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半小时替代8年研发?分子宇宙“Deep Space”功能,离AI替代研发更进一步
高工锂电· 2025-07-07 10:46
核心观点 - SES AI发布MU-0.5版本,推出新功能Deep Space,旨在替代电池研发的AI agent,将电池材料研发周期缩短至半小时内[1] - Deep Space从"问答助手"进化为"研发助手",具备推理和反问能力,能理解问题并给出成体系的解决方案[2][3] - Deep Space通过工程导向性和商业落地导向的提问,引导用户构建研发边界,生成可落地的完整研发建议[3] - Deep Space的推出预示电池研发方式的深层变革,体现从回答问题到理解需求、从盲目试错到有逻辑推理、从学术推荐到产业落地的三大进步性[13][14][15][16] - MU-0.5更新支持中文、韩文版本,更多功能将于9月MU-1版本推出,包括"材料-性能预测"能力[18] Deep Space的功能与特点 - Deep Space能反向提出多个关键问题,如使用场景、预算、目标量产时间等,贴近真实研发场景[3] - 通过反复提问引导用户构建与工程落地紧密相关的边界,生成具有可落地性的完整研发建议[3] - 案例演示显示Deep Space能分析现有配方的瓶颈,如传输、Si/Gr-SEI、NMC811-CEI等关键环节的问题,并提供分子信息[10][11][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Deep Space将传统电池研发中80%的试错时间转变为基于数据与逻辑推演的推理式研发,大幅压缩探索周期[15] - 生成的解决方案不仅科学上成立,更具备商业上可行的价值,契合电池企业对研发成果快速转化的核心诉求[16] - 国内锂电企业如宁德时代、天赐、比亚迪等都在探索AI工具,AI agent在电池行业的落地之战已悄然打响[18]
每日速递 | 四部门出台"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新政 2027年规模超10万台
高工锂电· 2025-07-07 10:46
电池 - 亿纬锂能与香山衡器集团旗下均悦云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在储能电芯供应链、新能源市场、产业资源等领域深度协同 共同推动工商业储能技术创新与全球市场布局 [2] - 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约 双方将在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检测认证、零碳管理、产品认证等方面展开合作 助力新能源产业规范发展 [3] - 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签署全面电动化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协同、产品平台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 [4] - 星恒电源与雅迪科技联合向京东交付首批符合国家标准的锂电版指定用车 首批交付车辆将主要用于京东家政服务、外卖即时配送等板块 [6][7] - 四部门发文促进大功率充电桩建设 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8][9] 海外 - 欧盟拟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扩展至下游产品 并计划引入更严格的反规避措施 该举措对出口欧盟的制造企业(特别是下游加工环节)将产生重要影响 [10][11]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英联翁伟嘉:从0到1再到量产应用,复合集流体迎接锂电新周期
高工锂电· 2025-07-06 11:29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行业从2010年"十城千辆"政策起步,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的完整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之一 [2] -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2010-2015)、爆发期(2016-2020)、全球化引领期(2021-2025),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能源体系变革深化等挑战 [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新技术迭代将聚焦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突破 [13] - 应用场景将从新能源汽车扩展至储能、船舶、eVTOL等全领域 [13][16] - 全球化成为核心命题,需解决海外建厂、技术输出等跨国经营挑战 [2][13] 高工锂电15周年活动内容 - 将调研走访超100家产业链代表企业,开展对话访谈 [4] - 视频策划包括对话20位企业领袖、新青年领袖及全球化主题圆桌讨论 [7][8] - 行业盛典将邀请超1000位产业链高层,回顾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 [15] 行业研究重点方向 - 将梳理电池、装备、材料产业链的技术、市场及竞争格局变化 [13] - 对细分领域TOP10企业进行发展回顾特写 [13] - 关注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后浪"企业成长 [16] 行业交流核心话题 - 复盘过去15年在技术、商业层面的得失 [10][11] - 探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 [10] - 企业将分享15年发展评价及未来15年规划 [11]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金汇能集团将作主题演讲
高工锂电· 2025-07-06 11:25
行业趋势 - 全球锂电产业正迎来能量密度竞赛关键阶段 新能源汽车续航需求突破1000公里 储能系统向长寿命高安全演进 [1] - 传统石墨负极难以满足下一代锂电池性能要求 硅碳负极材料凭借4200mAh/g理论比容量成为重要突破口 [1] - 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仍是制约商业化的瓶颈 [1]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2004年投身负极材料研发 依托中科院金属所中试平台转化技术 构建以成会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研发团队 [2] - 累计攻克35项国家发明专利 形成覆盖材料基础研究 中试转化到工艺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2]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试平台已支持20余个新型负极材料项目 其中10余个项目成功产业化 [2] - 在硅碳负极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通过独特纳米结构设计缓解硅材料体积变化 实现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和行业领先循环寿命 [2] 产品与产能布局 - 产品体系覆盖人造石墨 硅碳负极等多品类 具备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协同能力 [3] - 雅安基地年产能10万吨 年产值超20亿元 产品应用于动力汽车 高端储能 3C数码等领域 [3] - 重庆基地2024年10月投产 总投资10亿元 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 30万套再生石墨坩埚及3000吨硅碳负极 年产值30亿元 [3] - 规划盐城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
中创新航单月装机创新高,40%环比增速领跑全球
高工锂电· 2025-07-06 11:25
全球装机表现 - 2025年1-5月公司累计装机量达16.85GWh 位居全球第四位 [1] - 5月单月装机量4.82GWh创历史新高 环比增长40% 增速全球最快 [1] 技术布局与产品组合 - 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储能、船舶、飞行器等多场景 形成协同增长 [1] - 快充技术精准匹配国内需求 小鹏G7全系搭载公司5C超充AI电池 [2] - 插混市场推出"快充+高功率"组合 5C产品与15C放电电池同步应用 [2] - 牵头开发高安全圆柱电池方案 拟应用于小鹏汇天飞行汽车 [3] 客户拓展与国际订单 - 斩获现代汽车30GWh级别订单 计划用于IONIQ 5车型 [2] - 获大众集团定点 2027年底将同时供货三家合资车企 [2] - 已进入零跑、小鹏、吉利、广汽等国内主流车企供应链 [2] 商用车业务爆发 - 2025上半年商用车电池交付量超6GWh 同比激增280% [1][4] - 6月单月商用车交付首破1.5GWh 覆盖轻卡/重卡/公交等多类别 [4] - 电动重卡成本效益模型优化 干线物流渗透率加速提升 [4] 细分场景突破 - 完成沙特阿美混动工程船电池交付 国内唯一实现该类型交付 [4] - 参与长江/漓江电动化改造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项目 [4] - 南非/智利储能项目批量应用 抓住海外订单窗口期 [4] 产能扩张计划 - 常州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开工 主攻车载动力电池及无人机场景 [5] - 2025年国内常州/厦门/成都新建项目密集开工 [5] - 葡萄牙超级工厂动工 规划15GWh储能电池产能 瞄准欧洲市场 [5] - 2026年将迎来新一轮交付能力集中释放 [5]
锂电“反内卷”破局点初现
高工锂电· 2025-07-06 11:25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7月8-9日在四川邛崃举行,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聚焦"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的系统性变革 [1] - 专场二"新材料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汇聚天目先导、金汇能、尚水智能、华友循环及合肥恒力等企业,展示从材料创新到循环再生的完整产业链 [1][6] 负极材料创新 - 天目先导CVD法硅碳负极技术可支持能量密度超300Wh/kg的高性能电池,河南许昌生产基地规划总产能6万吨,一期1万吨已试生产,2025年预计贡献600-1000吨产能 [2] - 天目先导供应链深度整合,通过管道直连硅烷供应商优化成本,产品已导入CATL、三星、LG等头部客户 [2] - 金汇能依托中科院金属所技术攻克硅材料体积变化痛点,雅安基地年产能10万吨,重庆基地2024年新增10万吨负极材料及3000吨硅碳负极产能,盐城项目总投资50亿元 [3][4] 制造工艺突破 - 尚水智能干法电极工艺无需溶剂,降低生产成本15%以上,同时提升电极压实密度与机械强度 [4] - 公司推出A4纸大小的桌面智能装备加速实验室研发,创业板IPO拟募资5.87亿元建设高精智能装备基地,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市占率达60% [4][5] 电池回收与再生 - 华友循环构建全球化回收网络应对2025年中国预计82万吨退役电池,2025年5月发起全球循环网络共建倡议布局海外市场 [5] - 合肥恒力推出废旧电池回收连续化生产线,实现带电破碎和低能耗分离,设备已应用于北辰循环等实际产线 [5] 产业链协同价值 - 专场企业形成完整价值链:天目先导和金汇能推动材料创新,尚水智能赋能工艺升级,华友循环与合肥恒力实现循环再生,展示新能源产业性能与可持续性并重的发展路径 [6]
张小飞:全场景需求下,电池新材料竞争如何变?
高工锂电· 2025-07-05 10:47
大会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7月8-9日在四川邛崃举行 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1] - 大会聚焦动力电池、储能、新材料、设备及下游应用领域 探讨锂电产业在材料革新与生态重构下的发展路径 [1]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将发表"全场景 大空间 新格局"主题演讲 解析六大核心方向 [1] 场景爆发 - 3C数码、小动力、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传统场景持续渗透 低空飞行器、机器人、换电等新兴市场崭露头角 [2] - 全场景电动化浪潮已至 细分赛道需求差异显著 技术适配性要求更高 [2] - 新兴市场的爆发可能重构产业格局 [2] 市场空间 - 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需求持续领跑 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张 [2] - 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赛道增速惊人 未来十年需求潜力巨大 [2] - 规模扩张背后需关注供应链节奏 量增与质优的平衡 [2] 技术迭代 - 固态电池出货量快速攀升 企业竞逐市场席位 [3] - 钠电池在储能、动力领域崭露头角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3] - 新技术路线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传统企业面临破局挑战 [4] 储能赛道 - 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保持高增速 上半年受政策与关税因素影响出货激增 [4] - 大尺寸电芯成为新分水岭 企业技术差距逐渐拉大 [4] - 抢装潮后需求可持续性存疑 电芯大型化趋势下材料与工艺需突破 [5] 新兴领域 - eVTOL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用锂电池需求将快速增长 [5] - 低空经济与智能装备成为锂电应用新蓝海 [5] - 需攻克技术瓶颈 降低成本门槛 应对产业链配套挑战 [6] 全球化布局 - 中国企业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大 涵盖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6] - 海外建厂难度高 政策风险犹存 [6] - 需平衡本土化与全球化 在竞争中巩固全球主导权 [7] 新材料核心地位 - 新材料是串联全场景应用和技术迭代的核心纽带 [7] - 从固态电池电解质革新到钠电池材料体系突破 材料领域的突破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7] - 材料革新重构上下游协同的新生态 [7]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厦钨新能源、湖南恩捷、赣锋锂业等将做主题演讲
高工锂电· 2025-07-05 10:47
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全景 - 固态电池产业化涉及整个材料体系的协同革新,需重构电池内部电化学环境,包括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新型骨架材料及生产工艺的并行演进 [1] - 中国产学研力量正从不同维度切入,形成多路径、深层次的产业生态,涵盖基础研究、材料迭代和全栈整合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聚焦固态电池材料产业化与降本路径,汇集学界与产业界代表探讨技术进展 [1] 正极材料技术突破 - 容百科技推进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迭代:第一代8系三元材料已实现吨级验证且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第二代9系超高镍材料(容量>230mAh/g)已向头部客户吨级出货;第三代富锂锰基材料(容量>300mAh/g)计划2025年小批量出货 [2] - 厦钨新能源开发"NL"全新结构正极材料,通过稳定结构和宽层间距提升能量密度与倍率性能,并利用廉价金属替代实现远期降本潜力,已具备千吨级产能 [2][3] - 中南大学团队在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等钠电/锂电正极材料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3] 固态电解质创新 - 湖南恩捷采用"一步法"碳热还原工艺制备纯度99.9%的硫化锂,建成百吨级产能,预测3-5年内价格将降至50万元/吨 [3] - 恩捷构建全链条优势: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粉体离子电导率达6mS/cm并规划千吨级产线,推进卷对卷连续化制备自支撑电解质膜 [4] - 厦钨新能源开发独特硫化锂合成工艺,在纯度与成本上具备优势,同时布局LLZO和LATP粉体及浆料开发以改善电池安全性 [4] 辅助材料与系统整合 - 蓝廷新能源推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可增强锂离子传导并延长循环寿命30-50%,已与电解质企业合作开发"超级固态电解质(SSE)" [4][5] - 锋锂新能源实现全栈式整合:自主制备高纯度硫化锂/氧化物电解质,小批量量产500Wh/kg锂金属电池,并规划重庆、南昌产能拓展至低空经济与消费电子领域 [6]
高固含、低能耗、降成本,红运机械四大系统直击锂电制浆最痛处
高工锂电· 2025-07-05 10:47
锂电行业技术现状 - 锂电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关键交汇点,浆料制备工艺面临能效、环保、材料适配性等多重技术桎梏 [2]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高固含量制浆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4680电池、超快充等技术推动性能边界突破 [2] - 行业对低成本、高一致性需求迫切,传统制浆体系难以适配产业升级节奏 [2] 红运机械战略定位 - 公司深耕混合设备领域30年,以工艺革新破解行业困局,主张制浆工艺应成为释放材料潜能的钥匙 [3][4] - 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工匠精神,从加工厂发展为拥有百亩智能厂房、数百项专利的技术领军企业 [4]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优化产品性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6] 四大新品技术亮点 高效管线式制浆系统 - 正极制浆能耗低于45KWh/t,负极制浆能耗低于33KWh/t,60分钟快速制浆 [15] - 浆料粘度、固含量、细度极差均小于1%,稳定性指数低于0.09,分散均匀性指数低于0.5 [16] - 采用分离式捏合工艺避免金属污染,保留活性物质包覆层,适配所有材料体系 [17] 高速循环制浆系统 - 混合全程控温不超45℃,浆料稳定性指数最优达0.08,分散均匀性指数最优达0.22 [18][21] - 独立自循环分散系统适配中小批量生产,特别适合温度敏感材料 [21] 双螺杆连续制浆系统 - 产能覆盖30L/小时至1500L/小时,搭载15N・m/cm³超高比扭矩齿轮箱 [22][24] - 浆料稳定性指数0.08,分散均匀性指数0.16,特种合金螺杆实现高耐磨、低金属残留 [24] 干法电极工艺及设备 - 破解物料混合均一性不足、纤维化结构不均、批次一致性差三大瓶颈 [25] - 支持0-100米/秒线速度调节,-20℃至200℃精准控温,提升电极压实密度与能量密度 [31] 行业合作与未来布局 - 与赛科动力成立"全固态电池关键设备联合开发实验室",攻克高粘度浆料混合、低界面阻抗电极成型等痛点 [33] - 联合实验室将推动设备研发与材料特性研究同步迭代,加速全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 [35] - 公司实践印证国产装备在精细化、可靠性上已实现国际对标,为进口替代提供支撑 [35] 行业价值与启示 - 设备通过丰田137项参数审核,供货近300万台混动汽车,不良率从2.37%降至1.4%以下 [9][12] - 全材料体系适配能力与模块化设计响应多元化技术路线需求 [35] - 从国际对标者成长为技术定义者,专注工艺边界突破树立硬创新标杆 [36]
高工锂电15周年策划|天赐材料徐金富:锂电下一个15年 别再互相“残杀”
高工锂电· 2025-07-05 08:48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行业从2010年"十城千辆"政策起步,经历了从0到1、从弱小到壮大的完整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2] -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2010-2015)、爆发期(2016-2020)、全球化引领期(2021-2025),实现跨越式发展[12] - 2025年将作为转折点,开启新15年征程,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和能源体系深度变革[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新技术方向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迭代,应用场景将扩展至储能、船舶、eVTOL等领域[13] - 全球化成为核心命题,需解决从领跑到真正融入全球市场、培育跨国企业的挑战[2] - 将出现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生态重构及竞争格局变化[13][16] 高工锂电15周年活动规划 - 活动时间跨度为2025年3月至12月,包含调研走访超100家产业链企业、视频专访、深度报道等形式[4][5] - 视频策划包含三大板块:对话20位企业领袖和新青年领袖、圆桌派讨论全球化议题、产业链老友视频共创[7][8] - 行业盛典将邀请超1000位产业链高层,发布15周年纪录片并举办行业评选[15][17] 核心研究内容 - 复盘15年发展:分析电池/装备/材料产业链的技术/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聚焦细分领域TOP10企业[12][13] - 展望新周期:重点研究技术突破路径、全场景应用商业化路径及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实施[13][16] - 探讨话题涵盖产业得失评估、未来机会挑战、企业战略调整及高工锂电行业角色[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