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01336)

搜索文档
保险板块9月12日跌1.51%,新华保险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9.9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2 08:38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下跌1.51% 领跌个股为新华保险(-1.30%) 中国太保(-1.21%) 中国平安(-1.01%) 中国人保(-0.96%) 中国人寿(-0.43%) [1] - 上证指数上涨0.22%至3883.69点 深证成指上涨0.13%至12996.38点 保险板块表现显著弱于大盘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国平安成交额最高达21.01亿元 成交量35.87万手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达46.66万手 成交额3.87亿元 [1] - 中国人寿收盘价39.49元 成交量10.10万手 成交额4.00亿元 新华保险收盘价63.94元 成交量11.44万手 [1] - 中国太保收盘价37.68元 成交量20.56万手 成交额7.80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保险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95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5.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65亿元 [1] - 中国平安主力净流出6.48亿元(-15.14%) 游资净流入3.27亿元(7.64%) 散户净流入3.21亿元(7.50%) [2] - 中国人寿主力净流出1.56亿元(-22.14%) 游资净流入7526.64万元(10.70%) 散户净流入8052.46万元(11.44%) [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出9608.54万元(-7.02%) 游资净流入2866.98万元(2.10%) 散户净流入6741.56万元(4.93%) [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出6524.32万元(-5.24%) 游资净流入4774.32万元(3.84%) 散户净流入1750万元(1.41%) [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出3052.80万元(-5.01%) 游资净流入5166.09万元(8.48%) 散户净流出2113.30万元(-3.47%) [2]
新华保险(601336):银保NBV贡献过半,投资业绩持续释放
华源证券· 2025-09-12 08: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新华保险在负债端和投资端均表现优秀 业绩持续释放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V估值为0.68/0.62/0.57倍 [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0%至700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至148亿元 [3] - 总投资收益率提升1.1个百分点至5.9%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3% [3] - 归母净资产较年初下降13.3% 但较一季度末回升4.5% [3] - 中期分红20.9亿元 股息分配率为14.1% 与去年同期15%基本持平 [3] 负债端业务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增速达58.4% 银保渠道NBV贡献占比52.8% [3][6] - 长期险首年期缴保费增长65% 趸交保费增长353% [6] - 个险队伍新增人力近2万人 同比增长182% 合格人数、绩优人数和万C人数均呈现走稳趋势 [6] - 新业务CSM增长8.7% 但10年期新单保费收入下降40% [6] 投资端表现 - 投资业绩增长82.3% 对利润增长贡献显著 [6] - 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损益为110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48.4亿元大幅改善 [6] - 核心二级权益占比约21% 较年初微增0.3个百分点 [6] - 长期股权投资累计出资462.5亿元 其中鸿鹄志远基金净资产达556.84亿元 资产增值至少56.84亿元 盈利超过11% [6] 资产配置结构 - 定期存款占比19.50% 较年初上升2.16个百分点 [13] - 债券及债务工具占比50.60% 较年初下降1.54个百分点 [13] - 股票投资占比11.60% 较年初上升0.5个百分点 [13] - 基金投资占比7.00% 较年初下降0.75个百分点 [1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286/30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3.3%/-3.7%/6.1%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内含价值分别为92.8/101.6/111.7元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44.51/1498.15/1623.51亿元 同比增长8.97%/3.71%/8.37% [7]
新华保险跌2.05%,成交额9.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287.1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2 06: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2日盘中下跌2.05%至63.45元/股 成交额9.71亿元 换手率0.72% 总市值1979.3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287.11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5280万元(买入9720.64万元/卖出1.50亿元) 大单基本持平(买入3.06亿元/卖出3.06亿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32.99% 近5日涨0.19% 近20日跌5.58% 近60日涨16.25%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传统型保险59.47% 分红型保险35.37% 其他业务5.89%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 同比增长33.5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9.3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39.13亿元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6.10万户 较上期减少15.88% 人均流通股34,325股 较上期增加18.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050.95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669.77万股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490.41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119.14万股 [2]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申万行业分类:非银金融-保险Ⅱ-保险Ⅲ [1] - 概念板块涵盖:低市盈率 证金汇金 融资融券 蚂蚁金服概念 H股 [1]
举牌!加仓!收购!2025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规模首破36万亿:侧重高分红价值股,提升股息收入,稳净投资收益率...
13个精算师· 2025-09-11 14:10
资本市场热度与保险公司业绩提升 - 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上证综指创近十年来新高 沪深京三市超4100股飘红 成交额达2.46万亿元 沪指涨1.65% 深成指涨3.36% 创业板指涨5.15% [2] - 2025年上半年73家寿险公司净利润达1858亿元 连续3年上升且创近年来新高 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增长 [2]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与配置变化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首次突破36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较十年前增加近2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 [9] - 直接投资股票资金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万亿元 [9] - 保险公司持有628家A股公司股票 持仓市值5572亿元 较一年期上涨超1300亿元 [13] - 近一年内增持548家公司 合计市值超1700亿元 同时减持528家公司 [13][14] 险资加仓策略:交易与收息双目标 - 部分公司通过短期交易兑现收益 如新华保险2025年上半年兑现投资资产收益约110亿元 [14] - 侧重高股息公司投资 以稳定现金流为目标 增持行业包括银行、能源、运输、电信等 被增持公司多为千亿市值 经营稳健且股息率较高 如中国人寿增持潍柴动力(股息率4.91%)、中国移动(股息率4.48%)等 [16][17][18] 举牌潮特点与平安案例 -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举牌31次 创近年来新高 集中于能源、银行、物流等行业 H股公司占比较多 [20][23] - 中国平安举牌9次银行H股 包括3次举牌农业银行、3次邮储银行、3次招商银行 持有账面余额超700亿元 浮盈约600亿元计入OCI [24][25][26] 长租公寓收购与长期投资试点 - 保险公司通过基金直接收购长租公寓项目 如大家长租住房基金规模45亿元 友邦保险联合中宏保险以9.8亿元收购2252套保租房 [28][29] - 长期投资试点累计批复超千亿元资金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成立的鸿鹄基金已投资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等能源和物流头部企业 [32][33] FVOCI股票配置与股息收入提升 - FVOCI股票增速快于FVTPL 以降低利润波动影响并提升股息收入 [36] - 头部险企股息收入占比上升 如中国人寿股息收入占比14.5%(上升0.8%)、中国太保30.0%(上升1.8%)、新华保险29.5%(上升4.1%) [37] - 通过高股息股票对冲利率下行导致的利息收入下降 稳定净投资收益率 [37][41] 头部险企投资策略方向 - 中国平安关注高分红价值股(类固收配置)和成长性行业(科技、高端制造、创新药) [40] -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均强调加大高股息股票和OCI配置 提升长期回报 [40]
133万人!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见底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1 05:59
代理人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A股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合计133.02万人 较2024年末138.52万人减少5.5万人 降幅3.97% [1][3] - 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59.2万人 较2024年末61.5万人减少2.3万人 较2024年上半年末62.9万人减少3.7万人 [3] - 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34万人 较2024年末36.3万人下降6.34% 与2024年上半年末持平 [3] - 太保寿险期末代理人数量18.6万人 同比增长1.6% 月均18.3万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4] - 新华保险代理人数量13.3万人 较2024年末13.64万人减少0.34万人 较2024年上半年末13.9万人减少0.6万人 [3] - 人保寿险代理人数量7.92万人 较去年同期下滑3.41% [3] 代理人质量提升 - 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4]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31.05亿元 同比增长11.7% 人均产能同比增长74% [4] - 行业从"人海战术"转向"精英化"策略 注重提升核心人力占比 [1][4] - 数字化转型提升代理人人均产能 队伍结构通过淘汰低产能优化 [4] 行业转型背景 - 保险代理人数量从2019年高峰912万人降至2023年281万人 减少631万人 降幅近七成 [7] - 2020年起行业从追求规模向价值效益转型 代理人队伍转向重质量重留存 [7]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加快推动保险销售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转型 [7] - 个险营销渠道改革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推动行业向"终身价值守护者"进化 [8] 未来发展趋势 - 代理人队伍将呈现"总量企稳 结构优化"态势 人均产能和行业效率显著提升 [5] - 人口老龄化和财富管理需求增加为保险市场提供发展空间 [5] - 健康险养老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需求增长带来业务机会 [6] - 队伍发展预计温和回升 行业转型创造更好发展环境 [6] 转型具体要求 - 需提升专业素养 向综合财富管理人转型 加强险种理解 [9] - 服务模式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9] - 拓展数字化营销技能 提升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 [9] - 通过优增优育优化队伍结构 完善管理提升留存水平 [8]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2025-09-10 14:35
**保险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业绩平稳增长,戴维斯双击渐行渐近** **涉及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保险行业 公司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1]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整体业绩与利润**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业绩回暖得到确认 整体利润小幅增长 除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外 其他上市险企均实现正增长[2] * 上市险企归母净资产合计2.1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 各公司增速区间为-13.3%至6.1%[2] **2 新业务价值(NBV)与内涵价值(EV)** * NBV动能强劲 增幅在20%至65%之间 主要受益于银保渠道加速及价值率改善[1][2] * NBV是内涵价值增长核心因素 各上市险企寿险EV较年初分别增长5.5%、8.2%、4.7%、8.1%[4] * 银保渠道NBV占比在26%-60%之间[4] **3 盈利结构分化** * 新准则下投资业绩成为盈利主导因素 各险企因投资策略差异表现分化[1][3] * 新华保险投资业绩占税前利润比例从去年同期43.9%上升至58.8% 中国人保从11.4%上升至34%[4] * 太保和平安仍以保险服务业绩为主导 体现负债端经营稳健[1][4] **4 负债端渠道分析** * 个险渠道代理人规模延续下降趋势 上半年六家公司代理人合计规模较年初下降3.5% 但人均MVA继续提升 如国寿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 平安代理人人均AAV同比提升21.6%[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推动下增效 占总保费比重同比提升11%-110% 新单价值率在12%-29%之间 已成为重要增长驱动[5] * 储蓄险仍为主流 保障型产品增速分化显著 如国寿上半年增速-28.8% 新华同比提升45%[5] **5 财产险业务表现** * 上半年财产险原保费收入增速放缓 但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 普遍回归95%-96%区间 平安最低为95% 太保最高为96%[6][7] * 车险业务增速放缓 新能源车险保持快速增长 平安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49.3% 人保提升36%[6] * 非车业务专业化较强 在责任险、工程险等领域头部企业已形成壁垒 但非车责任、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仍高于100% 存在优化空间[7] **6 投资端表现与收益** * 上半年五家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2852亿元 同比提升6% 总投资收益3674亿元 同比提高9% 综合投资收益4333亿元 同比增加14%[8] * 净投资收益率人保最高达3% 平安其次为3%[8] 总投资收益率人保第一 新华第二为3.59%[9] 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安第一达4.24% 人保第二为4.23%[9] * 投资收益改善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和股息[1][8] **7 资产配置趋势与结构** * 债券仍是资产配置主要方向 但增配OCI权益成为核心趋势[3][10] * 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增速在5.1%至8.2%之间 平安最高8.2% 新华最低5.1%[10] * 债券类资产占比最高为中国太平76.5% 最低为人保49.7%[11] 债券整体以增配为主 太保债券占比提升幅度最高达15.65%[14] * 股基类资产占比持续提升 新华保险股基占比最高达18.7% 其次平安13.8% 国寿13.6%[11] 部分险企股基规模实现双位数增长 增速由高到低为人保、平安、人寿、太保[12] **8 OCI与TPL账户权益配置** * 新准则下各家险企以增配OCI为核心导向 其中国寿增配OCI贡献达83.9%[15] * 上市险企权益配置保持较高增速 平安权益增速达20.6% 国寿16%[15] 太保股票在权益中比重最高达78%[15] * OCI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提升 如平安由去年72%提升至80% 票息收入国寿、新华、人保明显提升[16] * TPL账户权益收益率部分公司显著下降 如平安、太保、人保从去年14%、12%、18%下降到-0%、2%、3%[16] **9 其他资产配置细节** * 非标资产除人保规模同比持平外 其他上市险企明显下滑 平安收缩24% 太保收缩7%[18] 非标资产占比新华和太平低于5% 人保、国寿、太保仍高于10%[18] 收益率平安和太保分别为4.37%和4.4%[18] * 定期存款结构差异明显 占比最高新华达20% 中国太平仅为4.5%[13] 除人保存款下降外 其他上市险企存款提升明显 平安存款增速最高24.6% 新华17.9%[19] 存款期限结构差异显著 国寿和太保以1~4年为主 新华大幅提升4~5年存款比例由2.4%增至25.3%[19] * 行业配置上险企大幅增配银行、食品饮料、传媒、医药生物和电信服务等行业[20] 国寿前十大重仓行业较一季度持股数提升9% 新华和太平下降2%[20] **10 资产负债到期结构** * 仅国寿、平安和太保披露到期结构 均以五年以上到期资产为主[21] 国寿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去年54.9%提升至55.5%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高于50%[21] 平安五年以上到期资产占比由48.9%提升至49.1% 负债端五年以上占比超过85%[21] **11 股息与估值展望** * 国寿和人保股息收益率从去年3.7%和3.3%下降至1.2%[17] * 经济复苏周期下看好保险股修复弹性 低利率环境及产品成本反内卷将降低头部险企负债成本 提高市场份额[22] 加仓权益及政策支持下利差反转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对核心保险股积极作用显著[22] * 建议关注经营成本与估值双低的中国太保 权益配置收益明显的新华保险 股息率良好且显著欠配的中国平安 估值较低且修复空间显著的中国太平与中国人寿[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行合一政策对银保渠道的增效作用显著[5] * 新能源车险在车险业务中保持快速增长[6] * 非车业务中责任险、意外伤害、健康等综合成本率压力仍大[7] * 部分公司如新华由于处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产生净损失[16] * 二季度加仓股票包括中国电信、伊利股份、中国神华等 增配比例均在10%以上[20]
近一年涨105.62%难掩“风格漂移”!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混合重仓中国平安、指南针,换手率飙至1143.55%
新浪基金· 2025-09-10 10:00
基金投资策略与持仓分析 - 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混合基金实际持仓与名称主题存在偏差 其"大安全"主题涵盖国防军工、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十多个宽泛领域 但前十大重仓股覆盖半导体、软件开发、航空装备、保险、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1][2][3] - 基金行业配置集中度较高 科技行业占比45.31% 制造行业占比34.64% 金融行业占比16.86% 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市值比63.62% 占基金净值比59.72%[2][3] 基金经理表现与操作特征 - 基金经理刘宏自2022年8月8日管理以来任职总回报达53.27% 年化回报14.80% 基金近一年回报105.62% 近两年回报87.02% 近五年回报81.70% 总回报199.80% 年化回报10.91%[4][5] - 基金换手率异常高企 2025年上半年达1143.55% 2024年末达813.82% 2024年中710.98% 2023年末885.76% 反映激进的投资操作风格[7][8][9]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2025年二季度因中美关税对抗导致股市大幅波动 后期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反弹 基金重点布局TMT、非银、机械等领域 侧重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趋势及产业趋势[10] - 基金规模1.53亿元 远离清盘线 运行稳定 但投资组合调整频繁 风格持续性和稳定性存疑[7][11]
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上市险企个险渠道提质增效成主旋律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35
个险渠道保费收入表现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个险渠道合计保费收入9628.14亿元 同比增长1.01% [1] - 除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家公司个险保费正增长 中国人寿4044.48亿元增2.64% 太保寿险1373.8亿元增0.9% 新华保险725.26亿元增5.5% 人保寿险354.14亿元增3% [2]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保费3130.46亿元 同比下降3.3% [2] 新单保费与续期保费结构 - 增长主要依赖续期保费支撑 除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长险首年保费均下滑 [2] - 分红险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新单期交保单中分红险占比超50% [2] 代理人队伍规模变化 - 行业代理人规模从2019年912万人峰值降至约200万人 [4] - 上半年中国人寿销售人力59.2万人同比降5.89% 平安寿险34万人持平 人保寿险7.9万人降3.66% 新华保险13.3万人降4.3% [4] - 太保寿险月均营销员18.3万人 期末18.6万人 同比增1.6% [4] 新业务价值与产能提升 - 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17%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21.6% [4]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31亿元增11.69% 中国人寿增9.51% 人保寿险增4.07% [4]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9元增12.7% [6] - 新华保险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67万元增74% 月均合格率18.6% 绩优率13.3% [6] 代理人收入与活动量变化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7120元同比下降13.4% [3] - 平安寿险代理人月收入9898元同比下降17.3% [3]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监管部门推行"报行合一"和个险营销体制改革导致渠道深度转型 [1][2] - 产品结构向复杂分红险转型增加销售难度 [2] - "报行合一"实施造成佣金短期下降影响代理人积极性 [2] 公司战略与队伍建设 - 平安寿险构建"基本法、培训、客户经营、产品+服务"四合一体系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6] - 新华保险实施"龙腾凤舞""育英工程"等优增项目 设立专门组织发展部门 [6] - 行业聚焦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赋能和优增优育提升产能 [5][7][8] - 太保寿险通过体系化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6]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迈向优质发展之路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28
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与价值提升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上半年保费收入2549.97亿元 同比增长46.9% [2] - 具体公司表现: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新华保险461.6亿元(65.1%)、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2] - 银保渠道对总保费贡献率由14.2%提升至19.3% [2] 新业务价值显著增长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 [2] - 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2]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速突出:中国人寿112.4%、新华保险150.3%、太保寿险95.6%、人保寿险32.5% [3]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变革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和佣金上限 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4] - 2024年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3686亿元(同比下降12%) 趸交保费3882亿元(同比下降28%) [4] - 手续费标准统一:三年期交9%、五年期交14%、十年期交18%、趸交3% [5] 渠道合作与网点拓展 - 取消银行网点"1+3"合作限制 头部险企合作银行数量显著增加 [6]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超百家 人保寿险合作近90家 新华保险合作52家银行 [6] - 太保寿险期交举绩网点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 月均举绩网点数增长70.2% [6] 战略调整与能力建设 - 各公司强化产品差异化、服务优化和考核机制改革 [6] - 中国太保推动"四高"队伍建设 聚焦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发展 [7] - 新华保险实施"标杆成长计划" 提升网点产能和队伍数智化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银保渠道已成为价值贡献支柱渠道 实现保费与价值双提升 [3] - 银行客户对产品收益性敏感 需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专业性 [7] - 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影响产品吸引力 需增强客户黏性 [7]
从“量增”到“质升” 上市险企深耕普惠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16
普惠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 上市险企持续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 拓展新市民保险产品及服务供给[1] - 太保产险推出首款面向上海居民的城市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 提供驾驶员意外 车上人员意外 第三方责任保障 应急救援服务四大类保障[1] - 中国人保上半年承办政策性健康险项目1373个 覆盖超10亿人次 新市民产品服务覆盖达1772万人次[1] - 中国人寿普惠型重点业务同比增长5.9% 围绕老年 失能 家政等人群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供给[1] - 中国太保政策性健康险覆盖240城 4.6亿人次[1] 小微企业及农业保险保障 - 上市险企重点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障力度 发展企业财产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 健康保险等产品[2] - 平安产险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2] - 新华保险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投资余额超227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为超3.6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4万亿元[2] - 太保产险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大豆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01% 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7%[2] - 太保产险累计新开发农险产品771款 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2]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 - 上市险企将多元化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赋能 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 便利性 可得性[3]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3] - 中国人寿围绕"扩面 提质 可持续"三方面推动方案落地 包括创新驱动扩面 服务升级提质 数字赋能可持续[3] - 中国人寿将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强化普惠产品精准定价 高效运营 动态风险监测[3] - 太保寿险开展线下服务活动提升特定人群风险防范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