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保险(01336)
icon
搜索文档
非银行业周报20250928:季度切换在即,积极布局回调后的非银板块-20250928
民生证券· 2025-09-28 10:59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季度切换在即,积极布局回调后的非银板块 [1] - 8月寿险保费受预定利率切换高增,车险保费维持稳健增长 [1] - 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有望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3] - 落实政治局会议部署要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有望加速推动资金入市 [4] - 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 [5][37] 市场回顾 - 本周宽基指数回升:上证综指+0.21%,深证成指+1.06%,沪深300指数+1.07%,创业板指数+1.96% [10] - 非银金融板块多数回落:非银金融(申万)-0.09%,证券Ⅱ(申万)-0.18%,保险Ⅱ(申万)+0.46%,多元金融(申万)-1.51% [10] - 主要个股表现:券商方面中国银河+1.68%,中信证券+1.45%,华泰证券+1.38%,国泰海通+0.75%;保险方面新华保险+2.67%,中国太保+0.89%,中国人寿+0.58%,中国平安+0.22% [10] 证券板块业务概况 - 经纪业务:本周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2.29万亿元,环比上周-7.98%,同比+116.72% [17] - 投行业务:年内累计IPO承销规模698.99亿元,再融资承销规模9650.05亿元,分别达到2024年的112%和558% [17] - 信用业务:两融余额24443.17亿元,较上周+1.93%,同比+75.15%,占A股流通市值2.48%;股票质押总市值30009.43亿元,较上周-0.80%,同比+18.85% [17] 保险板块数据 - 1-8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7998亿元,同比+9.6%;8月单月保费收入5913亿元,同比+35.6% [1] - 1-8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5797亿元,同比+11.4%;财产险保费收入12201亿元,同比+4.7% [1] - 8月单月人身险保费收入4644亿元,同比+49.7%;财产险保费收入1268亿元,同比+0.9% [1] 流动性概况 - 货币资金面:本周央行净投放8806亿元,资金利率总体下行 [28] - 利率变动:R001下行25bp至1.33%,R007下行1bp至1.55%,DR007下行3bp至1.53%;SHIBOR隔夜利率下行19bp至1.32% [28] - 债券收益率:1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于1.39%,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1.88%,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2.22% [28] 行业新闻与政策动态 - 国新办会议回顾"十四五"时期国内金融业发展成就,关注后续政策部署 [2] - "十四五"期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达31.6%,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3] - 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3] -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3] - 近5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3]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4] 投资建议与标的推荐 - 保险方面重点关注:阳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 [5][38] - 证券方面重点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标的 [5][38] - 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人身险预定利率调降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 [5][37] - 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两融余额扩大,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5][37]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三季报业绩预计表现较好,关注三季报行情-20250928
国金证券· 2025-09-28 09: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2][3][4] 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从"量的扩张"带向"质的提升"阶段 支持科创 注重投资者回报 两强两严等发展宗旨将延续 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相关的细则将逐步落地 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将提高 投融资有望进一步平衡 券商将从"牌照通道"向"资本服务商+产品创设商+风险交易商"进一步升级 [2] - 保险行业利差改善 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的中长期逻辑不变 后续估值向上趋势不变 近期调整相对充分 随着市场向上修复 保险股也将迎来估值修复 [4] 市场回顾 - 本周沪深300指数+1.1% 非银金融(申万)-0.1% 跑输沪深300指数1.2pct 其中证券 保险 多元金融分别-0.2% +0.5% -1.5% 超额收益分别为-1.2pct -0.6pct -2.6pct [10] - 保险股周涨跌幅:中国太平H -5.2% 友邦保险H -0.1% 新华保险H -1.1% 中国人保H -0.6% 中国平安H -2.9% 中国财险H -2.2% 中国太保H -1.7% 中国人寿H -4.7% 中国平安+0.2% 中国人保+0.0% 新华保险+2.7% 中国太保+0.9% 中国人寿+0.6% 众安在线-7.0% [11][12] - 券商股周涨跌幅:湘财股份-6.3% 广发证券-6.0% 国投资本-5.0% 中信证券-4.0% 国金证券-3.0% 国泰海通-2.0% 长江证券-1.0% 兴业证券+0.0% 哈投股份+1.0% 国元证券+2.0% 中金公司+3.0% 东吴证券+4.0% 财通证券+5.0% 国联民生+6.0% 华创云信+7.0% 财达证券+8.0% 浙商证券+9.0% 西南证券+10.0% 华鑫股份+11.0% 南京证券+12.0% 方正证券+13.0% 国海证券+14.0% 信达证券+15.0% 华西证券+16.0% 太平洋+17.0% [13][14] 数据追踪 - 经纪业务: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23132亿元 环比-8.1% 25年1-8月日均股基成交额18314亿元 同比+98.1% 25年1-8月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合计3474亿份 同比+168.2% [15] - 投行业务:2025年8月IPO累计募资规模656亿元 同比+55% 再融资累计募资规模7857亿元 同比+366% 2025年8月债券累计承销规模104309亿元 同比+18% [15] - 资管业务:截至25年8月末 公募非货公募21.4万亿元 较上月末+4.8% 权益类公募9.7万亿元 较上月末+11.0% 截至25年7月末 私募基金20.7万亿元 环比+2.1% [15] - 保险利率:本周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0.21bps至1.88%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74bps至2.20% 9月分别+3.89bps +7.95bps [28] - 指数表现:中证红利指数本周-0.25% 9月-1.50% 恒生中国高股息率指数本周-3.24% 9月-2.70% [28] 行业动态 - 险资上半年不动产投资规模大增 中国人寿 太保寿险 平安人寿 建信人寿等保险公司共披露13笔大额不动产投资 涉及6个项目 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除写字楼与零售地产外 险资对产业园 仓储物流等类型不动产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36] - "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就: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达到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通过分红 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 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 费用率创20年来新低 [37] - 美国资本集团再度举牌中国人保 增持中国人保H股70.8万股 平均每股作价6.4193港元 涉及资金454.5万港元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4.37亿股 持股比例由4.99%上升至5.00% [38][39] - 保险机构大举配置第二批科创债ETF 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 泰康人寿认购了20亿份 2025年上半年养老金 保险 信托 企业年金 理财等众多类型的机构资金纷纷现身债券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40] 投资建议 - 证券板块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市场成交额抬高 主要指数上涨 建议关注经纪 两融 投资占比高的券商 券商板块上半年业绩同比显著改善 高盈利与低估值的显著错配凸显配置性价比 建议关注估值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头部优质券商 建议关注券商并购潜在标的机会 [3] - 关注四川双马:科技赛道占优 创投业务有望受益 布局基因治疗赛道新标的 深化生物医药产业链 公司管理基金的已投项目包括屹唐股份(科创板已上市) 奕斯伟材料(科创板IPO过会) 奕斯伟计算以及群核科技(港交所IPO申报) 沐曦 邦德激光 丽豪半导体等上市进程加快 公司参投基金已投傅利叶已完成新一轮融资 奇瑞汽车港交所已上市 慧算账向港交所递表 [3] - 关注业绩增速亮眼的多元金融 建议关注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香港交易所:未来将继续受益于互联互通深化 A股企业赴港上市带来的市值扩容与交易活跃提升(25/08 ADT为2791亿元 同比+192%) 以及盛业 九方智投控股 [3] - 保险板块重点推荐:业务质地较好(负债成本低 资负匹配情况较好)的头部寿险公司 估值便宜 分红险转型构筑先发优势 下半年基数最低的中国太平 强β标的的新华保险 利润高弹性 web3.0布局积极的众安在线 [4][5]
金融行业周报(2025、09、28):险资配置动作活跃,看好银行股中长期修复空间-20250928
西部证券· 2025-09-28 08:20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作为资深研究分析师的专业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保险、券商、银行等非银金融子行业均持积极看法,看好其投资价值 [2][3][4] 报告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负债端成本下降,资产端权益配置活跃,看好其成长性 [2] - 券商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未改,业绩同比高增,估值具有修复空间 [3] - 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修复逻辑不变 [4] 各板块详细总结 保险板块 - 本周保险Ⅱ(申万)指数上涨0.46%,跑输沪深300指数0.61个百分点 [2] - 行业降本增效取得进展:寿险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综合成本率、费用率分别创近10年、20年新低 [2] - 险资配置动作活跃:平安人寿、长城人寿等多有增持,瑞众人寿减持勤上股份,险企积极配置第二批科创债ETF,其中泰康人寿认购20亿份 [2] - 产品转型成效显著:分红型产品占比超4成,健康管理生态加速布局 [14][15] 券商板块 - 本周证券Ⅱ(申万)指数下跌0.18%,跑输沪深300指数1.25个百分点 [3] - 湘财股份发布换股吸收大智慧草案:维持1股大智慧换1.27股湘财股份比例,配套募资80亿元用于证券数字化建设等项目 [3][18] - 行业景气度持续:预计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70亿元,同比+86%,环比+20%;2025年1-3季度累计净利润或达1798亿元,同比+55% [19] - 估值水平:截至9月26日,证券Ⅱ(申万)PB为1.42x,处于2012年以来27.9%分位数 [19] 银行板块 - 本周银行(申万)指数下跌0.48%,跑输沪深300指数1.55个百分点 [4] - 估值水平:截至9月26日,银行板块PB为0.53x,处于近十年24%分位数 [4][20] - 政策支持:央行表态强调货币政策自主灵活性,呵护银行息差,保证银行基本利润空间 [20] - 风险缓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水平大幅收敛,银行政信类业务风险有望缓解 [20] 市场数据表现 - 沪深300指数本周涨跌幅为+1.07% [11] - 非银金融(申万)指数涨跌幅为-0.09%,跑输沪深300指数1.16个百分点 [11] - 银行板块细分表现: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本周涨跌幅分别为-0.41%、-0.76%、-0.05%、-0.49% [11] - 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8%,环比-0.21BP;企业债(AAA)收益率2.47%,环比+12.18BP [25] - A股市场交投:两市日均成交额23131.94亿元,环比-8.1%;周度日均换手率1.9%,环比-0.15个百分点 [42] 资金流向与配置 - 央行流动性净投放9406亿元,环比多投放3483亿元 [62] - 同业存单净融资-1773亿元,发行规模7919亿元,环比-19% [75] - 新发基金规模319.18亿元,环比-57%;偏股型新发基金规模141.72亿元,环比-25% [53] - ETF净申购:非货币型ETF净申购383.54亿元,股票型ETF净申购36.09亿元 [57] 重点公司推荐 - 保险:中国太保(A+H)、新华保险(A+H)、中国平安(A)、中国太平(H)、中国人寿(H) [4] - 券商:华泰证券(A+H)、广发证券(A+H)、东方证券(A+H)等共13家 [4][19] - 银行:杭州银行,建议关注中银香港(H)、中信银行(H)等共8家 [4][21]
内险股集体上扬 新华保险涨超3% 机构看好险企投资收益继续改善
智通财经· 2025-09-27 11:36
股价表现 - 新华保险股价43.4港元 单日涨幅3.04% [2] - 中国人保股价6.51港元 单日涨幅2.84% [2] - 中国太保股价30.64港元 单日涨幅2.34% [2] - 中国人寿股价21.4港元 单日涨幅0.66% [2] - 新华保险A股盘中最高60.51元 振幅2.16% [1] 行业基本面改善 - 寿险预定利率持续压降推动上市险企2025年全年NBV实现稳健增长 [2] - 渠道报行合一降低负债成本 财险费用精细化管理改善承保利润 [2] - 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 投资收益在慢牛行情与中长期入市政策推动下有望改善 [2] 机构观点 - 华西证券认为资产端险资配置需求高 长债及高分红类资产配置行情或将延续 [2] - 国信证券指出行业负债端渠道产品成本转型成效显著 渠道质态明显改善 [2] - 建议关注商业模式具护城河优势的中国财险及估值偏低的平安、太保 [2]
险资青睐高股息股票 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7 05:07
新会计准则推动险资配置策略转变 - 2026年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将推动保险公司增加FVOCI项下股票配置[2][6] - FVOCI科目下权益资产价格涨跌不计入当年利润表 增强利润稳定性[2][6] 保险公司FVOCI配置规模显著增长 - 新华保险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从年初306.40亿元增至6月末374.66亿元[2] - 中国人寿FVOCI项下股票持仓达1402.6亿元 占股票投资规模22.6%[2] - 中国人保表示将持续加大FVOCI会计科目下股票配置力度[3] 高股息股票成为FVOCI主要投资标的 - 保险公司优先将高股息股票纳入FVOCI科目[2][8] - 投资聚焦大宗商品上中游行业龙头现金流改善与分红增加机会[4] - 通过自下而上方法挖掘细分行业现金流改善及分红意愿增强个股[4] FVOCI资产选择标准与操作惯例 - 权益类资产需满足"非交易性"才能计入FVOCI且不可撤销[7] - 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入及与主业具协同效应资产纳入FVOCI[7] - 股价波动较大成长型股票计入FVTPL科目[7] FVOCI配置的战略意义 - 构建高股息股票资产池获取长期稳健分红收入[4][8] - 填补固收类资产收益缺口对冲市场利率下行压力[8] - 解决期限错配风险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达4-7年[8] 投资策略优化与标的拓展 - 加强中观视角投研 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设置中观赛道[9] - 寻找高成长产业赛道高股息个股 构建多维研究体系[9] - 目标股息回报率约4% 除高股息股外考虑纳入协同效应科技股[9] FVOCI的"双刃剑"效应 - 中国平安67%股票纳入FVOCI 约600亿元浮盈未体现在利润表[13] - 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客观评估主营业务业绩增长稳健性[13] - 推动投资获利逻辑从短期价差获利转向关注长期上涨潜力与股息分红[14]
险资青睐高股息股票 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4:37
FVOCI会计科目的应用与趋势 - 保险公司优先将高股息股票纳入FVOCI科目以增强利润报表稳定性 [2] - 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价格涨跌无需计入当年利润表 有效平抑利润波动 [5] - 2026年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将推动险资加码FVOCI项下股票配置 [2] 保险公司FVOCI配置规模增长 - 新华保险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规模从年初306.40亿元增至374.66亿元 [2] - 中国人寿FVOCI项下股票持仓达1402.6亿元 占股票投资规模22.6% [2] - 中国人保表示将持续稳步加大FVOCI会计科目下的股票配置力度 [3] 高股息股票的投资逻辑 - 保险公司关注大宗商品上中游行业龙头现金流好转与分红增加机会 [3] - 通过自下而上投研挖掘细分行业现金流改善及分红意愿增强个股 [3] - 构建庞大高股息股票资产池获取长期稳健分红收入 解决期限错配 [3] FVOCI的会计处理标准 - 权益类资产需满足"非交易性"才可计入FVOCI 且一旦纳入不得撤销 [5] - 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入及具战略性协同效应的资产纳入FVOCI [5] - 股价波动较大的成长型股票则计入FVTPL科目 [5] 利率环境与资产配置策略 -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环境下 FVOCI通过高股息资产填补固收收益缺口 [6] - 保险公司将高股息股票视为"新的久期资产" 解决长钱短配问题 [6] - 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扩大至4-7年 远高于国际市场的1-2年水平 [6] 投资策略优化方向 - 加强中观视角投研 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设置中观赛道 [7] - 对其他高景气度细分产业构筑多维研究体系 增强风险分散效应 [7] - 银行等传统红利股股息率趋降 需寻找新标的充实资产池 [7] 股息回报要求与标的扩展 - FVOCI项下权益类资产需提供约4%股息回报以满足保险产品预期 [7] - 除股息率超4%上市公司外 计划纳入具协同效应的高股息科技股 [7] - 风控部门认为科技股更适合FVTPL 正就"非交易性"认定进行沟通 [8] FVOCI的双刃剑效应 - 中国平安67%股票纳入FVOCI 导致约600亿元浮盈未在利润表体现 [9] - 有助于市场更客观评估主营业务业绩增长稳健性与持续性 [10] - 推动投资获利逻辑从短期价差向关注股价稳定性和长期股息转变 [10]
保险板块9月26日涨0.91%,新华保险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8232.58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6 08:48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上涨0.91%,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下跌0.65%)和深证成指(下跌1.76%)[1] - 新华保险领涨板块,涨幅达1.92%,收盘价60.37元,成交额13.92亿元[1] -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分别上涨1.26%和1.24%,成交额分别为5.67亿元和13.36亿元[1] 个股资金流向 - 保险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8232.5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26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09亿元[1] - 新华保险主力资金净流入1.40亿元,占比10.06%,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6302.88万元和7697.76万元[2] - 中国平安主力资金净流出9820.55万元,但游资资金净流入1.48亿元,占比4.89%[2] - 中国人保主力资金净流入5988.73万元,占比12.12%,为板块内主力净流入占比最高个股[2]
港股异动 | 内险股集体上扬 新华保险(01336)涨超3% 机构看好险企投资收益继续改善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6:44
内险股市场表现 - 新华保险股价上涨3.04%至43.4港元 [1] - 中国人保股价上涨2.84%至6.51港元 [1] - 中国太保股价上涨2.34%至30.64港元 [1] - 中国人寿股价上涨0.66%至21.4港元 [1] 负债端业务改善 - 寿险预定利率持续压降推动上市险企2025年全年NBV稳健增长 [1] - 渠道报行合一政策降低负债成本 [1] - 财险渠道报行合一及费用精细化管理改善承保利润 [1] 资产端配置优化 - 保险资金规模快速增长 [1] - "慢牛"行情与中长期入市政策推动投资收益改善 [1] - 险资对长债及高分红类资产配置需求持续高企 [1] 行业转型进展 - 负债端渠道及产品转型成效显著 [1] - 渠道质态得到明显改善 [1] - 建议关注商业模式具护城河优势的中国财险 [1] - 建议关注估值偏低的标的包括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 [1]
保险板块震荡走高,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09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震荡走高 [1]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幅均超过1% [1] -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跟随上涨 [1]
2025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25 05:38
新业务价值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寿险公司合计新业务价值933亿元,同比增长31.3% [1][24] - 除中信保诚外所有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国人寿285亿元(+20.3%)、平安寿险223亿元(+39.8%)、太保寿险95亿元(+32.3%)、新华保险62亿元(+58.4%)、太平人寿62亿元(+22.9%)、人保寿险50亿元(+71.7%)、友邦人寿54亿元(+10%)、阳光人寿40亿元(+47.2%)、人保健康38亿元(+51%) [1][25] 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 行业加权新业务价值率27.6%,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3][30] - 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32.4%(+9.2pct)、平安寿险26.1%(+8.8pct)、太保寿险15%(+0.3pct)、新华保险21.6%(+3.1pct)、友邦人寿58.6%(+2pct) [3][31][32] - 价值率提升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费用管控政策驱动 [4][34] 新单保费结构分化 - 行业新单保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7][36] - 太保寿险630亿元(+28.2%)、新华保险424亿元(+100.5%)、人保寿险413亿元(+18%),但平安寿险1222亿元(-6.1%)、友邦人寿92亿元(-8.2%)、阳光人寿190亿元(-3%)出现下滑 [7][36][38] -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238亿元同比下降13.8%,银保渠道1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 [8][10][45] -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主要由新华保险(+150.2%)和中国人寿(+111.1%)驱动 [10][47] 渠道转型特征 - 代理人渠道面临转型压力,主力产品向浮动收益型转变叠加利率下行降低产品吸引力 [47][5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政策支持下实现规模与价值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49] - 代理人数量160.5万人(-2.9%),人均产能13.9万元(-11.3%),平安寿险代理人产能22.2万元保持行业最高 [51][55][56] 行业发展阶段演变 - 2018-2022年处于"量价齐跌"阶段,受转型改革及疫情影响 [11][59] - 2023年进入"价稳量增"转折点,3.5%增额终身寿产品刺激保费增长 [12][60][61] - 2024年呈现"价升量稳"特征,代理人产能提升抵消人力下降 [13][62] - 2025年进入"量价齐升"恢复期,银保渠道强劲增长驱动整体复苏 [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