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TCL科技大手笔合建295亿OLED项目 半导体显示业务持续完善占营收67.26%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投资扩产计划 - 公司与广州市政府及广州经开区合作建设第8.6代印刷OLED面板生产线 总投资295亿元 其中TCL华星出资88.5亿元 [2][4] -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47.5亿元 TCL华星出资88.5亿元 国有股东出资59亿元 若获其他投资则按60%:40%比例认缴 [4] - 项目规划月加工玻璃基板2.25万片 主要产品涵盖平板、笔记本及显示器 建设周期24个月 预计2025年11月开工 [4][5] 技术实力与产业地位 - TCL华星拥有11条面板生产线和6个模组基地 累计持有OLED专利超9700件 其中印刷OLED专利超1200件 [5] - 公司基于印刷OLED技术的G5.5代线已于2024年11月量产 具备建立第8.6代产线的技术和能力 [2][5] - 该项目采用自有技术 是实现国产高世代印刷OLED量产的关键步骤 有助于提升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56亿元 同比增长6.7%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89.3% 经营现金流273亿元 同比增长115.9% [2][7] - 半导体显示业务营业收入575.51亿元 同比增长15.38% 占总收入比例67.26% 毛利率20.3% 同比提升1.99个百分点 [2][7] - TCL华星营业收入504.3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43.2亿元 同比增长74%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亿元 同比增长51% [3][7] 业务细分进展 - 大尺寸TV和商显产品市占率达24% 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中小尺寸显示器、笔记本、车载、手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8%/71%/61%/51% [8] - 完成收购乐金显示中国及广州公司(整合为t11) 产能达180k/月 二季度起贡献业绩 同期完成广州t9项目二期建设 [8] - OLED业务销量同比增长8.7% 营收增长9.2% 柔性OLED手机出货全球第四 折叠产品稳居全球前三 穿戴产品实现规模量产 [8] 资产收购与整合 - 2025年7月以115.62亿元收购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公司21.53%股权 预计增厚归母净利润并增强半导体显示业务盈利贡献 [8]
湖北区域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100亿 筑牢生态支点加快释放绿色转型动能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眼下的荆楚大地,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奏响新时代"?美 丽湖北"?的华彩乐章。 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生态环境篇,介绍"十四 五"期间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湖北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持续推进长江大保 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五年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 健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山清水 秀;五年来,"两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行稳致远,荆楚大地村美人和,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 作为全国碳市场重要基地基础设施,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中碳登"落户湖北,建成运营全球覆盖碳配额 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湖北区域碳市场累计成交量4.18亿吨,成交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3.31亿元,交易规模居全 国第一。 展望"十五五",湖北将扛旗争先,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活生态环 境的新 ...
八部门联合发文稳汽车行业增长 力争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1550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其中,力争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对此,《方 案》表示,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 市新增推广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 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提升乡村居民用车电动化水平。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动中远途、中重型 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 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保障平稳有序过渡。 多项扩消费举措激活市场潜力 在扩大消费方面,《方案》共提出三个方面举措,除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 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 ...
湖北七部门合力打造信用金融生态体系 “301”贷款半年发放3135亿将扩面增量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301"模式贷款467万笔、金额 541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18%;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301"模式贷款285万笔、金额 3135亿元,同比多发放135亿元。 《方案》印发后,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着手编制"301"产品手册,收集银行机构"301"模式产品近百种, 服务已覆盖普惠、涉农、科创、消费等各领域,"301"模式已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积极正面 作用。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称,有效破除信息壁垒、强化政策增信的工作经验,帮助湖北省站在了投融资体制 改革的前列。下阶段,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将持续强化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与各部门加强协作,细化 落实《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在深化信用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标准化、政策化、创新化推 广"301"模式,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袁征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日前发布消息,该行联合湖北省法院、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 北省数据局、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湖北金融监管局印发《进一步优化"301"线上信用贷款模式实施 方案》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超2000亿 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雷静综合报道 同期,《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 印发,为海南培育壮大以三大未来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及升级提质以旅游 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提供了"路线图"。 而海南自贸港建设所释放的巨大发展红利,正为全球资本与市场瞩目的焦点。 2020年6月29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 明确自当年7月1日起,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升至10万元。这是海南离岛免税购物 政策迎来历史性重大升级。 这一政策"大礼包"还明确,将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 以额度管理为主,大幅减少单次购买数量限制的商品种类;鼓励适度竞争,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 主体均可平等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 为让消费者畅快"买全球",免税店加速上新,最快可实现与国际品牌上新同步。同时,海关监管也在不 断优化提速,确保免税商品以最快速度从入境口岸到店铺货架。 9月9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迎来倒计时100天。 ...
福耀科技大学50名新生开启新程 曹德旺致辞谈办学初衷勉励首批学子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7
学校创办背景与理念 - 由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德旺发起 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人民币创办 采用民办公助形式与福州市政府合作[2] - 办学初衷源于2009年达沃斯论坛上外国专家指出"中国学生擅长考试但缺乏动手能力和批判思维" 以及2014年在美国投资办厂时观察到戴顿大学与通用电气、艾默生等企业深度合作模式[1] - 定位为新型应用型、研究型大学 教育部批复函中明确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 学校建设与规模 - 学校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286亩 设有八个学院包括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智造与未来技术学院等[2] - 2025年面向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五省共招收50名本科生 办学层次涵盖本科和研究生教育[2] - 校训为"敬天爱人 止于至善" 与福耀集团厂训完全一致 解释为敬畏自然遵守法律、心怀家国关爱社会、追求卓越永不满足[2] 教育模式与目标 - 办学模式以理工科为核心 交叉融合为路径 产业应用为导向 旨在培养既能创新又能实干的高素质人才[1] - 强调教育不能脱离实际 大学必须面向产业服务应用 采用课堂搬进实验室、实验室建在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模式[1] - 目标是办成一所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产业需要的新型大学 培养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不仅要会思考更要能动手 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面向世界[1][2]
智己汽车半年亏18.25亿负债率75% 前8月销量3.15万辆仅完成目标31.5%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04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2025年全年销售汽车10万辆,12月实现盈利,智己汽车的目标能实现吗? 日前,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公司表示,对于达成2025年销量目标,公司有绝对 的信心,但也确实是有挑战。 此前智己联席CEO刘涛曾宣布,公司2025年要实现国内外销量10万辆。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的2025年8月份产销快报显示,智己汽车8月销量达6569辆,同比增长42.9%;前8 月销量达3.15万辆,同比增长0.98%。 由此,智己汽车前8月仅完成了2025年销量目标的31.5%。公司要想在剩下的4个月达成目标,销量必须 达到6.85万辆,也就是每月平均售车1.71万辆,这是公司从未企及的数字。 业绩方面,2025年上半年,智己汽车营业收入达35.5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8.25亿元。截至2025年上 半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04%。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一家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新用户型 汽车科创公司。 9月10日晚间,智己汽车新一代智己LS6上市。数据显示,新车上市仅27分钟,大定就突破1万台大关。 智己汽车介绍,新车首搭划 ...
明阳智能与章鱼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共推英国可再生能源普惠发展加速落
长江商报· 2025-09-12 03:16
合作概况 - 明阳智能与英国章鱼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形成中英新能源领域标志性合作[1] - 合作基于七年来首次召开的中英经贸联委会(JETCO)背景[1] - 双方将融合明阳全球领先的海陆风电科技与章鱼能源数字能源及电力市场运营能力[1] 合作内容与规模 - 通过章鱼能源旗下"Winder"风电资源平台开发至多6GW本地可再生风电装机容量[1][3] - 章鱼能源可再生能源部门计划部署明阳陆上风电机组[3] - 合作初期聚焦陆上风电 并将探索太阳能和电池储能系统等其他能源解决方案[3] - 章鱼能源将采用先进软件系统与明阳风机技术结合 实现最高等级能源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3] 战略意义 - 合作显著降低英国家庭与企业用电成本[1] - 推动英国陆上风电加速开发[1] - 标志着明阳全球化布局再上新台阶[3] - 通过软件优势与先进硬件结合优化绿电效率 从发电端到消费端实现效率最大化[5] 公司背景 - 章鱼能源2015年成立于英国 是全球增长最快电力企业及欧洲最大风电投资方之一[5] - 章鱼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管理规模近5GW 包括1.5GW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5] - 明阳智能坚持技术创新与英国本地化服务并重 视英国为欧洲风电发展高地[3]
零跑汽车前8月售车近33万辆领跑新势力 海外交付超3万辆拟在西班牙设厂
长江商报· 2025-09-11 23:41
海外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在西班牙设立工厂以应对欧盟30%的电动汽车关税 加速本地化制造进程 预计2026年三季度开始生产[1] - 公司借助斯泰兰蒂斯集团资源 已布局超30个国家和地区 销售及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1] - 零跑国际为斯泰兰蒂斯集团与公司按51%:49%持股设立的合资公司 独家负责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业务[2] 产品规划与全球化战略 - 2026年海外市场计划销售6至7款产品 首款车型B10为紧凑型纯电SUV 2025年4月上市 B05计划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2] - 欧洲制造基地将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改造后率先实现B系列产品落地[2] - 公司认为全球化是必然战略 产品从规划到量产需两年时间 后续将加速海外市场产品投放[3][4] 销售业绩表现 - 2025年8月交付5.71万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月销首位[1] - 2025年前8月累计交付32.89万辆 同比增长136.4% 位列新势力第一 其中海外交付超3万辆[1][6] - 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 前8月已完成最低新目标的56.7%[7] 财务业绩指标 - 2024年营收321.6亿元 同比增长92% 净亏损28.2亿元 同比收窄33.18%[7]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 毛利率飙升至13.3% 创历史新高[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 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毛利率14.1%创历史新高[7][8] 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8.6亿元 较上年同期2.7亿元大幅增长[8] - 截至2025年6月底 现金及等价物等金融资产结余295.8亿元[8]
银龙股份一个月签2.73亿合同 半年赚1.72亿毛利率24.26%
长江商报· 2025-09-11 23:38
近期重大合同签署 - 2025年9月9日签订1.65亿元钢材买卖合同 合同履行期限至2028年12月31日[2] - 2025年8月14日签署1.08亿元劳务分包合同[2] - 近一个月累计签署合同金额达2.73亿元[1][2][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3亿元 同比增长8.85%[1][3] - 归母净利润1.72亿元 同比增长70.98%[1][3] - 扣非净利润1.72亿元 同比增长71.52%[1][3] - 毛利率24.26% 创历史同期新高[1][7] - 净利率12.24% 达历年同期最佳水平[7] 主营业务结构分析 - 预应力材料产业收入11.58亿元 占比78.58% 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67.05%[4] - 轨道交通混凝土制品产业收入2.13亿元 占比14.45% 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76.69%[4] - 合同负债6634.52万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588.52%[5] 产能布局与市场覆盖 - 预应力材料年产能超60万吨 覆盖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五大区域[6] - 轨道交通生产基地覆盖河北/安徽/江西/河南/天津/山东/甘肃等重点区域[6] - 新能源领域用预应力材料销售量同比增长59.72%[6] 研发创新与技术优势 - 研发费用5173万元 同比增长32.51% 研发费用率3.51%[7] - 自主研发2100MPa镀锌桥梁缆索钢丝打破国际垄断[7] - 开发2200MPa-2400MPa超强混凝土用钢绞线降低工程成本[7] - 除CRTSⅢ型高铁轨道板外 还开发地铁轨道板/浮置板/道口板等产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