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市域列车

搜索文档
吉林省: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新华网· 2025-09-14 06:09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1] - 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设定目标33% [2] 新能源外送与基础设施建设 - 近3年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速高达29% [2] - 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 [2] 光热发电技术创新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项目通过熔盐储热实现夜间/阴天持续发电 [2] - 熔盐储热技术有效平抑波动并提升绿电并网稳定性 [2] 绿电消纳与化工转型 - 绿氢/绿氨/绿醇等清洁能源化工产品减碳效益显著 [3] - 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年产5万吨 可消纳绿电2.2亿千瓦时并实现碳减排6.5万吨 [3] - 省内已落地5个百亿级绿能化工项目包括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与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3]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吉林化纤碳纤维占据国内风电领域95%市场 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4] - 通榆风电大路集聚三一风电/凡瑞重工等十余家企业实现风电装备一站式采购 [4] - 大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全铁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 [4] 氢能交通应用突破 - 一汽解放推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及6大类17款氢能整车 [4] - 中车长客试跑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 [4]
吉林推动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人民日报· 2025-09-12 22:16
制造业发展态势 - 吉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1] - 吉林化纤碳纤维复材制品累计完成产值8.8亿元 同比增长117% [2] - 中国一汽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 突破近400项关键核心技术 申请发明专利超6000件 [5]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建设 - 吉林化纤与多家企业建立产业链联合开发平台 拓展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风光发电等领域应用 [2] - 围绕汽车工业发展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提升 形成覆盖"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2] -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引进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 [2]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实现每54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 [1] - 中车长客通过产线数字化转型每年节省3万吨水 整体运营成本降低约20% [3] - 吉林省加速推动1000个以上重点"智改数转"项目 [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长春麦迪克智行汽车自主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 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 [4] - 吉林省2024年转化科技成果3609项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1亿元 较上年均实现翻番 [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2.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16.9% [5] 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 - 建成5G基站5.5万个 万兆无源光网络及以上端口56万个 物联网终端用户1760万户 [3] - "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17颗 拥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投入运行 [3] - 中车长客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出口超9000辆 包括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和中低速磁浮列车 [3]
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新华社· 2025-09-12 09:50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1] - 近三年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速高达29% [2] - 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十四五"前四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设定目标33% [2] 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展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项目利用熔盐技术实现夜间或阴天持续发电 [2] - 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 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 预计带动消纳绿电约2.2亿千瓦时 实现直接碳减排约6.5万吨 [3] - 省内已落地5个百亿级绿能化工项目 包括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和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 上游企业吉林化纤生产的碳纤维占据国内风电领域95%的市场 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4] - 中游通榆"风电大路"聚集三一风电、凡瑞重工等十余家企业 大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全铁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 [4] - 下游一汽解放推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及6大类17款氢能整车产品 中车长客试跑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 [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工程被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 [2] - 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引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新华网· 2025-09-10 17:37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1] - 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在"十四五"前四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目标33% [3] 新能源外送与基础设施建设 - 近三年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速达29% [3] - 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被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 [3] 光热发电项目进展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项目利用熔盐储热实现夜间及阴天持续发电 [3] - 该项目有效平抑发电波动并提升绿电并网稳定性 [3] 绿能化工产业发展 - 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 可消纳绿电2.2亿千瓦时并实现碳减排6.5万吨 [6] - 吉林省已落地5个百亿级绿能化工项目 包括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和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6]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占据国内风电领域95%市场份额 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9] - 通榆县聚集三一风电、凡瑞重工等十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形成风电全产业链集群 [9] - 大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全铁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 [9] 氢能应用领域突破 - 一汽解放推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及6大类17款氢能整车产品 [9] - 中车长客成功试跑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 [9]
成都先进制造业实力凸显,集群发展与创新突破齐头并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0:35
工业增长与投资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2025年1-5月同比增长8.0% [1] - 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48.7% 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获批数量、投资总额及贷款需求均居全省第一 [1] - 截至2024年累计培育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企业培育与竞争力 - 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54家 位列全国城市第七 副省级城市第四 [1] - 2024年推动超12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 5家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3] - 2025年华鲲振宇、创意信息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 恒图科技、考拉悠然等4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6] 新兴产业突破 - 2024年实现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量产线点亮 新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园竣工 吉利3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落地 [2] - 获批6款1类创新药占全国15% 入选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2] - 建成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发布7款人形机器人居全国第五 获批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 [2] 未来产业布局 - 牵头或共建18条省级产业新赛道占全省超70% 2024年5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 [2] - 全球首列时速160千米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 新推广氢燃料汽车400辆 开通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航线 [2] - 沃飞长空AE200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 [2]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 - 累计培育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4个 省级17个 [3] - 建成大型算力中心9个 算力超8000P "算力券"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典型案例 [3] - 构建"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产业体系 2025年1-6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700亿元 [6] 产业集群与区域协作 -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达5个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第二 [4]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成渝汽车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4] - 2024年组织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活动签订48个采购合同金额约120亿元 [4] 政策支持与试点示范 - 202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5] - 获批制造业新型技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5项国家级重大试点 2024年工信部所有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均包含成都 [4] - 成都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 2025年开展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发布超100个场景需求 [6] 应用场景验证 - 2025年6月启动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 "成都造"机器人在交通指挥、校园播报、治安巡逻、文旅服务等场景投入测试 [6] - 模拟交警现场指挥、校园信息播报、景点智慧服务等场景加速技术产品迭代 [6]
成都先进制造业实力凸显,集群发展与创新突破齐头并进 | 万千气象看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0:22
工业增长与投资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1] - 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48.7% 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1] - 2025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1] 产业集群建设 - 截至2024年培育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54家 位居全国城市第七 副省级城市第四 [1] - 8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 [1] -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新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总数达5个 与上海深圳并列全国第二 [7] - 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分别达12个和20个 [7] 重大项目突破 - 中国大陆首条Micro-LED量产线成功点亮 [2] - 新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园竣工投用 [2] - 吉利3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落地 [2] - 获批6款1类创新药 占全国15% [2] - 沃飞长空全球总部项目落地 [2] - 入选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2] 未来产业布局 - 牵头或共建18条省级产业新赛道 占全省七成以上 [4] - 2024年5款AI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4] - 建成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达7款 位居全国第五 [4] - 获批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 开通两条低空载人验证航线 [4] - 沃飞长空AE200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 [4] - 全球首列时速160千米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跑 [4] - 新推广氢燃料汽车400辆 [4]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累计培育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17个省级平台 [4] - 2024年推动超12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 [4] - 5家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4家入选国家级5G工厂 [4] - 建成9个大型算力中心 算力超8000P [4] - "算力券"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典型案例 [4]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成渝地区汽车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7]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7] - 2024年组织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活动 签订48个采购合同 金额约120亿元 [7] - 获批5项国家级重大试点 包括制造业新型技改 智能网联汽车等 [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2025年1-6月预计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700亿元 [12] - 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 4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AI科技企业TOP50 [12] - 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 [12] - 开展10余场供需对接活动 发布超100个场景需求 [13] - 启动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 加速技术产品迭代 [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25年6月四川省出台意见支持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0]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2] - 加快构建"1+3+1"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12]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地铁摇篮”到“中国名片” 中国高铁仍在加速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6:48
高铁技术进展 - 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达时速450公里 运营速度时速400公里 商业运营后将显著提升出行效率[1] - CR450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 减重10% 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 客室服务空间增加4% 智能系统全面升级[1] - 列车已完成线路试验 各项性能指标达预期目标 即将投入商业运营[1] 氢能源列车突破 - 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首次达速试跑 满载时速160公里 每公里能耗仅5千瓦时[2] - 氢能列车最高续航达1000公里 关键系统试验数据已完成分析[2] - 该技术将推动都市圈城轨与市域交通互联互通 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2] 公司历史与产品矩阵 - 公司前身为1954年建厂的长春客车厂 曾研制新中国首列地铁列车 被誉为"中国地铁摇篮"[5] - 新世纪推出铝合金地铁 无人驾驶地铁等创新产品 形成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5] - "和谐号""复兴号"成为铁路客运主力 产品覆盖动车组 磁浮列车等多领域[5] 国际化发展 - 匈塞高铁项目实现中国高铁技术与欧盟规范对接 公司提供技术培训支持本地化运营[5] - 国际业务覆盖20多国 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服务+资本+管理"综合输出模式[6]
吉林持续描绘“五彩缤纷”振兴蓝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7-14 14:23
农业与资源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80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的10% [1] -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主要人参产区,产量和品质全国领先 [1] - 夹皮沟金矿拥有200多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 [1] 冰雪旅游 - 吉林省拥有68座雪场,其中3座位列中国十大滑雪场 [1] - 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场 [1] - 吉林万峰通化雪场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 [1] -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 [1] - 吉林雾凇位列中国4大自然奇观 [1] - 查干湖冬捕打造了蜚声中外的旅游品牌 [1] 制造业与科技 - 中国40%的高铁列车产自吉林 [3] - 吉林省生产世界最快、时速450公里的动车组 [3] - 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成功试跑 [3] - "吉林一号"卫星数据服务覆盖全球 [3] 生物资源与生态 - 长白山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3000多种珍稀动植物 [3] - 长白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 人参、矿泉、松花砚并称"长白山三宝" [3] -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 [3] 边境贸易 -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边境线长1452公里 [3] - 全国70%以上的帝王蟹来自吉林珲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