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老虎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天士力闪耀2025乌镇健康大会 共筑OTC市场增长新引擎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10 09:19
大会概况 - 2025乌镇健康大会暨第四届OTC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包含多个专业板块如OTC大会、中医药抗衰老大会、医药数智化产业大会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行业交流[1] - 天士力医药集团总经理蔡金勇作为重要嘉宾出席开幕式[1] 展会盛况 - 天士力设立独立展台,展示心脑血管、肿瘤免疫、消化代谢、神经科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产品及大健康产品,展台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文化元素[3] - 创新型大健康产品展示区吸引众多参会者,包括保健饮品和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营养补充剂,现场洽谈火热[5] 主题会议 - 天士力举办专场宣讲会"项目升级 + 品类创新 共筑OTC市场增长新引擎",现场座无虚席[6] - 天士力生物医药产业集团销售副总经理马镭发表"政策背景下营养保健品的增长路径"主题演讲,分享政策环境下的创新增长路径[6] - 天士力OTC分公司副总经理郇志中聚焦益生菌、牛黄清心丸等四大品类,阐述多维度市场营销策略[6] - 天士力OTC分公司电商部总监宋擎介绍电商领域创新实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7] - 天士力OTC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刚在中药协会会议上探讨数字化转型在中医药老字号企业中的应用[7] 交流活动 - "天士力之夜"活动精彩上演,设置多个业务交流区域,促进与客户的深入沟通[8] 行业影响 - 天士力在大会上的表现展示其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电商运营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为行业发展树立典范[10] - 公司积极与各方合作共建大品类、共享市场机遇,推动OTC市场持续增长[10]
三天超800亿,A股再现“回购增持潮”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10 06:37
市场人士解读称:"现在突然称回购要加速,可能是希望在股票大幅调整的关键阶段,加快买入,向市 场释放积极信号,稳定股价,增强信心"。 此次回购潮的爆发,除了得益于上市公司自身的主动性,也离不开政策层面引导支持。 具体来看,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率先明确将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随后,上海、山东、浙江等 多地国资委也开展了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座谈会,并出台细则:建立上市公司常态化回购增持机制;或者 印发有关市值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家国有大行也加大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 度,全力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据报道,目前授信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同时,诸多券商、基金机构也相继发布回购或增持计划,国泰海通、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博时基金以 及鹏扬基金等多家机构均在列。其中,国泰海通、国投资本、东方证券、国金证券还是溢价回购。 4月10日,国家队入场护盘后,A股多家上市公司也迅速响应,纷纷发布回购公告,将通过回购、重要 股东增持等方式,维护投资者利益。由此掀起新一轮 "回购增持潮"。 粗略统计,在4月7日-4月9 ...
总经理张锋离任,东方红资管如何应对“千亿缩水”困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8 14:07
4月3日,东方红资管发布公告,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离任,其管理的三只公募基金也随之调整基金经 理。值得一提的是,其管理的三只基金资产规模合计达182.75亿元,业绩却差强人意。 总经理张锋的离职并非个例,近年来,东方红资管核心人员纷纷出走创业。王国斌、陈光明、任莉先后 离开,同时带走了不少人才,使公司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受市场影响,公司业绩与管理规模持 续下滑,2021年至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缩水,公募管理规模更是较巅峰时减少超千亿。 有媒体报道称,国信证券副总裁成飞或接任东方红资管总经理一职。 总经理张峰离任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红资管于2010年7月28日成立,是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 东方红资管作为国内首家获批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也是首家斩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 券商资管机构,在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始终占据着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其管理产品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其管理的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混合为例,基金公告 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4月21日,是由东方红4号-积极成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而来。截至最新 报告期,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混合合计管理规模达84. ...
三一重工拟斥资10亿-20亿元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7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3日晚间三一重工连发多项重磅公告,包括拟10亿 - 2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同步推进H股发行及香港联交所上市计划,发行H股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化业务等 [1] 公司动态 - 4月3日晚间公司拟以10亿 - 2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上限29.10元/股,较4月3日收盘价溢价52%,按上限测算回购股份数量3436.43万股 - 6872.8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41% - 0.81% [1] - 回购资金来源于符合监管要求的新增银行借款或其他资金来源,获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不超过6.3亿元专项贷款,期限3年 [1] - 公司拟发行H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并授权整体协调人行使不超过发行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H股发行数量或在8亿至9亿股之间 [1] - 2月19日公司曾发布筹划H股上市提示性公告,截止4月3日相关议案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续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2] - 发行H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拓展全球化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 [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市值超1500亿,主要产品涵盖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领域,2003年上市,2021年跻身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排名第468位 [2] 公司业绩 - 受宏观环境影响,工程机械板块近年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2021年公司营收1061.13亿元,净利润120.33亿元;2022年营收降至808.22亿元,净利润42.73亿元;2023年营收降至740.19亿元,净利润微增5.53%至45.27亿元 [2] - 2024前三季度,工程机械板块周期性调整接近尾声,叠加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3.61亿,同比增长3.92%;净利润48.68亿,同比增长19.66% [2]
斥资51.9亿,国信证券拟吸并万和证券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7 10:14
交易概述 - 国信证券拟以51.92亿元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份 交易完成后万和证券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 - 交易以2024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 万和证券100%股权估值54.04亿元 对应96.08%股权交易价51.92亿元 [1] - 国信证券将以每股8.60元价格向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等七家交易方发行6.04亿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5.91% [1] 交易主体分析 - 国信证券为行业前十综合类券商 市值近900亿 2024年三季度总资产4841.29亿元 托管客户资产超2万亿 前三季度营收122.71亿元 净利润48.79亿元 [1] - 万和证券为区域性券商 注册资本22.73亿元 拥有51家分支机构 2023年总资产131.62亿元 营收4.99亿元 净利润0.59亿元 [2] - 两家公司同属深圳国资体系 实际控制人均为深圳市国资委 交易后国信证券总股本从96.12亿股增至102.16亿股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变更 [1] 战略意图 - 收购核心目标是把握海南自贸港政策机遇 万和证券作为注册于海南的券商拥有跨境金融服务试点先发优势 [2] - 国信证券计划以海南为跳板拓展跨境金融业务 同时补足华北和西南地区网点短板 [2] - 万和证券在珠三角、长三角布局50家分支机构 客户资源以深圳国资体系内企业为主 [2] 行业背景 - 2024年国务院新"国九条"明确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证监会同期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并购 [2] - 近一年来行业整合动作频频 包括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多例券商整合计划披露 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2]
斥资11.26亿元,圣农发展拟全资控股太阳谷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7 06:36
文章核心观点 圣农发展以11.26亿元收购太阳谷54%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太阳谷业绩反转 圣农发展2024年有初步测算归母净利润 [1][2][3] 收购情况 - 4月3日圣农发展发布公告 以11.26亿元收购太阳谷54%股权 以现金支付 转让方为德弘钰玺投资、Ancient Steel(HK)及廖俊杰 对应转让价款为6.61亿元、4.02亿元和6255万元 [1] - 圣农发展对太阳谷的收购始于2023年 当年11月受让46%股权并投资0.67亿元可转股债权 本次收购后将持有100%股权 太阳谷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公司情况 - 太阳谷成立于2023年6月 旗下有三家全资子公司 覆盖全产业链 拥有6500万羽肉鸡及9万吨食品加工能力 子公司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 客户涵盖多家知名餐饮及供应链企业 [1] - 圣农发展成立于1983年 由傅光明创立 是亚洲最大白羽肉鸡企业 拥有全产业链能力 截至2024年底 白羽肉鸡年产能突破7亿羽 食品深加工产能超50万吨 位列全国第一 客户覆盖国际餐饮巨头及国内头部供应链企业 [2] 业绩情况 - 太阳谷2022及2023年分别亏损4.4亿元和3.8亿元 2024年实现业绩反转 净利润1.7亿元 圣农发展采用收益法评估其股东权益价值为20.86亿元 较2023年首次收购时估值增长近3倍 [2] - 2024年全年 圣农发展初步测算归母净利润为7 - 7.5亿 [3]
“关税风暴”席卷全球,亚太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7 04:03
4月7日,恒生指数开盘跌9.28% 恒生科技指数跌11.15%,沪指低开4.46%,深成指低开5.96%,创业板 指低开6.77%,沪深京三市近800股跌超9%。各大板块全线下跌,通信设备、元器件、通用机械、有色 等多个板块开盘跌幅超过7%。农林牧渔板块表现抗跌,开盘跌幅不足1%。 此外,韩国市场同样走低,韩国KOSPI指数开盘跌超4%。在韩国综合股价指数200期货下跌5%之后, 韩国证券交易所启动了韩国综合股价指数的辅助机制,程式交易暂停5分钟。 消息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 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4月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表 示,美国不会推迟征收关税,"对等关税"将于4月9日生效,并会持续数天。 对此,东吴证券策略观点认为,从行业视角看,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电子、轻工纺服等板块影响较大。东 吴证券认为,从我国对美直接出口依赖度及规模比重两个维度审视,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电子、轻工、纺 服、医药、家电、美护、通信、电力设备等行业影响较大,公用事业、煤炭、军工等内需主导板块防御 属性凸显。 日经225指数 ...
半导体大佬贺荣明入主,中旗新材三连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4 02:06
文章核心观点 中旗新材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转让股份给星空科技,股价连续涨停 公司业绩不佳但有丰富半导体原材料 星空科技实控人贺荣明入主后将推动其转型并可能注入半导体装备资产[1][2][3] 股价表现 - 4月3日中旗新材再度“一字”涨停 报收38.96元/股 已是第三个涨停板 股价累计涨幅超32% 最新市值达47.59亿元[1] 股份转让情况 - 3月31日中旗新材公告 控股股东海南羽明华及实控人周军、青岛明琴拟向星空科技转让24.97%股份 交易总价8.03亿元[1] - 星空科技一致行动人陈耀民拟受让海南羽明华持有的5.01%股份 交易完成后 星空科技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29.98%的中旗新材股权 贺荣明将掌舵中旗新材[2] 受让方情况 - 贺荣明是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创始人 自2002年起主导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 曾带领团队突破光刻机核心技术 2021年创立星空科技 聚焦高端装备 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024年获近3亿元战略投资[2] 转让方业务及业绩情况 - 中旗新材主要业务为人造石英石板材 是国内该领域龙头企业 但近年主业不振 业绩萎靡[2] - 2021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停滞 分别为7.25亿、6.57亿、6.90亿 净利润连年下滑 分别为1.41亿、8610.75万、7944.37万 2024年预计净利润3250万–4015万 同比下滑59.09% - 49.46%[3] 合作前景 - 中旗新材子公司拥有2000万吨脉石英矿采矿权 规划年产100万吨高端石英硅晶产品 其高纯石英砂可用于光伏坩埚及半导体晶圆制造 与星空科技在材料供应端互补[3] - 星空科技将推动中旗新材向石英硅晶新材料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领域转型 未来或择机注入半导体装备资产[3]
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持仓市值超19亿港元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3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新华保险增持北京控股触发举牌,是年内第二次举牌,反映险资密集举牌趋势,银行股与公用事业股成险资布局重点 [1][2] 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情况 - 4月2日新华保险公告3月26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增持北京控股港股15万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0.01% [1] - 权益变动后新华保险持有北京控股股份升至6293.85万股,持仓市值约19.4亿港元,持股比例从4.99%增至5.00%触发举牌 [1] - 新华保险出于长期投资考量将北京控股纳入权益类资产配置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 [1] - 截至3月26日新华保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3174.7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21.13%;持有北京控股股票账面余额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11%,符合监管要求 [1] 北京控股情况 - 北京控股是港股市场公用事业龙头,主要从事分销及销售管道天然气,还有中游输送、水务、环境及啤酒业务 [1] - 2024年实现营收840.64亿,同比增长2.13%;净利润51.23亿,同比下滑6.82%;股价年内累计上涨15.5% [1] 新华保险其他举牌及险资举牌情况 - 1月27日新华保险曾通过协议转让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杭州银行5.45%股份,持股比例提升至5.87% [2] - 2025年以来超6家险企对13家上市公司实施举牌 [2] - 被举牌公司中5家为银行股,公用事业领域包括北京控股、中国水务等 [2] - 险资偏好高股息资产是应对低利率环境下负债成本压力的主动选择,也符合监管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 [2]
药明康德再减持药明合联,套现约22亿港元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4-03 03:43
文章核心观点 药明康德4月1日减持药明合联股票预计带来可观投资收益提升2025年上半年业绩 公司多次减持且正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1][2][3] 药明康德减持情况 - 4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5080万股股票 占其当前总股本的4.23% 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 [1] - 此次交易预计带来约18.47亿元人民币投资收益 占2024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10%以上 [1] - 本次减持后 合全药业仍持有药明合联33.94%股份 保持第二大股东地位 [1] - 2024年11月及2025年1月两次大宗交易累计出售8600万股 套现24.26亿港元 [1] - 三次交易合计减持比例达11.4% 套现总额超46亿港元 [1] 药明合联情况 - 2021年由药明生物与合全药业合资设立 从事抗体偶联药物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服务 客户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3家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 同比增长90.77% 实现净利润10.7亿 同比增长276.76% [2] - 自2023年11月登陆港交所以来股价持续攀升 4月1日盘中创下49.50港元的历史新高 [1] 药明康德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2.41亿 同比下滑2.73% 实现净利润94.50亿 同比下滑1.63% 为近年来首次下滑 [2] 药明康德资金用途及产能布局 - 减持所获资金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吸引并保留核心人才 [2] - 2024年泰兴原料药基地投产 常州及泰兴产能稳步提升 瑞士库威基地口服制剂产能翻倍 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工程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 [2] 药明康德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 - 近年来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尤其是美国市场不确定性 2024年64%的营收(约250.2亿元)来自美国客户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冲击业务 [3] - 加速推进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 计划于2026年末投入运营以对冲潜在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