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险
icon
搜索文档
富德生命人寿十四度入选亚洲品牌500强
华夏时报· 2025-09-25 09:09
锚定"五篇大文章"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9月24日,2025年(第二十届)亚洲品牌大会在香港召开,主办方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 在会上发布了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年度报告,富德生命人寿凭借品牌建设、服务创新与高质量发 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入选榜单。十四度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体现出富德生命人寿品牌影响力、社会 声誉的持续提升,品牌价值与综合实力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富德生命人寿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将满足客户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需求作为战略核心,持 续深化"产品+服务"双引擎模式,推动保险保障与健康管理、养老规划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 更多元化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富德生命人寿不断优化产品供给,紧密围绕"教育、财富、健康、养老"四大核心领域,聚焦客群差异化 需求打造多元保障矩阵。2024年上市新产品41款,覆盖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年金险等领 域,并重点推进年金保险及保障类产品的开发,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让保险服务跑出"速度"的同时更添"温度",是富德生命人寿始终聚焦的领域。"云赔、快赔、直赔"平台 创新理赔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 ...
家庭风险焦虑变迁催生保险新服务
北京商报· 2025-09-21 15:57
家庭风险认知变化 - 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而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 [1] - 疾病、养老、意外伤残与死亡风险仍是家庭关注前三大风险但关注程度有所下降 [1] - 财富安全及管理风险意识显著增强 财富贬值风险意识快速提升反映家庭对投资风险担忧攀升 [1] 宏观环境影响 - 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产生六大影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加剧收入与负债风险 通货膨胀结构调整增加购买力风险 低利率环境重塑资产配置格局 [2] - 汇率波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策略 人口老龄化使社保收支承压 家庭资产配置呈现结构性转型趋势 [2] 保险行业供需现状 - 商业保险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与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 进入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体系核心环节 [2] - 行业存在供需错配问题 不同家庭风险管理偏好与保障需求差异明显但行业仍以一刀切方式提供同质化产品 [2] - 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的结构性问题 应对子女养育和个人养老等风险的跨周期长效财富管理产品供给不足 [2] 产品创新方向 - 保险公司需开发保障失业风险的保险产品 针对家庭财富风险开发更多元化的保险产品 [3] - 根据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性转型趋势推出灵活配置资产的保险产品 满足不同家庭在不同阶段的财富规划需求 [3] 家庭保险配置体系 - 险企需构建四大产品体系:以医疗险为核心的基础风险防御体系 以商业年金为核心的养老风险应对体系 [4] - 以分红险为核心的财富增值保值体系 以杠杆寿险和保险金信托为核心的财富安全传承体系 [4] - 建立收入—资产—负债分析框架:低收入家庭优先配置高杠杆产品如百万医疗险和定期寿险 中等收入家庭补充重疾险和养老年金 高收入家庭拓宽至高端医疗和终身寿险并预留3-6个月应急金 [4] - 结合家庭生命周期风险与责任变化适配保险产品:单身/初创期重点配置定期寿险和医疗险 发展/成熟期需提前规划养老 夕阳期应补充防癌险和护理险 [4] - 建立年度风险检视机制 在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及时调整保障以持续优化家庭防护 [4]
家庭风险焦虑变迁催生保险服务新思路
北京商报· 2025-09-21 12:10
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这是9月19日,长城人寿发布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 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得出的结论。 在宏观环境与利率变动等新形势下,受传统观念与社会快速变化的双重影响,家庭风险意识正在被重塑。当家庭风险重心变迁成为普遍趋势,保 险服务如何给出更贴合需求的解决方案?面对家庭对失业、养老等新风险的担忧,险企又该如何跳出"单一补偿"的旧思路? 财富风险意识提升 当前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低利率、人口老龄化、新技术革命等多重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家庭风险意 识、形态及应对体系正在被重塑。 《白皮书》提到,险企围绕家庭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需求,首先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四大产品体系:以医疗险为核心的基础风险防御体系,筑牢健 康防线;以商业年金为核心的养老风险应对体系,保障老年生活品质;以分红险为核心的财富增值保值体系,实现稳健收益;以杠杆寿险、保险 金信托为核心的财富安全传承体系,保障资产传递。 除了为家庭提供保障建议外,在具体保障和财务规划的详细责任、保费、保额等方面,《白皮书》也给出了具体指导方 ...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供需存在四大错配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0 09:54
9月19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正式发布,为新时期中国家庭科学配置保险提 供指南。 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截至2024年末,我国保险市场共有239家法人保险机构,保险业总资产359,058亿元、保险业净资产33,247亿元。2024年全年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 达到56,963亿元,保险公司财务收益率3.43%,综合收益率7.21%。2024年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39.1%。这组行业发展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 革阶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也曾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 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推动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大政方针,利好行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战略为保险参与民生保障提供制度基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2024年7月,党的二 ...
中国家庭风险结构巨变,低利率环境将重塑家庭资产配置格局
华夏时报· 2025-09-20 06:2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冉学东 北京报道 "近年来宏观经济各关键要素的变化,令中国家庭正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就业及债务风险增加、货币资 产贬值、投资收益降低等多项挑战。"在9月19日由长城保险举办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 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陈仪教 授这样说。 白皮书认为,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产生六大影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加剧收入与负债风险;通货膨 胀结构调整增加购买力风险;低利率环境重塑资产配置格局;汇率波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策略;人口老龄 化使社保收支承压;家庭资产配置呈现结构性转型趋势。 在宏观环境变动,尤其利率下行的新形势下,许多家庭难以清晰识别自身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这给正 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会,中国保险业应该更进一步更新自己的发展战略, 服务战略和产品体系。 三是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国内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的结构性 问题,应对子女养育、个人养老等风险的跨周期、长效财富管理产品供给不足。 目前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 ...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买保险后,这三件事比“盼理赔”更重要!
齐鲁晚报· 2025-09-19 12:20
许多人在完成投保后,便将保单束之高阁,认为"只要投保,出险即可获赔"。然而,投保仅是保险保障 的起点,后续的持续关注保单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下文将详细说明投保后必须完成的三项核心事务。 2. 告知家人:将整理好的保单表格发送给配偶、父母或信任的亲属,并明确告知"若本人遭遇意外,需凭 此保单联系保险公司客服申请理赔"。 3.妥善存放保单:电子保单可存储于手机云盘或家庭共享文件夹,纸质保单则放置在家中固定位置(如 保险柜),同时告知家人具体存放地点。 二、年度核对保单,防止保障"过期"或"脱节" 投保并非一劳永逸之事,家庭情况会随时间变化(如收入增长、新生儿出生、房贷调整等),保险保障 也需定期调整,否则可能出现"保障不足"或"保费浪费"的问题。 一、告知家人保单信息,避免保单"沉睡" 部分投保人在投保后,仅自身知晓保单情况,家人却毫不知情。一旦投保人遭遇意外(如突发身故), 家人因不了解保单存在,将导致保单成为"沉睡保单",保险保障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正确的处理方式为做好"保单告知"工作,至少告知两名家庭成员,具体步骤如下: 1. 整理保单信息:将所投全部保险(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整理成表格,清晰注明 ...
昆仑健康保险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发布提醒:意外险理赔需满足“四要素”,配置保障应避免单一化
中国经济网· 2025-09-19 03:24
昆仑健康保险建议,消费者应理性配置保险,切勿仅依赖单一险种。意外险主要应对外来的、非本意的 身体伤害,而疾病风险则需依靠医疗险、重疾险等健康险产品进行覆盖。多元险种组合才能构建全面保 障体系。 此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昆仑健康保险通过案例科普与专业提示,帮助消费者建立更加科学的保险认 知,引导公众合理规划保障、明晰理赔边界,切实减少因误解导致的纠纷,提升金融消费者获得感与安 全感。 (责任编辑:马欣)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昆仑健康保险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核心主题,积极开展金 融知识普及活动。针对公众对意外险理赔范围的常见误解,昆仑健康保险公司日前发布专业解读,指出 疾病住院不在意外险保障范围内,并强调"非疾病的"等四大要素是判断意外伤害理赔的关键依据。 很多消费者认为"突发即意外",但保险条款中的"意外"具有明确定义。昆仑健康保险专家解释说,意外 伤害必须同时满足"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重要素,缺一不可。疾病住院虽也呈现突 发性,但因属身体内部病变,不符合"非疾病的"要求,因此无法通过意外险理赔。 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中,昆仑健康保险还进一步阐释了"意外"的界 ...
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金融风险提示:了解如实告知的重要性
齐鲁晚报· 2025-09-18 06:33
什么是"如实告知"?"如实告知"是指在投保时,投保人需要按照保险公司的询问,如实、全面地告知被 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职业、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这是保险合同成立的基础。 大多数重疾险、医疗险在进行投保时,都需要进行健康告知。如实告知是投保人最重要的法律义务,直 接关系到保单的有效性和未来理赔的顺利程度。 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友情提示您,一份基于如实告知而成立的保单,才是一份让人安心的、真正有保障 的保单。诚信投保,才能安心理赔。切勿因一时省事或心存侥幸,为未来的保障埋下巨大的隐患。 "如实告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的基石。保险是一种基于诚信的合同。保险 公司无法逐一核查每位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因此需要依赖投保人提供的信息来评估风险、厘定保费。 诚信是保险业运作的基础,而如实告知是这种诚信最直接的体现。如实告知能够避免合同被解除或拒赔 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如果故意不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并且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退还保费。如果因重大过失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同样有权解 除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退还保费。如实告知能够避免理赔纠纷。投保的主要目 ...
平安人寿上海部分员工将南迁深圳?公司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6 12:03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南迁至深圳总部进行集中办公 以符合《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关于主要办公场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的规定[2] - 此次搬迁旨在加强管理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助力业务转型 公司承诺保障流程合法合规并维护员工权益[2] - 搬迁仅涉及上海总部职能部门员工 上海分公司员工不受影响 相关方案已于7月份出台[2] 渠道与产品战略优化 - 平安健康险部分医疗险产品退出平安人寿销售渠道 e行销平台下架相关产品[2] - 平安人寿开启医疗险自营时代 代理人开始销售寿险旗下"e生保"系列产品[3] - 平安人寿主要经营传统寿险、年金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等长期保险产品 平安健康险专注医疗险、疾病险等健康险产品[3] 业务板块整合 - 平安养老险个险业务自今年7月起转交平安人寿承接[4] - 平安养老险将于2025年7月1日停止短期组合产品销售 客户保单期满后不可续保 需转至平安人寿咨询新产品[4][5] - 客户已持有养老险保单权益不受影响 可通过"平安好福利"微信公众号及APP查询办理[5] 监管合规调整 - 业务调整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1月发布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6] - 新规要求养老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 平安养老险相应保险业务(含学平险、少儿、老人、成人、家庭单等)由平安人寿自2025年6月1日(续保自7月1日)起承接[6] - 部分平安养老险业务员工已分流至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 部分选择留任[6] 战略方向声明 -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积极布局多渠道 搭建多元化产品矩阵[4] - 将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升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4]
太平人寿推出台胞专享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09:51
政策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8月印发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 包括优化台胞金融服务体验和便利台胞在闽生活等多项政策[1] 公司服务举措 - 在福建分公司各网点设立台胞客户专属服务窗口[1] - 开通台胞快速理赔绿色通道[1] - 编制《台胞服务指南》覆盖投保 保全 理赔 续期缴费 养老服务全流程[2] - 实体网点设立台胞专属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长[2] - 线上渠道支持台胞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太平通App办理账号变更 证件更新 地址变更等高频业务[2] - 针对理赔急难问题开设快速通道提供及时支持[2] 具体案例 - 台胞L女士2013年配置年金险 寿险 医疗险及意外险全面保障方案[1] - 近期因意外受伤获赔4.6万元理赔款 公司提供上门探望及材料梳理服务[1] 行业意义 - 保险服务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桥梁之一[2] - 推动台胞在大陆享受更便捷金融服务[2] - 体现金融机构对台胞客户的尊重与关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