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升科技(300073)
icon
搜索文档
196家公司获机构调研(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01:43
机构调研概况 - 近5个交易日共有196家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1] - 证券公司参与87.24%的调研活动,覆盖171家公司 [1] - 基金公司调研118家,阳光私募机构调研57家 [1] 机构关注度排名 - 精智达获138家机构调研,位列榜首 [1][2] - 信立泰获78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二 [1][2] - 恩华药业获77家机构调研,德赛西威获67家机构调研 [1][2] 调研频次分析 - 冰轮环境获4次调研,频次最高 [1] - 沪电股份获3次调研,福莱新材获2次调研 [1] 资金流向情况 - 20家以上机构调研股中,8只出现资金净流入 [1] - 当升科技净流入2.93亿元,德赛西威净流入1.03亿元,海伦哲净流入0.36亿元 [1] 股价表现分析 - 机构扎堆调研股中12只上涨,神工股份涨幅31.80%居首 [2] - 精智达上涨17.68%,信立泰上涨15.81% [2] - 17只出现下跌,汉钟精机跌幅13.31%最大 [2] 行业分布特征 - 医药生物行业受关注度较高,恩华药业、盟科药业等多家公司获密集调研 [2][3] - 机械设备行业覆盖广泛,精智达、汉钟精机等多家公司获调研 [2][3] -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活跃,当升科技、华通线缆等公司获关注 [2][3] 重点公司调研详情 - 科兴制药获22家机构调研,期间股价下跌9.84% [2][3] - 比亚迪获1家机构调研,收盘价107.29元 [7] - 华东医药获11家机构调研,收盘价41.73元 [4]
当升科技全固材料产业化加速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新型硫化物电解质优势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9-28 10:41
行业背景 -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锂电池应用场景拓展 市场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锂电池需求增长[1] - 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性能与成本的核心关键[1] - 富锂锰基材料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正极材料[1]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开发适配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1] - 系统解决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关键技术问题[1] - 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稳定制备[1] - 固态电解质具备良好界面浸润性和规模化供应能力[1] 研发布局 - 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二十余年 技术积淀深厚[1] - 多年前已着手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布局[1] - 固态锂电材料取得积极进展[1] 市场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14.1GWh[1] - 较当前出货量增长数十倍[1] -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1] - 固态电池市场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1]
2025千吨级放量,富锂锰基的“上探”与“下沉”
高工锂电· 2025-09-28 10:07
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进展 - 2025年产业化进展显著 材料正沿着高电压高比能(主要基于固态电池体系)与低成本动力应用两个方向并行发展[1] - 国内材料端出货初具规模 宁夏汉尧拥有万吨级生产线 年出货量达3000吨 其中大部分应用于4.5V以下场景[3] - 高比能固态体系中的富锂锰基应用潜力是国内更为重视的方向[4] 技术研发与企业动态 - 孚能科技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 采用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 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6] - 容百科技在全固态领域已有吨级出货 当升科技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开发并持续放量 格林美已有吨级以上产品出货[5] -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 设计内置型氟聚醚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使无负极软包电池实现604Wh/kg能量密度[7] 高电压路径技术突破 - 宁波富理通过构造10原子层可控氧缺陷区 将首次库伦效率从<85%提升至90%以上 比容量稳定在300mAh/g[7] - 实现全球首台百公斤级ALD设备规模化应用 在颗粒表面形成纳米级稳定涂层 实现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95%[7] - 万向一二三860Wh/kg天距电池、盟维科技760Wh/kg锂金属航空电池均采用富锂锰基正极[6] 低成本路径应用拓展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的富锰锂电池计划2028年量产 成本瞄准LFP电池[2][10] - 优美科计划在下一代入门级产品中采用富锂锰基与无序岩盐相体系[2][11] - 富锂锰基材料克容量达250mAh/g以上时 瓦时成本将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11] 材料性能指标 - 宁夏汉尧多晶型富锂锰基材料克容量达290mAh/g 单晶型达294mAh/g 在客户测试中做到1050周无衰减[9] - 应用自研卤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在卤化物全固态电池体系中克容量发挥可达315mAh/g[9] - 4.5V以上的高电压材料克容量达280-300mAh/g 性能指标可迈过1000圈乘用车动力应用门槛[16] 产业化进程与挑战 - 2025年以来产业化步伐加快 预计2026年末至2027年初为关键节点 将有多个工程化样品推出[19] - 近五年是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的关键期 工程化问题和量产经验积累将推动成本逐步降低[20] - 固态电池体系工程化难度大 正极、固态电解质及整电池的界面处理仍是主要技术瓶颈[17] 协同开发模式 - 宁夏汉尧与国内多家布局固态的电池企业合作 推进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在固态电池体系的开发[9] - 通过国家重点项目和企业项目深度绑定客户 在国内2027年初步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共识下推动材料应用[18] - 必须与电池厂、设备商、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以确保材料稳定性和应用落地[17]
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8 06:25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10GWh增长至2030年614.1GWh 但全固态电池短期内面临量产难、成本高、产业链不完整、界面阻抗高等挑战 [1][2] - 国内技术路线多元 半固态布局早且产业链完整 全固态方案未定型 国际厂商如丰田、日产采用高镍正极+硫化物电解质 预计2027年后量产 [1][2] - 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 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 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市场空间 [2] 技术进展 - 中汽新能规划全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 能量密度目标2026年400Wh/kg、2027年420Wh/kg 2030年前推进富锂锰、金属锂及无负极技术 [2] - 当升科技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 实现超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 已开始10吨级批量出货 [2]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通过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 增强界面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 提升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2] 市场表现 - 本周固态电池指数上涨1.3% 2025年累计上涨50.4%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6% [3][4] - 细分板块中电池上涨1.6% 铝塑膜上涨1.1% 涨幅前五个股为鹏辉能源(+18.6%)、先导智能(+17.8%)、当升科技(+11.2%)、海顺新材(+9.3%)、天赐材料(+9.2%) [4] 产业链布局 - 推荐关注固态电池板块 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正极及电解质材料商(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等)、设备商(纳科诺尔、先导智能等)以及导电剂、复合膜、负极、集流体、铝塑膜等细分领域标的 [2]
固态电池行业周报(第十六期):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20250928
开源证券· 2025-09-28 03:2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6]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3][25] - 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为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带来新增长点[3][25]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10GWh,2030年达614.1GWh[3][28] - 中汽新能规划2026年实现400Wh/kg能量密度,2027年提升至420Wh/kg[3][32] - 清华大学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能量密度达604Wh/kg并通过安全测试[3][27] 本周板块回顾 - 固态电池指数本周上涨1.3%,2025年累计上涨50.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6%[4][11] - 统计范围内固态电池相关标的平均下跌0.4%,电池板块上涨1.6%,铝塑膜板块上涨1.1%[4][11][13] - 日均交易额941亿元,较上周下降8.6%[12] - 涨幅前五个股:鹏辉能源(+18.6%)、先导智能(+17.8%)、当升科技(+11.2%)、海顺新材(+9.3%)、天赐材料(+9.2%)[4][17] - 跌幅前五个股:中一科技(-10.2%)、天铁科技(-9.7%)、远航精密(-9.5%)、德龙激光(-9.2%)、海辰药业(-8.5%)[4][17] 行业动态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采用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提升界面稳定性和离子传导能力[3][27] - 全球全固态电池面临量产难、成本高、产业链不完整、界面阻抗高等挑战[3][28] - 国内半固态电池布局较早且产业链完整,全固态方案尚未定型[3][28] - 国际厂商如丰田、日产采用高镍正极+硫化物电解质路线,预计2027年后量产[3][28] 个股动态 - 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3][32] - 当升科技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产品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客户[3][30] - 锂德能源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固态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预计2030年全面达产[29] - 新亚强依托有机硅技术积累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德尔股份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多元化[31]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当升科技“买入”评级,三元构筑盈利基石,铁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格隆汇· 2025-09-28 01:50
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并导入多家固态电池客户 [1] - 富锂锰基材料突破关键技术问题 开发出中高容量(220-250mAh/g)和超高容量产品(>280mAh/g) [1] - 固态电解质成功开发多种电解质体系并实现规模化供应能力 [1] 产品出货规划 - 钴酸锂正极25H1倍率型市占率超50% 预计2025-2027年出货0.6/0.85/1万吨 同比增长100%/42%/18% [1] - 2027年全固态NCM有望实现千吨级出货 富锂锰基实现百吨级出货 [1] - 主供客户包括实达、亿纬、豪鹏、锂威、冠宇等企业 [1] 业务结构优势 - 三元构筑持续盈利基石 铁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1] - 综合性能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1] - 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1]
东吴证券:维持当升科技“买入”评级,三元构筑盈利基石,铁锂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9-28 01:40
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并导入多家固态电池客户[1] - 成功开发多种固态电解质体系并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1] - 全固态NCM材料预计2027年实现千吨级出货[1] 富锂锰基材料技术突破 - 突破富锂锰基材料关键技术问题[1] - 开发中高容量(220-250mAh/g)和超高容量(>280mAh/g)产品[1] - 富锂锰基材料预计2027年实现百吨级出货[1] 钴酸锂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倍率型产品市占率超过50%[1] - 预计2025-2027年出货量分别为0.6/0.85/1万吨[1] - 出货量同比增长100%/42%/18%[1] - 主要供应实达、亿纬、豪鹏、锂威、冠宇等客户[1] 盈利预测调整 -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1]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1] - 维持买入评级[1]
硫化物掺碘、氧化物掺锂,固态电解质“升级”进行时
高工锂电· 2025-09-27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技术路线转向对现有固态电解质的掺杂改性以提升综合性能 而非追求全新材料体系[1][2]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进展 - 碘掺杂成为硫化物电解质重要改性方向 显著改善锂金属负极适配性 促进锂沉积均匀性并抑制枝晶生长[3] - 碘作为固态氧化还原介质 加速固-固转化反应速率 提升电池倍率性能[3] - 当升科技已建成数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小试产线 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实现稳定制备 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4] - 掺碘硫化物离子电导率达10mS/cm 可在低于5Mpa压力下运行 满足应用端需求[5] 硫化物路线供应链风险 - 每GWh固态电池需消耗90吨碘 需求远超钙钛矿光伏组件(每GW约10吨)[6] - 全球碘矿资源由海外巨头垄断 国内厂商面临潜在供应链风险[6][7]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迭代 - 技术路线从LATP向LLZO演进 LLZO在离子电导率(个位数mS/cm级别) 电化学窗口(大于5V)和电化学稳定性方面优势突出[8][9] - 久吾高科LLZO产品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mS/cm 显著高于LATP的0.5mS/cm[13] - QuantumScape采用LLZO技术路线 并通过掺杂Ga进一步提升离子电导率[14] 氧化物路线供应链格局 - LATP核心原料二氧化钛中国储量占全球29% 供应链稳定[10] - LLZO原料供应两极分化: 氧化镧等稀土材料中国产量占全球70% 但锆原料进口依赖度达90%以上[10][11] LLZO规模化制备挑战 - 高导电性立方相难以稳定获得 锂元素易挥发导致烧结无法完全致密化 影响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15][16] - 超快烧结技术(UFS)在1200℃下进行45秒热冲击 可获得理论致密度99%的纯相立方LLZO薄膜 极大减少锂挥发[17] - QuantumScape的Cobra工艺和无接触闪烧技术实现该思路[18] - 热压法(HP)和电弧等离子烧结(SPS)通过加热加压获得高致密度(大于95%)陶瓷片 但设备昂贵产能低 难以满足量产需求[18] 产业化工艺创新 - 极速加热致密化工艺避免物理接触 为连续化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能性[19] - 太蓝采用电解质浆料直接湿法涂覆极片 比独立制膜层压工序更少 更具量产潜力[20] - 久吾高科通过低温固相-气氛烧结协同工艺 改善锂挥发问题 实现超过95%产品批次一致性[20]
当升科技: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3:15
公司动态 - 当升科技于9月26日晚间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1]
当升科技(300073) - 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2025-09-26 08:02
股权与股本 -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于2025年7月10日全部完成[1] - 公司总股本由506,500,774股增加至544,293,668股[1] 章程与资本 - 2025年8月12日,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章程修订案》[1] - 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4,429.3668万元[1] 工商登记 - 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领取新版《营业执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