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金帝股份拟收购优尼精密控股权 半年净利增33%研发费用率7.88%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8
核心观点 - 公司拟收购优尼精密控股权以拓展精密冲压业务客户群与市场份额 强化战略协同和区域竞争力 [1][3][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 归母净利润7593.26万元(同比+32.86%) 扣非净利润7188.86万元(同比+45.57%) 营收8.35亿元(同比+40.57%) [2][7] - 持续加码主业投资 包括塞尔维亚生产基地(投资1.5亿元)、重庆项目(不低于15亿元)及子公司新能源零部件项目(合计8.3亿元) [5] 业务布局与战略 - 主营轴承保持架及配件、精密零部件 聚焦主业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并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2][6] - 2025年上半年轴承保持架业务营收4.27亿元(同比+43.86%) 其中风电保持架产品营收2.14亿元(同比+118.65%) [7] - 精密零部件业务营收3.4亿元(同比+41.67%) 其中定转子系列产品营收1.33亿元(同比+330.98%) [7] 技术创新与专利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580.83万元(同比+29.64%) 研发费用率达7.88% [2][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境内专利903项(发明专利163项 实用新型550项)及境外专利10项 上半年新增专利124项 [8] - 子公司获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定点意向书 供应新能源电驱动产品 生命周期总金额约6.4亿元(2026–2031年) [8] 收购与协同效应 - 拟收购优尼精密(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控股权 标的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及齿轮变速箱制造 资信状况良好 [3] - 收购将融合优尼精密冲压工艺、管理经验及客户资源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华南区域市场响应速度 [3][4] - 交易价格待审计评估后确定 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3] 股东回报 - 2023年及2024年分红均为4382.13万元 分红比例分别达33.08%和44.02% [8] - 2025年半年度拟每10股派现0.5元(含税) 合计分红1095.53万元 分红比例14.43% [8]
三特索道第一大股东易主 高科集团持股升至23.77%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8
股权变动情况 - 高科集团通过司法划转获得当代科技质押的352万股三特索道股票 每股价格15.46元 抵债总额约5441.92万元[1][2] - 高科集团另通过司法拍卖竞得当代城建发持有的131万股股票[2] - 高科集团直接持股比例从14.98%提升至17.70% 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21.05%增至23.77%[2] - 当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从24.96%降至22.97% 高科集团以0.8个百分点优势成为第一大股东[1][2] 控制权结构 - 控股股东仍为高科集团 实际控制人仍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3] - 当代系表决权放弃承诺从2026年原期限顺延36个月[4] - 顺延期满后若高科集团持股比例未高于当代系5%以上 当代系需继续放弃表决权[4] 债务重组背景 - 当代科技2022年4月起将所持股票质押给高科集团融资[4] - 武汉中院2024年9月裁定受理当代科技重整并批准重整计划[4] - 当代城建发仍质押的2533万股股票约定未来三年内通过以股抵债等方式处置[5] 公司治理影响 - 股权变动被视为维护控制权稳定化解股东债务风险的关键步骤[1] - 国有资本股权集中有助于维护公司治理稳定避免大股东债务风险冲击[3] - 相关安排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
宏和科技拟3亿债转股增资子公司 高端产品批量交付年内股价涨383%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8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以债转股方式对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增资3亿元 注册资本由7亿元增加至10亿元 [1][2]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95亿元 用于高性能玻纤纱产线建设及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 [3] 业务发展布局 - 黄石宏和2023年6月完成5040万米5G用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全面投产 2023年末在四川投资6亿元建设7200万米高性能电子布项目 [2] - 公司实现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 形成以中高端电子布为主的产品结构 打破国内市场对进口电子布的依赖 [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35% 净利润8738万元同比增幅10588% 主要因高端产品批量交付及产品价格上涨 [1][5] - 2020-2024年总资产由22.22亿元增长至25.09亿元 增幅12.92% 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26.71亿元同比增长2.85% [6] 研发投入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累计达1.93亿元 其中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66.32万元 [4][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2日股价报收40.3元/股 年内涨幅达382.63% 总市值354.5亿元 [1][3]
绝味食品营收5年少计7.24亿被ST 公司及戴文军等三人合计被罚850万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8
信息披露违规及处罚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5年合计少计营业收入7.24亿元[2][3][5] -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3] - 监管部门对公司及董事长戴文军等三人合计罚款85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 戴文军被罚200万元[2][6]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2][7] - 日涨跌幅限制由10%缩至5%[2][7] - 需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方可申请撤销ST[7] 财务表现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62.57亿元 同比下降13.84% 净利润2.27亿元 同比下降34.04%[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10]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11.51%至1.43亿元 显示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可能性大[11] 门店数量变动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门店数量达14969家 较2023年底净减少近千家[13] - 2024年年报和2025年半年报未披露门店具体数量及增减情况[14] - 历史门店数量从2019年底10954家增长至2023年底15950家 三年净增37.63%[12] 业绩目标达成情况 - 2023年营业收入72.61亿元 同比增长9.64% 但未达到77.93亿元年度目标[9] - 2025年下半年需实现81.17亿元营业收入才能达成109.37亿元年度考核目标 难度较大[11]
东软集团揽56亿汽车智能化订单 发力AI业务半年新签合同4.84亿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6
重大订单与业务进展 - 获得国内知名大型汽车厂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定点通知 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56亿元人民币 [1][2] - 产品将应用于搭载高通8397平台的多款车型 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起陆续量产 生命周期约4年 [2] - 智能座舱系列产品已应用于该汽车厂商多款主流车型 此次合作标志双方关系进一步深化 [2] 汽车电子业务优势 - 在汽车电子领域深耕三十余年 为全球众多车企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IVI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2] - 车载量产业务覆盖绝大多数国内车厂以及众多国际车厂和合资车厂 [2] - 凭借高通8295座舱全球首个量产供货 位居高阶智能座舱域控平台中国本土供应商竞争力榜单第一名 [2] AI战略与业务表现 - 2024年初全面启动解决方案智能化战略 加速AI与大数据技术研发 [3] - 成功构建"融智"解决方案智能化实施框架 形成完整AI技术体系与方法论 [3]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垂直领域AI应用合同4.84亿元 同比增长约50% [1][3] - AI+医疗领域表现突出 合同额达3.31亿元 同比增长约60% [1][3] 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 - 推出"添翼"医疗健康全系解决方案 AI应用产品已在各领域陆续落地 [3] - 未来将继续在AI+医疗 AI+医保 AI+人社 AI+汽车等领域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 [3] 股东回报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1.50元现金红利 共计派发现金股利约1.78亿元 [4] - 股利支付率达282.87% 于2025年7月实施完成 [4]
中国化学前8月新签合同2563亿 净利连增七年半累盈超329亿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1-8月新签合同额2563.39亿元 其中境内合同2060.48亿元(同比增长6.52%)境外合同502.91亿元(同比减少19.77%)[1][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02亿元(同比增长9.26%) 近七年半累计归母净利润达329.16亿元[1][4] - 公司持续突破己二腈等"卡脖子"关键技术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7.17亿元(同比增长14.19%)[6]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4.22亿元(同比微降0.21%) 归母净利润31.02亿元(同比增长9.26%)[4] - 化学工程业务收入748.12亿元(同比增长1.21%)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83.06%[5] - 2018-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从19.32亿元增至56.88亿元[4] 订单情况 - 前8月新签建筑工程承包合同2464.49亿元 勘察设计监理咨询23.42亿元 实业及新材料销售70.71亿元[2] - 签订6个超5亿元重大合同 包括赞比亚14.2亿元MAP项目、新疆9.86亿元煤焦化项目等[2] - 采用"T+EPC"模式中标多个国家级战略项目 蝉联全球油气领域承包商第一名[3] 技术实力 - 承担国内90%化工项目、70%石油化工项目 全球完成7万余工程项目覆盖80余国家[4] - 累计拥有授权专利5730项 专有技术348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33项[6] - 突破己二腈、POE弹性体等关键核心技术 巩固化工建设"国家队"地位[6]
《731》上映四天票房近13亿 吉视传媒股价两月大涨136%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6
电影《731》票房表现 - 电影《731》于9月18日公映 首日票房达3.36亿元 观影人次912.8万[5] - 上映四天票房突破12.7亿元[2][6] - 首映日打破三项影史纪录:中国影史首映日场次纪录、国产片首映日场次纪录、过去三年首映日场次纪录[1][5]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 吉视传媒(601929 SH)两个月股价涨幅136% 市值增长87亿元[4][7] - 中国电影(未明确代码)两个月股价涨幅39% 市值增长87亿元[11] - 当虹科技两个月股价涨幅53% 市值增长15亿元[11] 电影出品与合作方 - 主要出品方包括长影集团和保利影业[3] - 吉视传媒参与投资但出资比例极低 对业绩几乎无影响[7] - 当虹科技与长影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涉及AI大模型、超高清技术等领域[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亿元 同比增长22.9%[12] - 观影人次达6.4亿 同比增长16.9%[12] -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91.2%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9.1亿元成为现象级影片[12] 公司治理动态 - 吉视传媒于9月19日选举由志强为新任董事长 并聘任麻卫东为总经理[7] - 由志强自2024年8月2日起担任公司董事[8]
比亚迪累赚1285亿37名骨干增持 巴菲特清仓退出投资17年回报38倍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03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历史 - 2008年伯克希尔以每股8港元价格买入比亚迪港股2.25亿股 总投资额约18亿港元[1][3] - 持股近14年间未减持 期间股价最高达278.4港元/股 较买入价上涨33.8倍[4] - 2022年8月开始减持 2024年7月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025年9月确认清仓[1][4][5] 投资回报表现 - 持有期间比亚迪股价累计上涨3890% 投资回报超38倍[2][5] - 清仓后伯克希尔能源子公司财务文件显示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零[4] - 巴菲特曾表示比亚迪是"非凡公司"但需寻找更好资金用途[5][6] 比亚迪财务表现 - 2011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盈利1284.97亿元[2][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 同比增长34%[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7] 业务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汽车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04%[7]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009.2亿元 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17.9%[8]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3.56亿元 同比下滑29.87% 环比下降30.58%[8] 公司管理层动向 - 37名核心人员(含高管)9天内合计斥资5232.78万元增持公司股份[9][10] - 高管团队增持22.18万股金额2362.42万元[9] - 其他核心人员增持26.64万股金额2870.36万元[9] - 公司回应行业竞争激烈 "一口价"等乱象扰乱正常商业秩序[8]
山西汾酒股东拟减持不超1620万股 全国化布局显效省外收入占比六成
长江商报· 2025-09-22 09:10
股东减持事件 - 华创鑫睿因旗下基金到期清算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山西汾酒股份不超过1620.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33% [2] - 华创鑫睿当前持有山西汾酒1.2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0.50%为持股5%以上股东其87.36%股份由华润创业持有12.64%股份由联和基金持有 [2] - 山西汾酒表示本次减持属基金到期常规操作不会改变华润创业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华润创业将通过华创鑫睿继续持股且无进一步减持计划 [2]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9.64亿元同比增长5.35%净利润85.05亿元同比增长1.13% [3] - 核心产品汾酒系列营收233.9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98%其他酒类销售收入4.84亿元同比下降10.55%产品结构高度集中且内部优化明显 [3] - 山西省内销售收入87.32亿元同比增长4.04%省外销售收入151.43亿元同比增长6.15%省外收入占比提升至63.2%全国化战略成效显著 [3][4] 行业背景与战略 - 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呈现总量收缩分化加剧特征企业保持稳健经营面临挑战 [3] - 公司全面推进全国化2.0战略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潜力区域深耕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4]
长飞光纤大股东清仓H股3759万股份 年内H股股价涨超4倍中期扣非回升至
长江商报· 2025-09-22 09:04
股东减持 - 外资股东DrakaComteqB V 于9月19日减持长飞光纤3759 53万股H股股份 减持后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实现全部清仓[2] - DrakaComteqB V 自2025年4月17日至9月4日期间分五次累计减持长飞光纤H股股份1 8亿股 与减持前持股数量一致[2] - 减持期间长飞光纤A股股价累计大涨259 2% H股股价累计大涨297 42%[2] 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港股股价从年初11 93港元/股涨至9月19日收盘61 6港元/股 期间涨幅超4倍[3] - 同期公司A股股价涨幅超3倍[3]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1 97亿元 同比下降8 65% 归母净利润6 76亿元 同比下降47 91%[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 84亿元 同比增长19 38% 归母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21 7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 38亿元 同比增长14 75% 实现止跌回升[3] 业务发展 - 公司专注于通信行业 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 光纤 光缆及数据通信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企业[3] - 空芯光纤作为行业前沿产品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尚未形成规模销售和稳定价格利润水平[4] - 中国移动首条空芯光纤商用于2025年7月落地 长飞光纤为唯一中标人 实际中标价约3 6万元/芯公里[4] - 与数据中心相关的光纤光缆产品占全球需求总量比例较小 空芯光纤业务尚未对公司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