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社

搜索文档
5月15日可能是英伟达真正的“解放日”
美股研究社· 2025-05-07 11:57
关税争端与ADR修订影响 - 2025年4月关税争端对英伟达的影响已被市场计价且可能是暂时的 [1] - 5月15日特朗普政府将宣布修订后的《AI扩散规则》(ADR),预计对英伟达构成重大利好,可能推动估值倍数和股价回升 [1] - 当前ADR分级制度可能转向政府间许可协议,修订后或大幅减少限制,成为双边谈判筹码 [2] 估值与财务指标分析 - 英伟达当前第一财年非GAAP市盈率为26倍,显著低于历史平均36倍,估值压缩明显 [2] - PEG比率仅为0.74倍,远低于Magic 7中值1.29倍(如Meta)及GARP投资者追求的1倍门槛 [2][3] - 对比同业:微软(32.46倍)、苹果(28.60倍)、特斯拉(177.61倍)的远期GAAP市盈率,英伟达(27倍)处于低位 [3] 中国市场与收入结构风险 - 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171亿美元销售收入,但仅占小部分,其他第三组国家/地区贡献更少 [4] - 当前ADR限制对英伟达直接影响约10%,主要源于中国数据中心H20 AI GPU投入,游戏、汽车等业务受影响较小 [4] - 89.04%收入来自计算和网络部门(硬件销售为主),图形部门占10.96%,硬件导向收入易受供应链和关税冲击 [6] 竞争与供应链风险 - 英伟达面临芯片行业普遍风险:激烈竞争和全球供应链漏洞,对中断高度敏感 [6] - 硬件销售占主导(相对于数字服务)更易受征税和供应链扰动影响 [6] 催化剂与上行潜力 - 5月15日ADR修订可能成为股价关键催化剂,若限制放宽将释放上行空间 [1][2] - 当前股价已反映关税下行风险,但未充分定价ADR修订带来的潜在利好 [6]
AI 猛投、关税搅局,亚马逊重进 “下蹲期”?
美股研究社· 2025-05-07 11:57
亚马逊2024年1季度财报核心观点 - 整体业绩中规中矩,在保守预期下表现尚可,但下季度利润指引偏低引发担忧 [4][11] - AWS增长未提速但利润率超预期,零售业务普遍走弱但好于悲观预期 [4][11] - 公司进入短期投入产出错配期,长期竞争壁垒仍稳固 [12] AWS业务表现 - 营收同比增速16.9%,较上季放缓2pct,低于卖方预期的17.3% [4][13] - 经营利润率39.5%,超上季和市场预期分别2.6pct和4pct [4][17] - 面临AI算力供给瓶颈,传统非AI需求走弱,市场对其下半年增速预期悲观 [15][13] - 服务器折旧年限缩短至5年背景下利润率仍提升,需关注一次性因素影响 [17] 零售业务表现 - 泛零售营收1264亿,同比增速6.9%,较上季降速2.2pct [5][19] - 北美零售增速从9.5%降至7.6%,国际零售名义增速降3pct至4.9% [5][19] - 1P自营零售和3P商家服务增速均降至中个位数,变现率不再提升 [6][23] - 北美经营利润率6.3%,环比降1.7pct;国际地区3%持平预期 [7][29] 广告与订阅业务 - 广告收入增长17.7%,环比仅降0.3pct,超预期的16.2% [7][23] - 订阅收入增长9.6%持平上季,剔除汇率影响实际增速提升1pct [7][23] - 两项业务展现抗周期能力,类似Netflix和Google/Meta情况 [7][23] 成本与资本开支 - 毛利率50.6%同比提升1.3pct,超预期的50.2% [32] - 履约费用率同比扩大0.2pct,显示零售业务重回投入周期 [32] - Capex达260亿,虽环比略降但仍超预期的251亿 [8][35] - 折旧占总营收比重环比升0.9pct至9.2%,对毛利拖累加大 [5][32] 业绩指引 - 下季度营收指引1590-1640亿,中值隐含增长9.1% [8] - 经营利润指引130-175亿,上限低于市场预期的177亿 [9] - 隐含经营利润率10.8%低于本季11.8%,预示利润率收缩 [9][11]
台积电:记住,这样的黄金机会并不常有
美股研究社· 2025-05-07 11:57
行业地位与客户依赖 - 台积电是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在价值链中扮演关键角色,苹果、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等巨头均依赖其芯片制造能力[2] - 英特尔试图通过台积电缓解代工领域挑战,但市场对其能否成功找到制造合作伙伴存在质疑[2] - 公司2025年Q1财报显示媒体对英特尔合作的猜测可能过度,市场对其未来走势信心增强[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台积电2025年Q1实现35%以上营收大幅增长,并维持2025年20%左右营收增长预期[2] - 公司对2024-2029年AI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0%以上保持信心[4] - 长期营收增长轨迹预计为20%,但40%的AI收入增速不可持续[6] - 当前估值8.9倍预期EBITDA,接近10年平均水平9倍,尚未出现明显溢价[6]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 超大规模资本支出需求疲软的担忧被夸大,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计算公司财报表现强劲[3] - 微软在AI商业化方面的进展为整个AI价值链带来机遇[3] - 高性能计算需求预计将持续推动股价,但智能手机和汽车领域仍面临周期性逆风[3] - 客户因台积电的成功和可靠性,可能不愿选择英特尔更高风险的生产方案[4] 产能与资本支出 - 台积电在650亿美元生产基地基础上,追加10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厂[4] - 预计2026年起先进封装产能紧张状况将缓解,产能消化威胁可能上升[6] - 公司年度资本支出中值达400亿美元,规模具有可自由支配特性[8] 市场情绪与股价表现 - 4月低点时的悲观情绪过度,股价已形成"V"型底部并收复3月大部分失地[8] - 股价接近180美元阻力位,短期波动可能加剧,但回调或成入场机会[8] - 美国经济结构性制约可能限制"V"型复苏延续至2025年1月历史高点[8] 政策风险 - 特朗普政府启动半导体行业关税调查,可能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3] - 亚利桑那州生产基地有助于缓解潜在关税影响[4] - 关税政策后果尚不明朗,可能抵消云计算公司资本支出带来的收益[6]
“关税大棒” 痛击酒旅出行,Airbnb 既没增长、也没利润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核心经营指标 - 总预订金额(GBV)为$245亿,同比仅增长7%,疫情后首次跌破10%,剔除汇率影响增速也仅9% [4] - 总间夜预订量同比增长仅7.9%,环比降速6.4pct [4] - 平均每日房价(ADR)同比下降0.9%,为4Q22以来首次下滑 [4] - 北美地区间夜单量增长仅低个位数,欧洲地区增长中个位数,南美和亚太地区分别增长20+%和15% [5] 收入与变现率 - 营收$22.7亿,同比增长6.1%,环比降速5.7%,剔除汇率影响增速8% [5] - 变现率同比微降8bps,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 [6] - 营收增速跑输GBV增速,变现能力遇到瓶颈 [5][6] 费用与利润 - 市场营销费用同比增长8%,产品研发费用增长17%,均高于营收增速 [6] - 计划2025年投入$2~2.5亿推广新业务 [6] - adj.EBITDA利润率下滑1.4pct至18.4%,连续四个季度缩窄 [6] - 2Q25指引adj.EBITDA同比持平或略微下降,全年目标利润率34.5%,同比收窄1.9pct [8] 地区表现 - 北美地区需求走弱最严重,间夜单量增长仅低个位数 [5] - 剔除北美地区,整体间夜增速可达11% [5] - 南美和亚太地区表现坚挺,墨西哥和日本贡献显著 [5] 未来指引 - 2Q25营收指引中值$30.2亿,同比增长约10%,含复活节时间错位带来的2pct顺风 [7] - 预期2Q25间夜单量增长继续放缓,客单价同比持平 [8] - 宏观环境逆风下,公司被迫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新业务投入导致利润率下滑 [10] 估值与市场预期 - 当前市值对应25年adj.EBITDA估值倍数约18x,GAAP下PE达28x [10] - 利润增长预期显著提速前,估值不具备性价比 [10] - 业绩呈现全面走弱趋势,增长端和盈利端同时恶化 [9][10]
Wolfspeed:史诗级轧空还是巨额亏损?为何我要在公布盈利前买入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公司概况 - Wolfspeed专注于碳化硅半导体技术,该技术在效率与性能上优于传统硅,适用于电动汽车、工业电力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等高需求领域[1] - 公司属于利基芯片厂商,其发展前景取决于碳化硅技术的演进速度以及下游行业需求增长[1] 财务表现 - 过去两年股价下跌超80%,2016年起收入持续下滑,2020年后虽有增长但面临资产负债表恶化问题[3] - 当前债务负担高达40亿美元,叠加自由现金流持续为负值,财务压力显著[5] - 若现金消耗趋势延续,2026年或需再融资,可能导致股东权益稀释[7] 近期股价波动 - 上个月股价单日涨幅超5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更换首席财务官、公布资本结构优化计划、重申2025年业绩指引[8] - 空头挤压现象明显,当前空头流通量占比约40%[8] 业务运营 - 莫霍克谷晶圆厂上季度营收5200万美元,本季度预期5500万至7500万美元,该厂是核心增长引擎但依赖电动汽车行业发展[12] - 北卡罗来纳州Siler City工厂(投资50亿美元)的竣工进度是重要里程碑[12] 战略调整 - 计划2026财年实现2亿美元收入,实施裁员20%的成本削减方案,同步大幅缩减资本支出[13] - 可能获得《CHIPS法案》7.5亿美元资助,目前已达成初步协议但尚未获批[14][15] 短期催化剂 - 技术面呈现看涨信号:突破短期均线并形成20日/50日均线金叉,去年10月类似形态后股价反弹至200日均线[18] - 若重现此走势,股价或上涨20%至6美元区间[19] 业绩预期 - 下季度营收指引1.7亿至2亿美元,毛利率区间-3%至7%,每股收益预期-0.88至0.76美元[9][11] - 业绩电话会议中关于晶圆厂进展和重组计划的细节可能比实际数据对股价影响更大[12][13]
英伟达:即使经过大幅回调,也并非便宜货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核心观点 - 英伟达面临盈利增速放缓、估值过高及贸易政策风险,但仍是盈利能力强劲的公司 [1][13][14] - 数据中心收入占比达90.5%,业务结构高度集中 [4] - 贸易紧张局势导致芯片出口受限,可能影响55亿美元季度收入 [1][3] - 公司估值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仅PEG比率相对合理 [12][13] 财务表现 收入趋势 - 季度总收入从71.92亿美元(01 FY24)持续增长至393.31亿美元(04 FY25) [4] - 最新季度收入环比增长12%(350.82亿→393.31亿美元),但增速远低于早期季度(如01 FY24至02 FY24增长88%) [7] - 数据中心收入增长最显著:从42.84亿美元(01 FY24)增至355.8亿美元(04 FY25) [4] 利润率与负债 - 毛利率从2025年Q1的78.9%下降至Q4的73.5% [9] - 负债率低且现金流充沛,但持续高增长难度加大 [9] 估值分析 - 市盈率(TTM)38.27,显著高于行业中位数20.62 [12] - EV/EBITDA(TTM)33.14,行业中位数为16.82 [12] - 股息收益率0.03%,远低于行业平均1.66% [12] 竞争与风险 - DeepSeek成为强劲竞争对手,可能威胁市场份额 [13]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直接影响H20 GPU销售,潜在损失55亿美元季度收入 [1][3] - 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导致美国经济放缓,进一步抑制芯片需求 [3] 市场反应 - 股价从150美元高点回调,但仍接近一年前水平 [11]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股价波动,但若政策缓和可能推动估值修复 [13][14]
Uber只是值得买入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总预订量同比增长18%至4419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平均每单笔订单(MAPC)增长14%至171亿次及使用频率提升 [1] - 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0%至11959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同比飙升44%至184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翻倍至1706亿美元(+122%) [2] - 净利润显著改善,从2023年同期的1429亿美元增至6883亿美元,运营利润增长18%至770亿美元 [2] 运营指标 - 月度活跃平台消费者(MAPCs)达171亿,同比增长14%,总行程量增长18%至3068亿次 [2] - 出行和配送领域需求创纪录,推动总预订量增速超预期上限,公司已超额完成三年财务目标 [3] 管理层展望 - 公司称2024年第四季度为"史上最强劲季度",强调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战略机遇,对2025年长期战略保持信心 [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预订量指引为4200-4350亿美元(同比+114%-154%),调整后EBITDA预计179-189亿美元(同比+30%-37%) [4] - 管理层历史业绩呈现"低调承诺、超额完成"特点,过去8个季度中有7次营收超预期 [5] 市场预期与估值 - 分析师预计2025年Q1收入同比增长146%至1161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070美元 [3] - 华尔街普遍看好,33位分析师中30位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中值9020美元(潜在涨幅约5%) [9][11] - 公司股价年内已上涨40%,导致5年复合增长率预期从25%下调至17% [11] 宏观经济与行业环境 - 充分就业环境支撑消费者支出,短期内需求无下滑迹象,但贸易战可能带来未来不确定性 [9] - 美元走弱缓解了55个百分点的汇率阻力,有利于Q1国际业务表现 [5]
四面楚歌,奥特曼妥协了!OpenAI公布重大公司调整,放弃成为营利性公司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来源 | 新智元 刚刚,OpenAI终于放弃成为营利性公司! CEO Sam Altman的理想主义又回来了: 我们想为世界打造一个大脑,并让人们能够非常轻松地用它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简单地说,OpenAI未来的公司结构会有如下四个特点: OpenAI的非营利董事会——那个Ilya还在曾短暂解雇Sam Altman的董事会——将继续监督其商业子公司,而这个子公司也将从一个「有上限的 盈利企业」转变为像Anthropic和xAI一样的公益公司(PBC)。 新的PBC子公司中,投资者和员工将持有普通股票,其增值没有上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 OpenAI 未来更容易筹集更多资金。 Sam Altman说,过去他认为OpenAI是唯一的——在看起来可能会有一个主导的AI时代努力,设计一个「限制汇报的公司」是有意义的——但在 一个有许多优秀人工智能公司的世界里就没有意义了。 他说,OpenAI仍将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来将其服务带给「全人类」。 同时,Sam Altman还发布了一封全员公开信,在信中解释了OpenAI即将如何改变未来。 OpenAI将继续由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控制 现有的营利公 ...
AI日报丨突发!消息称英伟达RTX 5090 D显卡确定禁售中国大陆市场,英伟达将取消厂商2025Q2的订单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AI行业动态 - 黑石集团总裁认为数据中心需求仍有很大增长空间,AI领域每年都有显著增长 [3] - 伯克希尔哈撒韦高管指出AI将成为保险和风险定价领域的变革者 [3] - 苹果与Anthropic合作开发AI编程平台Xcode新版本,整合Claude Sonnet模型,可能用于内部代码编写和测试 [3] 半导体与硬件 - 三星电子已启动HBM3E 12Hi内存全面量产,但尚未通过英伟达供应资格测试,存在库存风险 [4] - 英伟达RTX 5090 D显卡因美国出口管制面临全面停售,AI性能削减超30%,极端场景下达60% [4] 公司融资与债务 - 苹果发行45亿美元债券,为两年来首次,包括15亿美元三年期及各10亿美元的五年期、七年期和十年期债券 [6] - 苹果有80亿美元债务将于5月至11月到期,债券订单总额超100亿美元 [7] - 苹果可能利用投资级债券利差收紧的时机发行债券 [7]
迪士尼第二季度业绩前瞻:增长机遇还是增长陷阱?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1:59
公司业务与收入模式 - 公司是一家全球娱乐巨头,收入来源多元化,包括票房收入、订阅费以及主题公园的门票、酒店住宿和餐饮销售[1] - 公司将业务划分为三大部门:娱乐、体育和体验[1] - 体验部门是公司最赚钱的业务,营业利润率达27.15%,其次是体育部门(13.66%)和娱乐部门(9.53%)[4] 核心业务部门表现 - 娱乐部门收入从2022财年的395.69亿美元增长至2024财年的411.86亿美元[4] - 体育部门收入在2023财年略有下降至171.11亿美元后,于2024财年回升至176.19亿美元[4] - 体验部门收入增长显著,从2022财年的280.85亿美元增至2024财年的341.51亿美元[4] 流媒体业务与竞争格局 - Disney+用户数量已达1.25亿,但近期报告略有下降,第二季度预测亦将证实此趋势[3] - 若将Hulu和ESPN+计入,整个流媒体生态系统的用户总数为2.36亿[3] - 公司正效仿奈飞打击密码共享行为,以期促进用户增长和收入[4] - 流媒体领域竞争激烈,奈飞全球用户数突破3亿,YouTube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竞争对手[1] 战略举措与未来展望 - 公司正全力打造"Disney+"为终极流媒体平台,并计划与ESPN捆绑以增强吸引力、减少用户流失并延长用户生命周期[2] - 备受期待的ESPN旗舰直接面向消费者服务计划于今年夏末推出,旨在保持ESPN品牌价值并提升每用户平均收入[2] - 公司预计体验部门每年将增长6%至8%,并预测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至231.7亿美元,略高于市场普遍预期[5] 财务表现与估值分析 - 基于贴现现金流分析,假设2025年至2029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2.6%,计算出公司总企业价值为1851.0亿美元[6] - 当前公司企业价值为2118.3亿美元,显示估值可能存在略微高估[6] - 经调整净债务后,每股权益价值计算出的公允价值约为95美元,暗示股价略微被低估[7] - 公司预期市盈率为20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及奈飞,但因其增长前景疲软而风险更高[7]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公司正经历从有线电视向流媒体转型的过程,这可能蚕食自身市场份额[1] - 主题公园门票价格被指过于昂贵,引发关于消费者可负担性的担忧[1][3] - 漫威系列IP被指难以持续产生收入,创作者和粉丝均显疲态,公司对新流媒体服务内容的需求正在消退[3] - 公司营收虽保持增长,但盈利能力出现起伏,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预计同比仅增长0.34%至1.20美元,远低于奈飞接近20%的增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