赢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0:22
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热潮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接近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的规模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超60亿美元全球独家开发协议 创下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首付款纪录(12.5亿美元 占总金额1/5) [1] - 跨国药企通过License-out获得中国高性价比创新药 中国药企则借助国际巨头渠道拓展全球市场 形成双赢格局 [2] 行业现状与资本动态 - 创新药行业经历2021年港股/科创板高点后进入探底回升阶段 当前估值仍低于合理水平 [3] - 2023年以来诚益生物(20.1亿美元)、映恩生物(1.7亿+15亿+13亿+10亿美元)、舶望制药等企业接连达成大额BD交易 [3][4][5] - 映恩生物2024年港股IPO募资2.1亿美元 创2022年以来18A生物科技公司融资纪录 [5] 投资策略与行业趋势 - 华盖资本采取"早期+并购"双轨策略 年投资规模超十亿元 预计中国药企数量将从5000家整合至300-500家 [6] - 优质创新药企标准:临床需求差异化(如一品红痛风药)、技术平台领先性(如舶望制药小核酸)、强BD能力 [6][7] - 退出路径包括IPO(首药控股/映恩生物)、BD分红、并购回购 当前一级市场投资回暖但资本更趋理性 [7][8] 代表性交易案例 - 诚益生物GLP-1药物授权阿斯利康:1.85亿首付+18.25亿里程碑+销售分成 [3] - 映恩生物ADC药物三连授权:BioNTech(1.7亿+15亿)、百济神州(13亿)、GSK(3000万+10亿) [4] - 舶望制药高血压药物II期临床触发诺华里程碑付款 [5]
港股药品股走强 中国生物制药涨近14%
快讯· 2025-06-12 01:44
港股药品股表现 - 中国生物制药股价上涨13.84% [1] - 开拓药业股价上涨7.14% [1] - 远大医药股价上涨4.43% [1] - 三生制药股价上涨3.48% [1] 行业动态 - 港股药品板块整体走强 [1]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3.76亿 内银股、创新药概念均现分化 北水抛售小米(01810)超18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1 09:56
港股通资金流向 - 6月11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3.7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0.77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个股为建设银行(00939)、美团-W(03690)、信达生物(01801) [1] - 北水净卖出前三个股为小米集团-W(01810)、腾讯(00700)、阿里巴巴-W(09988) [1] 个股买卖数据 - 小米集团-W买卖总额36.64亿港元,净流出9.30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买卖总额28.77亿港元,净流出1.24亿港元 [2] - 美团-W买卖总额21.93亿港元,净流出2.13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买卖总额19.75亿港元,净流出8.65亿港元 [2] - 中国银行买卖总额18.21亿港元,净流出3.1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买卖总额17.53亿港元,净流出6.71亿港元 [2] - 中海油(00883)买卖总额17.18亿港元,净流入1.60亿港元 [2] - 哔哩哔哩-W买卖总额13.28亿港元,净流入4160.89万港元 [2] 行业及公司动态 银行业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7.06亿港元,中国银行遭净卖出3.1亿港元 [4] - 华源证券指出存款利率下降可能迫使资金流入股市,支撑估值回升 [4] - 港股银行估值低且股息率高,无风险利率低支撑估值回升 [4] - 存款利率下调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2026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可能企稳 [4] 科技行业 - 美团-W获净买入3.69亿港元,已连续18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188.82亿港元 [5] - 美团发布首款AI Coding Agent产品NoCode,可实现自动编码任务 [5] - 腾讯、阿里巴巴分别遭净卖出12.56亿、7.81亿港元 [7] - 汇丰研报称AI行业信心受资本支出和云收入增长低于预期影响 [7] 医药行业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分别获净买入2.15亿、9322万港元,石药集团遭净卖出2767万港元 [5] - 里昂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反弹受流动性复苏和授权交易推动 [5] - 生物科技公司首阶段估值修复已大致完成 [5] 能源及传媒行业 - 中海油获净买入1.60亿港元,公司重申2025年产量、资本开支及分红指引 [6] - 哔哩哔哩获净买入4160万港元,浙江省出台20条措施支持游戏出海 [6] 汽车行业 - 小米集团遭净卖出18.32亿港元,公司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7]
Pivotal bioVenture柳丹:创新药爆发的种子十年前就已埋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3:30
国产创新药出海爆发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接近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的规模 [1]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超60亿美元全球独家开发协议 创下12.5亿美元首付款纪录 [1] - 石药集团EGFR-ADC等产品有望达成三项合作 潜在交易总额近50亿美元 [1] 行业发展历程 - 2015年药品审评制度改革推动医药创新 当年被称为"医疗投资元年" [1] - 2018年港股18A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规则打开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通道 [2] - 2023年下半年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资触底 2024年起行业基本面持续回暖 [2] 交易爆发驱动因素 - 内因: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积累人才/技术/产线优势 企业国际化能力提升 [3] - 外因: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 中国资产交易成本仅为海外三到五折 [4][5] - 中国团队研发效率高 IND申报周期仅为美国一半 [5] 行业成熟度提升 - 跨国药企对中国临床数据认可度提高 从质疑可靠性转向关注价格优势 [4][5] - 涌现兼具研发与商业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过去四五年license-out交易额连创新高 [5] - 对外授权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保留国内市场权益 [6] 投资机构赋能 - Pivotal bioVenture通过跨境资源帮助被投企业快速对接跨国药企 [7] - 2024年中国biotech被跨国收购案例中该机构参与三起 [8] - 自建AI评估系统筛选项目 投资后提供多维度支持 [7] 多元化退出渠道 - 港股生物医药IPO加速 5月恒瑞医药等三家企业上市 [8] - 并购重组趋势明显 如Karuna被BMS以140亿美元收购 [9] - BD交易现金回流提升基金DPI 分红机制逐渐形成行业惯例 [10]
太能涨了,港股创新药指数指数年内狂飙60%,17只ETF涨超40%!本轮“吃药”行情强势上涨逻辑是什么?
金融界· 2025-06-10 13:03
行业表现 - 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27.62%,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高达56.50%,创近年新高 [1][2] -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尤为强劲,17只生物医药类ETF年内涨幅超40%,其中5只涨幅超55% [2] - 湘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以57.96%涨幅领跑,恒生创新药ETF(520500)以57.66%紧随其后 [2] 资金流向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年内净流入30.12亿元,工银瑞信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净流入22.56亿元 [3]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规模达104.06亿元,为市场唯一破百亿的医药类ETF [3] - 汇添富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和易方达港股通医药ETF(513200)管理费率最低,仅0.15% [3] 驱动因素 - 短期催化因素包括2025年ASCO大会中国研究数量同比增长30%至70项,ADC/双抗数据亮眼 [4]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授权辉瑞,获12.5亿美元预付款+48亿美元里程碑款+双位数销售分成,创行业纪录 [4] - 恒瑞医药港股募资98.9亿港元加速国际化,中信建投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4]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2024年License-out首付款超30亿美元,2025Q1交易总额达369亿美元同比增222% [5] - 2020-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增至523亿美元,首付款从6亿增至41亿美元 [5]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为创新药3年行情元年,中国BD交易占比从2017年0%提升至42% [5]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涨0.33% 内银板块延续涨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04:1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 33%至2426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 33%,早盘成交额达1270亿港元 [1] - 内银股延续涨势,民生银行(01988)涨3 47%,中国光大银行(06818)涨1 86%,工商银行(01398)涨1 68%,机构认为港股银行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1] - 航空股集体上涨,中国国航(00753)涨4 5%,东方航空(00670)涨4 42%,南方航空(01055)涨4 18%,中银航空租赁(02588)涨3 42%,受益于油价下行及人民币升值 [1] 医药生物行业 - 三生制药(01530)涨超11%创新高,与辉瑞达成707重磅授权,ASCO数据表现亮眼 [1] - 信达生物(01801)再涨3 42%,年内累计涨幅逾1 2倍,小摩预期临床催化剂将推动股价 [1] - 映恩生物-B(09606)涨13%,DB-1310临床数据吸引国际医药巨头关注 [1] 其他行业及个股 - 中国稀土(00769)再涨17%,昨日飙升60%,稀土出口或迎积极信号 [1] - 泡泡玛特(09992)涨2 47%创新高,旗下Labubu产品全球热销 [1] - 赤子城科技(09911)涨7%逼近历史前高,将在香港设立全球总部,机构看好利润率提升 [2] - 德康农牧(02419)涨4 97%创新高,5月销售生猪86 94万头,市场关注产能调控 [2] - 实德环球(00487)一度涨近140%,澳博有意收购十六浦娱乐场物业 [2]
创新药持续火爆,“吃药”行情后市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25-06-09 13:09
创新药行情表现 - 本轮"吃药"行情涨幅龙头集中于创新药企业,港股表现尤为强劲 [1][2] - 6月9日恒生创新药ETF上涨4.08%,港股通医药ETF上涨4.25% [3] - 三生制药股价自2月以来涨幅超过260%,最高触及22.5港元 [3] - 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4.48%至1332.17点,常山药业近两个月股价大涨超过200% [4] - 自4月9日至6月9日,A股创新药指数大涨31.5%,港股创新药指数大涨61.54% [4] 上涨驱动因素 - 5月底8家创新药企业的11款创新药批准上市,多家企业临床数据较好 [5] - 2025年ASCO年会中国共有73项研究入选,较2024年增长30% [5] - 市值百亿以上的港股创新药公司中,除康方生物和黄医药外,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7] - 亚盛医疗-B营收增速达332.31%,翰森制药和黄医药实现盈利 [7]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药物海外权益以60.5亿美元授予辉瑞 [9] - 2024年1~10月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 [9]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 [9] 政策环境 - 集采政策优化,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未来有望推动"不唯低价论"评价标准 [10] - 2024年创新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医保目录新增38款"全球新"创新药 [10] - 2025年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优化支付体系 [10] - 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推出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支持政策 [10] 行业前景 - 医药生物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7.1倍,处于2021年以来16.1%分位数 [11] - 市净率为2.0倍,低于其他主要成长板块,处于2021年以来27.6%分位数 [11]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从跟跑到领跑,持续获得海外MNC认可 [11]
港股通6月9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6-09 12:26
市场表现 - 6月9日恒生指数上涨1 63%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145 54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576 36亿港元 卖出成交569 19亿港元 合计净买入金额7 17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累计成交金额445 62亿港元 净买入12 47亿港元 港股通(沪)累计成交金额699 93亿港元 净卖出5 3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腾讯控股成交额最高 达48 45亿港元 但净卖出21 41亿港元 收盘股价上涨0 58% [1][2] - 美团-W成交额47 00亿港元 净买入10 46亿港元 阿里巴巴-W成交额42 16亿港元 净卖出9 40亿港元 [1][2] - 信达生物净买入额居首 达11 25亿港元 收盘股价上涨8 00% 理想汽车-W净买入4 52亿港元 [1][2] 连续资金流向 - 美团-W获南向资金连续16天净买入 合计净买入175 27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连续净卖出金额最高 达80 54亿港元 小米集团-W连续净卖出56 31亿港元 [2] 港股通活跃股数据 - 信达生物成交额27 18亿港元 净买入11 25亿港元 涨幅8 00% [2] - 美团-W成交额47 00亿港元 净买入10 46亿港元 涨幅4 73% [2] - 三生制药净买入2 65亿港元 涨幅8 17% 快手-W净买入0 60亿港元 涨幅5 58%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6月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1:06
沪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美团-W(03690)以28.65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港通(南向)首位,净买入额达+6.20亿元 [1][2] - 阿里巴巴-W(09988)以28.14亿元成交额排名第二,但净卖出额达-9.16亿元 [1][2] - 小米集团-W(01810)以23.77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净卖出额为-7.50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成交额22.40亿元,净卖出额-8.15亿元 [2] - 中国银行(03988)净买入额+3267.22万元,信达生物(01801)净买入额+3.00亿元,石药集团(01093)净买入额+335.59万元 [2] 深港通(南向)成交情况 - 腾讯控股(00700)以26.05亿元成交额位居深港通(南向)首位,但净卖出额达-13.26亿元 [1][2] - 美团-W(03690)成交额18.35亿元排名第二,净买入额+4.27亿元 [1][2] - 小米集团-W(01810)成交额17.69亿元位列第三,净卖出额-7.02亿元 [1][2] - 信达生物(01801)净买入额+8.25亿元,理想汽车-W(02015)净买入额+4.52亿元,石药集团(01093)净买入额+4.05亿元 [2] 活跃成交公司特征 - 互联网科技公司(美团、阿里、小米、腾讯、快手)占据沪港通及深港通成交额前五名中的多数席位 [1][2] - 生物医药板块(信达生物、石药集团、三生制药)在深港通中净买入表现突出,最高净买入额达+8.25亿元 [2] - 消费类公司泡泡玛特在沪港通净卖出-2.16亿元,但在深港通转为净买入+7119.58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