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动

搜索文档
突然大降价!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多车企跟进:朗逸新锐裸车7.3万元,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卡罗拉全系打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29
合资A级轿车价格竞争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落地价7万元,置换或报废补贴可进一步降低价格 [1] -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现金优惠1.5万元,落地价8万元出头;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1.2L版本优惠4.5万元;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1.5L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调整为8.9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市场销量格局变化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三为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 [6] - 销量前十中合资品牌仅占4席(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自主品牌占6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等) [7] - 轩逸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销量差距超4万辆 [7] 新能源渗透与技术升级 - A级车市场新能源占比从2019年极低水平升至2024年8月的43%,燃油车占比从95.8%降至57.3% [8]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应对竞争,如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B级车标准"开发紧凑级轿车,新能源车型凭借经济性和供应链优势提升竞争力 [8] 市场规模与车企策略 - A级轿车市场规模从2020年549.9万辆(份额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份额15%),5年减少206.2万辆 [9] - 2024年前7个月A级轿车销量214万辆,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仍为最大细分市场 [10] - 车企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并行策略,长安汽车预计至少35%用户将继续选择燃油车 [10][12]
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背后这一数据惊人:5年销量“蒸发”超2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9:11
合资品牌A级轿车价格竞争加剧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 [1] - 上汽大众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 现金优惠1.5万元 落地价8万元出头 [2] - 广汽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 1.2L版本降幅达4.5万元 一汽丰田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 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较年初降4000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降至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占六席 包括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 [8] - 轩逸累计销量19.94万辆居第二 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相差超4万辆 [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上榜 分别为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 [8] 产品策略差异化演进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竞争力 如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越级"策略 紧凑级轿车按B级车标准研发 在动力和空间形成优势 [10] - 新能源车型经济性优势凸显 行业分析师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供应链灵活度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方面领先 [10] A级轿车市场规模结构性变化 - 2020年市场规模549.9万辆 市场份额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 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2万辆 [11] - 2024年前7个月市场规模214万辆 市场份额16.8% 消费需求降低尤其是入门级家庭需求下降是主因 [12] -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8月A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43% 燃油车占比从2019年95.8%降至2024年8月57.3% [10] 车企多动力路线并行策略 - A级轿车市场仍为最畅销细分市场 前7个月占轿车总销量36% [13] - 自主品牌在巩固新能源优势同时加强燃油车布局 长安汽车表示未来至少35%用户仍选择燃油车 [13] - 行业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两端发力"策略 长安逸动已更新至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 [13]
兴银理财汪圣明:推进资管与财富融合、投研平台化与产品化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17
银行理财行业格局变化 - 银行理财行业座次重排 市场化较强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跃居行业头部位置[1] - 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并有继续强化的趋势[1] - 兴银理财连续三年跻身全球资管百强 目前位列全球第90名、中国第8名[1] 兴银理财战略定位 - 提出"三六五"转型发展战略 以适当性、适销性和适配性为基本原则[4] - 实施六大重构 包括投研、资产、渠道、产品、风险、科技等方面[4] - 开展五大能力建设 涵盖协同、专业、合规、管理、数字化等领域[4] - 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是战略制定的锚点[5] - 适应经济从旧三角向新三角转换 居民财富从房地产转向金融资产配置的关键阶段[5] 能力建设方向 - 客需洞察和产品创新 发挥银行渠道优势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准刻画客户画像[6] - 大类资产配置管理和多元策略运用 建设投研体系 搭建资产/策略配置平台[6] - 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理财公司对渠道的营销支持和策略转译体系建设[7] - 数智化转型与AI运用 让理财客户画像更加精细立体 让多元资产策略组合更加贴近实战[7] 产品体系建设 - 产品是资产和策略的组合封装 是理财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8] - 提出"8+3"产品蓝图 "稳利""添利"历经多年市场考验始终保持稳健特色[8] - 面对客户低波需求 打造绝对收益策略产品线如"安盈""纯盈"和"日盈"[8] - 2021-2022年开展多资产多策略体系搭建 创设"丰利"系列产品[9] - 追求可持续的收益创造 秉承长期主义理念 强调产品供应的持续性和运营稳定性[9] - 践行知言行合一理念 理财服务要遵循适当性、适销性和适配性[10] - 产品业绩达标率一直比较高且靠前[10] - 深化产品货架建设 聚焦打造策略标签鲜明、产品画像清晰、可识别的产品货架[11] - "固收+"系列产品规模和业绩表现俱佳 包括微量含权"逸动"、适量含权"灵动""兴动"[11] - 高波含权的"阿尔法"系列与主动固收投资"稳利恒盈"系列交相辉映[11] 渠道建设 - 渠道覆盖相对全面 在渠道铺设上做了很多开荒者工作[12] - 理财行业渠道经营进入下半场 跑马圈地让位于资管与财富的生态共建[12] - 理财公司与银行渠道协同融合日趋紧密[12] - 通过有效转译提升客户对理财产品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解[13] - 通过产品运作报告的客制化 将数据转化为居民习惯的展示形式[13] - 通过体系化的市场跟踪 以配置模式替代单方面产品销售[13] - 理财产品低波化明显 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13] - 产品+服务综合竞争力将成为理财公司与银行渠道之间相互选择的试金石[13] - 银行渠道将根据不同理财公司资源禀赋与能力差异 在客户资产配置图谱中有选择配置[14] - 呼吁理财公司渠道应更加多元 支持走向非银机构和互联网渠道[14] 投研体系建设 - 投研能力作为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核心[15] - 形成"234N"投研体系基本框架[15] - "2"指自主投资+委外投资两类投资模式双轮驱动[15] - "3"指建立投委会/部门/投资经理三级决策体系[16] - "4"指债券池、管理人池、策略池、股票池等四个投研结合的可投池[16] - "N"指对多类投资工具的全覆盖[16] - 建立跨条线、跨部门投研敏捷小组 贯通投研信息流、决策流[17] - 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投研交流机制 加强模拟盘向实盘转化[17] - 加大优质策略的内部研发与外部采购力度 形成策略体系与产品序列的有效映射[18] - 将权益投研能力作为多资产多策略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8] - 围绕绝对收益策略目标构建权益投研体系 注重总量策略研究与行业比较研究[18] - 加强权益策略在更广泛理财产品中的应用 实现权益对大组合赋能[18]
长安汽车高管:未来35%的用户仍选燃油车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34
行业前景与市场结构 -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但燃油车仍将保持35%的市场份额[2] - 全国私人充电桩截至7月底仅1249万个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限制新能源车普及[2] - 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结构预计为35:65[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长安汽车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并重的发展路径[2] - 推出第四代逸动燃油车型 官方指导价8.79万元起 该车型13年累计在全球101个国家销售190万辆[2] - 第四代逸动未来有望推出新能源版本以延伸产品矩阵[2] 组织架构与业绩目标 - 公司进行人事调整 杨大勇分管燃油车"引力"序列和新能源"启源"品牌[2][3] - 计划2030年实现年产销50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3] - 2023年上半年总销量135.5万辆 新能源车达45万辆 占比33.21%[3]
长安汽车高管:未来35%的用户仍选燃油车
第一财经· 2025-09-07 10:43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提出"人人适配新能源车"不现实 未来市场燃油车占比至少35% [1] - 公司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并重发展路径 杨大勇同时分管燃油车"引力"序列和新能源"启源"品牌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销500万辆目标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60% [2] 市场数据与基础设施 - 全国私人充电桩截至7月底仅1249万个 无桩家庭仍适合选择燃油车 [1] - 公司预测未来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销量结构占比为35:65 [1] - 2023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总销量135.5万辆 新能源车达45万辆 占比33.21% [2] 产品布局与发展规划 - 长安引力序列推出第四代逸动车型 共三款配置 官方指导价8.79万元起 [1] - 逸动车型上市13年累计在全球101个国家销售190万辆 [1] - 第四代逸动未来有望推出新能源版本以延伸产品矩阵 [1] 组织架构调整 - 母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组建后 公司进行人事调整 [2] - 原执行副总裁叶沛升任常务执行副总裁 杨大勇接替分管"引力"和"启源"品牌 [2]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4月24日)
乘联分会· 2025-04-24 09:14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日产计划在中国追加投资100亿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并承诺到2026年底前在华投资达14亿美元 [3] - 蔚来2025年将推出9款新车型,包括ET5、ES6等,并采用全球化销售策略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4] - 小鹏汽车研发全新"AI大脑"模型,参数量为主流VLA模式的35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5] - 长安汽车三款车型搭载新蓝鲸500Bar发动机,2025年将全面进入多元动力时代 [6] - 上汽集团未来三年计划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涵盖SUV/轿车/MPV/皮卡等品类 [7] - 阿维塔2026年将推出中大型五座/大型六座SUV,2030年前形成17款产品矩阵 [8] 政策与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推出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个人购车可获1.5万元定额补贴 [9] - 四川将氢能产业纳入重点产业链,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和生态体系 [11] - 江苏推出老旧货车报废补贴政策,国四及以下排放车辆最高可获14万元补贴 [17] 国际汽车行业动态 - 特斯拉确认廉价新车型将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并计划2026年量产Robotaxi产品Cybercab [13] - 美国六大汽车行业组织联合反对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警告将导致供应链紊乱 [14] -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将独立上市并更名为Aumovio [15] - Turntide推出新型轴向磁通电机AF430S,瞄准高性能电动车市场 [16] 商用车领域进展 - 广汽日野正式更名为广汽领程新能源商用车 [18] - 长城推出全球首款越野混动皮卡山海炮Hi4-T,预售价格22.88-24.98万元 [19] - 江淮悍途PHEV国内首发,扭矩突破1000N·m成为国内首款高性能混动皮卡 [19]
长安汽车业绩会回应重组计划:与东风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
第一财经· 2025-04-11 14:12
文章核心观点 长安汽车举行2024年度业绩交流会,提及重组、市场竞争、业绩、研发投入、产品规划、销量目标等情况,还回应人事变动和美国加征关税事件 [1][2][3] 分组1:重组情况 - 长安汽车作为重要角色参与重组工作,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不影响既定发展战略 [1] - 东风集团与长安整合正在推进,控股股东正筹划将长安旗下汽车板块进行重组 [1] - 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1] 分组2:市场竞争 -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势力多,行业洗牌加速,未来2年优胜劣汰加快 [2] - 到2030年,国内市场纯电、插混、燃油车型占比将达40%、40%、20% [2] 分组3:业绩情况 - 2024年,长安汽车营业收入1597.33亿元,同比增5.58%;净利润73.21亿元,同比降35.37%;经营现金流净额48.49亿元,同比降75.58% [2] 分组4:研发投入 - 2025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天枢计划”板块增加近13亿元,增幅约14%;新能源研发投入增加约24亿元,增幅约29% [2] 分组5:产品规划 - 基于新蓝鲸发动机迭代三款燃油车型,综合优惠后起售价降至5万元区间 [2] - 2025年将全面HEV化燃油车产品,上市13款新能源产品,海外市场导入8款产品 [2] 分组6:销量目标 - 2025年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新能源100万辆、海外100万辆,投资计划107.42亿元 [3] - 到2030年,年总体销量500万辆,新能源销量35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30% [3] 分组7:人事变动 - 王俊已卸任长安汽车总裁,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今年1月升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3] 分组8:关税回应 - 长安汽车对美整车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的1.9%,美国加征关税对其直接出口冲击有限 [3] 分组9:股价表现 - 4月11日,长安汽车收盘报12.3元/股,涨幅0.9% [4]
一季度车市“开门红”!“价格战”有所降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15:35
2025年一季度车市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车市在"两新"政策推动下呈现回暖态势,打破往年销量下沉、增速触底的常态 [2] - 造车新势力销量同比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车企,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同比增速分别达162.1%、331% [2][10] -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首破百万辆达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净利润85亿~100亿元同比上升86.04%~118.88% [4][5] 传统车企竞争格局 - 上汽集团一季度销量94.49万辆(同比+13.3%),新能源车销量27.3万辆(同比+30%),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63.6% [4][6] - 吉利控股新能源车销量33.92万辆(同比+135%),奇瑞新能源销量16.35万辆(同比+171.8%),均通过出口和新能源实现高增长 [4][7] - 长城汽车(总销量-6.7%)、广汽集团(总销量-9.42%)成为少数下滑企业,新能源转型进度落后 [4][8] 新势力市场策略 - 小鹏汽车一季度交付9.4万辆(同比+331%),MONA M03车型10万辆下线创纯电车型最快交付纪录 [10] - 零跑汽车交付8.76万辆(同比+162.1%),通过LEAP 3.5技术架构降本实现季度盈利,B10车型预售订单超3.1万辆 [11][12] - 理想汽车交付9.29万辆(同比+15.5%),蔚来交付4.2万辆(同比+40.1%)增速落后于其他新势力 [4][12] 价格战与智能化趋势 - 3月降价车型数量23款较去年同期51款大幅减少,纯电车型1-2月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17%) [15][16] - 燃油车采取"一口价"直降3万-5万元策略,新能源车通过"增配不加价"和金融政策变相降价 [16] - 智驾价格下探至12万元级,比亚迪、吉利等主机厂推动智驾平权,技术降本成为新竞争焦点 [17] 车企战略方向 - 比亚迪计划2025年实现550万辆销量目标(海外80万辆),较2024年海外销量增长近一倍 [5] - 传统车企加速向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转型,如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7.5个百分点至63.6% [6] - 奇瑞通过星途揽月C-DM等新车实施"车海战术",新能源销量成为冲刺IPO关键指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