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5月份7家!今年IPO辅导备案新增121家!
IPO日报· 2025-05-13 08:05
5月IPO辅导备案企业概况 - 2025年1月至5月11日新增IPO辅导备案企业达121家 [1] - 5月新增7家备案企业:托伦斯精密、邦特科技、智岩科技、格莱利、北斗院、炬森精密、百利食品 [1] 托伦斯精密(半导体设备零部件) - 2023年12月完成亿元C轮融资(国新基金领投)[1][4]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内半导体刻蚀/薄膜沉积设备龙头供应商 [3][4] - 控股股东为托伦斯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持股44%)[4] - 产品覆盖半导体设备刻蚀、薄膜沉积、光刻等核心环节 [3] 邦特科技(胶粘材料) - 2025年Q1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滑35.76%)[1][8][9] - 2024年营收8.99亿元(同比+11.52%),净利润0.53亿元(同比+3.08%)[8] - 产品应用于建筑装饰、汽车制造等领域,北交所上市目标 [6][7] - 实控人徐耀琪等三人合计控制84.02%表决权 [9] 智岩科技(智能家居) - CEO吴文龙为安克创新创始人(持股55%)[11][12] - 2020年B轮融资获顺为资本、高瓴创投、IDG资本参投 [12] - 旗下品牌Govee全球市占率前列,2020年销售额突破2亿美元 [13] - 产品涵盖智能照明、小家电系列,主攻欧美市场 [13] 格莱利(汽车制动材料) - 总资产约10亿元,2022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 [15][16] - 为奔驰、比亚迪等车企配套刹车片,自主品牌CAC/ASIMCO畅销海外 [15] - 集泰股份持股5.98%(第三大股东)[16] - 创始人刘翌辉为行业专家,曾任职中美合资刹车片企业 [16] 北斗院(航天导航技术) - 2023年科创板IPO终止后重启上市 [18] - 2020-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1.16%(2023年营收2.85亿元)[21] - 国防军工领域核心供应商,掌握卫星导航/航天测控技术 [17][18] - 国科防务为控股股东(持股44.21%)[20] 炬森精密(家居五金) - 2024年营收7.78亿元(同比-3.36%),净利润0.62亿元(同比+48.25%)[24] - 客户包括欧派家居、索菲亚等头部家居企业 [22][23] - 实控人戚志合计控制62%股份 [23] 百利食品(调味品) - 2024年营收19.12亿元(同比+19.12%),净利润2.76亿元(同比+24.32%)[27] - 产品覆盖沙拉酱、番茄酱等餐饮调味品 [26] - 实控人徐伟鸿、卢莲福合计持股66.95% [28]
这家华为概念股要定增募资33亿,遇大股东同步减持套现
IPO日报· 2025-05-13 08:05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33.78亿元 [1] - 募资将用于京津冀软通信创智造基地、AIPC智能制造基地、怀来智算中心和计算机车间智能升级四大项目 [2][12] 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端到端的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服务 [4] - 业务主要涉及高科技与制造、通讯设备、互联网与运营商、金融科技四大领域 [4] - 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分别贡献收入181.2亿元、129.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7.86%、41.26% [11] 客户结构 - 公司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核心供应商之一 [4] - 公司与华为深度合作,涉及鸿蒙、鲲鹏、昇腾等领域,2018-2021年上半年对华为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3.38%、55.45%、55.53%、49.7% [5] - 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25.38%,前五大客户合计贡献47.91%的营收 [6][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3.16亿元,同比增长78.13%,但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下滑66.29% [9]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27.22%降至2024年的12.46% [16] 股东动态 - 第二大股东CEL Bravo Limited计划减持1%股份(952.94万股),按公告日股价估算套现约3亿元 [13] - 减持公告与定增预案时间接近,引发投资者对股东分歧的猜测 [13]
北交所首例?多公司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IPO日报· 2025-05-12 10:04
退市公司概况 - 2025年截至5月12日已有10家公司收到沪深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包括*ST中程*ST人乐*ST恒立*ST工智等[1] - 其中*ST旭蓝和*ST嘉寓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已完成退市[1]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与去年同期数量相当包括*ST美讯海通证券*ST博信等[7] 财务类退市情形分析 - *ST人乐因2023年净资产-3.87亿元2024年净资产-4.04亿元且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退市情形[3] - *ST恒立因2023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且未按时披露2024年报触及退市情形[3] - *ST中程因2023年净资产为负且2024年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及否定意见触及退市情形[3] - *ST工智因连续两年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触及退市情形[4] - 上述公司均因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终止上市交易[5] 退市原因分类 - 2025年退市的9家公司中4家触及面值退市3家触及市值退市1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家因吸收合并退市[7] - 退市公司包括*ST富润*ST嘉寓*ST东方等具体退市日期及原因详见表格[8] 北交所退市动态 - 广道数字因2024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股票简称变更为*ST广道[9] - 云创数据同样因2024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云创[9] - 若上述公司2025年再次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北交所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9] 退市风险警示公司数量 - 2025年因审计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营收不足3亿元且亏损等原因被实施*ST或ST的上市公司共有96家[10]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IPO日报· 2025-05-12 10:04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5家金融机构等组建,是央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 - 核心产品为"云信"及"云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N+N+N"生态系统,覆盖确权、保理、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3]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23.11%),天津经开区国资、中国铁建投资等机构持股20.73%、5.18%[3] 市场地位与用户规模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625亿人民币)和融资金额(449亿人民币)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和32.6%,居行业首位[4][5]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覆盖中国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4]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注册用户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核心企业留存率稳定在86%-88.5%区间[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9.9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3.3%[7][8]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1.57亿人民币,但2024年利润率下降至15.9%[8][11]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87.7%增至2024年95.9%[8] - 研发开支占比稳定在17%-18%,2024年达1.72亿人民币[8] 业务结构 - 确权及保理业务占营收比重从2022年65.7%降至2024年55.2%[3] - "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显示业务集中度加剧[9][10] - 拓展"云租""云砼"等场景平台,通过物联网和ERP系统打通供应链数据闭环[5] 运营挑战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10.74亿人民币,主要因保理业务资金占用[10][11] - 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2024年达4.19亿人民币(占营收42.3%),主要用于624人销售团队[11][12] - 2019年起中国中车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部分客户转向自建融资平台[3]
沙特阿美参股!这家“中国第一”提交上市申请!毛利率仅3.3%
IPO日报· 2025-05-12 10:04
公司概况 - 建邦高科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2024年营收达39.5亿元,但毛利率仅3.3%,资产负债比率增至63.4% [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10年,2012年转型专注光伏银粉研发生产,是中国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3]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按中国光伏银粉销售收入计,建邦高科在国内生产商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9.9% [3] - 全球银粉销售收入从2020年543亿元增至2024年13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4.7%;中国同期从316亿元增至9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1% [4] - 预计2029年全球银粉销售收入将达2929亿元,中国将达2297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7.4%和18.3%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7.59亿元、27.82亿元、3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20万元、5989万元、7902.7万元 [5] - 毛利率维持在低位,分别为3.4%、3.9%、3.3% [5] - 银粉产品收入占比极高,报告期内占总收入98.5%、99.1%、97.4% [5] 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包括普通光伏银粉及高端光伏银粉,后者用于PERC、TOPCon、HJT等新型光伏电池 [3] - 银粉具有优异导电性、导热性及抗氧化性,是电子和光伏领域关键材料 [3] 客户与竞争 - 客户集中度高,两大客户(客户A及常州聚和)销售额占比从87.9%降至63.1% [8] - 前五大客户占中国光伏银浆市场74.1%份额 [8] - 面临德国贺利氏、日本田中贵金属等国际巨头竞争压力 [8] 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控股股东陈子淳通过Azure Harbor及PoplarC Trust间接控制72.99%股权 [10] - 沙特阿美旗下AV China Holdings持股4.99%,晶科能源旗下Emerald Investment持股4.99%,鼎晖投资创始人焦树阁持股4.9% [10] - 募资拟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研发创新、设备升级、海外市场拓展及营运资金 [11] 风险因素 - 高度依赖单一产品,银粉市场需求或价格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6] - 计息银行借款从6240万元增至2.06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从0元激增至1.75亿元 [9]
海南机场发起23.39亿元关联收购,抢占自贸港封关红利
IPO日报· 2025-05-09 08:08
海南机场收购美兰空港交易 - 海南机场拟以自有及/或自筹资金收购美兰空港50.19%股份(2.38亿股),交易对价23.39亿元,折合每股9.85元 [1][7] - 交易完成后将发起全面要约收购剩余股份,价格为10.62港元/股,同时维持美兰空港港股上市地位 [8] - 通过两步走战略实现全面控股,形成"A+H"双融资平台 [5][6] 海南自贸港航空资源整合 - 收购后海南机场将统一控制海南岛内三大机场(美兰、凤凰、博鳌),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万人次的机场运营集团 [4] - 解决原"兄弟公司"架构下的同业竞争和资源分散问题,提升协同效应 [3][4] - 为2025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航空基础设施支撑 [1] 公司战略转型进展 - 加速"去地产化":地产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62.76%降至2021年24.82%,2024年进一步降至20.98% [12][13] - 机场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21.21%提升至2024年41.68%,推动行业分类调整为"航空运输业" [12][13][14] - 2021年通过战略转型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4.63亿元) [12][13] 财务表现分析 - 海南机场2024年营收43.68亿元(同比降35.4%),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降51.8%) [10] - 美兰空港2024年营收21.71亿元(同比增4.07%),但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降180%),主要因二期扩建折旧及仲裁支出 [15] - 历史业绩显示海南机场2019-2020年累计亏损89.5亿元,2021年扭亏后业绩仍波动较大 [10][12]
这家公司业绩下滑,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生变……
IPO日报· 2025-05-09 08:08
并购重组方案变更 - 康希通信终止原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芯中芯51%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改为受让35%股份,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37.77% [1][4] - 交易以芯中芯估值3.85亿元为基础,康希通信支付1.3475亿元受让781.7870万元注册资本 [1][5] - 终止原因系短期内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成熟,但芯中芯在Wi-Fi、音频DSP等技术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仍具协同价值 [4] 标的公司芯中芯概况 - 芯中芯成立于2010年,主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Wi-Fi、音频DSP、Bluetooth、AIoT等智能控制模块,终端客户包括美的、海尔、LG等品牌厂商 [3] - 2024年及2025年Q1营收分别为3.95亿元、1.18亿元,净利润1610.41万元、1289.63万元,2025年Q1净利润达2024年全年的80.08% [6][12] - 标的公司净资产4248.43万元,评估增值率达818%,股东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约1.05亿元 [5][6] 康希通信战略意图与后续安排 - 投资目的为丰富产品线并延伸产业链,提升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泛IoT市场的竞争力 [6] - 协议约定康希通信在交易完成24个月且芯中芯达成业绩承诺后,可进一步收购剩余股权以实现控股 [7] 康希通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23亿元(+25.98%),但净利润亏损7612.74万元(同比下滑867.3%),主因专利诉讼费用3884万元及研发费用1.08亿元(+71%) [10] - 2025年Q1营收1.35亿元(+64.53%),亏损3020.37万元(同比扩大25.48%),延续亏损态势 [10] - 上市前业绩已现下滑:2023年营收4.15亿元(-1.14%),净利润992.14万元(-51.5%) [11]
美国“足力健”斯凯奇溢价“卖身”3G资本,剑指“美国关税政策”
IPO日报· 2025-05-09 08:08
斯凯奇退市与私有化 - 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宣布将于2025年5月从纽交所退市,转为私人控股公司,交易金额达94.2亿美元(每股63美元,溢价30%),创全球鞋类行业最大并购案 [1][4] - 巴西私募基金3G资本全现金收购斯凯奇,交易公布后公司股价单日飙升24.35%,品牌总部、管理层及核心战略将保持不变,创始人继续担任董事长兼CEO [4] - 退市决策背后主因是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公司38%的全球销售额来自美国市场,但超六成进口产品来自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3] 业绩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全球营收24.12亿美元(同比+7.1%),净利润2.02亿美元(同比-2.0%),毛利率52%(同比-0.5个百分点) [7] - 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6%,全球营业利润下降11.3%,公司因此撤回全年业绩指引 [3][7] - 2024年全年营收89.69亿美元(同比+12.11%),净利润6.39亿美元(同比+17.16%),但美国市场增速(18%)已显著高于国际市场(9.8%) [7] 关税政策冲击 - 美国对中国及亚洲商品加征的关税(部分鞋类税率达145%)导致采购成本大幅攀升,以出厂价600元的运动鞋为例,终端售价从1100元涨至1700元,严重背离"平价舒适"定位 [7] - 关税推高终端价格削弱竞争力,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增速(6.9%)已落后于国际市场(7.2%) [3][7] - 斯凯奇联合耐克、阿迪达斯等76家美国鞋企向白宫联名致信,警告若叠加税率达150%-220%将导致行业生存危机 [3][7] 中国市场困境 - 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贡献占比从15.4%降至13.6%,门店数量近3500家但直营店占比仅34%,远低于安踏的60% [10][13] - 2024年季度在华营收增速逐季下滑:Q1+13.3%、Q2+3.4%、Q3-5.7%、Q4-11.5% [12] - 面临本土品牌"国潮围剿":安踏2024年主品牌销售额增长18%,李宁双十一天猫销售额同比+34%,电商渠道占比达30%(斯凯奇仅22%) [13] 行业竞争格局 - 耐克加速向越南、印尼转移产能,2024年全球销售额增长15%;阿迪达斯推出200-500元平价产品线Essentials,大中华区销售额逆势增长10% [13][14] - 安踏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2024年主品牌增长18%,FILA贡献超40%营收;李宁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超16%,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 [13][14] - 国际品牌价格下探:耐克、阿迪达斯推出100美元以下产品,直接冲击斯凯奇核心价格带 [13]
这只“黑马”净利年复合增长率232%!腾讯是第四大股东,IPO前夕陷品牌争议
IPO日报· 2025-05-08 08:04
公司概况 - 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香港[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定位为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倡导"奔赴自然"的新户外生活理念[3] - 产品涵盖服装、鞋类以及装备及配饰,分为巅峰、专业性能、山系和经典四大系列,截至2024年底有572个标准产品单位[3] - 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已成为中国三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一,市场份额达到5 2%[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净销售额从3 51亿元增至17 3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22 2%[4] - 同期营收从3 78亿元增至17 6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15 86%,三年增加近四倍[4] - 净利润从2430万元增至2 8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2][4] - 经调整净利润率从7 3%大幅增至17 2%,毛利率逐年提升,分别达到54 3%、58 2%和59 6%[4] 业务亮点 - 公司以"平价冲锋衣"出圈,累计销售约380万件冲锋衣,销量实现14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4] - 天猫旗舰店热销第一名的三合一冲锋衣价格499元,显示有20万+的人付款[5] - 服装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1%,2024年达到16 08亿元[5] - 线上直接触达消费者销售额从2022年的3 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 51亿元,线下门店销售收入从730万元增至1 69亿元[6]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刘振、花敬玲夫妇合计持股约63 17%[11] - 腾讯投资于2025年3月以3亿元认购10 7%的股份,成为第四大股东[11] - 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28亿元[12] 行业前景 - 中国内地高性能户外服饰行业零售销售额从2019年的539亿元增至2024年的1027亿元,CAGR为13 8%[12] - 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158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12] 上市募资用途 - 加强研发能力及完善产品设计创新流程[12] - 强化品牌定位及提高品牌知名度[12] - 加强多渠道销售网络和数字化能力[12] - 招募信息技术人才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12] 品牌争议 - 公司品牌名称被质疑与劫走敦煌文物的法国人Paul Pelliot有关[8] - 公司官方回应称品牌源起于"伯牙抚琴,高山流水"的故事,与法国人无关[8] - 招股文件中未主动披露有关"品牌命名争议"的相关风险提示[8]
400亿煤电央企重组,电投能源开启能源新征程
IPO日报· 2025-05-08 08:04
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电投集团持有的白音华煤电100%股权[1]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1] - 标的资产为国家级煤电铝一体化企业,注册资本38.6亿元[13] 业务布局与优势 - 公司构建"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新能源装机达499.94万千瓦(2024年底)[5] - 电解铝产能86万吨/年,绿电铝项目投产后绿电占比将达79%[5][9] - 白音华煤电拥有皮带直送电厂优势,可降低30%运输成本,并布局300MW光伏项目[1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98.59亿元(+11.23%),归母净利润53.41亿元(+17.15%)[7][8] - 新能源业务发电量同比大增94.70%,驱动利润增长[7] - 2025Q1归母净利润15.59亿元(-19.82%),营收75.37亿元(+2.63%)[15] 战略意义 - 重组将打通"煤矿—火电—绿电—电解铝"全产业链,提升电力自供比例[13] - 契合行业绿色转型趋势,增强成本竞争力和规模效应[11][13] - 标的资产年发电4.5亿千瓦时,助力低碳转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