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立讯精密传与OpenAI合作股价涨停 前三季净利预超108亿元实控人持续增
长江商报· 2025-09-22 09:01
股价表现 - 9月22日股价一字涨停 收报60.95元/股 总市值达4420亿元 [2] 战略合作与业务动态 - 与OpenAI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人工智能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阶段 [2] - iPhone 17标准版日产量被要求提高约40% 非电子零部件日供货量提升30% [2] - 公司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领域 服务海内外头部品牌客户 [3] - 正在推进香港上市 IPO预计募资规模超10亿美元 用于全球化战略布局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5.03亿元 同比增长20.18%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6.44亿元 同比增长23.13% [3]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8.9亿至113.44亿元 同比增长20%至25% [4] 实控人增持 - 实控人王来胜完成增持441.45万股 金额达2.01亿元 [2] - 增持计划于4月9日公告 原定增持金额范围为2亿至3亿元 [2] - 增持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及未来发展的信心 [3]
炬华科技预中标1.42亿元国家电网项目 资金管理效率较高财务费用连续1
长江商报· 2025-09-22 08:37
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中标情况 - 公司预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五十三批采购项目 预中标10个包合计总数量44.09万只 总金额约1.42亿元[2] - 其中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中标数量32万只金额4319.76万元 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中标数量7.5万只金额2544.19万元 C级三相智能电能表中标数量9000只金额483.5万元 智能融合终端中标数量1.3万只金额3340.16万元 专变采集终端中标数量1.49万只金额1521.88万元 专变终端(模组化)中标数量9000只金额1982.47万元[2] - 公司9月10日中标南方电网2025年计量设备第一批框架招标项目 中标总金额约1.66亿元[2] 经营业绩影响 - 中标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工作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下降12.88% 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1%[4] - 营收下滑主要受智慧计量与采集系统等传统业务市场需求波动影响 该业务收入占比达80.26% 虚拟电厂计量系统等新产品布局未能完全弥补整体收入下滑[4] - 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供应链稳定性下降 公司为应对库存积压减少中间环节采购量进一步压缩营收规模[4] 业务结构及盈利能力 - 物联网通讯、传感器及配件业务收入8055万元同比增长27.57% 毛利率47.28%同比提升11.68个百分点[4] - 盈利能力较强产品推动净利润实现增长[4] 行业投资背景 - 国家电网2025年电网投资将超6500亿元 南方电网2025年电网投资规模1750亿元[4] - 相关企业或将获得更多订单增厚利润[4]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3.98% 过去八年间除2022年23.16%外其余年度均低于20%[5] - 财务费用连续13年为负数 2024年为-5764万元 2025年上半年为-4709万元[5] - 资金管理效率较高 财务费用支出持续优化[5]
上海建工蹭上黄金概念连收五涨停 紧急澄清黄金业务收入占比不足0.5%
长江商报· 2025-09-22 08:29
股价异动与市场传闻 - 公司股价连续五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60.99% 收盘价3.88元/股创近四年新高 [2] - 股价异动源于市场传闻称子公司扎拉矿业科卡金矿资源储量增加 公司紧急澄清该传闻为2020年已披露旧闻 [2] - 公司声明生产经营正常 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控股股东未进行资产重组或股权激励操作 [2] 黄金业务经营状况 - 黄金业务收入占比极低 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占比始终未超过总营业收入0.5% [3] - 2025年上半年黄金业务收入4.03亿元 同比增长8.44% 毛利率达36.25% [3] - 黄金业务贡献毛利1.46亿元 占总毛利比例1.68% 但受开采周期长、资源品位及境外政策不确定性制约 [3] 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0.42亿元 同比下降28.04% 净利润7.1亿元同比下降14.07% [3] - 扣非净利润2.17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69.13% 传统建筑承包业务收入下滑30% [3] - 建筑工业收入同比下降12.5% 仅黄金销售业务实现正向增长 [3]
中油工程再签36.88亿元海外大单 合同负债351.5亿元同期实现三连增
长江商报· 2025-09-22 08:23
新签合同 - 中油工程全资子公司管道局工程公司与ADNOC Gas签署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EPC承包合同 合同金额5.13亿美元(约36.88亿元人民币)[2] - 合同履行期限包括36个月建设工期和12个月质保期[3] - 该项目实施将巩固和拓展公司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中东地区陆上油气储运工程业务市场 并对未来3-4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产生积极影响[3] 中东市场拓展 - 2025年初以来公司在中东地区连续获得三大项目: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25.24亿美元/180.32亿元人民币)[4]、阿塔维GPP项目(16.01亿美元/115.38亿元人民币)[4]及本次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4] - 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尚未签署正式合同 合同期54个月(含42个月设计采购施工试运阶段和12个月运行维护培训阶段)[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合同负债达351.5亿元 实现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214.79亿元、2023年219.66亿元、2024年254.22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28.83% 成为重要收入来源[4] 合作方背景 - ADNOC Gas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控股子公司 为全球领先一体化气体生产和运营商 主营业务涵盖天然气处理、LNG运营、气体输送管线及工业气体生产[3] - ADNOC Gas供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0%以上气体产品需求 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3]
小米汽车前8月交付量完成全年目标64% SU7年内召回14.8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9-22 02:05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于2025年9月19日备案召回计划 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小米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共计11.69万辆 [1][5]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5] - 公司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车主需将车机版本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 [5] 历史召回情况 - 2025年1月24日小米汽车曾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产的小米SU7标准版 共计3.09万辆 [2][11] - 2025年两次召回合计涉及车辆14.78万辆 且存在部分车辆重复召回现象 [3][11] - 两次召回均针对SU7标准版 且召回原因均为辅助驾驶功能缺陷 [1][11] 安全事故关联 - 2025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造成三名乘员遇难 [7][8] -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 以116km/h时速行驶 碰撞前系统确认时速约为97km/h [9] - 市场观点认为事故车辆可能属于本次召回范围 若确认与智能驾驶缺陷相关 公司将面临法律追责 [10] 销售与产能状况 - 2025年前8月小米汽车销量达22.48万辆 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的64% [4][17] -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15.72万辆 7月和8月单月交付量均超3万辆 [16] - 公司产能提升进展顺利 一期工厂预计年产能34万辆 二期工厂计划新增8万辆年产能 [15] - 2025年全年交付量有望冲击42万辆 较原目标提升20% [15] 产品与战略背景 - 小米SU7标准版官方售价21.59万元 为主要提供的三个版本之一 [5] - 小米汽车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 4月3日启动交付 [12] - 公司提出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五大车企的目标 需实现年销量超400万辆 [12][14] - 2024年全球第五大车企比亚迪销量达427.21万辆 同比增长41.26% [13]
新相微1亿增资关联方布局AI算力 业绩回暖发力创新研发费增30.36%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17
公司战略布局 - 全资子公司上海新相技术以自有资金1亿元增资关联方北电数智 旨在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增长机遇并构建协同生态 [1][2] - 北电数智业务聚焦算力领域 涵盖智算算力 AI智算云 边缘实时算力服务 传统数据中心算力化改造及智算中心私有化建设五大方向 [2] - 北电数智股东包括京东方 2049集团及北京市级政府引导基金 已落地政务 医疗等领域大模型项目 [2] 财务表现 - 北电数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净利润亏损1.01亿元 总资产14.16亿元 净资产7140万元 [3] - 新相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3.5%) 归母净利润544.73万元(同比扭亏) 扣非归母净利润434万元(同比增长72.4%) [4]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67.71%连续下降至2024年14.94% 主因显示芯片市场竞争加剧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36% 达营业收入12.85% 重点布局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触控芯片等新产品 [4] - 公司持续深化AMOLED Micr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应用 [6] 业务运营与市场环境 - 消费电子"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显示芯片需求回暖 公司加大中高端产品产能调配以响应订单增长 [4] - 2025年3月拟收购人机交互芯片提供商爱协生(8月终止重组) 显示公司积极寻求新增长点 [5] - 主要客户涵盖京东方 深天马 维信诺等面板行业主流厂商 [4]
健盛集团出海12年建四大基地 拟1.8亿扩大越南产能满足需求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15
海外投资计划 - 拟在越南清化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6000万双中高档棉袜和3000万件服装项目 项目投资总额1.8亿元(约合2518万美元)[1][2] - 投资目的是满足未来客户订单需求 提高主营产品生产规模并提升盈利能力[1][2] - 项目需配置1000台棉袜机 1000台缝纫机和20台全自动旋转式定型机等设备[2] 生产基地布局 - 自2013年开始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目前在越南海防 兴安 清化和南定规划建设四大生产基地[1][4] - 越南棉袜产能无法满足客户中长期发展要求 兴安基地面临用工紧缺瓶颈[4] - 南定项目正在建设中 包括年产6500万双中高档棉袜 2000吨氨纶橡胶线和18000吨纱线染色项目[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4亿元 同比增长12.81% 净利润3.25亿元 同比增长20.15% 创历史最佳水平[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71亿元 同比增长0.19% 净利润1.42亿元 同比下降14.46%[6]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际品牌商补库存和核心客户加大合作力度[6] 行业环境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439.78亿美元 同比增长0.76% 其中纺织品出口705.19亿美元增长1.77% 服装出口734.59亿美元下降0.2%[6] - 全球纺织行业面临消费疲软 汇率波动 地缘冲突推高成本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压力[6] - 亟需通过智能制造升级与市场多元化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6] 客户与市场 - 主要服务客户包括UNIQLO PUMA DECATHLON UNDERARMOUR BOMBAS GAP BONDS和ADIDAS等国际品牌[4] - 主要销售市场为美国 欧洲 日本 澳洲及中国[4] - 公司在日本大阪设有设计开发销售公司以提升自主开发能力[4]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握手言和树典范 两光伏巨头年投146亿研发卷技术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15
专利诉讼和解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双方及关联公司终止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1][3][4] - 专利纠纷始于2024年下半年 2025年初升级 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领域 双方互指侵权 [5] - 和解后两家公司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并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1][3][6]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隆基绿能拥有PERC和TOPCon相关专利 晶科能源在组件集成和N型电池技术上具有优势 [2][5] - 2023年两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146.20亿元 其中隆基绿能77.21亿元 晶科能源68.99亿元 [2][8] - 截至2025年6月底 隆基绿能获授权专利3500多项 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 晶科能源累计申请专利超5500项 发明专利占比75% [8] 技术成果与效率 - 隆基绿能量产HPBC2.0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构建高价值产品体系 [8] - 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最高转化效率达25.58% 182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7.02% 均创全球纪录 [8] 行业竞争背景 - 2025年初以来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 从价格竞争蔓延至专利纠纷 多家企业卷入 [6] - 行业处于低景气周期 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下降32.63% 净亏损29.09亿元 隆基绿能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 净亏损25.69亿元但同比减亏50.88% [7] 行业影响 - 和解为行业树立长期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终结专利战提供选择 [6] - 推动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构建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生态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6][9]
英大证券换帅国网系马晓燕接棒 总资产达202亿半年盈利1.07亿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15
人事变动 - 马晓燕正式出任英大证券董事长 原董事长段光明卸任 结束3年任期 [1][2] - 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马晓燕 马晓燕与段光明均为国网系老将 [1][2][3] - 马晓燕历任国家电网金融资产管理部财务资产处处长 国网英大总会计师 英大基金董事长等职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89亿元(含期货)同比下降3.72% 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6.81% [1][6] - 期末总资产201.88亿元 净资产68.31亿元 较2019年末的123.3亿元和37.09亿元显著增长 [1][4] - 经纪业务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21.33% 占总收入比例达45.24% [6] - 期货业务手续费收入0.35亿元同比下降36.27%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收益0.16亿元同比增长38.37% [8] 业务发展 - 新开户15856户同比增长27.90% 客户日均托管流通资产2373.61亿元同比增长6.96% [6] - 投顾签约资产规模28.77亿元同比增长295.26% 资管受托资金30.84亿元 [6][7] - 完成7家产业链企业财务顾问业务 承办国家电网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 [6] - 发行首支多因子策略混合类资管计划 权益类投资收益率高于全债指数357个BP [7] - 期货业务成功中标宏盛华源铁塔集团远期锁价咨询项目 [7] 公司背景 - 前身为蔚深证券 成立于1996年 2006年由国家电网重组并更名为英大证券 [3] - 2020年通过国网英大持有100%股权 成为国家电网旗下唯一控股券商 [3][4] - 构建9大业务板块 设立31家分支机构 全资控股英大期货和英大证券投资 [4] - 为国网英大"金融+制造"双主业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快手连遭监管“点名”子公司被立案 电商业务失速市值缩水80%难回巅峰
长江商报· 2025-09-21 23:14
监管调查与处罚 - 市场监管总局对子公司成都快购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行为立案调查 旨在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并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合规水平提升 [1][3] - 国家网信办因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对快手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罚措施 涉及热搜榜单泛娱乐化及炒作明星不良信息等问题 [5][6] - 平台近期因侵害《德云斗笑社》和《长相思》著作权被两地法院判赔8910万元 [1] 电商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电商GMV达3589亿元 同比增长17.6% 但2024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 [1][8] - 2025年上半年电商GMV为6912亿元 同比增长16.5% 其中第一季度3323亿元(+15.4%) 第二季度3589亿元(+17.6%)均低于2023年同期增速 [8] - 历史GMV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596亿元→2020年3812亿元(+539.1%)→2021年6800亿元(+78.4%)→2022年9012亿元(+32.5%)→2023年1.18万亿元(+29.3%)→2024年1.39万亿元(+17.3%) [7][8] 经营业绩与市值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6.54亿元 同比增长12.04% 净利润89亿元 同比增长9.90% 较上年同期增速14.01%和1234.10%大幅放缓 [2][8]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50.46亿元(+13.14%) 净利润49.22亿元(+23.70%) 较第一季度明显改善 [8] - 股价从2025年初41.35港元/股上涨至9月19日75.80港元/股 累计涨幅83.31% 当前市值3274亿港元 较2021年2月峰值1.73万亿港元缩水超80% [2][9] 平台运营问题 - 2025年8月收到上百份商家投诉 涉及任意罚款、强制仅退款等 例如安徽某店铺因不合理判定被强制罚款3200元 [4] - 成都快购参保人数773人(截至2024年) 主要运营"快手小店"平台并提供供应商入驻等服务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