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

搜索文档
健康管理赛道悄然升温 医疗险成健康险市场新的支柱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0:20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保险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其 中,中高端医疗险持续发展,成为竞争格外激烈的领域。从健康险内部结构看,医疗险增长显著,占比 提升较快,发展势头明显好于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支柱。同时,与医疗险相伴的健康管理服务 变得更加丰富,成为险企押注的重要赛道。由险企设立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阵容也在壮大,未来,保 险与健康管理有望进一步深度融合。 目前,一些险企在尝试把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推动客户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鼓励客户定期体检, 降低疾病风险。越来越多的健康险产品正在走出传统的纯保险保障模式,一张保单通常能涵盖专属保 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个方面,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等作用。 险企对于健康险的投入增加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增多,与政策鼓励有关。2024年发布的保险业 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 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医疗险发展势头强劲 对于当下行业发展健康险特别是医疗险的趋势,多位险企人士表示,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与DI ...
百万保费退保反被罚3000元,交不起保费了怎么办?
新浪财经· 2025-09-28 07:59
智通财经记者 | 吕文琦 江苏法院网披露的一则案例,让要求退还百万保费的诉求变成了罚款3000元的"惩戒"。 据了解,2024年4月,张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终身寿险,每年缴纳保费100万元。同年年底,张某却将保险公司及业务员王某甲诉至法院,声称"保险公司 未提示现金价值,存在误导欺骗;业务员王某甲冒充案外人王某乙向其销售保险,自己并不认识王某甲"。据此,张某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还保费。 张某在庭审中提交了与王某甲的聊天记录作为证据,但法官核查发现,张某提交的聊天记录内容不完整,存在明显删减。 对比王某甲和张某提供的证据,张某删除了自己资金紧张,难以支付次年续保费用,向王某甲提出退保的内容。此外,张某与王某甲之前不仅认识,两人还 存在借贷关系。 实际上,张某是经王某甲介绍,在保险公司业务员王某乙处购买的保单。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的录音录像视频显示,在签订合同时,业务员王某乙详细介绍 了销售人员身份、保险产品名称、费用、保险责任、犹豫期及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张某明确表示理解并确认,随后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后续回访记录也显 示,张某对投保自愿性、真实性以及合同条款内容再次予以确认。 靠虚假证据企图退保并不可取,但如果买 ...
中国人寿:紧抓数字化发展趋势 打造“大后台+小前端”科技布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7 06:54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紧抓数字化发展趋势 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助推转型变革 夯实数据底座并打造数字平台 形成"大后台+小前端"科技布局 [1] - 信息处理层面布局国寿混合云 连接传统IT设备形成分钟级动态伸缩的企业级IT资源池 [1] - 信息交付层面通过轻型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便捷服务站 寿险APP注册用户数超1.6亿 月均活跃用户超1100万人 [1] 智能化理赔体系 - 运用AI大模型技术分模式分场景打造智能理赔体系 包括重疾险理赔反欺诈模型/健康险反欺诈模型/理赔预付费模型 [2] - 2024年全年智能化审核赔案超1700万件 智能化率超70% [2] - 实现医保商保数据融合与同步结算 在全国多省市推行一站式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实时结算 [2] 业务覆盖规模 - 具备一站式线上商业保险及普惠保险理赔直付能力 [2] - 普惠保险保障覆盖范围达数亿人 [2]
平安人寿北分:今年前8月累计理赔超12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26 12:46
业务规模与承保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累计承保新契约11.6万件 提供人身险保障134.9亿元 重疾险保障54.6亿元 [1] - 单件承保最高人身险保额达1亿元 成人重疾险最高保额244.6万元 少儿重疾险最高保额226.1万元 年金险最高承保保费1000万元 [1] 理赔服务与效率 - 累计理赔赔付案件13.8万件 医疗理赔占比达93% 理赔总金额12.2亿元 豁免保费2亿元 [1] - 重疾理赔金额占比最高达63.7% 通过科技赋能完成30分钟内闪赔案件5.6万件 闪赔总金额4896.2万元 [1] - 采用AI技术实现"111极速赔"服务 理赔报案平均2分钟完成 理赔申请全流程平均仅需10分钟 93%自动审核案件60秒内完成责任判定 [1] 应急响应与社会功能 - 面对北京极端强降雨灾害迅速启动理赔应急预案 7小时内完成首笔赔款支付30548.18元 [2] - 通过快速理赔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2]
医保 商保,什么才是健康险的最佳新范式
2025-09-26 02:29
医保 商保,什么才是健康险的最佳新范式 20250924 摘要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由基本医保、补充医保和商业健康险构成,商业健康 险占比仅 4%,发展空间巨大,应关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和覆盖 范围扩大。 DRG/DIP 改革推动百万医疗险等与社保交叉产品并入第二层保障,未来 商业健康险将聚焦医保外保障,满足客户多样化、高额、高品质的健康 需求。 商业健康险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挑战,需增加商保赔付比例,减少 个人现金支出,并开发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如高额重疾险。 惠民保提升了国民对健康险的认知,但挤占了部分商业健康险市场,税 优健康险潜力巨大,有望通过税基优惠实现增长。 重疾险市场面临定价利率下调和产品吸引力下降的挑战,需进行变革以 提高其吸引力,实现真实成交。 医保与商保融合需增加与客户互动机会,提高服务频率,通过政策红利 激活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保障体系。 互联网门诊在商业健康险中作用显著,能增加客户互动和粘性,替代部 分线下门诊,降低赔付成本,实现多方共赢,并辅助医保控费。 Q&A 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真实定位和需求是什么?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分为三大支柱,呈金字 ...
罕见病商保面临三大难题,谁来给千万患者发“入场券”丨“病有所保”大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9-25 11:45
如果将商业健康险市场看作一个蓄水池,罕见病等"带病体"群体的纳入,意味着"出水量"增加,要想确 保蓄水池不干涸,就需要增加"进水量"。 "罕见病患者商保获赔的概率小到什么程度?就好比普通人罹患罕见病的概率。" 21岁时被确诊罕见病多发性硬化的毛毛,对第一财经记者作出上述比喻。在毛毛患病的这11年里,已有 数款治疗药物纳入基本医保目录。而毛毛和病友们的诉求在于,当基本医保已降低一部分大额药品费用 时,商保可以为患者减少长期累积的固定医疗支出,至少让罕见病患者获得与其他慢病患者同样的商 保"入场券"。 但毛毛无奈地发现:他们的情况不是不符合重疾险的赔付标准,就是因为既往症被医疗险拒保或拒赔。 即使是作为兜底选择的惠民保,今年也有人口大省对既往症赔付进行"断崖式"削减。 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罕见病大会期间,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国家医保目录 内的罕见病药品约有100种,覆盖42个罕见病种类,2024年医保基金为协议期内罕见病药品支付86亿 元,约占协议期药品总支付的7.7%。他同时提到,我国商业健康险2024年基金已达9773亿元,可与国 家基本医保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保障体系。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 ...
富德生命人寿十四度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华夏时报· 2025-09-25 09:09
锚定"五篇大文章"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9月24日,2025年(第二十届)亚洲品牌大会在香港召开,主办方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 在会上发布了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年度报告,富德生命人寿凭借品牌建设、服务创新与高质量发 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入选榜单。十四度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体现出富德生命人寿品牌影响力、社会 声誉的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与综合实力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富德生命人寿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将满足客户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需求作为战略核心,持 续深化"产品+服务"双引擎模式,推动保险保障与健康管理、养老规划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 更多元化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富德生命人寿不断优化产品供给,紧密围绕"教育、财富、健康、养老"四大核心领域,聚焦客群差异化 需求打造多元保障矩阵。2024年上市新产品41款,覆盖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年金险等领 域,并重点推进年金保险及保障类产品的开发,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让保险服务跑出"速度"的同时更添"温度",是富德生命人寿始终聚焦的领域。"云赔、快赔、直赔"平台 创新理赔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 ...
银保渠道崛起!低利率时代,险企如何深耕实现业务增长?
环球网· 2025-09-24 05:20
人身险行业核心趋势 - 人身险行业面临预定利率持续下调形成的低利率环境 分红险成为产品转型重点 [1] - "报行合一"政策向个险渠道全面铺开 推动行业从"高费用驱动"转向"费用透明化"发展模式 [1] - 银保"一对三"合作限制放开 进一步提升银保渠道行业地位 [1] 银保渠道业绩表现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 同比增长45.7% [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92亿元 同比增长65.1% [2]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规模416.6亿元 同比增长82.6% [2]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531.04亿元 同比增长24.1% [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249.39亿元 同比增长150.3% 其中期交保费111.04亿元 同比增长55.4% [2] - 人保寿险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52.82亿元 同比增长53.9% [2]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70.32亿元 同比增长34.4% [2] 新业务价值表现 - 太保寿险 人保寿险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均超100% [3] -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超过50% [3] 渠道变革驱动因素 - 银保渠道缓解大型险企个险经营颓势 [4] - "报行合一"政策压缩费用空间 促使险企重新重视银保业务 [4] - 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取消 激发险企拓展银保渠道热情 [4] - 传统代理人渠道面临转型阵痛 银保渠道成为战略补位 [4] - 银行净息差收窄亟需拓展中收业务 保险代销成为重要抓手 [4]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收益下降 客户资金转向稳健收益保险产品 [4] - 客户更注重长期稳健收益与保障功能 推动银保产品向长期保障型和分红型转型 [4] 分红险产品发展 - 预定利率下行使长期保障型和储蓄型产品面临低性价比挑战 [5] - 分红险凭借"保证收益+浮动收益"特性成为低利率环境下重要战略选项 [6] - 分红险条款相对复杂 需要代理人专业讲解能力 销售依赖长期客户信任关系 [6] - 某国有银行APP显示储蓄型保险产品达78款 其中分红险产品34个 [8] - 分红险提供"保底+分红"收益 契合银行客户对替代存款产品的需求 [8] - 分红险条款相对简单 适合银行柜员快速销售 银行客户对理财型产品接受度高 [8] 中小险企面临挑战 - 中小险企在手续费透明化后难以通过高费用争取银行渠道资源 [9] - 费率趋同后银行更倾向与品牌强服务优的大型险企合作 [9] - 中小险企需转向产品与服务差异化发展路径 [9] - 可采取开发细分领域特色分红险 与区域银行建立独家合作 数字化工具提升渠道效率三类策略 [9] - 银保渠道适合作为基本盘 经代渠道可用于试点创新产品 [9] 渠道协同发展 - 银保渠道与个险渠道在客户群体 产品类型 销售方式上具有互补性 [10] - 险企应推动多元渠道协同发展 银保渠道作为规模与价值增长重要引擎 [10] - 个险渠道需推动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10] - 建立跨渠道客户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机制 避免渠道冲突提升客户体验 [10]
健康险内部结构生变 健康管理赛道悄然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2:29
● 本报记者薛瑾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保险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其 中,中高端医疗险持续发展,成为竞争格外激烈的领域。从健康险内部结构看,医疗险增长显著,占比 提升较快,发展势头明显好于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支柱。同时,与医疗险相伴的健康管理服务 变得更加丰富,成为险企押注的重要赛道。由险企设立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的阵容也在壮大,未来,保 险与健康管理有望进一步深度融合。 医疗险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一些险企在尝试把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推动客户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鼓励客户定期体检, 降低疾病风险。越来越多的健康险产品正在走出传统的纯保险保障模式,一张保单通常能涵盖专属保 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个方面,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等作用。 险企对于健康险的投入增加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嵌入增多,与政策鼓励有关。2024年发布的保险业 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 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具有天然契合度,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通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8.1亿元增资落地 国际金融公司携手亚开行“入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33
增资概况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 国际金融公司及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新股东 原股东复星医药持续加码 共同参与本轮增资[1] - 增资总额高达8.1亿元人民币 公司注册资本由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1] - 本次增发31641万股股份 增发价格为2.56元/股 复星医药 国际金融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均认购10547万股[3] 股东结构变化 - 增资前复星产投持股14.4%为第一大股东 宜华地产持股14.04%为第二大股东 复星医药和南沙科金分别持股14%并列第三大股东[3] - 增资后复星医药持股20.05%成为第一大股东 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持股10.43%并列第二大股东 复星产投持股比例稀释至9.89%[3] - 复星系合计持股比例从增资前28.4%小幅升至29.94%[3] 战略投资者背景 - 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 全球规模最大的聚焦新兴市场私营部门发展机构 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4] - 亚洲开发银行是聚焦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机构 自1966年成立以来在健康医疗 民生保障领域积累大量项目经验[4] - 复星医药深耕医药健康产业多年 业务覆盖研发 生产 分销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具备强大产业资源整合能力[4]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26亿元 同比增长27% 净利润0.4亿元 同比大增超80%[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42亿元 净利润0.33亿元[5] - 长期健康保险占据业务大头 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2亿元 同比增长27%[5] 偿付能力变化 - 2023年末核心偿付能力下滑至55.34% 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110.67% 已逼近监管红线[6] - 截至2024年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17%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73%[6] - 公司曾于2018至2021年多次发布增资计划但未实质性落地 2023年完成增资使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依托股东资源拓展保障范围 优化产品形态 针对重大疾病 慢性病管理 长期护理等领域研发更具针对性产品[7] - 借助国际股东经验与复星医药医疗资源 全面升级服务体验 提供从预防 诊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支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