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生制药(01530)
icon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0153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0: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减少人民币33.9百万元或0.8%至人民币4,355.5百万元[4]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389,445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4,355,485千元,降幅0.8%[21] - 毛利减少人民币81.6百万元或2.1%至人民币3,715.8百万元[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加人民币268.3百万元或24.6%至人民币1,358.2百万元[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非经营性纯利增加人民币23.4百万元或2.1%至人民币1,135.8百万元[4] - EBITDA增加人民币191.0百万元或11.6%至人民币1,832.5百万元[4] - 经调整非经营性EBITDA减少人民币53.8百万元或3.2%至人民币1,610.1百万元[4] - 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3.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29] - 公司收入约人民币4355.5百万元,同比减少33.9百万元或0.8%[89] - 毛利约人民币3715.8百万元,同比减少81.6百万元或2.1%,毛利率85.3%[94] - 其他收入及收益约人民币408.3百万元,同比增加322.2百万元[95] - EBITDA为人民币1,832.5百万元,同比增长11.6%[10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人民币1,358.2百万元,同比增长24.6%[103] 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由86.5%下降至85.3%[4] - 销售成本增加至人民币639.68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592.05百万元)[5] - 研发成本增加至人民币547.52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476.23百万元)[5] - 销售成本约人民币639.7百万元,同比增加47.6百万元,占总收入14.7%[93]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人民币1615.9百万元,同比增加21.9百万元或1.4%,占收入比率37.1%[96] - 行政开支约人民币283.4百万元,同比增加82.2百万元或40.9%,占收入比率6.5%[97]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547.5百万元,同比增长15%[98] - 研发成本占收入比例为12.6%,较去年同期10.8%有所上升[98]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53.0百万元,同比下降49.2%[100] - 报告期员工成本约人民币8.098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219亿元增长12.2%[118] 各业务线表现 - 销售生物药品收入从4,332,185千元人民币降至4,254,577千元,降幅1.8%[21] - 合同开发与生产运营业务收入从57,260千元人民币增至100,908千元,增幅76.2%[21] - 特比澳销售额约人民币2371.2百万元,同比减少104.7百万元或4.2%,占总收入54.4%[89] - 益比奥及赛博尔合并销售额约人民币455.4百万元,同比减少60.3百万元或11.7%,占总收入10.5%[90] - 脱发领域销售额约人民币689.9百万元,同比增加132.7百万元或23.8%,占总收入15.8%[91] - CDMO业务收入约人民币100.9百万元,同比增加43.6百万元或76.1%[92]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收入从4,306,754千元人民币降至4,215,107千元,降幅2.1%[18][21] - 其他地区收入从82,691千元人民币增至140,378千元,增幅69.7%[18][21] - 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从10,169,932千元人民币降至10,059,737千元,降幅1.1%[19] - 其他地区非流动资产从1,960,625千元人民币增至2,093,239千元,增幅6.8%[19] - 出口收入约人民币58.6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约1.3%[114] 税务和利率 - 所得税开支减少至人民币233.12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314.28百万元)[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税项开支为2.3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8%[27]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33.1百万元,同比下降25.8%[101] - 实际税率从22.1%降至14.4%[101] - 银行借款利率区间为1.70%-2.75%(2024年末:2.10%-3.03%)[42] 资产和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148.658亿人民币下降至140.000亿人民币,减少5.8%[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14.265亿人民币减少至172.398亿人民币,下降19.5%[1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130.516亿人民币增至149.070亿人民币,上升14.2%[11] - 存货从79.519亿人民币增加至90.282亿人民币,增长13.5%[11]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从224.375亿人民币降至179.877亿人民币,减少19.8%[11] - 流动负债总额从546.352亿人民币减少至420.310亿人民币,下降23.1%[11] - 资产净值从180.363亿人民币增至189.433亿人民币,增长5.0%[12]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154.363亿人民币增至163.194亿人民币,增长5.7%[12] - 非控股权益从260.007亿人民币微增至262.393亿人民币,增长0.9%[12]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12,130,557千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中的12,152,976千元,增幅0.2%[1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净值为14.9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4.2%[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下降19.5%[35] - 受限制现金为3.1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下降40.7%[35] - 原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为16.42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304.0%[35]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50.03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0.2%[31] - 已抵押存款为1.34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下降24.8%[3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43.68756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43.49092亿元),其中美元计价部分占比33.7%(14.72441亿元)[36] - 人民币计价现金及存款为26.57932亿元(2024年末:29.53324亿元),同比下降10.0%[36] - 已抵押存款金额为1.3423亿元(2024年末:1.78568亿元),同比下降24.8%[37]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2.1725亿元(2024年末:1.79561亿元),同比增长21.0%[38] - 即期计息银行借款为17.98774亿元(2024年末:22.4375亿元),其中人民币计价占比100%(17.98774亿元)[39][40] - 应付债券于2025年6月25日全额赎回,期末余额为零(2024年末:12.26098亿元)[40][41] - 已转让贸易应收账款61.8794亿元用于有追索权保理(2024年末:25.1803亿元),同比增长145.8%[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68.8百万元[106]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836.6百万元,较期初减少[109] - 资本承担为人民币8.761亿元,较2024年底的人民币9.019亿元减少2.9%[113] - 外币银行存款包括2.057亿美元(约人民币14.724亿元)、70.2百万港元(约人民币64.0百万元)及20.7百万欧元(约人民币174.2百万元)[114] - 按公平值计量的股权投资约人民币7.242亿元,理财及衍生金融工具约人民币30.969亿元[116] 每股数据和股息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2,397,136,743股计算,较去年同期减少1.3%[29] - 建议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约5.471亿港元[28]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57元,同比增长26.7%[104] - 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5.47149亿元[43][44] - 未支付任何中期股息[119] 研发进展和管线 - 707注射液于2025年4月17日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47] - 707注射液针对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获CDE批准[49] - 707注射液美国IND申请获FDA批准[49] - 特比澳治疗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2024年8月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58] - 抗IL-17A单抗(608)针对银屑病的III期试验已达终点,并于2024年11月申报NDA[74] - 抗IL-1β单抗(613)于2025年6月提交NDA申请[75] - 抗VEGF单抗(601A)针对BRVO的III期试验已完成,预计2025年提交上市申请[76]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III期试验患者入组已于2025年2月完成[78] - HIF-117(SSS17)针对术后贫血的II期试验申请于2025年4月获CDE批准[79] - 公司抗PD-1/HER2雙抗(705)在中國針對HER-2陽性晚期實體瘤的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患者入組[80] - 公司抗PD-1/PD-L1雙抗(706)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80] - 公司雷帕黴素納米粒(SSS39)的I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5年完成[81] - 公司與Sobi合作的SEL-212用於慢性難治性痛風的I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 並於2024年7月向美國FDA申請BLA[82] - 公司抗BDCA2抗體(626)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皮膚紅斑狼瘡的Ia期臨床試驗已完成患者入組[82] 业务合作与授权 - 与辉瑞许可协议首付款1.2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最高达4.8亿美元[51] - 辉瑞需支付选择权协议期权金及行权金总额不超过1.5亿美元[53] - 许可协议约定公司可从许可地区产品净销售额收取双位数百分比梯度特许权使用费[51] - 与映恩生物就HER2 ADC药物DB-1303达成合作协议,获得中国内地及港澳商业化权利[46] - 辉瑞拥有在中国内地商业化707产品的选择权[50] - 辉瑞以每股25.2055港元认购公司31,142,500股新股,总金额约7.85亿港元[54] - 公司雙抗產品SSGJ-707與輝瑞達成總額超過60億美元交易 首付款12.5億美元創中國紀錄[87] 市场份额和产品地位 - 特比澳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市场份额为63.0%[45] - rhEPO产品益比奥及赛博尔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总份额为41.5%[45] - 特比澳2025年上半年以销量计占中国血小板减少症市场份额30.1%,以销售额计占63.0%[58] - 益比奥自2002年起在中国内地rhEPO市场销量和销售额均占据主导地位[60] - rhEPO产品自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2019年增加化疗引起贫血适应症,2024年新增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适应症[60] - 益赛普于2005年在中国内地首次推出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于2007年扩大适应症至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61] - 益赛普自2017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并于2019年新增成人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61] - 赛普汀于2020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并于同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63] - 蔓迪作为中国内地首个非处方脱发药品于2001年上市并占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米诺地尔市场主要份额[64][65] 公司战略和运营 - 公司主营业务为在中国内地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及销售[13] - 2025年公司将重点提升益赛普在三四线城市风湿免疫生物制剂市场的成长并拓展多科室应用[62] - 公司CDMO业务规划面积500亩旨在建成符合中国欧盟和美国法规要求的生物药CDMO基地[66] - 公司研发平台覆盖抗体发现分子克隆生产工艺开发质量控制及临床前与临床试验管理等专业技术领域[67] - 公司在肾肿瘤学自身免疫及炎症性疾病眼科皮肤科及代谢疾病领域拥有多款处于不同临床开发阶段的生物制品[67] - 公司研发团队由近800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组成[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积极研发的30项重点产品中有27项(90%)在中国内地作为创新药物开发[69] - 研发管线包含18项(60%)抗体药物、6项(20%)其他生物制品及6项(20%)小分子药物[69] - 研发管线覆盖14项(46.7%)血液/肿瘤科产品、10项(33.3%)自身免疫疾病产品及3项(10%)肾科产品[69] - 公司於2025年6月30日在中國內地擁有3,054名銷售及營銷人員和上千名分銷商[85] - 公司產品覆蓋近3,000家三級醫院和近7,000家二級或更低層級醫療機構 並銷往20個國家[85] - 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金額達608億美元[87] - 未来三年资本开支预计介于人民币8亿元至10亿元[117] - 雇员总数6,268人,较2024年底5,577人增长12.4%[118] - 公司发行4,012,500股新股(行使购股权),股本增加约4.0409亿元[43] 金融工具和投资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公允价值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55,567千元转为2025年同期的收益257,012千元[22] -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77,661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7,824千元,降幅64.2%[23] 公司治理和报告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121] - 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4]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5]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确认中期财务资料与未经审计初稿金额一致[126]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载于香港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27] - 二零二五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刊载于香港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27] -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被认定为有效及足够[125]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不构成国际审计准则下的核证聘用[126] - 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跌1.26%,成交额22.2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18
基金表现 - 8月28日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收盘下跌1.26%,成交额22.27亿元 [1] - 基金经理马君任职期内收益率为88.56% [2] 规模与流动性 - 截至8月27日基金份额65.06亿份,规模61.34亿元,较2023年底份额增长1545.50%,规模增长1523.46%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额353.59亿元,日均17.68亿元;今年以来16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755.77亿元,日均10.97亿元 [1] 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69.25%,包括信达生物(9.52%)、药明生物(9.47%)、百济神州(8.73%)、康方生物(7.62%)、中国生物制药(7.17%)、石药集团(6.34%)、三生制药(5.83%)、翰森制药(4.54%)、再鼎医药(2.86%) [2] - 持仓市值最高为信达生物2.60亿元(363.20万股),药明生物2.58亿元(1103.60万股),百济神州2.38亿元(176.69万股) [2] 基金基本信息 - 全称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1月3日成立 [1] - 管理费率0.50%/年,托管费率0.10%/年,业绩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 [1]
恒生医疗ETF(513060)交投高度活跃,本月以来新增规模同类居首,国产创新药资产国际含金量稳步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8-28 02:45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8日10:1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23%,成分股中复星医药领涨2.82%,信达生物上涨2.03%,康诺亚-B上涨1.58%,爱康医疗领跌10.79%,威高股份下跌10.17%,博安生物下跌7.25% [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同期下跌1.02%,成分股中复星医药领涨2.82%,信达生物上涨2.03%,康诺亚-B上涨1.58%,晶泰控股领跌4.67%,再鼎医药下跌3.40%,康哲药业下跌3.08% [4]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在8月27日单日跌逾2.1%,为当日主要行业指数中跌幅最大 [5] ETF产品表现 - 恒生医疗ETF(513060)报价0.69元,下跌1.15%,近1月累计上涨6.26%,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3 [3]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520690)报价0.98元,下跌0.81% [4] - 恒生医疗ETF近1月日均成交24.17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盘中换手率10.37%,成交7.80亿元 [3]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换手率8.81%,成交2795.43万元,近1周日均成交8759.62万元 [4] 资金动向 - 恒生医疗ETF本月规模增长4686.50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1/3 [8] - 近1周份额增长925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1/3 [9] - 最新资金净流入7495.55万元,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6592.11万元 [10] - 本月融资净买额250.72万元,融资余额达2.68亿元 [11] 业绩与估值 - 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50.6%,毛利率升至86%,净利润8.3亿元实现扭亏,现金储备超20亿美元 [4] - 恒生医疗ETF近2年净值上涨48.60%,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最长连涨月数6个月,连涨涨幅79.42%,月均收益率7.42% [11]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64%,夏普比率2.41 [11][12]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30.9倍,处于近3年14.53%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1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到2030年推动江苏自贸区生物医药产业在规模、技术、开放和安全维度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大分子生物药、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 [5] -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及对进口药征收最高250%关税并压降药价,短期冲击市场情绪,但中长期中国医药凭借创新积累和供应链优势或迎来结构性机遇 [5] - 分析师认为港股医药板块调整属短期波动,行业长期逻辑未改,政策端利好不断,预计年内更多跨国BD交易,中国创新药资产国际含金量提升 [6] 产品结构与跟踪精度 - 恒生医疗ETF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覆盖港股医疗保健核心资产,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52%,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 [7][16]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聚焦创新药龙头与高研发属性标的,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7.67% [7][20] - 恒生医疗ETF近1年跟踪误差0.060%,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 [14][15]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0.091%,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为可比基金最低 [19][20]
港股收评:午后跳水恒指跌1.27%,科技股、金融股普遍弱势!蓝思科技涨8%,快手美团跌超3%,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格隆汇· 2025-08-27 08: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午后均由涨转跌 恒生指数下跌1.27%超300点 国企指数下跌1.4%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7% [2] -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曾冲高1.2%刷新阶段新高 国指险守9000点关口 [2] - A股市场同步走弱 [2] 行业板块表现 - 生物医药股集体下跌 创新药方向跌幅较大 康希诺生物下跌8.59% 金斯瑞生物科技下跌7.42% 康方生物下跌7.1% [3] - 大型科技股持续转跌 快手与美团跌超3% 京东跌2.5% 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小米跌0.56% 阿里巴巴勉强翻红 [3] - 银行股/保险股/中资券商股等大金融集体表现低迷 [3] - 物管股与内房股大幅走低 [3] - 稀土概念股维持强势 [4] - 苹果概念股逆势拉升 蓝思科技绩后大涨近8%盘中创上市新高 [4] 个股表现 - 生物医药板块多只个股显著下跌 先声药业跌6.79% 石药集团跌6.36% 三生制药跌6.18% 翰森制药跌5.68% [3] - 其他医药股跟跌 欧康维视生物跌6.1% 歌礼制药跌5.56% 绿叶制药跌5.45% 巨子生物跌5.27% 信达生物跌4.96% 中国生物制药跌4.7% [3] 市场催化因素 - 特朗普称将迅速对药品征收关税 [3] - 苹果将于9月9日举行iPhone 17系列发布会 [4] - 供改正式落地叠加多点催化推动稀土板块走强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单抗药物行业产业链、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01:21
单抗药物行业概述 - 单抗药物是单个B细胞克隆分泌的高度均一、仅识别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多抗)相比具有高度特异性优势 [1] - 单抗药物分为三类:治疗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单抗药剂、抗肿瘤单抗偶联物(含放射性核素或毒素等)、治疗其他疾病的单抗 [2] - 单抗药物在人类疾病防治中作用日益重要,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的半壁江山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单抗药物市场规模达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5% [4] - 中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达1315亿元,同比增长30.85%,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1][5] - 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对比全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细胞培养基、工具酶、抗原抗体等原材料供应商及生物反应器等核心设备供应商 [3] - 中游为单抗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 [3] - 下游包括医院、DTP药房、零售药店等流通渠道,其中医院是最核心渠道,2024年底中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癌症新发人群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癌症新发人群达506.4万人,同比增长2.61% [3] - 适应症不断拓宽: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延伸至哮喘、特应性皮炎、克罗恩病等多种疾病 [3][5] - 医保目录纳入和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显著改善药物可及性 [1][5]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集中度高:2024年全球药品销售TOP20中单抗药物占8款 [5] - 中国市场外资主导但国产替代加速:罗氏、艾伯维、强生等跨国药企曾占据重要地位,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国内企业份额持续提升 [8][9] - 国产创新突破: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为国产首款全人源抗IL-17A单抗 [9][10] 代表企业表现 - 神州细胞2024年营业总收入25.13亿元,其中抗体及其他药物收入6.22亿元,占比24.75% [10] - 智翔金泰2024年营业总收入3009万元,其中抗体药物收入3007万元,占比99.92%,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10] 未来发展趋势 - 国产企业通过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突破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打破跨国药企垄断 [11] - 适应症将进一步拓宽,在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治疗及预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11] - 技术进步推动单抗药物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化 [11]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2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00:25
沽空比率排行 - 友邦保险-R(81299)和京东健康-R(86618)沽空比率均达100% [1][2] - 京东集团-SWR(89618)沽空比率为87.80% [1][2] - 香港交易所-R(80388)沽空比率为80.91% [2] - 前十名沽空比率均超过48.76% [2]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最高达19.21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18.81亿元 [1][2] - 三生制药(01530)沽空金额14.30亿元 [1][2] - 美团-W(03690)沽空金额13.13亿元 [2] - 前十名沽空金额均超过8.26亿元 [2] 沽空偏离值排行 - 香港交易所-R(80388)偏离值最高达40.73% [1][2] - 友邦保险-R(81299)偏离值37.99% [1][2] - 京东集团-SWR(89618)偏离值36.59% [1][2] -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偏离值32.64% [2] - 前十名偏离值均超过25.74% [2] 特殊个股表现 - 友邦保险-R同时位列沽空比率第一(100%)和偏离值第二(37.99%) [1][2] - 京东集团-SWR在沽空比率(87.80%)和偏离值(36.59%)均位列前三 [1][2] - 阿里巴巴-SWR在沽空比率排行中金额达931.29万元 [2] - 香港交易所-R在偏离值排行中金额为302.81万元 [2]
三生制药(01530)下跌2.14%,报29.28元/股
金融界· 2025-08-26 02:38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下跌2.14%至29.28港元/股,成交额达4.25亿元[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1.08亿元,净利润20.9亿元[2]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9日披露[3] 业务规模 - 拥有30种上市产品和31个在研产品线[1] - 在全球设立6大生产基地,2023年CDMO产能达7.6万升[1] - 配备2600余名医学代表构建学术推广网络[1] 行业地位 - 核心产品在各自治疗领域市场占有率领先[1] - 具备覆盖生物药全生命周期的研发及CDMO能力[1]
港股通(深)净买入96.62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2:57
市场表现 - 8月19日恒生指数下跌0.21%,报收25122.90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85.73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689.97亿港元 [1] 港股通成交情况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032.02亿港元,成交净买入89.11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657.95亿港元,成交净买入96.62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活跃股 - 东方甄选成交额70.43亿港元居首,但净卖出4882.31万港元,股价下跌20.89% [1][2] - 盈富基金成交额51.06亿港元,净买入50.89亿港元,股价下跌0.16% [1][2] - 腾讯控股成交额32.21亿港元,净买入9.79亿港元,股价上涨0.94% [1][2]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1.49亿港元,股价下跌3.12% [1] 深市港股通活跃股 - 东方甄选成交额32.94亿港元居首,但净卖出4.64亿港元 [2] - 恒生中国企业成交额22.15亿港元,净买入22.15亿港元,股价下跌0.37% [2] - 盈富基金成交额20.21亿港元,净买入19.82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净卖出4.88亿港元,股价下跌3.38% [2] 其他活跃股表现 - 阿里巴巴-W在沪市净卖出723.21万港元,在深市净买入2.68亿港元,股价下跌0.25% [2] - 小米集团-W在沪市净买入3.30亿港元,在深市净买入4.09亿港元,股价下跌1.23% [2] - 健康之路净买入1.19亿港元,股价下跌7.54% [2] - 晶泰控股净买入1.79亿港元,股价下跌2.89% [2] -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14.12亿港元,股价下跌0.64% [2] - 美团-W净买入1.35亿港元,股价下跌0.58% [2] - 三生制药净买入2.82亿港元,股价下跌3.01%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8月1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1:03
沪港通南向交易 - 东方甄选以70.43亿元成交额位居首位,但出现4882.31万元净卖出[1][2] - 盈富基金成交51.06亿元并获得50.89亿元净买入,显示强劲资金流入[1][2] - 腾讯控股以32.21亿元成交额位列第三,获得9.79亿元净买入[1][2] - 阿里巴巴成交25.47亿元但出现723.21万元净卖出[2] - 中芯国际成交20.84亿元并获得160.30万元净买入[2] - 小米集团成交20.00亿元并获得3.30亿元净买入[2] 深港通南向交易 - 东方甄选以32.94亿元成交额居首,但出现4.64亿元净卖出[1][2] - 恒生中国企业ETF成交22.15亿元且全部为净买入[1][2] - 盈富基金成交20.21亿元并获得19.82亿元净买入[1][2] - 腾讯控股成交20.18亿元并获得4632.22万元净买入[2] - 阿里巴巴成交19.84亿元并获得2.68亿元净买入[2] - 小米集团成交15.29亿元并获得4.09亿元净买入[2] - 中芯国际成交15.00亿元但出现4.88亿元净卖出[2]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东方甄选在两大通道总成交额达103.37亿元,但均呈现净卖出状态[1][2] - 盈富基金在两大通道总成交额达71.27亿元,净买入总额70.71亿元[1][2] - 腾讯控股在两大通道总成交额52.39亿元,净买入总额10.25亿元[1][2] - ETF产品(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表现活跃,合计获得92.86亿元净买入[2] - 科技板块(腾讯、阿里、小米、中芯)整体获得净买入,但中芯国际在深港通出现显著净卖出[2]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85.73亿 北水再度抢筹港股ETF 抛售东方甄选(01797)超5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9:59
北水资金整体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185.73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89.11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96.62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盈富基金(02800)获净买入70.7亿港元 [6]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获净买入22.14亿港元 [6]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获净买入14.11亿港元 [6]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10.25亿港元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至1845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7% 研发投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17% [6]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7.39亿港元 第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同比增长30% 净利润119.0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4% [7] - 三生制药(01530)获净买入2.82亿港元 完成向辉瑞配售股份 PD-1与VEGF双靶点抗体SSGJ-707精准匹配辉瑞肿瘤核心治疗领域 [7]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1.79亿港元 预计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不少于5亿元同比增加至少387% 预计纯利不少于5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与DoveTree完成近60亿美元管线合作签约 [8]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6亿港元 [9] - 美团-W(03690)获净买入1.35亿港元 [9] - 健康之路(02587)获净买入1.18亿港元 [9]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东方甄选(01797)遭净卖出5.12亿港元 市场传闻称公司高管涉嫌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利益 公司回应称"纯属谣言" 将于8月22日发布全年业绩 [8][9]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4.86亿港元 花旗报告显示公司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6% [8] -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1.48亿港元 花旗报告显示公司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11% [8] 市场观点与行业动态 -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长期坚定看多做多港股 认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牛市思维持续增强 维持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的判断 下半年行情震荡向上持续创新高 聚焦美联储降息和美元走软对港股流动性的刺激动能 [6] - 国证国际指出腾讯二季度业绩印证AI技术对各业务线的深度赋能 游戏、广告、企业服务等板块展现强劲增长韧性 毛利率提升释放盈利弹性 [6] - 花旗报告显示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受国内内包需求推动 收入与毛利率均超市场预期 半导体需求逐步复苏但毛利率复苏可能仍遥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