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重宝典

搜索文档
司美格鲁肽停药后体重反弹?因为你没有这样做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2 05:03
中国肥胖现状 - 中国是全球肥胖和超重人数最多的国家 2021年数据显示超过一半成年人口超重或肥胖 其中16.4%为肥胖 34.3%为超重 总人数达5.32亿 肥胖人数近1亿 [2] - 预测到2030年中国成年超重人数将达5.4亿 肥胖人数增至1.5亿 较2000年分别增长2.8倍和7.5倍 [2] - 预计2035年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将被归为肥胖人群 2020年该比例仅为14% [2] GLP-1类药物市场表现 - 司美格鲁肽在减肥药物中依从性最高 三个月后用药比例为63% 六个月为56% 一年为40% 显著高于其他减肥药 [5] - 被开具减肥药的肥胖患者中 三个月后仍在用药比例为44% 六个月为33% 一年后仅19% [5] - 司美格鲁肽自2022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9] - 用于减肥时通常不在医保范围内 需自费购买 [10] 司美格鲁肽临床效果 - 20周治疗期间结合生活方式干预 参与者平均减重10.6% [6] - 停药48周后体重平均回升6.9% 持续用药组进一步减重7.9% [6] - 68周持续用药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平均减重17.3% [6] - 停药近一年后减掉体重的三分之二被重新增回 [6] - 持续2年用药配合生活方式干预 平均减重15.2% 77.1%患者减重至少5% [19] - 连续4年用药平均减重约10% 体重减轻持续65周未见反弹 腰围减少7.7厘米 [19] 停药原因与副作用 -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17%低剂量)、腹泻(12.2%)、呕吐(6.4%) 随剂量增加发生率上升 [8] - 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4%因副作用停药 [8] - 停药可能因达到目标体重或进入减肥平台期 [11] - 体重减轻进入平台期是正常现象 误以为药物失效 [14] 用药与停药建议 - 建议从最低剂量开始 几个月内逐步增加剂量 减少副作用 [12] - 突然停药不会引发戒断反应 但可能饥饿感增强 [14] - 逐步减少剂量比突然停药更合适 减少饥饿感反弹 [14] - 停药后应监测食欲和体重变化 必要时重新使用低剂量 [14] - 肥胖被视为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管理 类似高血压或心脏病 [19] 生活方式干预重要性 - 单靠药物很难实现有效减重 生活方式改变至关重要 [15] - 应避免高脂肪、反式脂肪、高糖、高钠和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 [16] - 规律运动有助于防止体重反弹 提升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18]
糖尿病患者必须告别火锅?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2 05:03
糖尿病饮食管理新观点 - 国际糖尿病联盟2024年指南强调科学饮食控制比盲目忌口更重要,打破糖尿病饮食必须远离美食的刻板印象 [4] - 火锅可通过科学搭配成为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其食材多样性和烹饪灵活性为个性化调控提供机会 [6] - 多样化饮食比单调限制性饮食更有利于长期血糖管理,颠覆传统认知 [6] 火锅控糖的食材选择 - 提出"红绿灯"食材分类法:绿灯食材包括高纤维蔬菜(菠菜、生菜等,GI<55)和优质蛋白(瘦牛肉、鸡胸肉等) [9] - 菌类(金针菇、杏鲍菇)含活性多糖,具有辅助调节血糖功效 [9] - 避免高淀粉食物(加工丸子、糯米制品)和高脂肪肉类(肥牛、肥羊),后者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9] 锅底与蘸料的科学选择 - 推荐菌菇汤、番茄汤(无糖版)锅底,避免高脂肪牛油麻辣锅 [7] - 蘸料选择蒜泥+醋+小米辣+香菜组合,可避免传统芝麻酱(每100g含糖8g)的血糖负担 [7] - 低脂蘸料使餐后血糖增幅比高脂蘸料组降低20% [8] 饮品选择与血糖控制 - 无糖茶类(乌龙茶最佳)和无糖气泡水是理想选择,茶多酚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0] - 含糖饮料(酸梅汤、可乐)和酒精类饮品(啤酒)可能干扰降糖药物代谢 [10] - 无糖绿茶饮用者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含糖饮料对照组 [10] 进食顺序与份量控制 - 采用"蔬菜→蛋白质→主食"顺序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30% [12] - 建议食材比例:蔬菜:蛋白质:主食=2:1:0.5 [12] - 高纤维蔬菜先食用可形成"纤维屏障",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12] 餐后补救与长期管理 - 餐后2小时血糖应<10mmol/L,需记录引发波动的食材以优化后续饮食 [13] - 餐后30分钟进行20分钟轻度运动(如散步)可促进葡萄糖代谢 [13] - 建立"火锅饮食记录表"三个月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 [13] 糖尿病饮食平衡理念 - 控糖关键在于平衡而非禁止,科学搭配可使火锅融入日常饮食 [14] - 控糖目标是获得饮食自由而非剥夺生活乐趣,通过智慧选择享受社交快乐 [14]
速递|将肥胖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天数减少近50%!减重药物利拉鲁肽在小型临床研究中展现新潜力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04:45
核心观点 - 利拉鲁肽(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在小型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效果,可能与调节颅内压和CGRP有关,而非单纯减重作用 [7][19][23] - 该研究为偏头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不同于现有主要针对CGRP阻断的预防药物 [20][23] - 尽管结果积极,但研究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对照组等局限性,需进一步验证 [21][26][27]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研究对象为31名肥胖(BMI>30)且对至少两种预防性治疗无效的高频/慢性偏头痛患者(每月≥8天头痛) [10] - 采用开放标签设计,每日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mg起始,渐增至1.2mg),持续12周 [12] -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每月头痛天数(MHD)和偏头痛残疾评估(MIDAS)评分 [12] 研究结果 - 每月头痛天数从基线19.8天降至10.7天,减少9.1天,48%患者发作频率降低≥50% [15][16] - MIDAS评分从60.4分降至28.6分,显示日常功能显著改善 [17] - BMI仅从34.0微降至33.9,证实疗效与体重变化无关 [18] - 不良事件发生率42%,主要为轻微胃肠道症状,无治疗中断 [19] 作用机制 - 可能通过抑制脉络丛钠钾泵活性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积聚 [23] - 可降低CGRP表达及中枢神经系统敏化,CGRP是已知偏头痛通路关键分子 [23][24] - 与托吡酯等现有降颅压药物机制存在相似性 [23] 行业意义 - 为GLP-1类药物开辟新适应症可能性,或扩大糖尿病/减肥药市场边界 [7][25] - 若后续验证成功,可能改变当前偏头痛治疗格局,提供全新作用靶点 [20][23] - 需关注其他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是否具有类似效果 [27] 研究局限性 - 样本量仅31人且无对照组,随访期仅12周 [10][21] - 未直接测量颅内压等关键生理指标 [26] - 开放标签设计可能引入偏倚 [21]
日本“瘦腰令”到中国“控重潮”:我们是在“内卷健康”吗?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04:45
政策背景与行动 - 中国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全国两会上重点阐述"体重管理",探索中国特色、系统性创新的体重管理之路 [4] - 日本2008年推出"全民瘦腰计划",通过立法要求企业为40岁以上员工测量腰围,超标企业最高罚款1900万日元,医疗体系每年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承担3.2万亿日元经济压力 [4][5] - 中国预计到2025年成人超重率将达34.3%,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超19%,慢性病引发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 [5] 治理模式比较 - 日本采用"法律强制+经济处罚"模式,企业承担主要责任,如松下要求员工腰围每年下降3%,NEC因监管不力被罚1900万日元,2012年中年女性中风率下降15% [6] - 中国采用"社会共治+数字创新"模式,融入地域特色饮食如"东北菜包饭""西北臊子面",推出健康积分兑换医保优惠、VR健身游戏等激励机制 [7] - 中国模式避免了日本"自动离职"条款的伦理争议,依托移动互联网推动健康管理深入生活场景 [7] 文化与传统应用 - 日本将发酵食品如味噌、纳豆转化为健康优势,普及"腰臀比"概念,体脂秤成为家庭常用设备 [8] - 中国推出节气养生指南,纳入"春吃芽、夏吃瓜"等民间经验,深圳试点"智能餐盘+基因检测"个性化健康方案 [8] - 中国在药食同源产品现代升级、传统运动疗法标准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8] 产业发展 - 日本减重产业形成完整链条,bio-ral有机食品品牌十年增长7637亿日元,功能食品占据细分市场,健康管理成长为万亿级产业 [9] - 中国构建多层次健康生态,包括"国家体重管理"APP、社区减重小组、三甲医院减重专科、运动康复师等新职业 [9] - 中国模式突破日本单一企业监管局限,为"银发经济""健康消费"等新兴增长点预留空间 [9] 政策创新 - 中国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10] - 日本开始学习中国"数字健康社区"经验 [10] - 两国政策体现东方国家探索集体健康路径的文明对话 [10]
喝错咖啡=喝油,增重又增胆固醇?最新研究揭秘影响如何冲泡咖啡最健康!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04:45
咖啡冲泡方式对胆固醇的影响 - 不同冲泡方式对胆固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时咖啡机和意式浓缩咖啡由于未经过滤环节,会保留较高浓度的二萜类化合物,提升人体胆固醇水平 [4] - 使用传统纸质滤纸冲泡的咖啡能有效过滤掉大部分二萜,成为更健康的选择 [4] - 日常饮用时添加的奶油、糖分等配料对胆固醇和心脏健康的潜在危害可能比冲泡方式更直接和显著 [4] 二萜化合物的健康影响 - 即时咖啡机制作的咖啡含有较高浓度的二萜类化合物(咖啡醇和咖啡豆醇),会显著提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轻微降低"好胆固醇"(HDL-C) [6] - 若将工作日饮用的三杯咖啡机咖啡替换为纸滤咖啡,五年内可使LDL水平降低13%,坚持四十年更可实现36%的降幅 [6] - 纸质滤纸能有效拦截大部分二萜类化合物,选择正确的咖啡冲泡方式比单纯控制饮用量更为关键 [7] 不同冲泡方式的二萜含量比较 - 普通纸滤咖啡的二萜含量最低(咖啡醇11.5mg/L,咖啡白醇8.2mg/L),职场咖啡机制作的咖啡中这两种物质含量分别高达174mg/L和135mg/L,是纸滤咖啡的15倍以上 [11] - 法压壶(咖啡醇87mg/L)和渗滤壶(咖啡醇91mg/L)等常见家用冲泡方式也存在较高风险 [11] - 传统煮沸咖啡(咖啡醇939mg/L)和意式浓缩(咖啡醇1059mg/L)的二萜含量最高,意式浓缩的二萜含量波动极大(35.6-2446.7mg/L) [11] 健康冲泡方式排序 - 最安全的纸滤咖啡高居榜首,其次是过滤式煮沸、法压壶 [12] - 职场咖啡机、渗滤壶、未过滤煮沸和意式浓缩依次位列风险榜前茅 [12] - 纸质滤纸能阻隔90%以上的有害二萜化合物 [12] 咖啡伴侣的健康风险 - 咖啡中常见的添加物(如糖分和高脂乳制品)可能比咖啡本身更具健康风险,这些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可能超过咖啡中的天然成分 [14] - 选择过滤式冲泡方式能有效控制咖啡中可能导致LDL升高的物质,但更重要的是控制添加的糖分和奶制品的用量 [14]
司美格鲁肽真能包治百病?抗炎机制是关键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04:45
司美格鲁肽的核心观点 - 司美格鲁肽被誉为制药界的神药,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可能改变医学和经济格局 [2] - 该药物及其衍生物流行,研究人员竞相研究其作用原理 [2] - 伊利诺伊大学的史蒂文·戴扬认为这些药物不仅会改变医学,还会改变整个经济 [2] 司美格鲁肽的治疗潜力 - 大多数药物只能治疗一两种疾病,但Ozempic逆转了这一趋势 [2] - Wegovy(Ozempic的减肥版本)可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降低近20% [2] - "Ozempic怀孕"现象暗示了生育方面的益处 [2] - 对抑郁和焦虑有积极影响 [2] - 在三年试验中降低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死亡风险 [2] - 利拉鲁肽可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萎缩并减缓认知能力下降 [2]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非凡功效背后的机制仍是一个谜,但已开始揭示 [3] - 故事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3] - 诺和诺德首个GLP-1药物利拉鲁肽(Victoza)2010年获FDA批准,需每日注射 [5] - 2017年推出更持久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作为2型糖尿病每周注射剂 [5] - 2021年推出高剂量版本Wegovy用于治疗肥胖症 [5] - 患者服用一年后通常减轻约15%体重 [5] - 美国每周约25,000人开始使用该药物,尽管每月费用高达约1300美元 [5] 药物作用原理 - GLP-1释放后向胰腺发出信号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 [5] - 减缓食物通过胃部速度,延长饱腹感 [5] - 作用于大脑负责动机和奖励处理的区域,抑制食欲 [5] - 可能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细菌平衡和更健康的新陈代谢 [5] - 减肥解释了部分健康益处,如提高生育能力 [6] 抗炎及其他机制 - 司美格鲁肽改善心脏健康与减重无关 [7] - 具有抗炎作用,调节细胞信号、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关闭免疫反应基因 [7] - 慢性炎症与大量疾病相关,使其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理想目标 [7] - GLP-1激动剂可改善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关节炎和牛皮癣等炎症相关疾病 [9] - 显示出治疗败血症和covid-19等引发"炎症风暴"感染的潜力 [9] - 抗炎潜力未被早期发现因药物最初定位为血糖控制 [9] 神经保护作用 - GLP-1激动剂能减缓神经细胞死亡,可能有助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0] - 利拉鲁肽治疗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萎缩减少50%,认知能力下降速度降低18% [10] - 针对100万美国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70%相关 [10] - 诺和诺德正在对1800人试验评估司美格鲁肽口服版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效果 [10]
使用替尔泊肽成功减掉45斤!又一明星瘦身成功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2:00
替尔泊肽药物效果 - 喜剧演员吉姆·加菲根通过使用替尔泊肽药物Mounjaro成功减重50磅(45斤)[2] - 替尔泊肽是首个获批的GIP/GLP-1双重激动剂,能够同时激活GLP-1和GIP两种肠促胰岛素激素[4] - 礼来公司SURMOUNT-5临床试验显示,替尔泊肽治疗组平均减重50.3磅(22.8公斤),减重幅度达20.2%[4] 替尔泊肽药物发展 - 2022年5月替尔泊肽获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商品名Mounjaro)[4] - 2023年11月替尔泊肽再次获FDA批准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减重(商品名Zepbound)[4] 患者使用体验 - 加菲根最初对药物效果持怀疑态度,但实际使用后体重明显下降[6] - 加菲根因膝盖疼痛和胆固醇问题决定尝试药物治疗[6] - 加菲根通过日常步行保持运动量,使用Apple Watch记录步数[8] 行业社群 - GLP-1俱乐部拥有数百位专业人士,覆盖产业链上下游[11] - 社群提供专题讲座、资源链接、学术推广和咨询服务[12] - 社群已有3W+粉丝和数百位专家参与GLP-1相关研究[13]
体重管理门诊重磅上线!两大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门诊规范设立与运行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2:00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 - 鼓励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 [5] - 门诊需整合儿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科室资源,并科学安排接诊频次 [5] - 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可建设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服务 [5] 体重管理服务模式优化 - 建立预约诊疗和转诊机制,针对体重异常人群提供营养、运动、心理等分类服务 [6] - 为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设计个性化管理方案 [6] - 推动多学科联合干预,建立诊疗协作网络并优化基层转诊流程 [6] 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并完善操作规范 [7] - 依据指南开展科学干预,规范药物使用和治疗方式选择 [7] - 利用互联网、AI等技术提升数字化随访和监测能力 [7]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各地需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健全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以激励医务人员 [8] -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省级部门需定期调度建设进展 [8] - 国家卫健委将开展全国性工作指导以确保政策落实 [8] 行业背景数据 - 全球肥胖人群规模近9亿人 [11]
GLP-1受体激动剂二十年进化史: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治疗革命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2:00
GLP-1受体激动剂的里程碑意义 - 2025年正值GLP-1受体激动剂问世20周年,标志着代谢性疾病治疗进入全新时代,彻底改变糖尿病治疗范式并开创代谢调控精准治疗新篇章 [3] - 该类药物从实验室冷门靶点发展为临床治疗核心,展现出从血糖控制到心血管保护、体重管理等多重获益的"器官保护"特性 [4] - 当前研究正向多靶点协同、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领域展现拓展应用潜力 [4] 科学研发历程与机制突破 - GLP-1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麻省总医院团队在胰高血糖素前体蛋白中发现37肽序列,后被确认为GLP-1 [6] - 80年代研究揭示GLP-1通过结合β细胞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飙升,大幅增强胰岛素基因表达与分泌 [6] - SELECT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0%,心血管死亡、心衰及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5%/18%/19% [7] 临床优势与多维作用机制 -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特性,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降糖效果媲美基础胰岛素 [13] - 通过中枢食欲调控实现显著减重,临床试验证实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独立于体重减轻效应 [7][12] - 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疗效超越单一GLP-1激动剂,挑战了传统对GIP受体作用的认知 [12][13] 代谢调控网络与未来方向 - 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构成代谢平衡核心三角,GLP-1通过"肠促胰岛素效应"维持餐后血糖稳态 [10][11] -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GLP-1分泌异常,表现为基础水平降低和餐后反应减弱,与肠内分泌细胞损伤相关 [11] - 未来研究需聚焦最佳适应人群筛选、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及不良反应防控,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9]
速递|司美格鲁肽骗保被点名!超量购买达2300余天,被暂停医保结算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12:00
医保骗保案件分析 - 高值药品成为医保骗保重灾区,冲击医药市场秩序 [2] - 上海市参保人牛某及其父母2年内跨多家医药机构超量购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牛某超出常规剂量800余天,父亲超出800余天,母亲超出700余天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仅适用成人II型糖尿病患者,而牛某为I型糖尿病患者 [2] - 上海医保部门责令牛某退款23258.03元,暂停联网结算3个月,对其父母也作出责令退款处理 [2] - 案件涉及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未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虚开票据、超量开药等问题线索已移交公安、卫健、药监等部门处理 [2] GLP-1产业链专家资源 -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围绕GLP-1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库 [6] - 该专家库已成为业内顶尖专业人士获取行业真知灼见的首要选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