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A股收评 | 三大指数全天震荡调整 有色等顺周期概念全线拉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7:2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跌0.12%报3870.60点 深成指跌0.43%报12924.13点 创业板指跌1.09%报3020.42点[1][2] - 两市成交额合计25055亿元 其中沪市成交10938亿元 深市成交14117亿元[2] - 两市上涨1926家 下跌3373家 75只个股涨停 8只个股跌停[3] 行业板块表现 - 小金属、黄金、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顺周期概念全线拉升 盛达资源、北方铜业等多股涨停[1][5] - 房地产概念走强 首开股份、荣盛发展等涨停[1][6] - 半导体、摩尔线程、AI芯片等科技国产替代概念持续走强 芯原股份、润建股份等多股涨停[1][4] - 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等英伟达产业链持续强势 剑桥科技、景旺电子等涨停[1] - CRO、创新药、减肥药等医药概念持续回调[1] - 银行、保险、券商等大金融板块集体走低 浦发银行跌约4%[1] 个股表现 - 寒武纪午后涨超9% 股价突破1520元 反超贵州茅台[1] 资金流向 - 主动基金持有银行股环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1] 商品市场 - LME期铝涨2.06%报2679.00美元/吨 LME期锌涨0.64%报2905.00美元/吨 LME期镍涨0.49%报15220.00美元/吨[5] - LME期铜涨0.44%报10057.00美元/吨 LME期铅涨0.43%报1995.50美元/吨 LME期锡涨0.27%报34700.00美元/吨[5] 行业动态 - 铠侠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读取速度较传统SSD快近百倍的固态硬盘[4] -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落地优化限购政策 预计四季度地产成交量有望反弹[6] 机构观点 - 东方证券认为市场重新站上所有趋势线 本月挑战3900点上方的趋势比较明朗 科技仍是核心投资品种[3][7][8] - 中信建投表示电子板块467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8578亿元同比增长19.2% 归母净利润合计859亿元同比增长29.0%[9] - 银河证券预计2026年成为折叠屏市场复苏的关键年 算力板块处于业绩兑现阶段[10]
A股午评 | 沪指半日涨0.24%再创阶段新高 钢铁有色爆发 房地产板块走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3:52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涨0.24% 深证成指涨0.15% 创业板指跌0.52%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6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503亿元 [1] - 沪指盘中续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逾10年新高 [1] 行业板块表现 - 小金属、黄金、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等顺周期概念全线拉升 盛达资源、北方铜业等多股涨停 [1][3] - 房地产概念拉升走强 首开股份、荣盛发展等涨停 [1][4] - 半导体、摩尔线程、AI芯片等科技国产替代概念持续走强 芯原股份、润建股份等多股涨停 [1][2] - 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等英伟达产业链持续强势 剑桥科技、景旺电子等涨停 [1] - CRO、创新药、减肥药等医药概念持续回调 银行、保险、券商等大金融板块集体走低 [1] 半导体芯片行业 - 存储大厂铠侠与英伟达展开合作 开发读取速度较传统SSD快近百倍的固态硬盘 [2] - 新型SSD将达成GPU的直接连接与数据交换 [2] 有色金属市场 - 伦敦基本金属全线上涨 LME期铝涨2.06%报2679.00美元/吨 LME期锌涨0.64%报2905.00美元/吨 [3] - LME期镍涨0.49%报15220.00美元/吨 LME期铜涨0.44%报10057.00美元/吨 [3] - LME期铅涨0.43%报1995.50美元/吨 LME期锡涨0.27%报34700.00美元/吨 [3] 房地产行业 -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落地优化限购政策 预计四季度地产成交量有望反弹 [4] 机构观点 - 市场经过二周震荡整理后重新站上所有趋势线 本月挑战3900点上方的趋势比较明朗 科技仍是核心投资品种 [1][5] - 消费电子和半导体持续复苏 AI算力催化进入新一轮双旺共振期 电子板块467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578亿元同比增长19.2% 归母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29.0% [6] - 消费电子旺季叠加端侧AI新品密集发布 国内外大厂AI相关资本开支指引积极 驱动电子行业基本面向好 [6] - 2026年或成为折叠屏市场复苏的关键年 苹果折叠产品有望带动品类讨论度 新型可穿戴设备推动市场复苏 [7] - AR眼镜厂商通过技术突破+生态整合+市场下沉 推动AR眼镜从小众极客玩具迈向大众智能终端 [7]
A股午评 | 海外利好催化 创业板指涨超4%站上3000点 算力硬件股再度爆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3:52
A股市场表现 - 9月11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放量上涨,创业板指半日大涨4.31%站上3000点,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沪指涨1.12%,深证成指涨2.63%,科创50指数涨5.34% [1]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1.48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938亿元 [1] 科技股及AI产业链领涨 - CPO、PCB、液冷服务器、半导体芯片等科技方向领涨,AI硬件概念全线爆发,光模块、光纤光缆等多股涨停 [2][3] - 半导体、光刻机、芯片、算力国产化等科技国产替代方向走强,万通发展、崇达技术、中科曙光等多股涨停 [3] - 苹果概念、消费电子、AI手机概念集体上行,凤凰光学、奕东电子等多股涨停 [3] 云计算与算力需求激增 -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财季未实现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同比大增359%,隔夜股价暴涨36%,市值达9222亿美元,年内累计涨幅98% [2] - OpenAI据悉签署协议,五年内向甲骨文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算力 [5] - IDC测算中国AI市场有望迈向2028年的8159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33% [5] 机构观点与行业展望 - 贝莱德智库看好中国科技股,认为其与全球同行估值差距较大,AI驱动逻辑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中国芯片产业链具备国产自主潜能 [3] - 申万宏源指出市场内在看多逻辑未变,配置需重视港股和人工智能+主线 [4][9] - 中信证券看好2025-27年苹果硬件创新周期和AI进展,建议关注卡位折叠屏、AI服务器、机器人等领域的公司 [11] 细分板块表现 - 算力硬件股再度爆发,工业富联涨停创新高,景旺电子、剑桥科技等多股封板 [5] - 猪肉股走强,邦基科技、天康生物涨停,因农业农村部拟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 [6] - CRO板块全线重挫,泰格医药、普蕊斯等跌超5%,因特朗普政府考虑对中国药品实施限制 [8] 全球半导体需求强劲 - 台积电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34%,分析师预计9月当季销售额增长约25% [7]
帮主郑重:A股牛市真来了?三大铁证和一句忠告!
搜狐财经· 2025-08-24 07:24
市场资金动向 - 居民存款以每月万亿级规模向股市转移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3] - 北向资金连续15天净流入 外资持续加仓A股市场 [3] - 楼市和债市资金正涌入股市 资金流动规模超越2015年水平 [3] 政策支持力度 - 新"国九条"政策严格控制IPO并强制上市公司分红 [3] - 汇金公司斥资1874亿元买入ETF托底市场 [3]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达90% 全球资金加速流向A股市场 [3] 经济基本面表现 - 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 半导体国产化率突破40% [4] - AI算力产业增速达56% 科技领域实现利润兑现 [4] - IMF将中国GDP增长预期上调至4.8% 确认经济拐点 [4] 市场风险因素 - 寒武纪市盈率超4000倍 单季度利润仅3.55亿元 对应市值5200亿元 [4] - 9月解禁潮涉及82%流通盘 对高估值个股形成压力 [4] - 算力租赁公司毛利率下滑至15% 缺乏专利和订单支撑 [4] 投资者行为特征 - 新开户散户数量环比增长19% 显示散户加速入场 [4] - 市场出现杠杆追高和踏空焦虑等非理性投资行为 [4] 投资策略建议 - 聚焦科技国产替代主线 关注业绩增速75%以上的硬科技公司 [5] - 保持投资纪律 避免使用杠杆追高操作 [5] - 坚持长线投资视角 减少短期市场噪音干扰 [5]
博时基金冯春远:如何在震荡市中“攻守兼备”?
新浪基金· 2025-08-18 02:52
市场风格分化驱动因素 - 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推动市场风格分化 高股息板块因现金流持续且分红率高 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成为避险资金选择[1] - 科创成长板块依赖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AI监管新规落地和中概股回流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20% 但易受美联储政策及行业竞争影响导致波动性增加[1] 政策组合对A股影响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供系统性支撑 流动性充裕降低无风险利率并提升权益资产吸引力[2] -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 光伏和AI等行业受益明显[2] - 投资者信心增强 杠杆资金活跃度创纪录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科创领域 险资加大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投资[2] 房地产与出口对市场情绪影响 -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正面影响股市情绪 直接利好银行、家电家居及建材行业盈利预期[3] - 出口方面中国对东盟和非洲等地增长强劲 为整体出口数据提供支撑 中美贸易冲突缓和有助于全球风险偏好修复[3] 风格分化关键宏观变量 - 关键变量包括经济增长态势、利率水平变动、政策导向力度、通货膨胀压力及全球宏观因素如美联储政策变化[4] - 经济稳健增长促进科技创新需求扩张 推动成长股表现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则资金转向高股息价值股[4] - 低利率环境提升成长股估值并增强高股息资产吸引力[4] 两大指数投资逻辑 - 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通过三重筛选机制构建"压舱石"组合 提供持续现金流回报且波动性低 适合追求持续现金流投资者[5]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聚焦科创板中盘硬科技企业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等领域 以高研发投入驱动技术突破 适合看好科技国产替代并能承受较高风险投资者[5] 红利指数行业分布 - 中证红利低波100指数呈现"金融主导+周期支撑"格局 工业占比约25% 金融行业占比超22% 材料行业占13%[6] - 工业部分涵盖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等细分领域 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和保险 分散设计保留行业优势并聚焦高股息核心赛道[6] 红利资产股息率优势 - 市场波动性加大使红利低波资产防御属性更重要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降 红利低波资产更具吸引力[7] - 政策面对红利类资产支持加强 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提高红利类资产长期配置价值[7] 科创板指数核心竞争力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平均水平 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分散单一行业依赖风险[8] - "1+6"科创板改革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为创新药企和半导体企业提供制度红利 奠定增长潜力基础[8] 投资者参与方式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ETF或ETF联接基金参与两大指数投资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基金适合熟悉场内交易规则且注重成本控制投资者[9] - 博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联接基金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基金更适合希望通过场外渠道进行长期定投的小额投资者[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