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退出

搜索文档
陈文辉:IPO退出承载能力有限,并购退出是今后主要培育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01
9月26日,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开幕,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称,当前IPO退出承载能 力有限,并购退出是今后的主要培育方向。此外,有大量的存量资产需要通过并购解决,发展并购投资 对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陈文辉提出,推动股权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动退出渠道的优化。"退出渠道事实上是股权投 资过程中募投管退全链条的核心,我们经常说募资难、投资难,其实最难的是退出,如果退不出,即便 拿到了钱也不敢投,所以在这方面要下很大的功夫。" "我们过去一直考虑是通过IPO退出,当然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但是也要看到市场容量有限,很难满 足现在的需求。"陈文辉认为,即便港股IPO今年展现出一个非常积极的结果,但整体空间仍然非常有 限。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已发生很大变化,有大量的存量资产需要进行并购来解决,包括 民企二代的接班、政策的倒逼与松绑等等,今年其实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信今后的变化会 越来越快。"陈文辉说。 政策层面,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目前央企设立的创投基金总规模已接近 千亿元,这些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 ...
上海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8-27 12:53
产业布局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形成"1+5+X"空间规划 包括张江核心区及临港 东方美谷 金海岸 北上海 南虹桥五个特色产业区 叠加G60科创走廊等新兴承载区[1][2] - 张江药谷聚集超过2300家企业和机构 承担硬科技输出功能 临港侧重国际化承接 G60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1][2] 融资趋势 - 2019-2021年为行业融资黄金期 2021年单笔融资平均金额较2019年翻倍[3] - 2023年融资事件数同比下滑超30% 总额缩水近40% 2024年全年融资事件约217起 总额约180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披露融资仅120起 总额不足100亿元 但A轮融资保持活跃 B轮及以上阶段集中度提高[3] 资本结构 - 政府基金发挥压舱石作用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2024年投资8次 启明创投以11次位列第一[4] - 公司创投基金(CVC)单笔投资额2024年较2023年显著上升 产业资本通过投资上下游带动产业链协同[4] - 外资基金在临港等开放区域保持投资热情 重点关注国际化潜力项目[5] 投资方向 - 创新药领域占据融资主导地位 集中在肿瘤免疫 代谢疾病和罕见病治疗方向[6] - 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领域崛起 AI辅助诊断 可穿戴设备 医疗机器人获得大量资本投入[6] - 细胞与基因治疗作为前沿方向获得资本青睐 形成创新药为主 多元赛道并存的格局[6] 退出机制 - 科创板审核趋严促使并购成为新退出路径 2025年上海设立百亿级生物医药并购基金 首期资金超50亿元[7] - 港股及跨境退出方式增加 部分企业通过License-out形式在Ⅰ/Ⅱ期临床阶段转让管线权利 获取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7] 政策支持 - 2021年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产业规模扩张[8][9] - 2023年发布合成生物 基因治疗 医疗机器人三大行动方案 目标三年培育10家以上细分龙头[9] - 2024年推出覆盖研发 临床 审批 投融资等八大领域的37条举措 明确优化创业投资环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