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搜索文档
福建传统产业涌起逐智新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23
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 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智能技术升级实现精细化和自动化生产 获得新发展空间[1] - 食品加工 运动鞋 纺织服装等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持续推动技术创新[2] 盼盼食品智能化升级 - 公司为休闲食品行业龙头企业 年营收超80亿元[1] - 2023年对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 引入人工智能和5G﹢物联网技术[2] - 智能电子秤将原料配比精确到克 智能投料系统送进揉面机[1] - 和面 成型 醒发 烘烤等七道工序都融入智能技术运用[2] - 技术人员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温湿度 产量等数据[2] 制鞋业智能化案例 - 信泰公司为国际知名运动鞋品牌供货商 专注鞋面生产[2] - 智慧车间采用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 飞织工艺通过电脑一键下达编织指令[2] - 一名工人可同时管理10多台机器 机器自动拉线成布[2] - 双驰科技推出定制工厂店 通过专用设备15秒获取足长 足宽 足弓高度等多维脚型数据[2] - AI根据数据匹配鞋楦和鞋垫 消费者可自主选择花色和图案[3] - 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最快两个多小时完成私人订制鞋品生产[3] 产业升级效果 - 智能技术使生产全流程即视可控 高标准生产变得可复制[2] - 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传统休闲食品企业转向绿色高质量发展[2] - 鞋服产业通过智转数改不断涌现新模式 新设备 新工艺[3] - 莆田鞋实现向高端产品转变 撕掉高仿标签[3]
广东发布10条措施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19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打造吸引工业投资引力场 [1][4]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投资 包括电子信息 石化化工 家电 汽车 机械 材料 轻工纺织 食品饮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2] - 加快发展新赛道产业 包括人工智能 机器人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 先进装备 新材料 新型储能 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 智能终端 [2] - 实施场景示范领航工程 开展场景创新 标杆示范 成果推广行动 建设若干应用综合示范区域 [3] 创新支持机制 - 综合运用公开择优 揭榜挂帅方式加快组织化工新材料 先进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攻坚 [3] -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 就地转化机制 [3] - 省市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 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 [1][5] 资金与资源保障 - 升级组建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争取国家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在粤设立子基金 [4] - 引导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加大新赛道项目投入 [4] - 打造工业发展集聚区 新赛道产业策源地 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通过园中园方式建设运营新赛道特色园区 [4] 产业治理体系 - 构建群链一体化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4] - 推动企业加强公司治理 构建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4]
上海印发实施方案 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19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 《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动制造业智 能化发展。 攻关基础和前沿技术 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上海将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 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 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实施方案》提出,将攻关基础和前沿技术。 一是提升工业模型基础能力。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加强对流体、电磁、真空等物理规律 的理解,提升物理仿真能力;加强对工业图纸、操作手册、产品缺陷等信息的识别,提升视觉处理能 力;加强对时序数据、工艺约束规则的理解,提升智能决策能力。强化基础模型工业推理能力,梳理工 业标准操作流程,汇聚一批提示词,推动智能体理解工业任务、指令、角色;面向制造业泛化场景,采 用知识蒸馏、逻辑打分等方法,打造一批推理数据集,支持工业模型微调。 二是突破工业智能前沿技术。发展工业元宇宙 ...
湖北5.8万家工业企业上云 占总数近六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19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等系列规划方案 构建产业数字化发展政策蓝图 [1]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由扩量到提质转变的关键时期 [1] 工业领域数字化进展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7% 居全国第7位 [1] -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7% 较十四五初期提升17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6位 [1][2] -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3A级评定企业113家 较十四五初期净增超100家 排名全国第二 [2] - 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55家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 均排名全国第四 [2] - 上云工业企业达5.8万家 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近58% [1] 农业领域数字化应用 - 建设2个基于北斗的综合集成型智慧农场和18个基于北斗的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基地 [1] - 打造天空地一体化全数字化无人农场 应用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 [1] -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22个试点县农村电商覆盖90%以上行政村 [2] 服务业数字化推进 - 围绕大宗商品 汽车 纺织 医药 光电子等重点领域搭建供应链平台 [2] - 累计服务20多万家中小企业 成交额达2000多亿元 [2] - 发放惠购湖北消费券5.5亿元 直接拉动消费超120亿元 [2]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 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全覆盖 [1] - 每年为中小企业发放5000万元上云服务券 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
内蒙古下达2056万元专项资金提升口岸服务效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14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口岸作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 优化资金分配与监管机制,为口岸实现过货量稳步突破注入更强财政动能。"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相关 负责人说。(记者杨威) 口岸不仅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更是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内蒙古把握口岸经 济发展规律,立足财政职能定位,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为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财政动力。在财政政 策赋能下,一方面,全区口岸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另一方面,全区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为企业营造出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口岸综合服 务效能的有效提升,大大促进了口岸过货量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口岸过货量达6325.2万吨,同 比增长8.4%,为促进自治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财政近日统筹下达商务和口岸发展专项资金2056万 元,专项用于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效能。 ...
7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止跌回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1:12
国内钢材价格走势 - 7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呈现上行态势 受宏观利好政策、成本支撑和粗钢产量调控预期影响 [1] - 8月份钢价小幅震荡运行 因需求较弱和库存持续累积 [1] - 7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92.79点 环比上升2.98% 同比下降7.64% [2] - 截至7月末CSPI为95.87点 环比上升7.11% 同比下降1.16% [2] - 1-7月份CSPI平均值93.58点 同比下降12.43% [3] 分品种价格表现 - 7月末长材指数97.54点 环比上升6.87% 板材指数94.50点 环比上升7.68% [4] - 1-7月份长材指数平均值95.57点 同比下降12.53% 板材指数91.89点 同比下降12.83% [4] - 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全面上升 热轧卷板升幅最大达133元/吨 无缝管升幅最小为15元/吨 [5] 区域市场表现 - 全国六大地区钢材价格指数普遍上升 华东地区升幅最大达3.37% 西南地区升幅最小为2.31% [7] - 西部螺纹钢价格指数平均值3200元/吨 环比上升83元/吨 升幅2.66% [7] 下游需求状况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 增速较1-6月下降1.2个百分点 [8]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 制造业投资增长6.2% 增速分别较1-6月下降1.4和1.3个百分点 [8] - 7月制造业PMI降至49.3% 生产指数50.5% 新订单指数49.4% [9] - 1-7月汽车产销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 [9] -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0% 降幅较1-6月扩大0.8个百分点 [10] 供需平衡状况 - 1-7月全国粗钢产量59447万吨 同比下降3.1% 钢材产量86047万吨 同比增长5.1% [11] - 1-7月钢材出口6798.3万吨 同比增长11.4% 进口347.6万吨 同比下降15.7% [11] - 1-7月粗钢表观消费量51936万吨 同比下降6% [11] - 8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207.4万吨 环比增长4.7% [23] - 8月上旬钢企钢材库存1507万吨 环比增长2.0% 社会库存803万吨 环比上升2.3% [23] 原材料成本变化 - 主要原燃料品种价格涨跌互现 进口铁矿石、国产铁精矿、冶金焦、喷吹煤均价环比下降 [12] - 废钢、炼焦煤平均价格小幅上升 升幅均不超过1% [12] 国际市场表现 - 7月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186.2点 环比下降1.0% 同比下降2.1% [13] - 1-7月CRU指数平均值190.1点 同比下降8.7% [13] - 北美市场指数240.0点 环比上升2.1% 亚洲市场144.5点 环比下降1.5% 欧洲市场204.4点 环比下降4.0% [16][17][18][19] 政策环境展望 - 下半年将实施松货币、宽财政、"反内卷"、扩内需政策 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 [21] - 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将集中落地 行业供强需弱格局或有所改善 [22] - 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 拟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25] 出口环境变化 - 1-7月钢材出口同比增长11.4% 但下半年将面临较大压力 [24] - 2024年有33起贸易原审案件 下半年将集中进入仲裁期 [24]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90天后是否续期尚未明确 [24]
回升向好态势延续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0:38
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态势 - 7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货运量和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保持平稳增长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维持高位[1] - 前7个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5万亿元 其中铁路完成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3] - 7月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9.7亿吨 同比增长3.4% 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6]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 其中铁路771亿元 公路2005亿元(高速公路981亿元/普通国省道529亿元/农村公路317亿元) 水路173亿元 民航112亿元[2] - 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包括雄忻高铁雄保段箱梁架设完成 贵港苏湾大桥主桥合龙等重点项目[2] - 铁路投资有效拉动全社会投资 聚焦"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 高质量推进铁路建设和设备更新[3] 货运量表现 - 1-7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3.31亿吨 日均装车18.33万车 同比分别增长3.3%和4.1%[4] - 铁路重点物资运输表现突出 发送煤炭11.96亿吨(其中电煤8.16亿吨) 矿建材料/冶炼物资/粮食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6%/8.2%/12.7%[4] - 新疆铁路货运量提前3天突破1亿吨大关 达1.01亿吨 同比增幅2.0%[5] 跨境运输与国际通道 - 1-7月中欧班列稳定开行 中亚班列开行8526列 同比增长23.2%[6]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跨境货物344.1万吨 同比增长6.4%[6] - "丝路海运"海铁联运天天班突破2000列 东南物流黄金通道取得新进展[6]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 成立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 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从分散探索迈向协同共建[7] - 采用"1+N+X"架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通过基础-垂域-智能体三级联动支撑行业智能化转型[8] - 加强重大科技攻关 发展智慧交通 推动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7]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0:36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实施期为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被称作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2]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针对居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针对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4][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详情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2] - 重点领域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7大类[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3] -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 1个百分点贴息约为利率水平的1/3[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详情 - 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4]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7] - 贷款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贴息期限最长1年 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实际期限贴息[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3] 政策背景与依据 - 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5] - 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5] -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48.8% 其中餐饮住宿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6] 政策预期效果 - 初步测算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10]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8] - 政策打破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惯例 精准支持实际消费部分 体现普惠性[10]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0]
政策引领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生物医药产业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0:31
政策支持 - 国务院批复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推动集成创新发展 [2] - 国家层面优化审评审批流程 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 [2] - 湖北省提出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2500亿元 重点支持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和CAR-T肿瘤治疗药物等领域 [2] - 上海浦东目标2027年生物医药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35%至40% [3] - 海南省持续加大创新药械研发支持力度 推进产业链提质升级 [3] 产业规模与区域发展 - 中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创新药在研数目占全球30%左右 [4] - 2024年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2.14万亿元 同比增长8.12% 预计2025年增至2.24万亿元 [4] - "十四五"以来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 其中2024年1-7月批准创新药50个和创新医疗器械49个 [4] - 石家庄拥有5家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和222家规模以上企业 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级且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上海张江药谷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研发-转化-制造一体化生态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获批数量大幅增长 [4] 技术创新突破 - 武汉禾元生物实现"稻米造血"技术商业化量产 突破传统血浆提取原料限制 [5] - 武汉凯德维斯生物推出全球首款子宫内膜癌无创检测试剂盒 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90% [5] - AI制药企业深度智耀构建全链条赋能平台 晶泰科技通过量子物理+AI+机器人技术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数月 [5] 发展挑战 - 原始创新能力存在短板 高端仪器设备 关键试剂耗材和核心工艺软件依赖进口 [7] - 高端生物反应器 纯化介质和细胞培养基未完全自主可控 制约新药研发与产业化 [7] - 基因编辑 新型细胞治疗和AI辅助药物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底层技术积累和核心专利布局与全球领先水平存在差距 [7] - 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 缺乏顶尖科学领军人才和交叉融合型人才 [7] - 工艺开发 质量控制及产业化放大环节高技能工程人才不足 影响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7]
最新数据显示,前七个月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0:22
机械工业整体运行 - 前七个月机械工业运行平稳 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均保持增长[1] -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1]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1] 清洁能源装备表现 - 太阳能电池前七个月累计产量超4.7亿千瓦 同比增长19.6%[1] - 风电机组已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金额稳步提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