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新车当二手车贱卖,老外抢疯了
投中网· 2025-07-07 06:10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出现大量"0公里二手车"现象,即新车注册后未行驶即转为二手车销售,价格比新车低20%-30%甚至腰斩 [4][5][6][7][8] - 该现象源于供需失衡和价格战压力,车企通过经销商"压库"完成销售任务,经销商再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48][49][51] - 该模式已形成跨境产业链,通过中亚等地区"平行出口"至俄罗斯等市场,2025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3万辆 [18][19][21] - 行业监管趋严,商务部已召开座谈会规范乱象,但根源在于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 [16][49][57] 市场表现 - 具体案例:原价39万宝马3系售价22万,26万岚图FREE售18万,29万蔚来ET5T售18万 [4][5][6] - 线上平台有数千家公司销售此类车辆,涉及大众、比亚迪、奥迪等品牌 [8][14] - 俄罗斯市场部分车型折扣达建议零售价7折,形成完整改装和出口产业链 [11][21][26]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40.9%(2025年),但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仅7.9% [38][39] 行业影响 - 扭曲真实供需:虚高销量误导车企产能规划,加剧产能过剩 [51] - 损害消费者权益:二手车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存在库存车安全隐患 [37][42][44] - 扰乱价格体系:价格战导致产业链利润受压,2025年多轮降价潮挤压利润空间 [50][55] - 跨境贸易风险:俄罗斯政策调整已影响计税方式,出口市场面临重构 [33][34] 企业应对 - 直营模式车企(如特斯拉、蔚来)未出现该现象,主要存在于经销商体系 [49] - 多家车企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试图缓解产业链压力 [56] - 行业协会建议车企稳定经销商价格体系,避免恶性竞争 [54] - 部分企业通过该模式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 [32]
一家氢能商用车,Pre-A轮融了12亿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7-07 06:10
新消费赛道 - 咖啡品牌Mosska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 [4] - 星鸾文传获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5] - 阅文集团战略投资毛绒潮玩品牌超级元气工厂,获得10%股权 [6] 硬科技赛道 - 凌川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快手集团领投 [14] - 飓芯科技获得3亿元B轮融资,由深创投和中国国新领投 [17] - 卡文新能源完成12亿元Pre-A轮融资,新增北京绿色能源基金等股东 [10][11] - 天瞳威视完成5亿元D轮融资,由国资背景产业基金及科技产业资本参与 [20] - 希微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合创资本、富瀚微电子等参与 [8] - 铁近科技完成近2亿元战略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 [9] - 深海智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云泽资本领投 [12] - 泽华环境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由陕西省政府引导基金领投 [13] - 申科谱工业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锦富资本、珠海科创投等参与 [15] - 华太极光完成A轮融资,由锡创投领投 [16] - 赛那德完成B++轮融资,由初辉资本、豫资涨泉基金投资 [18] - 纳氟科技连续完成Pre-A轮及Pre-A+轮数千万融资,由富华资本、复星创富领投 [19] - 海德氢能获中国石化资本战略增持 [21] - 协氢新能源完成战略融资,由超威集团投资 [22] - 航天飞鹏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北创投、昆仑北工基金等联合投资 [23] - 格见半导体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微禾投资领投 [24] 大健康赛道 - 睿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由金科君创独家投资 [26] - 中析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中信建投资本领投 [27] - 麦科奥特完成超亿元D轮融资,由浙商创投旗下临海启泽基金领投 [28]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 - 新言意码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数亿美金,红杉中国参与投资 [30] - BetterYeah AI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 [31] - 职小二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安徽金浦数创战新基金领投 [32] - 智谱获得10亿元战略投资,由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投资 [33] - 创步科技完成3200万元A轮融资,由中海洋盛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 [34]
潮玩风云:一半神话,一半泡沫
投中网· 2025-07-06 03:01
行业概况 - 中国潮玩相关企业数量达2.23万家,其中2025年1-4月新增3443家 [9] - 2024年中国泛娱乐玩具市场规模1018亿元,预计2029年达2121亿元 [9] - 行业呈现显著二八效应,头部企业如泡泡玛特与第二梯队营收差距悬殊 [11][17] 头部企业动态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补货导致二手市场价格腰斩,股价单日下跌5.33%,市值蒸发467亿港元 [6] - 52TOYS三年亏损近2亿元,2024年营收仅为泡泡玛特五分之一 [17] - TOP TOY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5%,但仍不足泡泡玛特三分之一 [17] 资本运作与IPO浪潮 - 2025年潮玩企业扎堆IPO:布鲁可8个月速登港交所,52TOYS、铜师傅文化递交申请 [14] - 名创优品计划分拆Top Toy赴港IPO,融资目标3亿美元 [14] - 第二梯队潮玩品牌市盈率从2024年8倍涨至15倍,单笔投资门槛升至亿元级 [19] IP竞争格局 - 52TOYS六成营收依赖"蜡笔小新"IP,但面临名创优品、泡泡玛特同IP产品线挤压 [23][24] - 量子之歌2.35亿元收购Letsvan 61%股权,押注自有IP"WAKUKU" [32] - WAKUKU通过明星营销实现爆发:王一博联名款48小时售罄,二手溢价超300% [37]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东莞玩具出口额超120亿元,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2] - 泡泡玛特借Lisa带货Labubu打开东南亚市场,但中小品牌因供过于求陆续退出 [43] - 新兴品牌"娃三岁"在越南四个月创251万元销售额,Heyone黑玩东南亚销量破百万 [46][47] - 中东市场潜力显现:BTS演唱会门票二手价涨至6916元,文化消费前景广阔 [49][50] 商业模式挑战 - 潮玩IP开发路径与内容IP生长规律相悖,需通过影视化等手段延长生命周期 [26][30] - 渠道商模式面临名创优品冲击,后者年均上新3000款产品占据80%授权市场 [21] - 全球潮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21亿美元,文化出海成关键增长点 [52]
190亿,“中国英特尔”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06 03:01
公司概况 - 兆芯集成是一家主打国产CPU的上海明星独角兽企业,已申请科创板上市 [4] - 公司完全掌握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自主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 [4] - 产品支持国内商用和开源操作系统,兼容x86指令集及Windows等国际主流系统 [4] - 目前估值达到190亿元 [6] 发展历程 - 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委旗下联和投资与威盛公司合资成立,重点发展x86 CPU [9] - 2014年牵头"核高基"项目子课题,投入费用约30亿元 [9] - 2017年发布国内首款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的国产通用CPU [11] - 已成功设计研发并量产六代CPU产品,覆盖桌面PC、服务器等多个领域 [11] 财务与研发 - 2022-2024年三年累计收入超17亿元(3.4亿→5.55亿→8.89亿) [18] - 同期研发投入超27亿元 [14] - 2024年净亏损9.51亿元 [18] - 计划通过IPO募集超41亿元用于多个处理器研发项目 [18] 产品与技术 - 拥有已授权专利1434项、14项软件著作权和5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7] - "开先"系列CPU面向桌面PC,"开胜"系列面向服务器 [17] - 与300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超20万个软硬件适配项目 [17] - 产品已应用于政务、金融、教育、能源等领域 [17] 行业背景 - 国产CPU/GPU企业迎来上市潮,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 [20][21] - 摩尔线程估值310亿元,燧原科技205亿元,壁仞科技160亿元 [23] - 科创板政策调整有望加速半导体企业IPO进程 [23] - 半导体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23]
一笔漂亮的交易,老LP拿回4倍回报
投中网· 2025-07-06 03:01
行业趋势 - 全球接续基金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报告96笔交易,同比增长12.9%,占私募股权退出交易的14% [22] - 超大规模接续基金交易频现,如贝恩资本20亿美元多资产接续基金、英国Inflexion 23亿英镑欧洲最大接续基金 [24][26] - 接续基金定价改善,多数交易定价在NAV 90%以上,部分顶级资产出现溢价交易 [28] Vista Equity Partners - 专注企业软件和数据技术领域,第八期旗舰基金规模达2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Mega-Fund之一 [5] - 采用高度纪律化运营模式,通过"Vista标准操作程序手册"(VSOPs)系统化改造被投企业 [10] - 核心项目CSG由TIBCO(43亿美元收购)与Citrix(165亿美元收购)合并而成,目标打造全球顶级企业软件巨头 [6] CSG项目运营 - 合并后实施严格成本控制,裁员15%(超2000人),债务/EBITDA从11.5倍降至7.6倍 [16][17] - 调整后利润率超50%,接续基金估值较2024年仅折价5%,老LP可获得4.1倍回报(年化约14%) [7][18] - 当前估值300亿美元,但债务水平仍高于IPO市场接受的3.5倍EBITDA标准 [20] 并购策略 - 通过TIBCO七年运营积累经验,为Citrix并购提供业务整合基础 [15] - 更换管理层(如任命"斧头人"汤姆·克劳斯为CEO)彻底改革企业文化 [16] - 横向并购扩充产品线,TIBCO五年完成7笔收购(总金额约10亿美元) [12] 市场案例 - Vista为CSG募集56亿美元接续基金(约400亿人民币),创单项目接续基金规模纪录 [2] - IDG资本5亿美元接续基金涵盖13项境内外资产,折扣有限反映资产质量 [27] - Inflexion接续基金为原LP带来3.4倍回报、28% IRR和15亿英镑净收益 [26]
LP周报丨又一险资巨头下场,投了只核电基金
投中网· 2025-07-05 06:3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与中国核电联合成立中核田湾核电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额15.01亿元,中国人寿认缴12亿元占比80%,险资长周期属性与核电项目高度匹配[5][6] - 本周LP圈共17条新动态,重点包括30亿盐城并购母基金、20亿瑶海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中核田湾核电基金等[7] - 湖南省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设立方案,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30] 新基金动态 中核田湾核电基金 - 中国人寿与中国核电成立中核田湾核电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额15.01亿元,中国人寿认缴12亿元占比80%[5][6][9] - 中国核电2024年营收772.72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运营25台核电机组占全国装机量40%以上[5] 区域科创母基金 - 芜湖组建30亿元鸠兹科创湾母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已设立4只子基金总规模27亿元[10] - 合肥瑶海区设立20亿元科技创新投资基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领域,管理机构兴泰资本累计管理规模超1300亿元[18][19] - 四川省成立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LP包括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都新经济产业基金等[12] 产业专项基金 - 安徽设立10亿元国控未来材料基金,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三大领域[13][14] - 盐城设立30亿元产业并购母基金,采取"1+N"运作模式,重点筛选"5+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 - 陕西设立10亿元新能源汽车AIC股权投资基金,全省首只聚焦该产业的AIC基金,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全国第三[24][25] 金融机构合作基金 - 平安资本等成立33.01亿元私募股权基金,平安系连续设立等额基金体现"区域深耕+股权投资"战略[11] - 工银投资与深投控成立20亿元科创私募基金,深投控总资产1.2万亿元,2024年营收2714亿元[17] - 国投先导与元禾璞华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重点关注全产业链投资机会,助力上海半导体龙头企业[27] 新兴产业基金 - 浙江成立10亿元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采用"双GP双国资"管理模式,全省低空制造产业规模近百亿元[28] - 南京设立9亿元空地数智产业基金,聚焦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江宁优势产业[16] - 东湖高新参与出资5亿元东高前沿二期基金,重点投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领域,东湖高新区2024年GDP突破3200亿元[20][21] GP招募 - 湖南省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分为综合类及专业类早期科创型两类,存续期10年,返投比例1.0-1.2倍[30]
光伏,活在产能出清的恐惧中
投中网· 2025-07-05 06:33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持续洗牌已7个季度,产能严重过剩但龙头企业仍存,中小企业大量破产[4][5] - 2024年1-5月光伏新增装机198GW(占全年预测七成),但价格持续下滑,N型TOPCon组件成交价跌至0.68元/W成本线[6][9] - 2024年至少70家光伏企业破产,电池片组件企业占40%,跨界企业如信濠光电、绿康生化等加速剥离光伏资产[8] 价格与成本压力 - 各环节价格全面低于现金成本:N型电池片0.235-0.26元/W(现金成本0.26-0.28元/W),硅片0.9-1.25元/片(头部成本0.8-1.0元/片),多晶硅N型复投料3.44万元/吨(生产成本41.43元/千克)[12] - 隆基、晶科等龙头下调组件报价0.01-0.03元/W,N型TOPCon电池片价格较5月初降2.5分/W,硅片降0.12-0.13元/片[9][10] - 高盛预测2025年下半年全球组件需求降40%,中国降57%,行业或再现价格战[12] 产能过剩与出清障碍 - 2024年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1360GW、1154GW、1056GW、1107GW,超全球需求一倍[15] - 产能扩张未止:2024年上半年69个主产业链项目投资3921亿元,2025年前5个月新增16个项目投资282亿元,技术路线转向BC与钙钛矿[15] - 地方国资接盘阻碍出清,如绵阳国资收购炘皓新能源、厦门建发入主中利集团,导致企业"死而不僵"[16][17] 企业财务表现 - 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中40%亏损,隆基、通威等15家亏损超10亿元,前10大亏损企业合计亏530亿元[19] - 2025年Q1五大龙头(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通威)合计亏损84亿元,通威单季亏25.93亿元[20] - 行业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超70%企业资金净值为负,现金流压力成为生存关键[21] 行业整合呼吁 - 天合光能高纪凡呼吁政策强制约束新增产能,协鑫朱共山建议"市场化兼并重组+技术淘汰"[21][22] - 硅料端拟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收购公司整合产能,协鑫科技称最快2024年达成协议[22] - 行业共识需加快人为干预出清,避免全行业持续失血[22]
外国投资人,开始赞美996
投中网· 2025-07-05 06:33
996工作制的争议与演变 - "996"工作制从被普遍批评为职场糟粕到被硅谷创投圈重新提倡为"美德" [2][3] - Bolt公司曾推行"4天工作制"后取消并裁员20% 恢复高强度工作模式 [3][15] - Revolut创始人批评欧洲创业者过度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导致竞争力不足 公司2023年营收达22亿美元 估值450亿美元 [6] 硅谷投资人对996的立场转变 - 红杉资本迈克尔·莫里茨2018年指出中国996体现"集体进步渴望" 商业效率优于加州 [5] - Index Ventures合伙人马丁·米格诺特主张996应成AI时代创业公司标配 列举湾区公司搬迁/统一休假等案例 [9][11] - 20VC创始人哈里·斯特宾斯强调全球竞争下每周工作7天成为必要策略 [7] 创业者心理健康与工作强度 - Antler调查显示75%欧洲创始人周工作超60小时 70%认为创业是人生最难阶段 [8] - Startup Snapshot数据:70%创业者心理健康受影响 仅10%敢向投资人倾诉 [18] - Balderton Capital发现三分之二创业者经历严重倦怠 部分因投资人推崇"睡睡袋"文化 [21] 行业文化冲突与反思 - 硅谷舒适文化受质疑 Scale AI前CTO批评免费餐食/午睡舱等福利破坏工作纪律 [14] - 安迪·邓恩案例显示创业者躁郁症与创造力可能存在关联 融资时需隐瞒病情 [20][22] - 网络游戏式总结被引用:抵制无效内卷但承认适度强度价值 [23] 跨国比较与文化差异 - 欧洲创投圈激烈反驳996主张 Insight Partners投资人称其体现"时间管理无能" [7][8] - 中国"发愤忘食"理念被硅谷引用为996哲学依据 [12] - 不同世代创业者对压力承受度存在显著差异 [17]
俩“中国英伟达”,给了FA两亿
投中网· 2025-07-04 09:07
核心观点 - 中国GPU厂商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在Pre-IPO轮融资中支付了高额融资顾问费,合计约2亿元,反映出创投行业局部回暖迹象[1][9] - 两家公司融资规模巨大,摩尔线程Pre-IPO轮融资52.25亿元,沐曦股份两轮融资合计86.16亿元[6][9] - GPU行业研发投入高、竞争激烈,公司需要持续融资支持发展[15][16][21] 融资顾问费情况 - 摩尔线程2024年应付融资顾问费1.27亿元,占其他应付款的51.72%,是2024年该项增长18%的主要原因[3][5] - 沐曦股份2025年1-3月服务费剧增至9181.51万元,主要由于产生大量融资顾问费[7][8] - 两家公司合计支付FA费用约2亿元,显示头部项目马太效应明显[9] 公司融资详情 - 摩尔线程Pre-IPO轮由38家主体以52.25亿元认购,投前估值246.2亿元[6] - 沐曦股份2025年完成两轮融资:2月13.95亿元,3月72.21亿元,合计86.16亿元[9] - 两家公司老股转让活跃,转让价格较高,显示市场追捧[12][13] 行业现状 - GPU研发投入巨大:摩尔线程三年研发38.10亿元,是营收的6倍;沐曦三年研发22.47亿元,是营收的2.8倍[16]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国产GPU市场规模1638.17亿元,预计2029年达13635.78亿元[17] - 行业竞争激烈:国内GPU创业公司众多,已开始淘汰赛,象帝先等公司曾面临生存危机[18][19][20] 公司发展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8.44%,2024年营收4.38亿元[17] - 沐曦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309%,2024年营收7.43亿元[17] - 两家公司IPO募资主要用于研发,摩尔计划募资80亿元,沐曦计划募资39亿元[16]
合肥400亿产业巨头,下场搞CVC
投中网· 2025-07-04 09:07
合肥晶汇创芯投资基金成立 - 合肥新增一家CVC基金"合肥晶汇创芯投资基金",规模3亿元人民币,由晶合集成、汇成股份、广钢气体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同设立 [4] - 出资比例:晶合集成66.55%(2亿元)、汇成股份16.63%(5000万元)、广钢气体16.47%(4950万元),管理人合肥晶合汇信出资0.33%(100万元) [5][9] - 3家公司均为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晶合集成是全国第三大晶圆厂,汇成股份是显示驱动芯片封装龙头,广钢气体是国内最大高纯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商 [4][7][10] 晶合集成发展历程 - 2015年由合肥国资与力晶科技合作设立,初始目标是为京东方等面板企业解决"缺芯"问题 [7] - 营收快速增长:2018年2.3亿元→2019年5.3亿元→2020年15亿元→2022年突破100亿元 [7] - 2023年5月以400亿估值登陆科创板,创安徽史上最大IPO纪录 [7] 合肥CVC投资新趋势 - 安徽推动产业巨头进入股权投资领域,2023年设立的两只百亿级产业母基金分别由长鑫存储和奇瑞汽车旗下CVC管理 [1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母基金(125亿)已投资14只基金 - 新能源汽车产业母基金(180亿)已投资16只基金 - 其他活跃CVC包括海螺资本(设立2只50亿基金)、阳光电源仁发投资、科大讯飞讯飞创投等 [13][14][15] - 瑞丞基金(奇瑞系)近期以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计划注入汽车产业链资产 [13] 半导体产业链协同 - 晶合集成与汇成股份2024年合资成立私募机构"合肥晶合汇信"作为基金管理人 [8][9] - 广钢气体虽总部在广东,但与合肥深度合作:为长鑫存储供气,为晶合集成提供电子级气体服务 [10] - 基金设立体现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从业务合作延伸到资本协同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