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瓶级PET
icon
搜索文档
万凯新材9月25日获融资买入2317.38万元,融资余额6.5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36
股价与融资交易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下跌1.23% 成交额2.3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317.38万元 融资偿还2216.32万元 融资净买入101.06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6.55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10.67%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8月31日股东户数2.82万户 较上期减少10.60% [2] - 人均流通股10100股 较上期增加11.85% [2] -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持股444.35万股 较上期减少8.60万股 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2]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A持股389.59万股 较上期增加8.22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2]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82.13亿元 同比减少4.87%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5629.34万元 同比增长30.3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2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56亿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2008年3月31日成立 2022年3月2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瓶级PET占比97.51% 大有光PET占比2.04% [1]
万凯新材股价涨5.26%,摩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44.35万股浮盈赚取462.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0:19
股价表现 - 9月10日股价上涨5.26%至20.82元/股 成交额3.85亿元 换手率6.83% 总市值107.27亿元 [1] - 连续3天上涨累计涨幅13.03% [1] 公司基本情况 -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2008年3月31日成立 2022年3月2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瓶级PET占比97.51% 大有光PET占比2.04% [1] 机构持仓情况 -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377240)位列十大流通股东 二季度减持8.6万股后持有444.35万股 占流通股1.56%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462.12万元 三日累计浮盈1013.11万元 [2] 基金产品信息 -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规模55.6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699.58% [2] - 今年以来收益63.27% 近一年收益99.2% [2] - 基金经理杜猛任职14年64天 管理规模117.19亿元 最佳基金回报725.71% [2]
万凯转债盘中上涨2.21%报139.827元/张,成交额1.39亿元,转股溢价率7.29%
金融界· 2025-08-06 06:29
万凯转债市场表现 - 8月6日万凯转债盘中上涨2 21%报139 827元/张 成交额1 39亿元 转股溢价率7 29% [1] - 债券信用级别为"AA" 期限6年 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 3%至第六年2 0%) [1] - 对应正股为万凯新材 转股开始日为2025年2月24日 转股价11 3元 [1] 可转债基本特征 - 可转债是一种可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 兼具债权和股权特征 [1] - 持有人可按约定价格转股或选择持有至到期获取本息 亦可在二级市场出售 [1] 万凯新材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8年 是国内聚酯材料研发生产龙头企业 总部位于浙江海宁 [2] - 具备年产300万吨瓶级切片产能 规模居全球前列 产品覆盖上百个国家 [2] - 拥有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2] 最新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9 19亿元 同比下滑7 74% [2] - 归属净利润4796 45万元 同比增长5 92% 扣非净利润1072万元 同比下滑48 22%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7月股东人数3 154万户 人均流通股9030股 人均持股金额13 34万元 [2] - 公司筹码集中度较分散 [2]
万凯新材: 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0:47
公司评级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万凯转债信用等级同样为AA [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3.02亿元,销售毛利率大幅下降至0.86%,EBITDA利润率仅0.37% [4][25] - 2025年3月末总债务增至84.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9.22%,偿债指标显著弱化 [4][26] 行业竞争与经营策略 - 2024年国内瓶级PET行业产能同比增长23%至2043万吨,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6%,行业平均加工费同比下降超30% [6][12] - 公司通过海外仓储基地拓展东南亚、非洲等市场,2024年外销收入同比增长11.61%,占比提升至36.21% [5][21] - 面临印度等国家反倾销政策风险,2024年8月印度对公司反倾销税率提升 [7][21] 产能与投资项目 - 公司PET设计产能300万吨/年,2024年产能利用率保持92.44%高位 [16][17] - 在建项目包括年产120万吨MEG联产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60亿元,已投资51.92亿元 [18] - 新增尼日利亚30万吨(投资4500万美元)和印尼75万吨(投资20.2亿元)聚酯瓶片项目,需关注产能消化风险 [7][17] 财务数据与同业比较 - 2024年营业收入172.32亿元,同比略降,瓶级PET销售收入占比96.48% [15][19] - 同业比较显示,公司销售毛利率0.86%高于三房巷(-0.08%)和华润材料(-0.75%),但净利润(-3.02亿元)优于同业 [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6亿元,较2023年12.65亿元大幅下降 [26][28] 原材料与成本结构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93.18%,以PTA和MEG为主,价格波动显著影响利润 [22]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实现MEG自给,降低原材料进口依赖(2024年进口MEG占比23.3%) [22]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97亿元,反映行业价格下行压力 [24]
万凯新材: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14 09:25
保荐工作概况 - 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被保荐公司为万凯新材 保荐代表人为张磊和李鹏飞 [1] - 保荐机构每月查询公司募集资金专户1次 募集资金项目进展与信息披露一致 [1] - 保荐机构发表专项意见11次 均未提出非同意意见 [1] - 保荐机构于2024年12月24日开展培训 内容涵盖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等监管法规 [1]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997.48万元 业绩由盈转亏 [1][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1,409.86万元 [1][2] - 毛利率同比下降3.14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71% [1][2] - 业绩变动主因包括聚酯瓶片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行业加工费下降 以及较高的存货跌价准备 [2] 保荐机构变更与监管情况 - 原保荐代表人杨磊杰因个人原因离职 由李鹏飞接替 相关公告已于2024年6月29日披露 [2] - 保荐机构中金公司因未充分核查关联方情况及资金流水核查程序存在瑕疵 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 [2] - 中金公司因在思尔芯科创板IPO保荐服务中未勤勉尽责 被中国证监会处以没收保荐业务收入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3] - 中金公司已就监管措施及行政处罚积极推进整改 [3] 承诺履行与合规情况 - 公司及股东所有承诺事项均得到履行 未出现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2] - 保荐机构未发现公司存在需关注的重大事项 包括对外投资、财务资助等领域均无问题 [1][2]
华润材料(301090) - 301090华润材料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01:2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80.55 亿元,同比上升 4.82% [1][2] - 2024 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70 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2] -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较去年一季度有明显改善 [1] 市场与业务应对 - 2024 年瓶级 PET 市场价格整体下行,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环境和行业情况优化业务策略 [1] - 2024 年瓶级 PET 处于产能集中投放期,产能增长大于市场需求增长,加工差大幅压缩,行业效益阶段性下滑,公司毛利率同步下滑 [2] - 公司以“全面极限降本”为核心,严控成本并保障 EHS 与产品质量,推动扭亏为盈 [2] - 加速研发绿色高端产品,抢占技术高地;重构组织体系,通过全链条精益管理强化核心竞争力 [2] - 聚焦新材料赛道,加快战新产业布局与创新转型,培育可持续增长动能 [2] 新材料业务进展 - 公司特种聚酯 PETG 重点定位日化包材市场,在 3D 打印、医疗、家电、薄膜等新应用市场实现批量销售 [2] - 公司成功开发国际品牌客户,成为国产 PETG 日化包材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2] 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预计本年 PET 产能依旧会阶段性过剩,公司将坚定降本提质增效,推进转型创新 [2] - 全面回顾总结“十四五”发展情况,深入分析行业未来趋势,科学制定“十五五”发展规划 [2] - 聚焦“双核一力”,加大力度研发高比例 rPET、高性能 PETG、耐温 PET 等产品 [2] - 打造“总部做专做强、基地做精做优”的敏捷高效组织,提升研产供销投一体化能力,加快转向内涵式增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