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互认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新基金发行报告(新基金受理与机构新设篇):时隔10月再增香港互认基金申请,ETF-FOF产品有望扩容
上海证券· 2025-09-26 03:57
核心观点 - 指数基金仍是基金公司重点布局方向但发行节奏放缓 8月获批60只但较上月减少6只[1] - 香港互认基金申请时隔10个月重启 8月新增4只申请且审批速度显著加快[1][5] - ETF-FOF产品迎来扩容机遇 年内11家管理人申报15只产品 平安基金以4只申报量领先[2][15] - FOF业绩比较基准更趋细化 《方案》出台后基准涉及资产数量平均增至4个[2][12] - 基金公司分支机构设立聚焦销售、国际化和运营服务 3家机构于6月获批新设子公司[18][19] 证监会受理基金产品概况 - 8月受理基金总数201只 较上月181只增加11% 其中债券基金增16只至48只 指数基金减16只至53只[4] - 变更注册申请37只 含25只集合资管计划转型公募 国泰海通资管以14只申请量居首[4] - 香港互认基金新增4只申请 为2024年10月以来首次 且月内即获首次反馈(去年需4个月)[5][7] - 香港基金内地销售资金净汇出金额大幅增长 从2024年末426.65亿元升至2025年7月末1187.78亿元[7] 基金审查决定情况 - 8月获批基金总数180只 较上月166只增加8.4% 混合基金和FOF均增9只[8][9] - 指数基金获批60只(占比33.3%)但环比减少6只 债券基金减7只至41只[8][9] - 变更注册批复49只 含43只集合资管计划转型公募 国泰海通资管(14只)和光大保德信基金(13只)获批量领先[10] FOF产品发展趋势 - 《方案》推动FOF业绩基准细化 基准涉及资产数量从平均3个增至4个 涵盖A股、A债、港股、美股及黄金[12] - 基准细化体现多元配置理念 利于投资者匹配需求 如中欧基金产品基准含A股70%+债券25%+黄金5%[12][13] - ETF-FOF兼具低费率和风格稳定优势 年内申报15只产品 平安基金占4只[2][15] - FOF发行规模显著回暖 2025年1-8月总发行376.41亿元 达2024年全年的3.25倍[15][16] 基金公司分支机构设立 - 易方达基金获批销售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聚焦买方投顾业务 截至2024年末已服务超12万客户[20] - 兴证全球基金设立新加坡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新币) 为首家境外子公司 完善全球业务布局[21][22] - 华夏基金获批行业首只运营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为银行理财提供份额登记、估值等服务 截至2025年6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23] 基金公司重大事项变更 - 工银瑞信基金股东变更:瑞银承接原瑞信20%股权(对应4000万元出资) 英文简称变更为ICBCUBS[26][27] - 博道基金股权激励:量化投资总监杨梦受让3%股权 合计持股7.5% 在管规模126.91亿元[28][29] - 华夏基金引入卡塔尔控股作为第三大股东 持股10%(对应2380万元出资) 卡塔尔投资局为全球第八大主权基金[30]
美联储九月降息在即,布局优质债券或是良策丨全球布局 亚洲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15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 - 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下修加剧美联储对经济增长担忧 通胀尾部风险下降[1] - 美联储政策关注点从通胀转向就业和通胀双重目标平衡 预计9月开始降息25个基点 12月和明年3月再降息两次 累计降息75个基点[1] - 实际收益率处于高位 即使降息三次后政策利率仍保持限制性 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和领导层变动可能带来更多降息空间[1] 债券投资策略 - 建议在利率下降前锁定当前具有吸引力的收益率[3] - 延长久期偏好因长短利差处于三年来最高水平[4] - 利用优质债券对冲经济增长放缓风险 优质债券是重要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工具[6][1] 债券产品配置 - 香港互认基金包含汇丰亚洲高入息债券基金 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 摩根国际债券基金 风险等级2-3级[8][10] - 海外基金产品包含贝莱德环球企业债券基金 资本集团新世代全球公司债券基金 资本集团全球公司债券基金 风险等级2级[10] - 另提供富达亚洲债券基金 富达美元债券基金 富兰克林环球低波幅债券基金 汇丰气候转型环球企业债券基金 风险等级2级[11][12] - 还包括汇丰环球高入息债券基金 景顺环球高评级企业债券基金 摩根环球企业债券基金 施罗德环球企业债券基金 风险等级2-5级[12][13]
突出普惠金融定位 证监会进一步优化香港互认基金注册审核安排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5:52
核心观点 - 证监会优化香港互认基金审核安排 旨在更好服务两地居民跨境投资理财需求 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 推动业务平稳发展 [1][2] 审核安排优化 - 提升客地销售比例上限后 部分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规模有所增长 其中机构投资者申购占比较高 [1] - 注册审核将重点支持零售型产品发展 更好满足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需求 [1] - 申报前一年内每季度末资产规模原则上均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1] - 对借助不正常手段短期做大的产品暂不受理新增注册申请 [1] 合规风控要求 - 境内基金管理人需强化对境外子公司合规风控管理 [2] - 在港子公司产品存在问题的 将对境内管理人监管分类评价予以扣分 [2] - 对合规风控能力较弱或监管分类评价为C类的管理人 其境外子公司产品实施审慎注册 [2] 产品投资要求 - 拟提高组合投资与分散风险要求 进一步提高投资地域分散度 [2] - 兼顾产品类型分布 满足内地中小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2] - 对以低等级信用债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品实施审慎注册 [2] 后续实施计划 - 将按审核安排稳妥有序推进产品注册 [2] - 同步做好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完善 [2]
中泰证券: 以作风建设扎实成效激发 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21:11
公司作风建设 - 公司党委将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 公司党委制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方案》,明确4个方面13项工作任务,将学习教育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全年重点任务等工作结合起来 [2] - 公司党委指导推动153家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学习教育"不跑偏、不走样" [2] 党性教育 - 公司党委把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营养 [3] - 公司党委针对中层副职及以上人员、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举办2期学习教育读书班 [3] - 基层党组织通过读书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460余次 [3] - 公司党委组织600余名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年轻领导干部参观山东省廉政教育中心 [3] 问题整改 - 公司党委明确8个方面12项具体问题,全面开展过筛式查摆 [4] -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30余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 - 公司党委制定集中整治台账,围绕42项整改措施逐项明确责任、完成时限 [5] 业务发展 - 公司动态优化"齐富通"等服务工具功能,上线"香港互认基金"代销业务 [6] - 公司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分支机构布局,开展2025年跨条线交流挂职 [6] - 公司累计签约22个帮扶县,荣获"2024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实践"称号 [6] - 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国124家企业融资610余亿元 [6] - 公司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的华达科技项目为"并购六条"实施以来上交所主板首单过会的民营企业并购重组项目 [6]
险资新动向!债券“南向通”扩容待开闸
券商中国· 2025-05-02 23:28
债券"南向通"扩容至保险机构 - 中国人寿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或为开展相关投资做准备 [1] - 债券"南向通"有望扩容至非银机构,相关政策尚待落地,保险业对此极为关注 [1][2] -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宣布优化扩容债券"南向通",包括扩大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 [2]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原则上同意将债券通南向交易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 [2] 债券"南向通"当前限制与潜在影响 - 目前仅两类投资者可通过"南向通"投资境外债券: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和QDII/RQDII [3] - "南向通"实行限额管理,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3] - 保险公司若被放行参与债券"南向通",将增加投资香港债市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 [3] - 保险机构参与初期或从部分机构试点开始,不会大范围放开 [3] - 债券"南向通"有望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提升市场活跃度和规模 [4] 香港互认基金投资动态 - 中国人寿董事会通过议案涉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或准备投资此类基金 [5][6] - 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6] - 目前保险公司对香港互认基金的实际投资较少,主要因投资要求严格和额度不可控 [6] - 中国人寿一季度末总资产6.98万亿元,投资资产6.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均增长3.1% [6] - 中国人寿归母净资产5325.07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5% [6]
投资全球资产,有哪些方式呢?|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5-01 13:54
QDII基金 - QDII基金可代购其他地区股票、债券等资产,无需换汇操作 [3] - 投资门槛低,通常百元甚至十元起购 [3] 港股通基金 - 内地投资者可通过A股账户买卖港股通范围内的香港上市股票 [4] - 基金公司可发行港股通基金,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港股 [4] - 当前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港股红利等指数对应的品种多走港股通渠道 [4] 香港互认基金 - 符合条件的香港场外基金可在内地销售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债券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数量均衡,债券型基金规模较大 [6] - 投资范围覆盖全球,以大中华地区为主 [6] 互联互通ETF - 互联互通ETF是香港场内ETF在内地证券市场交易的版本 [7] - 香港场内ETF数量较少,目前以恒生、恒生科技为主 [7]
香港互认基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30 08:24
香港互认基金市场定位 - 香港互认基金是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境内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渠道,补充QDII额度审批放缓的不足 [1][2] - 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内地与香港额度比例由1:1升至4:1,显著提升内地可参与规模 [4] - 香港互认基金在参与门槛、资金投向、销售额度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覆盖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4] 跨境投资渠道对比 - 跨境投资渠道主要包括QDII、QDLP、TRS、跨境理财通和香港互认基金五类,各有不同的注册地、参与地区、投资者类型和额度限制 [4] - QDII总额度最高,达1677.89亿美元,但额度审批放缓;香港互认基金总额度3000亿元人民币,已净汇出427亿元人民币,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4] - 香港互认基金参与门槛低,覆盖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资金投向以全球、亚太市场为主 [4][6] 香港互认基金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末,香港互认基金数量达46只,合计规模约1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自202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速达10% [8] - 香港基金境内发行销售资金累计净汇出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自202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速达89% [8] - 按投资类型划分,债券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为53.7%、33.6%和12.8%,债券型基金贡献主要增量 [8] 香港互认基金产品特征 - 香港互认基金可细分为127只子基金,按交易币种划分,人民币、美元、港元和澳元交易子基金占比分别为65%、24%、8%和3% [8] - 按资金投向区域划分,全球、亚洲&亚太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大中华区规模占比分别为30.4%、63.7%和5.8% [8] - 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申购费率均值分别约1.2%、0.1%、2%,与QDII基金费率整体相近 [8] 政策支持与调整 - 中国证监会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放宽内地销售比例限制,允许将管理职能转授予集团内海外关联机构,并拓展互认基金范围 [4] - 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额度取决于资金汇出总额度限制(3000亿元人民币)、香港地区销售规模及内地与香港销售比例 [4] - 增量政策支持使得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规模大幅增加,进一步丰富投资者跨境投资选择 [1][4]
【广发策略】价投视角看香港互认基金投资机遇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4-03 08:21
亚太市场高股息偏好分析 - 当前亚太市场估值提升的主要障碍在于制造业为主的东亚经济体普遍存在低盈利匹配低估值的问题,在宏观环境下盈利弹性有限,通过加大分红和回购成为维持高且稳定ROE的重要手段 [1][6] - 增速降档阶段中国资产的交易逻辑转向价值类资产,这类资产能够穿越宏观周期并提供稳定回报,通常表现出更高且稳定的分红水平 [2][13] - 港股相比其他中国资产更适合高股息投资,因其结构中高股息行业占比更高(银行21.6%、能源8.1%),且港股成长核心资产也开始逐步提升股息回报 [3][25][33] 全球市场PB-ROE比较 - 发达市场各行业的PB-ROE关系显示:ROE 16%-20%对应PB 2.5-4.0倍,ROE 10%-14%对应PB 1.5-2.5倍,ROE 6%-8%对应PB 1.0-1.5倍 [4] - 限制中国资产估值中枢上移的主要因素仍是盈利水平,制造业为主的东亚经济体容易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传统制造业附加值相对较低 [6] - 维持高ROE的两种方式:盈利可持续增长(做大分子)或加大分红比例(降低分母),当前环境下后者成为更重要的兑现路径 [6] 中国资产分类与交易逻辑 - 中国资产可分为三类:经济周期类(ROE随经济周期波动)、稳定价值类(ROE相对稳定)、景气成长类(ROE追随独立产业周期) [12][13] - 稳定价值类资产代表能够穿越宏观周期的资产,具备高且稳定的分红水平,背后是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水平 [13] - 2021年后中国地产周期下行压力加剧,投资者更迫切寻找对宏观经济相对不敏感的资产,2023年后"杠铃策略"(红利+成长)风格被市场广泛接受 [14] 港股高股息投资价值 - 利率中枢下移阶段配置A/H红利资产没有太高择时要求,红利类指数长期净值曲线斜率更稳定 [19][20] - 港股是全球最重视分红的市场之一,机构投资者占比近80%,长线资金对股息诉求更高 [26] - 港股科技核心资产如腾讯控股现金股息率从2021年0.3%提升至2024年0.8%,回购率从0.1%提升至2.9% [35] 其他亚太市场股息率情况 - 中国台湾头部制造业公司维持较高股息率,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公司市值占比达48.8%,技术硬件和设备业占18.6% [36][38] - 韩国市场行业分化显著,传统领域地产和银行维持高股息回报(2024年房地产股息率TTM达8.3%,银行6.4%) [41] - 印度作为新兴市场吸引力更多体现在资本增值,但当高增速回落后分红对稳定ROE的作用将趋势性提升 [45] 日本市场经验 - 日本地产周期拐点后高股息资产有持续超额收益,且不总发生在防御阶段,如2003-2006年牛市期间红利指数表现出很强进攻性 [52][55] - 高股息投资对择时要求不高,仅在科技产业大爆发阶段大幅跑输市场,如1998-1999年东证电器指数上涨168.8%时红利指数下跌3.4% [55][56] - 景气成长标的与高股息策略不绝对矛盾,高速增长阶段后企业往往提高股息回报向价值类资产过渡 [58][59] 香港互认基金投资机遇 - 香港互认基金相比港股通投资范围更广(可投全球市场),相比QDII额度限制更少(总额度3000亿人民币),份额设置更丰富,管理团队更国际化 [65][66][67][68] - 现存41只香港互认基金中股票型占比最高,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约2105%,近20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约432% [70][74]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是规模最大的股票型高息股互认基金(13.3亿美金),采取平衡高息价值股及捕捉潜在增长股策略,地区分布上较大权重投资中国市场,行业分布在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和工业、银行板块有较高权重 [7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