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发布中期业绩,收入175.7亿元 同比增加10.7%
智通财经· 2025-08-18 08:48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母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3.89亿元,同比增长12.31% [1] - 持续经营业务归母盈利达3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2% [1] - 基本每股盈利18.82分,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 产品研发进展 - 创新产品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获NMPA批准上市 [1] - 创新产品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整体收入比重显著提升 [1] - 5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仿制药业务保持正增长 [1] 研发投入 - 研发成本约31.88亿元,占收入比例达18.1% [1] - 已资本化研发支出占比约95.7%计入损益表 [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视其为可持续发展基础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中期收入达到175.75亿元 同比增长10.7%
格隆汇· 2025-08-18 08:48
财务表现 - 集团收入达到人民币175.75亿元,同比增长10.7% [1] - 持续经营业务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为人民币33.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2% [1]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8.82分,同比增长145.7% [1] -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基本溢利为人民币30.88亿元,同比增长101.1% [1] 盈利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主营业务明显扩张 [1] - 股息收益和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提升 [1] 股东回报 - 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1]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8 08: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收入同比增长10.7%至175.7亿元人民币[3] - 持续经营业务归母盈利同比大幅增长140.2%至33.9亿元人民币[3] - 基本溢利同比增长101.1%至30.9亿元人民币[3] - 公司收入约人民币1757.478亿元,同比增长10.7%[31] - 公司归母盈利约人民币33.88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2%[31] -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约人民币18.82分,同比增长145.7%[31] - 公司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基本溢利约人民币30.8765亿元,同比增长101.1%[31] - 创新产品收入为人民币779,857万元,占集团收入44.4%,同比增长27.2%[35] - 股东应占基本溢利同比增长101.1%[38] - 财务报表所示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为人民币3,388,591千元,同比增长12.3%[39]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17.15分,同比增长105.6%[3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71]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盈利为4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7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574,77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88] - 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3.88591亿元,去年同期为30.17162亿元[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为3,388,59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017,162千元人民币增长12.3%[1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毛利率提升0.4个百分点至82.5%[3]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18.1%[3] - 销售及管理费用占收入比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2.9%[3] - 公司研发成本为人民币318,756万元,占集团收入约18.1%[1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3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7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6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7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2.5%,较去年同期略有提升[7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187,55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9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23,20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8%[8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981,32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8%[92] 各条业务线表现:创新产品 - 创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7.2%至78.0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44.4%[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27.2%[18] - 预计2025-2027年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上市,其中超半数品种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人民币[69] - 预计到2027年底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将超过60%[69] 各条业务线表现:抗肿瘤用药 - 抗肿瘤用药收入为人民币669,423万元,占集团收入38.1%,同比增长24.9%[36] - 公司肿瘤领域有37个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20] - TQB3616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用于HR+/HER2-乳腺癌二线治疗,2025年7月递交一线治疗上市申请[21] - TQ05105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用于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治疗,为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21] - LM-302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针对Claudin 18.2阳性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21] - LM-108于2025年2月及6月两次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针对MSI-H/dMMR晚期实体瘤及CCR8阳性胃癌[22] - M701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CD3/EpCAM双抗,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恶性胸腹水治疗[22] - TQB2868联合方案在转移性胰腺癌II期临床试验中客观缓解率达63.9%,疾病控制率达100%[22] - TQB2868联合治疗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86%,预期总生存期超过1年[22] - TQB2102(HER2双抗ADC)于2025年7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24] 各条业务线表现:肝病/代谢领域 - 核心子公司正大天晴获评中国唯一"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 - 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为全球首个99.9%纯化α体甘草酸制剂,获多个权威诊疗指南推荐[23] - 公司肝病/代谢领域共有7个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包括1个III期和6个II期另有6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包括4个上市申请阶段[26] - 肝病/代谢领域预计2025-2027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26] - 拉尼兰诺(泛PPAR激动剂)已完成全球III期临床试验主队列受试者入组[26] 各条业务线表现:呼吸领域 - 公司呼吸领域共有13个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包括3个III期、4个II期和6个I期另有12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包括8个上市申请阶段[27] - 呼吸领域预计2025-2027年将有4个创新药和10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27] - TQC3721(PDE3/4抑制剂)III期临床研究将纳入双支扩剂背景治疗患者覆盖更广泛COPD人群[27] - TQC2731(TSLP单抗)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TSLP单抗针对重度哮喘等适应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27] - TDI01(ROCK2抑制剂)处于III期临床开发中拟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27] - 天晴速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中国首款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已被纳入集采范围[25] 各条业务线表现:外科/镇痛用药 - 外科/镇痛用药收入为人民币310,506万元,占集团收入17.7%,同比增长20.2%[37] - 公司外科镇痛领域预计2025-2027年将有3个创新药和6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30] - 公司有6个外科镇痛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其中1个产品处于上市申请阶段,1个处于临床III期,2个处于临床II期,2个处于临床I期[30] - 公司另有6个外科镇痛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其中4个产品处于上市申请阶段,2个处于关键临床[30] - TRD205不良反应率低于15%[30] - PL-5于2024年12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以5亿美元净对价全资收购礼新医药[17] - 2025年7月公司完成对礼新医药的全资收购,强化ADC技术平台[68] - 2025年有4款创新药申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款申请纳入商保目录[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行业环境与交易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275亿元,同比下降1.2%[13] - 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767亿元,同比下降2.8%[1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首付款总额达118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304亿美元[16] - 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全球医药交易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16] - 全球医药行业并购交易达69宗,总金额超550亿美元[17] - 2021年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人民币1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9.1%[15]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与投资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111.044亿元,银行存款约人民币100.98亿元,理财管理产品总额约人民币92.8598亿元,资金储备合计约人民币304.8838亿元[31] - 持有科兴中维15.03%股权,投资成本5.15亿美元,公允价值902,100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2.0%[45] - 从科兴中维收取税后股息135,270万元人民币,已计入损益[45]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非流动权益投资1,019,827万元人民币[46] -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的流动权益投资4,199万元人民币,录得亏损1,611万元人民币[46][48] - 非流动金融资产504,019万元人民币,流动金融资产867,691万元人民币[47] - 理财产品总额928,598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2.4%[47] - 现金及银行结余1,110,440万元人民币,非流动资产银行存款1,009,800万元人民币[51] - 公司总资产约人民币7489.44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5%[55] - 现金净额(含理财管理产品)约人民币185.3247亿元[5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654.08亿元人民币(40,722,738千元 + 24,685,331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748.94亿元人民币(74,894,406千元),增长14.5%[8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末的95.70亿元人民币(9,569,584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11.04亿元人民币(11,104,402千元),增长16.0%[73] - 公司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49.68亿元人民币(4,967,560千元)大幅增至2025年中的81.54亿元人民币(8,154,080千元),增长64.1%[73] - 公司存货从2024年末的23.73亿元人民币(2,373,145千元)降至2025年中的21.04亿元人民币(2,103,865千元),下降11.3%[73] - 公司净流动资从2024年末的51.29亿元人民币(5,128,841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89.70亿元人民币(8,969,708千元),增长74.9%[73]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末的427.74亿元人民币(42,774,070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457.78亿元人民币(45,777,715千元),增长7.0%[74] - 公司通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93.90亿元人民币(4,439,113千元 + 4,950,829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36.17亿元人民币(5,040,192千元 + 8,676,913千元),增长45.0%[7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盈利为3,614,016千元人民币[83]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本期间盈利为2,999,923千元人民币[83] - 公司总资产为65,408,069千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2,633,999千元人民币[8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息收益大幅增至1,503,660千元人民币[8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益达1,686,771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513%[8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5,253,92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1.5%[8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1,104,402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9,569,584千元人民币增长16.0%[105] - 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总额为8,154,08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967,560千元人民币增长64.2%[105] - 即日至90天账龄的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为7,669,45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615,375千元人民币增长66.2%[105] - 无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568,80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848,231千元人民币增长25.3%[105] 其他财务数据:负债与融资 - 短期贷款885,219万元人民币,长期贷款299,944万元人民币[52] - 可用授信额度总额4,330亿元人民币,其中3,180亿元人民币未使用[52] - 资产抵押44,995万元人民币[53] - 总负债约人民币291.1669亿元,资产及负债比率38.9%[55] - 公司附息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95.82亿元人民币(7,585,825千元 + 1,996,752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18.52亿元人民币(8,852,190千元 + 2,999,442千元),增长23.7%[73][74] - 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总额为2,820,27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497,461千极增长88.3%[106] - 超逾180天账龄的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为707,80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56,384千元人民币增长176.1%[106] 其他财务数据:税务 - 比利时所得税按25%税率拨备[94]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94] - 部分中国附属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95] - 外方投资者股息预扣所得税率为10%,根据税务条约可适用更低税率如5%[95] - 应占联营及合营公司税项费用为人民币195.5万元,去年同期为税项收益655.4万元[95] 其他财务数据:终止经营及处置 -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为人民币-1,606,350千元[39] - 出售正大青岛93%股权获交易对价人民币18.1972亿元,录得税前收益17.096亿元[97] - 已终止经营业务税后盈利为人民币16.06765亿元[98] - 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税后收益为人民币15.74205亿元[98] 其他财务数据:调整项与非经常性项目 - 若干资产及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及一次性调整减值(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为人民币-332,902千极[39] - 股权激励费用(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为人民币23,501千元[39] - 流动权益投资之公允价值亏损净额(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为人民币-4,849千元[39]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3] - 二零二五年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较去年同期3港仙增加67%[101] - 公司于2025年7月15日全资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对价不超过9.5092亿美元[108][10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联交所回购30,500,000股股份,总代价约92,624,000港元[113] - 用于每股基本盈利计算的加权平均普通股数为18,003,635,574股,较2024年同期的18,408,301,709股减少2.2%[104] - 根据二零一八股份奖励计划授出61,200股限制性股份[57] - 信托持有股份总数达536,305,243股(二零一八计划)和338,690,000股(二零二四计划)[57] 企业荣誉与ESG - 公司连续七年入选《制药经理人》"全球制药企业TOP50"[11] - 碳排放密度较基准年下降超20%,达成"2021-2025减排目标"[61] - 关键供应商ESG条款覆盖率达100%[62] - 患者关爱项目开展逾百场公益活动,惠及患者超十万人[62] - 首次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全球版)》[63] 分部信息 - 公司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分部收入达173.92亿元人民币(17,391,652千元),贡献总收入的99.0%[8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盈利达59.67亿元人民币(5,966,963极),其中投资分部贡献23.61亿元人民币(2,360,921千元),占比39.6%[82] 员工成本 - 员工总数23,056名,员工成本总额约人民币24.249亿元[56]


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上涨2.05%,报7.98元/股
金融界· 2025-08-18 07:05
股价表现 - 8月18日盘中上涨2.05%至7.98港元/股 成交额达7.44亿元[1] 财务数据 - 2024年总营收288.66亿元 净利润35.0亿元[2] - 2025财年中报于8月18日披露[2] 业务概况 - 公司为创新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 业务涵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及销售[1] - 核心产品包括生物药与化学药 重点布局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及外科/镇痛四大领域[1] - 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核心企业正大天晴和北京泰德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1] 市场地位 - 自2000年上市后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及恒生指数成分股[1] - 连续六年跻身《制药经理人》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1]
医保商保“双轨制”引爆创新药行情!港股创新药ETF(520690)单日飙2.5%,亚盛医药9%领涨
新浪财经· 2025-08-18 02:55
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 恒指涨0.09% 国指涨0.21% 恒生科技指数涨0.4% [1] - 中医药股和互联网医疗股上涨 生物医药股走势分化 金斯瑞生物科技跌超3% [1]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盘中涨近2.5% 成交额破2000万 近五日资金净流入1600万 [1] - 恒生医疗ETF上涨近1.5% 成交额近5亿元 换手率超6% [1]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公示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药品名单 公示期截至8月18日 [1] - 政策+BD双轮驱动 目录双轨制形成"能进医保走医保 谈不成进商保"的支付闭环 [2] - 政策时间轴为8月公示收官 三季度评审与谈判 10-11月结果发布 政策催化贯穿3-4个月窗口期 [2] 个股表现 - 亚盛医药-B涨超9% 联邦制药涨超3% 科伦博泰生物-B 再鼎医药 信达生物 三生制药 丽珠医药涨超2% [1] - 石四药集团 锦欣生殖 复星医药涨幅均超1% [1] - 四环医药涨超8% 平安好医生 时代天使等个股涨超3% [1] 行业趋势 - 创新药板块在医保/商保支付双轨与MNC数百亿美元级BD共振下持续系统性重估 [2] -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高增长与盈利改善带动下成为H股医药相对收益主赛道之一 [2] - 设备耗材带量集采持续 对单一产品依赖度高企业形成估值压制 但中长期存在龙头份额提升与国产替代机会 [2] ETF产品 - 港股创新药精选ETF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药明生物等龙头公司 [2] - 恒生医疗保健ETF覆盖AI医疗龙头 创新药企及智能设备制造商 受益于技术渗透与市场扩容双重红利 [3]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8 01: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运营收入为17.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7%[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为3.3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3%[9]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基础利润为3.0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1.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82.5%[15] - 2025年上半年净现金为30.5亿人民币[20]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20%,为1.20亿人民币[20] - 2025年上半年股息支付比率保持在25%以上[2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42.9%[17] 用户数据与市场展望 - 全球有2亿MASH患者,Lanifibranor已完成III期全球主要队列入组,计划于2026年提交NDA[33] - 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10个候选药物获得市场批准[43] - 全球COPD病例约为5亿,其中中国约为1亿[98]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创新产品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7.80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27.2%[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78%[13] - Efruxifermin在III期(2023)阶段,市场资本为40亿美元[36] - Pegozafermin也在III期(2023),市场资本为14亿美元[36] - TQA2225已完成II期入组[36] - TQB3616在CDK2和CDK4的抑制活性上优于abemaciclib和palbociclib[58] - TQB3616的安全性窗口比abemaciclib和palbociclib宽3倍以上[58] - TQB3616在2L HR+/HER2-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mPFS为16.62个月[61] - TQB3616的客观缓解率为40.2%[61] - TQB2102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6mg/kg的ORR为51.3%[66] - TQB2868在1L胰腺癌的临床试验中,ORR为63.9%[78] - LM-350在多种CDX和PDX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88] - TQC3721在COPD患者中覆盖的范围比ensifentrine更广[94] - TQC3721的药物-抗体比为8[88] - TQC3721的临床试验设计包括240名患者[96] 负面信息与其他策略 - 创新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预计创新产品占总收入的50%[100]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7 23:33
南向资金净流入 - 信达生物(01801)以8.35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达33.64%,收盘价上涨8.82%至95.000港元 [1][2] - 中国人寿(02628)和友邦保险(01299)分别以4.03亿港元和3.73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入比为21.25%和13.36% [1][2] - 理想汽车-W(02015)和石药集团(01093)分别以3.65亿港元和2.57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第四、第五,净流入比为13.55%和14.56%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盈富基金(02800)以-66.79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达-43.81%,收盘价上涨2.35%至26.080港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和安踏体育(02020)分别以-25.84亿港元和-7.82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出比为-36.95%和-50.20% [1][2] - 阿里巴巴-W(09988)和腾讯控股(00700)分别以-2.67亿港元和-2.51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第四、第五,净流出比为-1.46%和-1.16% [2] 净流入比排名 - 沧港铁路(02169)以66.05%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金额为234.77万港元 [1][2] - 波司登(03998)和郑州银行(06196)分别以49.50%和48.61%净流入比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入金额为8068.48万港元和6180.19万港元 [1][2] - 平安好医生(01833)和中国太平(00966)分别以38.74%和35.78%净流入比位列第八、第九,净流入金额为1.46亿港元和6906.35万港元 [3] 净流出比排名 - 创维集团(00751)以-52.19%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金额为-1066.71万港元 [1][3] - 安踏体育(02020)和瑞浦兰钧(00666)分别以-50.20%和-44.79%净流出比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出金额为-7.82亿港元和-3034.20万港元 [1][3] - 盈富基金(02800)和锦欣生殖(01951)分别以-43.81%净流出比位列第六、第七,净流出金额为-66.79亿港元和-1.46亿港元 [3]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8月1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8:47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8月15日收盘,共有133只股票创52周新高 [1] - 瑞港建设(06816)以94.74%的创高率位居榜首,收盘价0.260港元,最高价0.370港元 [1] - 力劲科技(00558)创高率达60.74%,收盘价6.790港元,最高价7.860港元 [1] - 派格生物医药-B(02565)创高率为39.18%,收盘价32.000港元,最高价34.100港元 [1] 各行业创新高股票分布 - 生物医药行业多只股票表现突出,包括百心安-B(25.60%)、基石药业-B(18.13%)、歌礼制药-B(13.79%) [1] - 科技板块中FIT HON TENG创高率26.04%,京东健康及京东健康-R分别达12.08%和11.03% [1] - 工业制造领域力劲科技(60.74%)、建滔积层板(24.43%)、中国铝业(4.93%)表现亮眼 [1][2] - 金融板块中国银河(7.53%)、中信证券(4.13%)、华润置地(3.14%)均创新高 [1][2] 创新高股票价格区间 - 高价股群体包括科伦博泰生物-B(434.000港元)、百济神州(191.500港元)、翰森制药(37.300港元) [3][4] - 中价股以京东健康(61.250港元)、石药集团(10.960港元)、华虹半导体(51.300港元)为代表 [1][2] - 低价股中瑞港建设(0.260港元)、远大中国(0.153港元)、久久王(0.186港元)涨幅显著 [1] 52周新低股票情况 - 今海医疗科技(02225)创低率-49.45%,收盘价0.890港元,最低价0.550港元 [4] - 恒泰裕集团(08081)创低率-12.50%,收盘价0.014港元 [4] - 欢喜传媒(01003)创低率-7.91%,收盘价0.236港元,最低价0.198港元 [4]

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上涨3.28%,报7.87元/股
金融界· 2025-08-15 02:54
股价表现 - 8月15日盘中上涨3.28%至7.87港元/股 成交额达3.0亿元[1] 公司业务概况 - 业务涵盖医药研发、智能化生产及销售 核心产品包括生物药和化学药[1] - 在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具有优势[1] - 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和北京泰德制药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1] 市场地位与荣誉 - 2000年上市后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及恒生指数成分股[1] - 连续六年入选《制药经理人》"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1] - 公司产品收入占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1]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288.66亿元 净利润35.0亿元[1] - 将于8月18日披露2025财年中期业绩报告[1]
港股医药、医疗概念股盘中大涨,相关ETF涨超2%
搜狐财经· 2025-08-15 02:47
港股医药医疗板块表现 - 京东健康股价上涨超过14% [1] - 平安好医生股价上涨超过10% [1] - 中国生物制药股价上涨超过4% [1] - 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三生制药股价均上涨超过3% [1] 相关ETF产品表现 - 港股医疗ETF(T+0)现价1.596元,上涨0.044元,涨幅2.84% [2] - 港股通医药ETF(T+0)现价1.422元,上涨0.033元,涨幅2.38% [2] - 香港医药ETF(T+0)现价0.753元,上涨0.017元,涨幅2.31% [2] - 恒生医疗ETF(T+0)现价0.715元,上涨0.016元,涨幅2.29% [2] - 恒生医疗ETF嘉实(T+0)现价1.808元,上涨0.039元,涨幅2.20% [2] 行业基本面支撑因素 - 跨国药企1-5月在中国创新药专利采购金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2] - 大型跨国药企持续加大从中国采购创新药专利的趋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