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FORTUNE

搜索文档
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畅谈如何使用AI
财富FORTUNE· 2025-08-15 13:05
艾玛・格雷德的商业成就 - 作为Skims联合创始人帮助建立价值40亿美元的塑身衣帝国 [2] - 作为Good American首席执行官创下牛仔系列首日100万美元销售额纪录 [2] - 成为《创智赢家》首位黑人女性投资人并重新定义零售业包容性 [2] - 目前净资产接近4亿美元并拥有至少四家大企业 [7] 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 两年前在公司推行使用AI现金奖励制度 营销和财务团队响应积极 [4] - 初期将AI当作搜索引擎使用 后通过马克・库班指导改变认知 [5][6] - 计划参加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大学AI课程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3] - 认为AI最大价值在于优化高风险决策过程而非提升个人效率 [8][9] 行业趋势洞察 - 马克・库班警告企业家必须掌握AI技术否则将被淘汰 [9] - 比尔・盖茨指出AI发展速度超预期可能引发就业结构变化 [6] - 前谷歌高管提醒CEO们可能低估AI对管理层的冲击 [6] - 目前正与UPS合作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女性主导的新兴品牌 [2] 领导力理念 - 日常工作中专注于高风险决策而非执行任务 [7] - 认为AI将重塑商业规划和战略决策方式 [9] - 强调工作方式重构比单纯效率提升更重要 [8] - 通过与Z世代员工互动发现自身AI应用滞后 [5]
一毫秒的坚持,一千度的热爱——RICHARD MILLE与Formula 1的极限契约
财富FORTUNE· 2025-08-15 13:05
核心观点 - RICHARD MILLE与F1赛车运动在追求极致性能、技术创新和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将赛车工程理念融入腕表设计,创造出具有突破性的时计作品 [7][10][12][14][17][19][23][32] - 品牌以"腕上一级方程式赛车"为定位,专注于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和精准度,而非传统奢侈表的装饰性价值 [4][7][10][12][14][17][19][25][29][32] - 通过法拉利和迈凯伦两大车队合作,将赛车空气动力学、轻量化技术和底盘结构哲学转化为制表创新 [10][12][14][17][19] - 创始人Richard Mille先生对极限运动的痴迷驱动品牌打破制表业传统,在瑞士汝拉山脉建立融合现代工程与传统工艺的生产体系 [8][25][26][28][29][30][35] 品牌定位与技术哲学 - 自2001年创立起即确立技术至上的品牌基因,拒绝传统奢华表款的装饰路线,专注抗G力稳定性、材料临界点和机芯抗震性等工程参数 [4][8][25][29] - 采用赛车工业材料如Graph TPT®石墨烯碳纤维(强度为钢200倍/重量仅六分之一)和五级钛合金,实现38克超轻机械表等突破 [10][12][14] - 机芯设计借鉴F1赛车底盘结构,如RM UP-01 Ferrari采用横向布局将整表厚度压缩至1.75毫米,机芯仅1.18毫米 [14][15] - 生产体系整合汝拉山脉传统制表工艺与现代数控技术,五轴CNC机床加工精度达微米级,测试标准接近航空与赛车冲击强度 [25][26][28][29][30] 赛车合作与技术转化 - 与迈凯伦合作RM 50-03超轻陀飞轮表(38克)运用车队1981年首创的Carbon TPT®碳纤维技术 [10] - RM 65-01 McLaren W1表款融合赛车空气动力学,采用5赫兹高振频机芯和轮框同源镂空设计,双层表圈结构媲美航空强度 [12] - RM 43-01 Ferrari陀飞轮表以V8引擎为灵感,五级钛合金主桥板模拟冷却通道,X形支撑结构呼应双叉臂悬架 [17][19] - 合作表款均非简单联名,而是共享材料研发(如石墨烯碳纤维)、结构设计(底盘式布局)和动态测试方法论 [10][12][14][17][19][32] 产品精神与用户共鸣 - 顶级车手选择RICHARD MILLE因其性能参数匹配赛道需求,如汉密尔顿佩戴的RM 43-01具备引擎式动力指示系统 [19][21][23] - 为法拉利车手勒克莱尔定制RM 72-01限量表,配色融合摩纳哥国旗与跃马传统,体现身份认同与情感连接 [20] - 腕表设计强调"佩戴的信念",通过结构透明度和材质坚韧性呼应车手心理韧性,如RM 67-02被迈凯伦车手频繁佩戴 [20][23][32][35] - 品牌精神内核强调过程价值而非结果,与F1共同诠释"为1毫秒全力以赴"的极致追求 [32][35] 生产体系与地域根基 - 总部位于瑞士汝拉山脉勒布勒勒小镇,依托盖纳家族百年制表网络建立"四象矩阵"生产体系 [25][26][28] - Guenat S.A. Montres Valgine工厂作为研发中枢,ProArt I/II分别负责精密制造(3000㎡)和材料研发(2500㎡) [28][29] - 生产环境融合传统手工(显微镜下装配)与现代工程(恒温数控机床),测试标准模拟F1赛车冲击条件 [29][30] - 地域选择体现对立统一:在传统制表圣地实施最激进创新,如非圆形表壳、航空材料等突破 [25][26][28][29][30]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较疫情前的预测提前了数年
财富FORTUNE· 2025-08-15 13:05
美国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 - 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凸显资产负债表债务加速增长 [2] - 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的时间点较疫情前预测提前数年 原预测2030财年后才会突破 实际提前约6年 [3] - 疫情导致经济停摆 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大举借贷稳定经济 债务增速远超预期 [3] 债务增长驱动因素 - 共和党减税和支出法案获批准 预计未来十年将新增4.1万亿美元国债 [3] - 2026财年和2027财年将持续大幅举债 这种状态将长期持续 [4] - 当前每5个月国债增幅超过1万亿美元 增速较过去25年平均水平快两倍以上 [5] 债务增长速度 - 2024年1月债务达34万亿美元 7月突破35万亿美元 11月达36万亿美元 [5] - 按当前日均增速 债务再增1万亿美元约需173天 [5] - 债务正以"惊人速度"突破万亿美元门槛 [5] 经济影响 - 政府借贷推高利率 加重全民负担并抑制私营领域投资 [3] - 债务挤占联邦预算重要事项 形成"借贷-利息成本-债务负担"恶性循环 [3] - 导致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利率上升 企业投资资金减少 工资降低 商品服务价格上涨 [4]
AI人才薪资高企,让后发者的追赶成本越来越高
财富FORTUNE· 2025-08-14 13:14
人工智能技能需求与薪资影响 - 在职位描述中添加人工智能技能要求可能导致公司每年薪资支出上涨28% [2] - 具备人工智能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能的职位平均年薪比未列出此类技能的职位高出18000美元 [2] - 人工智能相关技能包括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和微软Copilot)的运用、提示词工程、文本摘要等 [2] 人工智能技能需求的行业分布 - 约51%的人工智能职位来自非科技行业,较2022年的44%有所上升 [2] - 人工智能技能需求增速最快的岗位是招聘专员和人力资源专员 [2] - 人工智能技能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几乎覆盖所有职业领域的职位描述 [2] 雇主对人工智能技能的态度 - 部分雇主认为目前无需涉足人工智能领域,而另一些雇主认为应尽早招聘相关人才以避免未来更高的成本 [3] - 劳动力市场需通过技能提升与再培训适应需求变化,但存在滞后效应 [4] - 掌握人工智能技能的员工数量未见增长,导致供需不平衡 [4]
马斯克对苹果发出威胁,事关ChatGPT
财富FORTUNE· 2025-08-14 13:14
应用商店排名争议 - 埃隆·马斯克指控苹果应用商店排名机制存在反垄断违规行为 称其偏袒OpenAI的ChatGPT 导致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无法登顶榜首 [1] - ChatGPT当前占据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首位 Grok排名第六 谷歌Gemini位列第57位 [2] - 马斯克威胁对苹果采取法律行动 并要求将Grok或X归类为"必备"应用 质疑苹果存在政治操纵 [4] 行业竞争格局 - 苹果与OpenAI于2024年6月宣布深度合作 将ChatGPT整合至iPhone等设备 引发对市场公平性的争议 [2] - 中国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DeepSeek曾在1月登顶应用商店榜首 表明非OpenAI产品仍有机会突破 [6] - 马斯克将Grok定位为ChatGPT的透明替代品 试图颠覆现有市场格局 其本人曾参与创立OpenAI后因分歧退出 [6] 监管与市场影响 - 苹果近期面临多重反垄断压力 包括Epic Games诉讼导致的规则修改要求及欧盟5亿欧元罚款 [4] - 全球iPhone用户超10亿 应用商店排名对人工智能产品普及至关重要 凸显平台权力的商业价值 [6] - 此次争议反映消费级人工智能平台主导权争夺的白热化 可能影响数字市场竞争格局与技术处理标准 [6] 企业回应 - 苹果未对马斯克指控作出公开回应 [5] - 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反驳马斯克 称其利用X平台谋取私利并打压竞争对手 [5]
新华保险为可持续发展未来“投保”
财富FORTUNE· 2025-08-14 13:14
核心观点 - 新华保险将ESG上升为公司战略,全面推进顶层设计,将可持续理念深度嵌入业务全流程,从传统金融服务商转型为推动绿色未来、践行责任投资、构建韧性社会的长期参与者 [1] - 公司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系统性地将金融资源注入五大关键领域,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余额超万亿元,服务国家战略投资余额约4,833亿元 [3] - ESG不仅是企业的附属议题,而是内生增长逻辑的一部分,被赋予可衡量的目标、可执行的抓手与可量化的行动 [1] 五篇大文章实践 普惠金融 - 2024年投入和统筹帮扶资金超6,100万元,推出三款乡村振兴专属保险产品,承保36万人次,面向脱贫户和边缘户的意外险费率折扣提升至30% [5] - 探索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联动新模式,帮助施秉县销售特色农产品,吸引超6万人次观看直播,实现15万元农产品销售额 [5] 养老金融 - 推进"保险+养老"双轮驱动,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28个城市布局40个康养社区,31个城市设立36个旅居项目,构建"机构+居家+旅居"融合的康养生态 [5] - "银发无忧"项目累计为超1,366万人次提供保障服务,坚持20年20元保费不变 [5] 科技金融 - 2024年末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余额达617.9亿元 [6] - 以10亿元认缴资金联合设立智集芯基金,投资覆盖芯片制造、设计与材料等关键环节 [6] - 为超1.3万家科技前沿企业提供超万亿元保障额度 [6] 绿色金融 - 2024年末绿色投资余额达296.5亿元,为超7,000家绿色企业提供超2,900亿元保障额度 [8] - 为清洁能源从"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化应用"构筑金融后盾 [8] 数字金融 - 2024年智慧客服集群拥有37万个智能服务场景、70余项智能工具,年服务客户近2,500万人次 [8] - 智能核保审核通过率96%,智能理赔线上受理率97%,智能保全自动审核率95% [8] ESG行动坐标 环境维度 - 2024年节约电费超60万元,绿色运营服务模式替代纸张消耗超2,000万张,投资71.27亿元绿色建筑 [14] - 构建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绿色金融战略规划 [14] 社会维度 - 2024年组织金融教育活动3.58万场次,触及消费者6,400万人次 [17] - 志愿者团队累计开展公益活动超4,000次,参与志愿者达5万人次,总服务时长突破13万小时 [18] 治理维度 - 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变更为"战略与ESG委员会",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纲领性制度和战略规划 [21] - 2025年3月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第15年披露ESG信息,实践案例近百项 [21] - 2025年ESG评级跃升至A级及以上,综合得分位居行业前列 [22] 总结 - 公司通过体系化业务布局、专业化金融工具与场景化解决方案,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责任制度化、担当流程化 [9] - ESG成为支撑长远发展的"压舱石",持续改变企业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为绿色转型、社会进步和治理升级注入动力 [26]
2025年《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商界领袖
财富FORTUNE· 2025-08-14 13:14
英伟达与黄仁勋 - 英伟达成为美国股票交易所市值最高的企业,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3][7] - 英伟达GPU成为人工智能开发公司最梦寐以求的产品,大型科技公司竞相采购[3][7] - 黄仁勋引领英伟达从游戏显卡转型为AI芯片领导者,并向上游拓展云计算和AI模型服务[7] 微软与萨蒂亚·纳德拉 - 微软市值超过3.7万亿美元,Azure云计算持续从AWS争夺市场份额[9] - 纳德拉推动微软两次转型:从PC到云服务再到AI,早期投资OpenAI抢占先机[9] - 微软与OpenAI关系紧张,因后者直接竞争客户,但365办公套件和GitHub Copilot仍占据优势[9] Meta与马克·扎克伯格 - Meta预计2024年总营收逼近1,900亿美元,股价因成本管控和AI投入受投资者青睐[12] - 扎克伯格高价挖角AI人才,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打造"超级智能"[12] - 公司从社交媒体转型为生成式AI领军企业,尽管社会争议持续[12] 特斯拉与埃隆·马斯克 - 特斯拉完成奥斯汀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目标,但年度交付量因马斯克政治争议下滑[14] - SpaceX持续测试"星舰"火箭,Neuralink为9名人类植入脑机接口芯片[14] - 马斯克政治立场导致特斯拉品牌受损,与特朗普公开决裂加剧争议[14] 比亚迪与王传福 - 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400万辆,全球领先[16] - 公司从手机电池制造商转型,现进军欧洲、东南亚市场并新建多国工厂[16] - 王传福被芒格誉为"爱迪生与韦尔奇的结合体"[16] 其他科技巨头 - 谷歌Alphabet市值超2万亿美元,皮查伊重组AI团队应对反垄断和搜索广告挑战[17] - 华为2023年营收近1,200亿美元,突破制裁推出国产芯片手机并进军AI芯片[20] - OpenAI估值达3,000亿美元,ChatGPT周活用户7.8亿,启动5,000亿美元数据中心计划[21] 金融与能源领域 - 摩根大通2025年营收2,790亿美元,戴蒙成华尔街"代言人"并参与美联储政策[24] - 埃克森美孚以600亿美元收购先锋自然资源,巩固石油巨头地位[85] - 贝莱德管理资产超13万亿美元,芬克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收敛立场[77] 零售与消费行业 - 沃尔玛2025财年营收6,810亿美元,电商销售额1,210亿美元[49] - 百胜中国运营1.65万家门店,本土化策略推动营收110亿美元超越美国母公司[121] - Inditex(Zara母公司)2024年销售额386亿欧元,奥尔特加证明领导能力[102]
美国就业市场新趋势:白领失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蓝领
财富FORTUNE· 2025-08-13 13:17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非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 这标志着白领知识工作者可能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2][4] - 企业在经济衰退期间通常会借助自动化手段提高效率 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颠覆传统就业格局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可能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受到大规模替代 [2] -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受自动化影响 专注于常规任务的岗位持续减少 包括常规认知型职业(如销售和办公室工作)和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如建筑、维护等) 这些岗位在经济衰退后恢复所需时间越来越长 至今未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峰值 [2]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历史表现与未来风险 - 过去四十年间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如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律师等)的就业率波动较小 几乎未跌至经济衰退前的峰值水平以下 并通常引领就业复苏 [3] - 近期数据显示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非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 这可能预示着这些职业未来面临的失业风险攀升 [4] - 白领知识工作者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从1980年代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近45% 其失业风险加剧可能对经济带来更严峻的影响 [4] 人工智能对初级岗位的影响 - 人工智能正导致初级岗位数量缩减 这些岗位通常由应届大学毕业生填补 [4] - 人工智能对常规型工作岗位或非常规体力劳动型工作岗位的额外风险较小 因为这些岗位仍需更多实际人际互动 [4] 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市场的不同观点 -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警告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复苏前景黯淡 可能导致下一轮劳动力市场低迷状况格外严峻 [5] - 科技投资者戴维·萨克斯认为 人类与人工智能存在明确分工 失业的末日预言可能被过度炒作 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擅长使用人工智能 [5]
顶级经济学家警告:倚赖关税创收不可取
财富FORTUNE· 2025-08-13 13:17
4月2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关税政策时手持对等关税公告牌。图片来源:Kent Nishimura— Bloomberg/Getty Images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虽然联邦政府有望从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中获得可观的财 政收入,但这并不是一项可靠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经济衰退或许会提前发生。本月初,赞迪警告称经济已濒临衰退边缘。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Yale's Budget Lab)的数据显示,当前平均实际关税税率已达20.2%,创1911年以 来的新高。基于现有关税收入测算,关税年创收规模应约达3,000亿美元。 尽管这远不足以填补预计今年将扩至近2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赤字,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然 而,为什么不能将关税收入作为长期收入来源? 在上周三专注削减国债的无党派组织"协和联盟"(Concord Coalition)旗下的最新一期《面向未来》 (Facing the Future)播客节目中,赞迪强调关税政策经行政令实施,而且可能被随时撤销。 此外,所谓"对等关税"正面临司法质疑,质疑者主张其不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
专访王兴兴:越是理性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财富FORTUNE· 2025-08-13 13: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宇树科技从杭州本地创业公司起步,通过2021年春晚"机器牛"表演获得大众关注[10] - 公司业务从四足机器人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行业佼佼者[10] - 创始人王兴兴开创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研究生期间开发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电驱动方案早公开一年[10] - 公司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被定义为"颠覆者"[10] - 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准备[11] - 公司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估值达到100多亿元[11]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4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44万亿元[11] - 乐观估计2025年智能机器行业总体业绩比2024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更好[15] - 美国制造业需要大量部署机器人,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未来10年两国都存在巨大需求缺口[12] - 机器人产业存在估值过高和商业闭环难以实现的问题,引发泡沫担忧[11] - 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从未来视角看当前可能并不存在真正泡沫[18] 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作业在1-2年内不现实[11] - 通过格斗大赛、表演等形式展示技术进展,为最终应用奠定技术基础[11] - 全球人形机器人硬件尚未达到足够好、大规模应用、低价格和高可靠性阶段[19] - 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和数据不足,尚未突破临界点[21] - 格斗算法开发完成,动作复杂度高于跳舞,需要任意丝滑组合[30] - 预计2026年将有更好的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可能达到工作级别[31] 产品定位与商业策略 - 公司将机器人定义为纯逻辑体,没有自己的想法,专注于为人类服务[22] - 致力于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机器人服务,海外和国内客户均可采购[29] - 2018年已有海外客户采购公司产品[29] - 技术进步是商业化增长的最大原因,每年都需要新技术和相应产品出现[31][32] - 反对对机器人进行危险性改造,担心安全性问题引发公众质疑[33] 创始人观点与行业认知 - 人类与智能体并非同一个生态位,需求不直接冲突[25] - 智能体的根本需求最多是对能源的需求,与人类生存需求无本质竞争[26] - 中国AI和机器人领域与全球整体水平相对同步[27] - 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AI,而不是机器人的本体[28] - 越智能的机器人对欲望的克制能力越强,越理性[23][24] - 技术停滞将导致商业化陷入死循环和行业衰退[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