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跻身前十
科技日报· 2025-09-17 02:07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瑞士 瑞典 美国 韩国和新加坡位居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前列 [1] - 中国跻身前十并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 中国在研发支出 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1] 中等收入经济体表现 - 以中国 印度 土耳其为首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持续攀升 [1] - 17个中低收入经济体表现超出其发展水平预期 [1]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创新超水平表现的经济体数量最多 [1] 研发投入趋势 - 2024年全球研发增长率降至2.9% 低于前一年4.4%的增幅 [1] - 该增长率为201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预测2025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1] 技术进步指标 - 电池价格和超级计算机效率有所提高 [1] - 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 [1] - 全球创新指数采用约80项指标评估近140个经济体 [1] 创新评估维度 - 评估指标涵盖研发支出 风险资本交易和高技术出口 [1] - 知识产权申请纳入创新表现评估体系 [1] - 指数作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基准资源 [1] 创新战略意义 - GII进步最快的经济体将创新视为韧性 增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引擎 [2] - 各国在释放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挑战 [2] - 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政策 投资和跨部门协作获得支持 [2]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丨科技谱写向海图强新乐章
科技日报· 2025-09-17 02:07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较2012年翻一番 [4]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5.8% 成为海洋经济压舱石 [4] - 海洋工程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43% 交付订单金额增长10.5% 手持订单金额增长20% 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首位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3]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交付运营 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船可实现10分钟投放20万尾鱼苗 [3] 海洋科技创新 - 自主研制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完成4140米深海试验 [1]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配套叶片长度达153米 单支重量83.5吨 [6] - 全球首款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哪吒"研制成功 [7] - 自主研发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连续运行20个月 "守望者1号"海啸预警浮标在5100米海底常态化运行 [11] - 7000米级浮标"白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1] 海洋资源开发 - "深海一号"年产量超过45亿立方米天然气 二期2025年全面投产 [3][7] - 2021年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长远号"完成海试 [7] - 2023年深中通道全线贯通 [7] - 2024年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 "梦想"号建成入列 [7]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启动运行 [7] 海洋生态保护 - 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修复示范区2000平方米 活珊瑚覆盖率从5%提升至20% [10] - 中央财政支持近20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整治修复海岸线1780公里 [11] - 修复滨海湿地79.5万亩 新营造红树林13.8万亩 [11] - 202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2] - 河北唐山构建海草床修复技术体系 辽宁锦州实施"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 [10] 海洋产业突破 - 全球首个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3] - 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聚焦船舶制造/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4] - 南部海洋经济圈发展未来产业 北部海洋经济圈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4] - 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和牙鲆"圣航1号"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 [3]
江苏南通: 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17 02:04
微电网平台建设进展 - 江苏首个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市级微电网管理平台于4月正式上线运行 由南通市发展改革委与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联合开发[1] - 平台实时监控光伏发电量 储能装置运行状态 用电负荷数据 并可评价企业新能源消纳率及零碳率指标[1] - 企业通过平台按月生成用能分析报告 可直观掌握能效水平 并按生产需求选择用电策略实现智能调节负荷[1] 微电网技术特性 - 微电网由光伏 储能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设施 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被定义为大电网的毛细血管系统[1] - 系统具备双向支持能力 大电网需要时可调用企业可调资源助力电力平衡 微电网内部故障时大电网可提供电力支持[1] 江苏电力消费现状 - 江苏今夏最高用电负荷达1.55亿千瓦 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长5.99%[2] - 智能微电网作为国网江苏电力保障夏季用电的四张网之一 有效提升电网调控韧性及应急能力[2] 微电网应用规模 - 南通微电网平台已接入39个微电网项目 覆盖5种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车网互动 建筑能效 智能制造 园区源网荷储协同及微电网汇聚虚拟电厂[2] - 累计整合光储充等资源达344兆瓦 发电量约6012万千瓦时 新能源消纳率达97%[2]
我科研团队刷新磷脂酰丝氨酸合成效率纪录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57
记者9月1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国内高校成功开发出高性能固定化磷脂 酶,并构建了高效的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体系,使关键功能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效率刷新世界 纪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食品化学》上。 磷脂酰丝氨酸作为细胞膜的关键活性成分,是大脑必需的营养物质。多项研究证实,它在改善老年人阿 尔茨海默病症状、修复大脑损伤、提升记忆力以及改善情绪状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营养补充 剂、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市场的持续扩大,磷脂酰丝氨酸的需求量正迅速攀升。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羽飞介绍,目前磷脂酰丝氨酸的生产 主要依赖直接提取与酶法合成两种途径。酶法合成因原料源于天然磷脂、反应条件温和且过程绿色可 控,被视为更理想的选择。然而,传统酶法工艺中存在的游离酶稳定性差、易失活的问题,制约了其产 业化发展与应用。 针对这一瓶颈,研究团队开展攻关,成功创制出活性高、专一性强的固定化磷脂酶,显著提升了酶的稳 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同时,团队构建了独特的皮克林界面生物催化体系,该体系巧妙地利用固体颗粒 在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促进了酶与底物的高效接触 ...
日加快建设“国际卓越研究大学”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51
九州大学和筑波大学也同样通过了面试审查,但并不在此次的现场视察名单之中。文部科学省强调,没 有开展视察不意味着淘汰,在今冬作出最终结论前,所有申报学校都有被认定的可能性。东北大学在 2024年作为首个获得认定的"国际卓越研究大学",其体制强化计划已在同年12月获批,并将在2025年度 获得首批资金支持,金额约154亿日元。东北大学成为该制度的示范案例,为后续入选高校提供了参 考。 日本政府正加快推进"国际卓越研究大学"建设,力图培育具备世界顶尖水平的大学。日前,文部科学省 下属的专家会议研究决定,在第二批公募的8所申报大学中,选取东京大学、东京科学大学、早稻田大 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进行现场视察,重点核查其运营与体制强化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 和可行性评估。 该制度的资助资金来自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负责管理运营的规模约10万亿日元的"大学基金"的投资 收益。2024年度该基金实现2560亿日元盈余,加上前年度结转盈余1527亿日元,可用于资助的累计额达 到4087亿日元。按规定,单年度拨付上限为其中的三分之一,预计2025年度资助总额约为1360亿日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文部科学省指出,该 ...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4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机器人非标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共享服务平台 采用共享经济模式在智能制造领域运营 [1] - 共享工厂模式打破地域界限 为研发人员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从采购 制造 测试验证直至完成首台套产品的全周期服务 [1] - 共享工厂被誉为新时代的工业合作社 大大提升效率并节省成本 [1] 运营成果与效率提升 - 自去年初启动以来 共享工厂已为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推动新增产值超2亿元 [1] - 该模式帮助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整体提高10%以上 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 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 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1] - 成绩得益于共享工厂构建的设计研发 生产制造和资金融通等六大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 [1] 区域协同与创新案例 - 共享工厂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枢纽 承担多所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实习任务 实现创意落地不出厂和资源协同跨区域 [2] - 典型案例显示 依托共享工厂资源与政策支持 成功承接并实现北京王致和装瓶自动化创意从方案到产品的完整闭环 体现京唐协同创新模式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唐山高新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创制券和创新券 设立2亿元资金池 推出多项科技企业扶持政策 显著缓解中小企业研发和生产中的资金压力 [2] - 金融支持包括国有银行推出机器人AI贷和科技e贷等产品 通过多种金融手段为企业提供支持 [3] - 人才政策方面实施凤凰英才计划 设立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打造京津冀区域机器人人才高地 [3] 产业生态与平台建设 - 唐山高新区积极构建以共享制造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 围绕初创企业有技术有创意但缺设备缺资金的痛点建设共享智造集群 [2] - 已建成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 河北省唯一的机器人中试示范平台 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平台 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5个 [3] - 正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搭建共享工程师平台 与浪潮集团共建共享智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2] 技术应用与发展规划 - 唐山凭借雄厚工业基础包括世界最大钢铁产业集群和丰富装备制造场景 为机器人技术提供广阔应用空间 已梳理出110个成熟应用场景并定期发布开展揭榜挂帅活动 [3] - 正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机器人产业大脑 推动机器人从传统作业向具身智能模式转变 [3]
推动实验室成果在电站落地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41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 动","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储能AI智眸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是大连化物所从实验室原理突破到产业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探 索,也是"人工智能+储能"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从"机理密码"到"智能大脑" 8月29日,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电池测试平台上的电芯正实时传输着电压、温 度、内阻等数据。屏幕上跳动曲线的背后,是科研团队对电池健康状态所蕴含的"机理密码"的持续破 解。 "传统电池管理系统往往要等故障发生才能响应,而我们要做的是'未卜先知'。"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 副研究员毛治宇说,"储能AI智眸系统"作为"电池数字大脑"的重要部分,是团队攻坚的重点。 团队的突破,源于对电池电化学机理的深度挖掘。通过上万次实验,他们清晰还原了电池内部化学反应 路径,掌握了不同工况下电池性能衰退的规律。这也构成了"电池数字大脑"的"底层逻辑"。 但是,只有机理还远远不够。为了让成果适配复杂的实际场景,团队创新性地搭建了"实验室+云端"双 数据通道:一方面,实验室积累的 ...
江苏南通: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24
微电网管理平台建设 - 江苏首个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市级微电网管理平台于4月上线运行 由南通市发展改革委与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联合推出[1] - 平台实时监控光伏发电量 储能装置运行状态 用电负荷等数据 并可评价企业新能源消纳率及零碳率指标[1] - 企业通过平台按月生成用能分析报告 可直观掌握能效水平 并按生产需求选择用电策略实现智能负荷调节[1] 微电网系统功能 - 微电网由光伏 储能等分布式电源与配电设施 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被形容为大电网的毛细血管[1] - 在电网需要外援时可调用企业可调资源助力电力平衡 微电网内部出现波动时大电网也能提供电力支持[1] - 智能微电网作为江苏电力保障夏季用电的四张网之一 提升电网调控韧性及应急能力[2] 平台接入规模与成效 - 南通微电网平台已接入39个微电网项目 覆盖车网互动 建筑能效 智能制造等5种典型应用场景[2] - 累计整合光储充等资源344兆瓦 发电量约6012万千瓦时 新能源消纳率达97%[2] - 江苏今夏最高用电负荷达1.55亿千瓦 较去年最高值增长5.99%[2]
“躺枪”的预制菜都是科技与狠活儿吗?
科技日报· 2025-09-16 23:22
行业监管与政策支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于2024年3月发布通知 要求提升预制菜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 包括鼓励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开展气调保鲜 精准保鲜与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1] - 政策着力解决风味衰减难题 并创新非热加工 微生物控制 微胶囊包埋 营养与风味稳态化等技术工艺以减少营养成分损失[1] - 团体标准不断完善 对预制菜原辅料 产品标准 生产技术等作出规范 通过标准和监管鼓励规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 技术创新与成本影响 - 水产品在液氮锁鲜技术下无需添加防腐剂即可在-18℃环境下保存12个月以上 解冻后口感和营养成分流失较少[1] - 技术创新对企业需要成本 市场环境对科技创新影响巨大 若公众将预制菜与低价菜划等号则滥用添加剂 卫生不达标但成本畸低的产品会大行其道[2] - 鼓励企业推进高标准建设洁净车间 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等现代化进程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2] 营养成分与添加剂争议 - 设计严谨的营养成分对比试验表明 在现代冷链技术和锁鲜工艺后预制菜营养成分损失不多 甚至比剩菜表现更好 对防腐剂依赖大幅降低[3] - 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 预制菜与从早晨放到晚上的菜在胆固醇 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方面对比显示损失较少[3] - 通过AI支持的智能化计算方法可计算食品原料到加工食品的营养素损失 企业将加工过程植入AI算法后可测算营养素损失[3] 消费者知情权与技术透明度 - 热点事件中讨论信息不公开问题 最可信的信息公开是把检测主动权交给消费者[4] - 通过区块链技术 溯源条形码技术等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充分了解信息并依据透明信息判断价值与价格[4] - 消费者可自由用脚投票 技术手段支持透明化信息获取[4]
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点亮未来“视界”
科技日报· 2025-09-16 09:10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产业领军企业"榜单 [1] - 公司脱胎于中国电科五十五所 2019年开始独立运营 [1] - 在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 [1] 技术特性与优势 - 硅基OLED显示技术通过有机材料在电场激发下自发光 无须背光源 [1] - 融合OLED自发光特性和半导体硅基板精密控制能力 [1] - 显示屏更轻薄 更省电 同时满足高亮度 高分辨率 高刷新率及长寿命等严苛指标 [1] - 产品集成度高 功耗低 体积小 工作温度范围宽 更适合智能穿戴产品应用 [2] 研发历程与成果转化 - 2015年中国电科五十五所微显示研发部推出首款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样机 [2] - 2016年凭借高分辨率单色高亮产品获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和"直通卡"特权 [2] - 探索全链条产学研合作模式 掌握硅基微显示核心技术并建设研发平台和中试线 [2] - 2019年中国电科五十五所领投成立国兆光电 开启产业化进程 [3] 产业化突破与产品应用 - 通过建立关键工艺监控机制 加大研发投入专项攻关电极工艺 构建全链条团队解决工艺稳定性问题 [3] - 技术产品已覆盖消费电子 户外观察等多个领域 包括数码相机取景器 智能眼镜 手持夜视仪 户外望远镜等 [3] - 实现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自主可控 探索出"科研-转化-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路径 [3] 行业应用前景 - 硅基OLED微型显示技术可应用于AR眼镜 VR头显 手持夜视仪 户外望远镜等设备 [1] - 随着AR/VR 工业元宇宙崛起 该技术将持续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