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险
icon
搜索文档
养老险公司迎“消保新规”:销售误导、理赔难戴上“紧箍咒”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0:45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印发《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 将养老保险公司首次纳入核心评价对象并立即施行[2] - 评价体系设定7大要素包括体制机制 适当性管理 营销行为管理 纠纷化解 金融教育 消费者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 其中营销行为管理与纠纷化解权重合计高达50%[3] - 评价结果分为1-5级 2级和3级细分为A B C档 1级和2A级机构获正向激励如降低检查频率 3级及以下机构面临增加检查频率等约束 5级机构可能被暂停业务并追究高管责任[3] 评价执行与整改要求 - 保险机构需针对评价结果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3级 4级和5级机构应在90日内提交整改进展报告[4] - 新规倒逼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承担消保最终责任 推动机构转变重业务轻消保观念 将消保要求融入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与业务流程[5] 行业经营与投诉现状 - 国民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48.08亿元同比增长329.67% 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6.51% 但收到投诉70件[6] - 新华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仅1.20亿元 收到投诉5件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6.14%至0.13亿元 收到投诉14件[6] - 2025年上半年国民养老保费收入25.20亿元同比下降38.93% 大家养老保费收入11.80亿元同比下降5.25%[7] - 新华养老保费从0.12亿元增至7.97亿元 恒安标准养老从0.07亿元增至0.28亿元[7]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养老保险公司需聚焦养老主业并逐步剥离短期健康险等个人业务 预计投诉量将显著下降但保费规模面临下行压力[7] - 消保评价结果与机构发展直接挂钩 消保合规能力将成为与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并列的核心竞争力[7] - 新规推动销售误导减少和理赔效率提升 促进行业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8]
9月1日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保险机构调整经营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12
核心政策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确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下调机制 [1] - 自9月1日起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 降幅0.5个百分点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降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降至1.0% [1] 行业产品策略转变 - 各保险公司提前调整产品策略 重点发力分红险产品 [1][3] - 预定利率调整对分红险影响相对较小 客户参与分红的基本机制不受影响 [3][5] - 医疗险和养老险将进入分红类产品领域 预期综合收益不逊于调整前 [8]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行业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 成为多数公司共同选择 [7] - 保险公司持续加强经济形势研究 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 [7] - 保险公司坚持审慎经营原则 通过资产负债匹配应对资本市场收益率变化 [10]
超3000亿保险业务收入!银行系险企“霸榜”非上市险企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8-21 00:56
行业整体表现 - 9家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11.61亿元,同比增长12.4% [1] - 9家银行系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85.95亿元,同比增长1.2% [1] - 银行系险企在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前十名中占据5席,净利润前十名中占据4席 [1][2] 头部企业业绩 - 中邮人寿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180.72亿元,净利润51.77亿元,均位居行业前列 [1] - 工银安盛人寿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334.71亿元,净利润12.04亿元 [1] - 中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36.5%,为行业最高增速 [2] 竞争优势分析 - 银行系险企凭借母行品牌背书更易获得消费者信任 [2] - 通过银行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快速扩大销售规模 [3] - 银保渠道费率管控强化后行业平均佣金降低30%,推动费用优化 [3] 政策环境影响 - "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和取消银保"1+3"政策推动银保渠道转型 [2] - 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并丰富产品供给,为银行系险企提供有利条件 [3]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未来或超越个险渠道 [3] 创新发展举措 - 中邮人寿依托邮政网络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拓展渠道 [4] - 工银安盛人寿加强与工商银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 - 行业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客户体验并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 [3][4] 风险管理与合规 - 银行系险企注重费率合理性和透明度 [4] - 加强对销售人员培训管理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 - 积极加强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4]
四因素详解保险股的投资逻辑
2025-08-18 15:1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寿险和财险两大领域,主要公司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及中国财险等[1][3][22][23][24] - 寿险公司盈利模式为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财险公司盈利模型为已赚保费*(1-综合成本率)+投资收益率*投资资产[1][5] --- 寿险行业核心观点 **盈利模式与驱动因素** - 负债端:通过降低定价利率控制成本,资产端依赖投资收益率提升(固收类资产占比55%,权益类12%)[1][4][16] - 当前利差占盈利超50%,新业务价值(NBV)和内涵价值(EV)为关键指标[2][17] - 代理人渠道转型是重点,需优化队伍结构(80后、90后为目标客群),提升人均产能[8][23] **产品趋势与需求** - 年金险增长突出(平安寿险2022年占比20% vs 2020年14%),重疾险承压[9] - 保障型产品(健康险、意外险)价值率更高,商业健康险和养老险空间广阔[9] - 保本保息需求旺盛,年金险因竞品收益率恶化更具吸引力[7] **市场表现** - 2020年后负债端下滑,2022年底利率上行带动板块反弹[21] - 中国人寿在利率上行期弹性大,中国太保因资产负债匹配优势展现阿尔法属性[22] --- 财险行业核心观点 **盈利模式与市场格局** - 综合成本率<100%时,投资资产资金成本为负,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双驱动[10][11] - 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市占率64%,集中度高[13] **保费增速与业务结构** - 2020-2023年财险增速波动(2%、-2%、9%、9%),主因车险综改导致车均保费下降[12] - 非车险(农险、责任险)成新增长点,车险占比降至54.7%(2023年)[15] **核心竞争力** - 中国财险凭借定价能力、规模优势及渠道网络领先,承保盈利水平优于行业[24] --- 资产配置与估值 -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固收类55%、权益类12%、另类资产<30%[16] - EV估值更适用(反映未来利润潜力),PE/PB因盈利滞后性不适用[18] --- 风险与政策影响 - 车险受政策影响显著(如2020年综改导致保费下降)[12][15] - 利率波动、房地产风险及股市表现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和股价[19][21] --- 其他关键数据 - 平安寿险年金险保费:2022年1105亿元(占比20%)[9] - 财险三巨头市占率:2011年66.6% → 当前64%[13] - 车险增速:2020年0.7%、2021年-5.7%[15]
中国平安快速响应甘肃榆中县山洪灾害,10人应急救援党员先锋队已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1:16
灾害情况 -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已造成10人死亡、33人失联 [1] 公司应急响应 - 中国平安"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小组"第一时间统筹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排查出险客户 [1] - 开通24小时全天候救援理赔服务通道 [1] - 平安甘肃机构组织10人应急救援党员先锋队奔赴灾区协助抢险救灾 [1] - 捐赠帐篷、矿泉水、方便面等应急物资 [1] 理赔进展 - 截至下午5:30共接到36笔报案,暂未发现人员伤亡报案 [1] - 公司将持续排查客户出险情况,确保应急服务、快速理赔及客户关怀举措落实到位 [1] - 提供95511热线电话支援服务,服务对象不限于平安客户 [1]
中国人保董事长丁向群首次亮相业绩会:建设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6
核心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70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4% [1] - 归母净利润42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8.2% [1] - 净资产收益率16.7% 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方向 - 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目标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坚持保险与投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7] - 2025年作为战略实施首年将深化"六个改革"和抓好"四个扎实" [8][10] 业务发展举措 - 财产险领域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推动非车险提质攻坚 控制综合成本率 [4] - 人身险领域加快十年期业务发展 推动保障型业务扩面升级 [3] - 健康险领域发展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 [3] - 投资领域加强绝对收益为核心的投资能力 关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7] 产品创新规划 - 提高新能源车风险定价能力 研发智能驾驶车险 [2] - 探索责任保险和家财险创新 发展房屋保险产品 [2] - 构建覆盖全龄的寿险产品研发机制 加强保险与健管服务组合 [2] - 建设集团"组合产品工厂"满足客户综合化保险需求 [2] 服务升级措施 - 建立健全规范、统一、透明的理赔服务流程体系 [3] - 推动构建财产险服务生态圈 打造全国健康管理服务网络 [3] - 持续推广"暖心岁悦"康养服务体系 [3] 子公司发展定位 - 人保财险建设全球领先财险公司 巩固竞争优势 [5][6] - 人保寿险进入国内寿险公司第一梯队 提升家庭保障和财富传承作用 [6] - 人保健康建设一流健康险公司 强化民生保障支撑作用 [6] - 人保资产建设一流综合资管公司 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7] 改革与创新重点 - 深化公司治理改革和战略管控机制改革 [9] - 推进数字化改革完善顶层设计 加强基层数字化应用 [9] - 深化客户资源共享机制改革 推进平台一体化服务 [9] - 扎实防控风险 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10]
非银金融行业观察: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港交所优化IPO发售机制
金融界· 2025-08-03 16:04
非银金融板块表现 - 保险行业表现稳健,跌幅为0.18%,跑赢沪深300指数(-1.75%)[1] - 证券与多元金融板块表现较弱,分别下跌3.11%和3.23%[1] - 证券交易量回升、港交所IPO机制改革、保险负债成本优化成为核心看点[1] 证券行业 - 8月首周日均股基交易额达19,189亿元,同比增长178%,环比增长2.33%[2] - 两融余额扩张至19,848亿元,同比提升38.14%[2] - 7月IPO发行数量为9家,募资规模232.12亿元[2] - 港交所优化IPO定价及分配机制,新规8月4日生效,旨在提升定价稳健性和吸引优质企业[3] - 证券行业平均PB估值约1.3倍,处于历史低位,政策红利或推动估值修复[4] 保险行业 - 传统险预定利率调降至1.99%,头部险企下调传统险、分红险及万能险预定利率25-50个基点[5] - 二季度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2%,产险上半年保费达9,645亿元,同比增长5.1%[6] - 储蓄类产品占比提升,健康险、养老险需求潜力释放[6] - 保险板块2025年预测P/EV估值区间为0.60-0.91倍,处于历史底部[7]
理赔1.25亿元、鹰眼预警6.13亿次,中国平安全力应对主汛期广东、北京、河北多地洪涝灾害
财经网· 2025-07-28 22:36
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 7月主汛期以来广东、广西、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多地出现暴雨极端天气,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多发 [1] - 中国平安于7月初成立"暴雨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小组" [1] - 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均已成立重大突发应急专项小组 [1] - 联动各地分支机构启动极端天气专项监测及抢险救灾响应程序 [1] 灾后服务保障 - 公司持续关注各地洪涝自然灾害状况 [1] - 调集各方面资源确保应急服务及客户关怀举措落实到位 [1] - 帮助受灾群众防灾减损、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生活 [1]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目前平均估值仍然较低 具有安全边际 攻守兼备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2:35
非银金融行业整体观点 - 非银金融行业平均估值较低 具有安全边际 攻守兼备 [1]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 [1]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 新华保险 中国人保 中信证券 同花顺 九方智投控股等 [1] 非银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证券行业上涨4.90% 保险行业上涨1.81% 多元金融行业下跌1.65% 非银金融整体上涨3.65% 沪深300指数上涨1.69% [2] 证券行业 - 7月日均股基交易额18191亿元 同比上涨139.92% 环比增长18.72% [3] - 两融余额19420亿元 同比提升35.34% 较年初增长4.15% [3] - 7月IPO发行6家 募集资金210.27亿元 [3] - 证监会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包括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等 [3] - 证券行业2025E平均PB估值1.4x [3] - 推荐中信证券 同花顺 东方财富等 [3] 保险行业 - 传统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将传统/分红/万能险预定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1.0% [4]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5.4% Q2单季同比+15.2% [4] - 上半年产险公司保费9645亿元 同比+5.1% Q2单季同比+5.1% [4] - 保险板块估值0.61-0.94倍2025E P/EV 处于历史低位 [4] 多元金融行业 - 信托行业2024年末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8% 利润总额231亿元 同比下降45.5% [5] - 期货行业6月成交量7.40亿手 成交额52.79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91%和17.40% [5] - 2025Q2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非银金融行业总持仓1.93% 环比提升1.10pct [5] - 上市险企除国寿外均获增持 人保 平安增持较多 [5] - 券商及互金板块获大面积增持 板块估值环比25Q1小幅提升 [5]
牛市旗手持续爆发!保险股涨得飞起,哪些利好在催动?
北京商报· 2025-07-28 08:49
保险股市场表现 - 7月28日A股保险股全线爆发,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幅均超4%,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涨幅超3% [1][3] - 港股保险股同步上涨,新华保险涨幅一度达7%,中国太保、友邦保险、中国太平表现强势 [4] - 年内累计涨幅显示,新华保险累涨超34%,中国平安累涨超17%,中国人保累涨超14%,中国人寿累涨超3% [4] 上涨驱动因素 - 保险业协会发布传统险预定利率研究值1.99%,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条件,负债成本有望下降 [4] - 居民保险意识增强推动保费增长,保险理财受热捧 [4] - 保险资金投资于股市和债市,去年9月以来大盘底部反转带来投资端业绩增厚 [4] - 临近半年报披露,市场对险企业绩预期向好,买方力量增强 [4] 行业前景分析 -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监管引导下负债成本持续下降,利差损压力缓解 [4][5]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3%,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继续修复 [5]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处于低配状态,未来有较大增配空间 [5][6] - 半年报预计延续寿险新业务价值普涨态势,健康险、养老险需求持续提升 [5] 机构观点 - 保险股符合价值投资需求,业绩好、分红高,资产稳定吸引资管机构 [6] - A股估值整体提升将带动保险股受益 [6] - 公募基金可能增配保险等低配的非银板块以跑赢基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