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

搜索文档
前大疆如影产品负责人苏铁创业,瞄准影像赛道
雷峰网· 2025-09-17 09:14
核心观点 - 前大疆如影产品负责人苏铁离职创业 瞄准AI拍立得赛道 该产品集成桌面打印和热升华技术 主攻海外高端市场[3][4] - 智能影像产品被视为仅次于手机的品类 市场确定性高于智能眼镜 AI拍立得需求稳定且技术可行 投入相对轻量[4] - 创业团队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估值很高 创始人曾带领如影产品线实现从零到数十亿营收[4] 技术特点 - 采用热升华技术 通过加热色带将颜料渗透至相纸 显著提升分辨率和色域覆盖[4] - 色彩过渡自然且细节丰富 产品定价定位高端市场[4] 市场定位 - 重点开拓海外市场 满足用户对即时成像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3][4] - 实体照片需求增长推动小型打印相机市场发展 具备广阔市场前景[3] 团队背景 - 创始人苏铁曾任大疆如影产品负责人 接手产品线7年间实现数十亿营收[4] - 离职后获影石 安克等企业接触 某大疆系初创团队曾邀请加盟[4] - 团队目前处于快速组建阶段[4]
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Bot Auto 完成其首次无人化枢纽间验证运输
雷峰网· 2025-09-17 09:14
核心观点 - 侯晓迪创立Bot Auto并成功实现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全无人化验证运输 目标成为无人驾驶行业的OpenAI [1][2][9] - 公司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冗余系统实现无遗漏感知 并依靠算法学习与模拟训练提升系统决策能力 [5][6] - 2024年10月完成2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由线性资本和M31 Capital领投 [3] 技术实现 - 卡车配备15个摄像头 8个激光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 实现近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 [5] - 系统具备多层防护机制 包括冗余设计 健康监测和最小风险fallback方案 [6] - 通过端到端安全验证和封闭场地测试确保运行设计域(ODD)内的安全性 [6] 商业进展 - 2025年9月17日完成休斯顿枢纽间全无人验证运输 覆盖昼夜场景且无远程协助 [2] - 已在休斯顿与圣安东尼奥之间开展配备安全驾驶员的商业运输业务 [10] - 计划未来数月开展休斯顿-圣安东尼奥枢纽间无人化商业货运运输 [11] 创始人背景 - 侯晓迪为加州理工博士 计算机视觉专家 曾担任图森未来CEO并实现技术里程碑 [9] - 2023年因创始团队理念分歧离开图森未来 同年创立Bot Auto [9] - 提出"无人驾驶是登山"理念 强调最终登顶而非行业竞争 [11]
收购芯来,芯原的第二增长曲线浮出水面
雷峰网· 2025-09-17 09:14
文章核心观点 - 芯原半导体收购芯来智融旨在成为RISC-V行业头部企业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市值和竞争力 市场反应积极[2][3][6][7][11][12][13] - 收购对芯原短期业绩无直接影响 但可能改变其与Arm及其他RISC-V IP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长期需平衡生态伙伴关系[4][15][16][17] - 芯原可能继续并购其他IP公司(如高速接口IP)以完善产品组合 推动市值增长 当前订单和资金支持后续收购[19][20][22] 收购背景与战略目标 - 芯原收购国内RISC-V CPU IP供应商芯来智融 后者估值25-30亿元 芯原市值近千亿元[2][10] - 目标是通过收购成为RISC-V行业领导者 弥补中低端产品线 潜在进入高性能RISC-V CPU市场[6][7][11][12] - 芯来2023年营收6945.99万元 近两年年收入六七千万元 2023年接近盈亏平衡(剔除股份支付净亏损82.91万元)[8][9][10] 芯来公司状况 - 芯来成立于2018年 是国内三大RISC-V CPU IP供应商之一 专注嵌入式AIoT市场 产品定价具竞争力[8][10][11] - 拥有100多名工程师 人力成本较低(武汉、西安基地) 2023年资产总额4.70亿元 营收6945.99万元[9][10] - 被收购前未盈利 2023年净亏损3179.2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净亏损82.91万元)[9] 市场与生态影响 - 收购后芯来IP可能提价 芯原需应对高性能RISC-V市场竞争(国内已有流片成功案例)[11] - Arm涨价可能推动客户转向RISC-V 为芯原提供利润增长机会 但可能影响与Arm合作关系[15] - 其他RISC-V IP供应商(如阿里玄铁、晶心科技)或调整与芯原合作 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可能转向推荐竞品[16][17] 芯原业务与资本动态 - 2025年上半年IP授权业务收入2.8亿元 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在手订单30.25亿元(环比增23.17%) 新签订单11.82亿元(环比增150%)[20] - 股价因订单增长过去一个月翻倍 收购芯来后首日涨停20%[3][20] - 研发团队约2000人(IP团队700-800人 定制团队1000人) 资金通过定增和授信支持后续收购[21][22] 未来战略方向 - 芯原可能并购高速接口IP公司 弥补现有产品组合缺口 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22] - 逆周期布局RISC-V生态 通过行业论坛(如滴水湖论坛)积累影响力超7年[12][21] - 资本市场需新叙事维持市值 收购与客户合作进展为关键股价驱动因素[4][20][21]
两架小鹏飞行汽车相撞坠机!官方回应:间距不足发生接触,人员安全;刘强东喊话王兴:企业家不应该变成仇人;余承东自曝坚持要造旅行车
雷峰网· 2025-09-17 00:35
闪极科技人事变动与AI眼镜产销问题 - 技术合伙人潘欣及多名中高层骨干(包括CTO、品牌总监、人力总监等)相继离职,核心团队动荡 [4] - AI眼镜"拍拍镜"A1预售宣称首批限量5万台、年销售额目标超6亿元,但用户反映未按时收货,公司回应为"系统Bug" [4][5] 小鹏飞行汽车事故与业务进展 - 长春航展预演期间两架eVTOL飞行器因间距不足相撞,一架坠毁起火,至少一人受伤 [7] - 小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定价约200万元,已获超2000份订单,并在阿联酋获特殊飞行许可 [8]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上汽高管批评手机品牌造车营销过度强调"唯一、特别、最",呼吁长期主义;小米汽车8月交付量超3万台,累计交付33万台 [10] - 华为鸿蒙智行8月交付新车44,579辆,问界系列占比近90%,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11] - 小米汽车调整SU7 Ultra销售体系,原专属销售团队"Ultra Master"转为普通销售,需承担多车型指标 [20] 企业治理与高管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原董事长尹荣造被免职,曾提议在公司亏损情况下为自己发放200万元月薪(年薪2,400万元),公司2023年净亏损1.26亿元 [11][12] - 第十大股东公开指责尹荣造"靠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否认其技术贡献 [12] 新产品与市场策略 - 华为享界S9T旅行车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5,000台,余承东坚持布局冷门旅行车市场(份额仅1%),认为其符合家庭多元化需求 [15] - 奇瑞汽车启动港股IPO,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2024年销量260.39万辆(出口占比44%),净利润143.34亿元 [22] 科技与AI行业动态 - 豆包月活用户达1.57亿,环比增6.6%,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AI App榜首;DeepSeek月活环比降4% [19] - OpenAI组建人形机器人算法团队,聚焦物理交互实现AGI,加剧与特斯拉、谷歌等竞争 [27][28] - 云服务商CoreWeave获英伟达63亿美元算力订单,股价涨7.6%,2024年营收19.2亿美元(同比增超700%) [32] 国际合作与业务调整 - 淘宝拟在微信内开设小程序并接入微信支付,交易闭环或加速平台互通 [25] - 福特德国工厂因电动车需求低迷计划裁员1,000人,生产班次缩减,累计裁员将达2,900人 [32][33] 企业高管变动 - 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退休,王稚聪接任中国区业务运营管理 [22][23] - 东风本田调整领导班子,曹东杰出任执行副总经理,曾负责制造、技术等领域 [23][24] 网络服务与硬件故障 - 星链连续3个月服务中断,最新故障影响超4.3万名美国用户,原因未公开 [27] - 英国手机厂商Nothing获2亿美元融资,挑战苹果和三星,主打透明设计风格 [28][29]
北汽董事长喊出「余总是最强产品经理」,享界S9T起售价30.98万元,一小时订单量破5000丨智驾前线
雷峰网· 2025-09-17 00:35
产品定位与战略意义 - 享界S9T是享界品牌的第二款旗舰车型 定位为旅行车 基于旗舰9系平台打造 首发采用"寰宇之星"新车标[2][4] - 北汽与华为对车型寄予厚望 双方高层在发布会上强调产品力 称体验为"神一般的存在"[2] - 开发过程存在内部争议 北汽研发团队认为旅行车市场规模较小 但最终选择相信华为余承东的判断[3] - 上市一小时大定订单突破5000份 工厂产能为每两分钟下线一台新车 目标产能翻番 9月21日开启交付[7][8] 产品配置与性能参数 - 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增程版Max车型配备37度电池包 综合续航1225km 售价30.98万元;Ultra车型配备53.4度电池包 综合续航1305km 售价34.98万元;纯电版均配备100度电池包 Max后驱版续航801km 售价32.98万元 Ultra四驱版续航701km 售价36.98万元[6][7] - 整车尺寸5160*2005*1492mm 轴距3050mm 车宽和车高较S9分别增加18mm和6mm[8] - 装载空间超越D级车 二排座椅放倒后空间达1677L 搭配车顶行李架等附加容积514L[10] - 纯电版两驱最大功率227kW 四驱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58kW和227kW;增程版搭载1.5T增程器 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 电机最大功率227kW[12] - 风阻系数0.23 零百加速3.95秒 麋鹿测试成绩83.3km/h[12] - 底盘高度113-163mm 涉水深度430mm 配备空气悬架[14] 技术亮点与创新功能 - 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 发动机启停振幅下降90% WLTC百公里油耗6.15L[16] - 支持15分钟充电超50%电量 鸿蒙智行合作充电桩超140万根[18] - 采用全新途灵底盘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全系标配空气悬架与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20] - CDC减震系统阻尼调节范围提升一倍 响应速度10ms级别[21] - 应用六合一全域融合架构 整合六大控制模块 控制决策延迟降低至原来十分之一 端到端调度效率提升10倍[23][26] - ADS智能驾驶系统协同下 道路空间建模精度提升达100倍[26] - 搭载晕车舒缓2.0 起步舒适度提升60% 刹车舒适度提升90% 转弯舒适度提升20%[28] 智能驾驶与安全系统 - 全车配备36个传感器 包括3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和高固态精光雷达 支持120km/h雨夜刹停[32] - Spotlight功能可在夜间自动追踪并高亮显示前方移动物体[5][34] - 搭载华为ADS 4智驾系统 支持自定义离车泊入辅助[36] - 采用"六横八纵"座舱设计 乘员舱前后结构100%使用顶级超高强度热成型钢 四门两盖100%使用铝合金材料[36] - 配备9个安全气囊 包含远端气囊与超长侧气帘[38] - 电池安全依托华为"巨鲸"平台 构建15层防护体系 通过远超国标的测试标准[38][41] 用户体验与场景功能 - 智能座舱搭载16.2英寸中控屏 显示面积提升12% 支持手势转移屏幕内容 配备副驾屏[28] - 支持24小时智能新风 全车8块防晒玻璃遮阳率100%[30] - 整车支持220V交流电输出 最高6000W车外放电功率 车内配备200小时备用电量 最大输出功率2.2kW[5][43] - 尾门区域设置两个外部挂钩 集成鸿蒙旅拍系统支持1080P高清画质[45] 市场表现与战略投入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93万辆 问界M9累计交付超23.8万台[47] - 北汽与华为加深合作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200亿资金 围绕设计、智驾、智舱、品质安全四大领域推进技术迭代[48] - 将组建享界事业部专属团队 建立双重质检体系和专属销售服务渠道[48] - 享界S9在增程版上市后销量大涨 6月单月交付4154台 环比提升94.7%[49]
冲破 AGI 迷雾,蚂蚁看到了一个新路标
雷峰网· 2025-09-16 10:20
大模型发展瓶颈 - 数据压榨已到尽头 AGI实现面临突破难题 [2][4] - 自回归范式存在单向建模缺陷 导致模型无法逆向推理和修正错误 [16][17][18] - 出现人名截断 语义颠倒 医疗诊断左右混淆等基础错误 [13][15] 当前技术迭代方向 - 马斯克提出提纯数据方案 尝试打开AGI大门 [5] - 多模态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Open AI发布GPT-4o实现多模态感知 [7][8] - 斯坦福李飞飞提出视觉是智能基石的观点 [8] 扩散模型新范式突破 - 蓝振忠与李崇轩合作推出LLaDA-MoE模型 基于扩散理论架构 [12][50] - 扩散模型具备并行解码 双向建模和迭代修正三大优势 [32][33][34][35] - 模型在20T高质量数据上训练 总参数量7B 激活参数量1.4B [63][66] 技术性能表现 - LLaDA-MoE在MMLU测试中获得67.18分 超越LLaDA1.0的65.50分 [71] - 在数学任务GSM8K测试中获得82.41分 接近Qwen2.5-3B的86.28分 [71] - 代码任务MultiPL-E测试中获得52.53分 显著优于LLaDA1.0的29.08分 [71] 行业发展意义 - 首次验证MoE架构在扩散语言模型上的放大效应 [71] - 为行业提供全新技术路径 打破自回归范式垄断 [54][72] - 蚂蚁集团开源模型权重和推理引擎 推动社区共同发展 [74][77] 未来挑战 - 生成速度需提升 当前扩散模型每秒仅50token 远低于自回归300token [72] - 更大规模扩展仍需突破 包括block diffusion等技术难题 [72] - 需要更多研究人员参与 加速扩散语言模型生态建设 [73][78]
博大数据 CEO 张永健:资本追逐、政策红利、人才短缺,东南亚智算市场是机会还是陷阱?丨智算想象力十人谈
雷峰网· 2025-09-16 10:20
出海东南亚的战略意义 - 东南亚是智算中心出海的必争之地 菲律宾是出海第一站 因其人口大国地位和数字化转型加速 [5] - 数据中心厂商出海是寻找新增长曲线的重要途径 东南亚市场投资回报率比国内高出2%-3% [5] - 政策环境变化推动数据本地化存储 菲律宾要求政府数据不得上云且海外数据回流 带动本地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5] 市场驱动因素 - 东南亚算力规模总体基数小 两年前总体算力规模不到100兆瓦 目前市场增长达5-6倍 [12] - 国家定位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部分算力供给北亚、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区使用 [13] - 人口和互联网应用驱动需求 东南亚互联网和云计算渗透率高 文化融合程度高吸引外商投资 [13] - 政策与供应链优势 马来西亚水电价格低且有国家补贴 泰国政府已开始补贴 印尼和越南局部推动建设 [13] - 5G基站建设完善 关键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 为数据中心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14] 出海策略与客户定位 - 服务混合多元需求的市场策略 既聚焦大厂需求保障核心收益 又储备零散客户平衡单一大客户风险 [7] - 客户群体包括当地政府、当地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出海客户 马来西亚数据中心去年下半年被中美云厂家填满需求 [28] - 跟随国内大厂绑定出海可保障上架率 定制化建设使上架率快速满载 未经充分调研的项目易陷入无人采纳困境 [6][27] 成本与收益分析 - 东南亚建设数据中心速度比国内快1-2年 内部收益率(IRR)期望值高出2%-3% [18] - 海外电价可能是国内2倍 但成本高低需对照服务客户群和整体成本结构 本地客户接受当地市场价 [19] - 国内企业可依托成熟供应链和运维经验优化成本 [19] 政策与建设周期 - 未来两到五年内 越来越多国家将出台数据本地化存储或跨境流动限制政策 [20] - 中国团队建设周期通常12至18个月 依赖海外当地团队可能延长至一至两年 [20] - 当前是布局海外数据中心的关键机遇期 需结合政策窗口与建设周期因素 [21] 人才与文化挑战 - 人才短缺是核心挑战 东南亚平均工作年限较低 熟练技术和运维人才储备不足 [22] - 采取"引进+培养"双线并行模式 派遣核心骨干进行项目交付 同时招募培训本地人才 [22][24] - 文化融合与互信是出海终局 属地化需要多元文化团队 否则影响效率及创新活力 [8][25] - 外派高管可应对短期挑战 但长期需培养当地人才 外派成本更高且需处理海外突发情况能力 [23][24] 博大数据的具体布局 - 在菲律宾建设当地城区最大智算中心之一 机柜数量超过3600台 [4] - 项目规模超过100兆 主要跟大厂合作 同时储备足够零售客户 [29] - 计划将布局扩展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及中亚地区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 [29] 战略建议 - 明确战略定位 选择追求短期价值或构建长期可持续运营能力 [30] - 确定市场定位与辐射策略 如服务本土需求或一国辐射多国 [30] - 运营模式灵活应变 采用经验输出加本地化运营模式 平衡效率与风险 [30]
贝恩放手、东阳光进入,或成全秦淮走上REITs筹备之路?
雷峰网· 2025-09-16 00:28
文章核心观点 - 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以280亿元现金完成出售 由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银团收购 此次交易为IDC行业带来估值参考 并可能推动险资进入该领域 同时为秦淮数据REITs筹备扫除障碍 [2][3][9][10] 收购背景与交易结构 - 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以280亿元现金出售 收购方为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保险投资机构与地方政府基金组成的银团 [2][3] - 此前贝恩资本曾收到润泽科技42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的约束性报价 但最终未达成交易 [6] 收购方东阳光的优势 - 东阳光2024年总营收达121.99亿元 同比增长12.4%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1.24亿元 现金储备和融资能力较强 [7] - 东阳光背靠国资 有利于数据主权安全 且稳定的资本能支持秦淮发展扩大 [6] - 东阳光在电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有技术积累 尤其在绿电资产和液冷核心材料方面 能与秦淮数据形成技术互补 [3][8] 交易对秦淮数据的意义 - 此次交易为秦淮数据REITs筹备扫除障碍 此前受外资控股限制 无法参与国内REITs市场 [2][4] - 东阳光的国资背景和技术积累 能为秦淮数据提供稳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 助力其应对IDC行业挑战 [6][8][19] IDC行业估值与金融化趋势 - 秦淮数据此次收购的EV/EBITDA约为13倍 被视为合理价值区间 而A股上市IDC公司普遍在20-30倍 估值偏高 [10] - 险资开始进入IDC领域 此次收购中出现险资和地方国资的影子 显示该类资产逐渐得到认可 [9][10] - IDC行业属性更匹配REITs对于"成熟不动产+稳定现金流"的核心要求 万国数据和润泽科技的REITs项目公众认购倍数达三四百倍 一日售罄 [12] 秦淮数据的核心竞争力与挑战 - 秦淮数据通过技术创新获取头部大客户信任 如字节跳动曾为其贡献82%的收入 但近年营收增速放缓 2024年相比2022年增长32.86% [14] - 过度依赖头部客户 未来能否留住核心客户是影响盈利稳定性的关键问题 [15] - 合约到期压力临近 2017-2018年达成的十年期合约陆续到期 算力市场超大规模受众有限 [18] - 技术研发曾受资本限制 贝恩资本不赞成公司进入发电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 导致技术研发更多与供应商共创 [18] 行业协同与市场影响 - 东阳光与秦淮数据的结合 在能源和液冷技术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但两者基因不同 最终合并效应有待观察 [8] - 东阳光收购秦淮数据后 股价在公告发布前三个月累积上涨165.79% 显示IDC对二级市场的带动效用 [8]
小米16改名小米17!雷军:全面对标苹果,正面迎战;美的回应员工离职被欠薪:薪资已结清;大疆扫地机上市一月遭遇用户退货潮
雷峰网· 2025-09-16 00:28
小米17系列发布计划 - 小米16改名小米17系列 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 小米17Pro和小米17ProMax 将于本月发布[2][4] - 小米高管称这是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跃迁 产品力跨代升级 全面对标iPhone并正面迎战[2][4] - 线下门店已接受盲订 但具体发布和发售时间尚未公布[4][6] 美的集团用工争议 - 美的回应"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事件 称经调查考勤记录和监控显示工时正常 无加班到21点情况[9][10] - 公司表示因银行账号异常导致工资多次转入失败 已于9月13日当面结清薪资 不存在故意欠薪行为[9][10] - 发帖人在警方介入下承认发布内容与事实不符 已删除网帖并道歉[10] 大疆扫地机市场表现 - 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系列8月6日上市 售价区间4699-6799元[10] - 上市一月出现用户反馈分化 部分用户赞赏工业设计和避障功能 也有用户反映漏扫 清洁不净等问题[10][11] - 官网提供30天退货政策 但线下门店不支持无理由退换[11] 一加手机系统优化 - 一加中国区总裁称通过软硬协同创新打破安卓卡顿刻板印象 搭载ColorOS系统和高刷新率硬件[11][12] - ColorOS 16已开启Beta测试 首批机型包括一加13 一加13T和OPPO Find X8系列[12] 字节跳动离职传闻争议 - 抖音副总裁回应"字节离职员工"帖子 称调查发现多为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引流卖课[13][14] - 公司已起诉其中一家机构并获法院判决 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14] 京东国际扩张受阻 - 京东收购英国Argos业务谈判破裂 因未能就关键商业条款达成一致[14][15] - 这是京东近期在欧洲第二次收购受挫 此前曾撤回对英国电器连锁Currys的收购意向[15] 智己汽车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5.56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8.25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75.04%[15][16][17] - 前8月销量3.15万辆 仅完成2025年10万辆销量目标的31.5%[16][17] - 8月销量6569辆 同比增长42.9% 但需在剩余4个月实现月均1.71万辆才能达成目标[16]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前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吴保军在澳洲创立Greentech 聚焦本土汽车品牌和多品牌经销商业务[17] -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2024年创立常州扭劲科技[24][25] - 禾赛科技与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签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24] 零售行业新趋势 - 京东 美团 阿里纷纷布局硬折扣超市 采用源头直采和自有品牌策略降低成本[18][19] - 京东涿州店开业头两天吸引10万人次 美团快乐猴店出现每15分钟补一次货的火热场面[18] 荣耀营销策略 - 前荣耀CEO表示小米优势正是传统手机品牌弱点 荣耀将学习小米营销但发展自身战略控制点[20] 魅族产品战略调整 - 魅族22被称史上打磨最久手机 数字系列不再区分Pro版与标准版 定位综合体验旗舰[22][23] - 采用6.3英寸屏幕 强调单手操作与视觉体验的平衡[23] 奔驰电动车业务调整 - 奔驰将弃用EQ品牌 改用"纯电"前缀命名 如纯电C级 纯电E级等[23] - EQ系列多款车型销量低迷 EQA上月销量194辆 EQE销量142辆 EQB销量294辆[23] 国际科技企业动态 - 特朗普预计第四次延长TikTok"不卖就禁"法案执行期限 该应用在美国拥有1.7亿用户[27] - 英伟达因违反反垄断法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实施进一步调查 涉及2020年收购迈络思案[28][29] - 苹果AI高管Robby Walker将于10月离职 这是三个月内第三位离职的AI高管[29] 科技巨头市值表现 - 谷歌市值首破3万亿美元 成为继英伟达 微软 苹果后第四家3万亿美元市值公司[30] - 当前美股四大巨头市值:英伟达4.26万亿 微软3.79万亿 苹果3.53万亿 谷歌3.04万亿美元[30] - 谷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云业务收入136亿美元激增32%[30] 智能硬件新品规划 - 苹果将在12-16个月内推出无显示屏智能眼镜 需连接iPhone使用 国行版本上市存疑[30][31] - 亚马逊"柯伊伯计划"卫星互联网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末为美加英法等国提供服务[33] - 计划年底前部署超200颗卫星 最终构建3200多颗卫星星座 2028年覆盖全球[33]
独家丨前钉钉CEO叶军计划创业,投身于AI Agent赛道
雷峰网· 2025-09-15 11:34
叶军离职创业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离职后计划投身AI Agent创业 已与多家投资机构接触[3] - 创业项目初步方向是做面向To B场景的AI Agent[3] - 叶军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 2007年正式加入阿里巴巴 历任阿里软件、速卖通、企业智能、政务钉钉等多个部门负责人 2021年接任钉钉CEO成为第二任掌舵者[4] 团队组建与背景 - 叶军已初步搭建团队 部分成员是其在阿里的老战友[5] - 范之岳担任二把手 曾是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技术风险负责人、技术质量架构师、B2B事业群研发效能平台及对外云效平台产品负责人[5] AI Agent行业趋势 - 2025年被称为"AI Agent商业化元年" 企业意识到需要智能体平台结合自身数据发挥大模型价值[5] - 企业希望围绕核心业务搭建智能体 以实现降本增效、精准运营、风险防控等目标[5] - 越来越多玩家涌入AI Agent领域创业 应用场景覆盖金融、商旅、SaaS等 但技术成熟度仍有很大进步空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