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新华网· 2025-09-10 17:37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1] - 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在"十四五"前四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 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目标33% [3] 新能源外送与基础设施建设 - 近三年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速达29% [3] - 吉电入京特高压通道被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 [3] 光热发电项目进展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项目利用熔盐储热实现夜间及阴天持续发电 [3] - 该项目有效平抑发电波动并提升绿电并网稳定性 [3] 绿能化工产业发展 - 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 可消纳绿电2.2亿千瓦时并实现碳减排6.5万吨 [6] - 吉林省已落地5个百亿级绿能化工项目 包括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和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6]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占据国内风电领域95%市场份额 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9] - 通榆县聚集三一风电、凡瑞重工等十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形成风电全产业链集群 [9] - 大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全铁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 [9] 氢能应用领域突破 - 一汽解放推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及6大类17款氢能整车产品 [9] - 中车长客成功试跑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 [9]
全球停电潮下的奇迹,中国为何成了外媒口中的“电力帝国”?
36氪· 2025-07-14 09:17
全球电力稳定性对比 - 中国在2023年夏季用电峰值负荷突破12亿千瓦时未发生大规模拉闸限电 而印度首都新德里因45摄氏度高温实施强制性限电 美国得克萨斯州电网运营商发出节约用电警报[1] - 欧洲面临电价高企和供电紧张问题 德国工业巨头为每度电0.4欧元(约3元人民币)买单 法国因核电站老化导致供电紧张[2] - 中国电力系统规模优势显著 2023年全年发电量达9.46万亿千瓦时 是美国的2倍多 欧盟27国总和的3倍[2] 中国电力系统结构特点 - 电源结构多元混合 煤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其中煤电11.6亿千瓦) 水电4.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5094万千瓦) 并网风电4.4亿千瓦和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2]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2023年历史性突破总装机容量的50% 达1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4.1%[2] - 实行超前规划发展道路 2023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 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 总装机容量达29.2亿千瓦[3] 电力调度与资源配置能力 - 采用集中统一的调度体系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能够跨区域调配电力资源 2023年完成跨区输送电量849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7%[3] - 电力中长期合同制度确保电煤供应稳定 2023年全国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近25亿吨 统调电厂存煤保持2亿吨以上历史高位[4] 能源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 - 超超临界燃煤技术实现蒸汽温度1360摄氏度和压力35兆帕以上 使燃煤效率突破50% 较全球平均水平35%大幅提升[6] - 已投运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过120台 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6] - 建成全球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安装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 单机容量相当于中型核电站[7] 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 - ±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输电距离达3324公里 容量1200万千瓦 均为世界之最[7] - 已建成特高压骨干网架 完成跨区输电能力18815万千瓦 超过德国全国装机容量总和[7] - 国家电网公司研发"光擎"智能引擎 将负荷转供方案制定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8] 储能技术与系统灵活性 - 2023年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2400万千瓦 涵盖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飞轮等多种技术路线[8] - 青海省建成全球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 单次储能容量达400兆瓦时[8] 电力成本与经济竞争力 - 云南电解铝企业享受每度0.25元优惠电价 欧洲同行面临电价超过3元/度 成本相差十余倍[9] - 中国电解铝产量占全球比重突破60% 欧盟原铝产量降至19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9] - 电力成本优势巩固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全球主导地位[9] 绿色产业与产业链优势 - 特斯拉柏林工厂约60%电池来自宁德时代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产能并控制关键矿产加工环节[10] - 沙特红海新城项目采用中国光伏系统 匈牙利德布勒森宝马工厂配套中国光伏电站[10] 科研与人工智能发展支撑 - JF-22风洞单次试验耗电高达541万度 中国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积累优势[10] - 训练GPT-4级别大模型单次耗电2.4亿度 日常运营每天消耗约50万度电[10] - 中国建设第四代核电站并在甘肃、内蒙古规划AI算力园区配套可再生能源基地[10] 全球电力合作与系统输出 - 在东南亚承建电站并帮助规划区域电网 在非洲开发"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中东建设全链条能源系统[10] - 2023年全球无法获得电力的人口降至7.5亿以下 其中中国企业贡献显著[10] - 与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国推进跨境电网项目 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11]
西藏自治区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开建
科技日报· 2025-06-20 00:52
项目概况 - 西藏开投安多土硕10万千瓦光热电站正式开工,这是西藏首个塔式光热电站,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同类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约20.37亿元,采用熔盐塔式光热技术,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 [1] - 电站计划于2026年10月并网发电,建成后将形成数万面定日镜组成的"金色矩阵" [2] 技术特点 - 项目采用先进的熔盐塔式光热技术,能够输出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 [1] - 针对高海拔环境重点攻关高效集热系统、耐低温熔盐储热系统、智能控制及稳定并网技术 [2] - 首次在西藏开发"长时储能光热+风电+光伏"一体化新能源电源实验平台 [2] 建设挑战 - 电站位于海拔4650米的弱电网区域,面临极端低温、空气稀薄、冻土及复杂地质条件等挑战 [1] - 高寒缺氧环境导致设备运行维护困难,弱电网对大型电源稳定并网要求高 [1] - 需要解决熔盐系统低温影响、集热效率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难题 [1] 战略意义 - 项目是西藏"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属于西藏75万千瓦光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将推动光热技术上下游产业链在高原环境的创新发展 [2] - 为西藏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2] 实施路径 - 公司联合国内一流企业及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2] - 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海拔环境下的技术瓶颈 [2] - 探索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模式 [2]
新华鲜报丨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新华社· 2025-06-02 09:10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莫高窟通过数字展示中心和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融合舞美、全息投影、3D威亚等技术手段复原千年壁画歌舞场景,获得外宾高度评价[3][4] - 嘉峪关关城景区利用灯光秀和光影技术展示边关历史与商贸盛景,创新文化遗产表现形式[6] - 德国汉学家何莫邪认为《乐动敦煌》兼具艺术美感与历史韵味,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成员方菲称赞现代化科技手段深化了对长城文化的理解[4][6]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采用1.2万面定日镜与260米吸热塔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博茨瓦纳国民议会代表表示该国全年日照充足但新能源发电仅占1%,希望引入类似项目[7] - 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吸引格鲁吉亚文化协会国际事务副会长主动寻求合作,认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领先世界[9] - 敦煌至嘉峪关沿线风力发电机群形成规模化绿色动能,外宾直观感受到当地风光电资源禀赋与低碳转型成果[7][9] 文明交流与产业联动 - 古丝绸之路的商贸繁盛与现代"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呼应,英国学者指出倡议建立在丝路文明积淀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与当代文明融合[3] - 敦煌与嘉峪关通过文化遗产展示、新能源技术输出等实践,推动文明互鉴与产业合作双向联动[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