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步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雷赛智能(00297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技术突破与战略协同并举,智能化浪潮中实现持续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9-25 05:0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核心观点 - 自动化行业面临智能化、高精度、绿色化转型趋势,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成为核心增长点 [4] - 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2024年达3000亿元,其中OEM领域超1000亿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从2024年27.6亿元跃升至2035年3000亿元 [4] - 公司通过技术突破与渠道优化,在结构性机遇中实现持续增长 [4] - 公司依托1441项自主知识产权(含541项有效专利和12项国外专利)和多个省级研发平台构建技术护城河,2024年研发投入1.95亿元占营收12.30% [5] - 独创"三轮驱动"战略和"六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结构 [5] - 以"区域线、行业线、产品线"三线协同为核心战略,深度绑定战略行业大客户,加速渠道网络扩张并推进海外布局 [6][7] 业务表现 - 步进系统收入6.06亿元,通过DM5系列实现进口替代 [5] - 伺服系统收入7.09亿元,L8系列性能比肩国际水平 [5] - 控制技术业务收入2.52亿元,PLC产品收入同比大增88.16% [5] - 成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研发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 [5]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64亿元、21.90亿元、25.29亿元 [8][10]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3.07亿元、3.6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2%、20.5%、19.7% [8][10]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81元、0.98元、1.17元,对应PE分别为60.2倍、49.9倍、41.7倍 [8][10] - 预测毛利率从2024年38.4%提升至2027年40.1%,ROE从2024年13.3%提升至2027年16.5% [10][11] 市场与行业 - 2024年OEM行业规模同比下滑5%,但"新质生产力"政策与智能制造转型为行业开辟广阔空间 [4] - 行业增长受政策端推动、需求端变化(老龄化与人力成本上升)、技术端突破(AI革新)三重驱动 [4] - 公司服务数万家设备客户,在近千亿市场中延伸业务触角 [6][7]
雷赛智能(002979):Q2收入业绩同环比提升,机器人核心部件实现批量订单
长江证券· 2025-09-16 14: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8.91亿元,同比增长8.28%;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22% [6] - 2025Q2实现营收5.01亿元,同比增长13.40%;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19% [6] - 2025H1毛利率38.78%,同比提升0.6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3.94%,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11]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亿元、3.17亿元,对应PE分别为60倍、48倍 [11] 业务细分表现 - 伺服系统类收入同比增长19.3%,维持国产伺服系统市场第二位地位 [11] - 步进系统类收入同比下降4.1% [11]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收入同比增长11.3%,控制PLC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4.09% [11]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布局关节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已获得数百家机器人公司测试和试用 [11] - 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组件已取得若干规模商业订单,实现数倍增长(注:占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11]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试产试销和小批量生产15个主动自由度的灵巧手新产品 [11] 研发与竞争优势 - 持续加大交流伺服投入,驱动器、电机、编码器等产品技术实现突破,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水平 [11] - 推出小型SC型系列、中型MC系列、大型LC系列运动控制PLC,均取得较好市场突破 [11]
步科股份唐咚:聚焦部件,成就全球机器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1:2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目标面向全球 并确立聚焦部件和成就全球机器人的使命 已开始推进本地化和实地化的全球化 [2][5] - 公司以机器人发展作为战略核心 目标是成为最懂机器人的部件公司 未来将提供硬件部件及配套部件模型 [6] - 公司需结合长期发展与短期市场需求 将上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与下一个康波周期的机器人结合 保证商业持续成功和未来技术研发 [6][7][8] 技术发展与行业地位 - 中国工业自动化达到引领国际水平阶段 在新兴领域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处于引领位置 [2][5] - 公司拥有完整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线 包括人机界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和低压变频器 [4] - 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搬运AGV机器人已进入成熟期并保持可观增长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技术导入阶段 [6]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 同比增长21.2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6亿元 同比增长13.58% [4] - 2020年11月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首发募集资金3.81亿元 [4] - 科创板上市给予公司信心 使其敢于投资并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3][4]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 研发投入非常大 因面对崭新市场且无现成成熟技术 [3][4] - 公司积极开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技术 作为长期发展方向 [6] - 新技术对目前成熟工业机器人无市场替代性 因成本过高 [6]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公司国际化前景乐观 预计未来几年国际销售额增速及营收占比将越来越高 [2][5] - 中国企业已通过苦练内功具备出海实力 当前正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时候 [4] - 公司过去专注于国产化替代 现已达到引领国际水平阶段 [5]
国金证券:给予雷赛智能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9 04:33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给予雷赛智能买入评级 主营业绩稳健增长 机器人业务发展潜力显著 [1][3][5] 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收入8.9亿元 同比增长8.3% 归母净利润1.2亿元 同比增长2.2% 毛利率38.8%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2] - Q2单季度营业收入5.0亿元 同比增长13.4% 归母净利润0.6亿元 同比增长2.2% 毛利率39.1% 同比持平 [2] - 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主要系人形机器人业务投入增加及股权激励股份支付成本影响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5.9% 回款能力显著改善 [4] 业务分析 - 伺服系统收入4.3亿元 同比增长19.3% 毛利率27.6% 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 [3] - 控制技术业务收入1.4亿元 同比增长11.3% 其中PLC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4.1% 毛利率62.7% 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 [3] - 步进系统收入3.1亿元 同比下降4.1% 毛利率42.7% 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 [3] - 国内OEM自动化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 需求小幅回暖 [3] 战略布局 - 人形机器人业务已获数百家机器人公司测试试用 在大部分大客户取得进展 [3] - 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组件已获规模商业订单 [3] - 持续投入灵巧手、小脑核心部件等产品研发 [3]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8.4% 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4] - 管理费用率4.7% 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4] - 研发费用率11.6%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4] - 费用变动主要系营销布局扩大及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4]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2.6/3.3/4.0亿元 同比增长30%/25%/23% [5]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57/46/37倍 [5] - 90天内7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均价56.9元 [6][7]
雷赛智能(002979):工控业务稳健,机器人产品逐步放量
华泰证券· 2025-08-28 09:2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0.20元人民币[1] 核心观点 - 工控主业平台化发展稳健 机器人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1] - 25H1收入8.91亿元同比+8.28% 归母净利1.19亿元同比+2.22%[1] - Q2收入5.01亿元同比+13.40%环比+28.27% 归母净利0.63亿元同比+2.19%环比+13.08%[1] 业务表现 - 伺服系统类收入4.27亿元同比+19.29% 通用伺服市占率升至国产品牌第二[2] - 步进系统类收入3.11亿元同比-4.07% 通过拓展新行业应用稳固龙头地位[2] - 控制技术类收入1.44亿元同比+11.29% PLC收入同比+44.09%[2] - 形成"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平台化解决方案能力[2] 盈利能力 - 25H1毛利率38.78%同比+0.67pp 净利率13.94%同比-0.42pp[3] - Q2毛利率39.12%环比+0.76pp 净利率13.45%同比-0.91pp环比-1.12pp[3] - 销售费用率8.42%同比+1.20pp 管理费用率4.70%同比+0.57pp[3] - 研发费用率11.59%同比-0.13pp 经营性现金流0.50亿元同比+115.87%[3] 机器人业务布局 - 成立雷赛机器人聚焦无框电机与关节模组[4] - 成立灵巧驱控聚焦空心杯电机与灵巧手 推出DH系列解决方案[4] - 推动"小脑"产品研发 采用三种业务模式合作数百家企业[4] - 核心零部件与解决方案已形成销售收入[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2.71/3.39/3.89亿元[5] - 对应EPS 0.86/1.08/1.24元[5] - 基于可比公司25年70倍PE给予估值[5] - 当前市值148.46亿元 收盘价47.26元[7] 财务数据 - 24年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11.93%[10]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19.85亿元同比+25.32%[10] - 24年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44.67%[10]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35.41%[10]
雷赛智能:公司的伺服系统、中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均实现较快的市场份额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8-06 10:41
公司业务表现 - 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实现较快市场份额增长 [2] - 中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实现较快市场份额增长 [2] - 步进系统保持中国市场较大市场份额 [2] 发展战略 - 持续发挥三线协同营销体系优势 [2] - 加快构建重点区域特色化优势 [2] - 不断巩固研发技术领先优势 [2] - 积极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2] - 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机遇 [2] - 扎实铺垫未来三五年高质量增长 [2]
步科股份股价上涨5.61% 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金融界· 2025-08-04 16:14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98 8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 25元 [1] - 开盘价为92 72元 最高触及99 31元 最低下探至92 48元 [1] - 成交量为14994手 成交金额达1 45亿元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453 63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342 48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人机界面、伺服系统、步进系统等 [1] - 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 注册地位于上海市 [1] 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上海步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272 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3%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 [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8月27日至11月26日 [1]
雷赛智能(00297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7月29日)
2025-07-29 12:16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自动化行业市场需求呈智能化、高精度、绿色化、小型化变化趋势,增长点集中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领域 [3] - 2024年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OEM自动化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将达104.71亿元,2035年有望达3000亿元 [3] 公司经营与发展机遇 - 2025年经营计划目标推进中,上半年经营数据待定期报告披露 [3] - “反内卷”改革、设备更新、国产替代、老龄化、人力成本攀升、AI技术革新为公司带来发展契机 [3] 工控自动化业务增长驱动力 - 运动控制领域,伺服系统、中小型PLC产品市场份额增长快,步进系统份额大 [4] - 发挥“三线协同”营销体系等优势,采取上顶、下沉、深耕等措施把握机遇 [4] - 技术上构建研发矩阵,生态上联合头部客户,产能上建设华南区域总部及研发智造基地 [4][5] 机器人业务定位与布局 - 定位为具身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协同各方推动产业链发展 [6] - 业务布局聚焦三个主体三种模式,与数百家企业合作,部分产品获订单但营收占比小 [7][8] 技术储备与发展目标 - 联合院士团队及高校科研机构,攻关核心技术,推动国产化替代与标准化 [9] - 利用先发优势,在产品、研发、产线等方面积累深厚,为产品迭代奠定基础 [10] 新产品优势与风险提示 - 最新灵巧手解决方案具备“三高二强一轻”优势,2025年第3季度试产试销 [11] - 新兴领域发展周期长、初期投入大、中后期有不确定性,提示投资风险 [11][12]
雷赛智能20250706
2025-07-07 00: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运动控制、自动化、人形机器人 - 公司:雷赛智能 核心观点和论据 雷赛智能业务优势与市场潜力 - 优势:最早通过 PC - based 控制卡和步进系统进入市场,份额达行业前一二;2021 年向 PLC 伺服新品类延伸,形成整体解决方案,面向 3C、半导体、机床等先进制造客户;伺服系统市占率接近 5%,内资份额仅次于汇川技术;小型 PLC 国产厂商抢占外资份额,公司 2024 年 PLC 收入突破 1 亿元,今年预计维持 50%以上高速增长 [3]。 - 市场潜力:运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约 400 - 500 亿元,公司目前营收约 15 亿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渠道升级策略及效果 - 策略:学习汇川技术建立行业线、区域线和产品线协同销售体系;引进优质品牌渠道商开拓中低端市场 [5]。 - 效果:2024 年经销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接近 50%;今年一季度自动化市场负增长后迎来小幅正增长,二季度环比预计持续改善 [5]。 股权激励对主业的影响 - 影响:2025 年 5 月新一轮股权激励落地,推动主业从今年开始加速向上,补齐销售短板后主业将进一步发展 [6]。 机器人领域发展情况 - 布局:凭借技术复用、场景卡位及渠道优势进入人形机器人电机电控环节;2023 年推出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成立子公司专注研发生产;目前产能达到 30 万台,无框电机订单去年接近 1 万台,今年目标 10 万台 [7][8]。 - 优势:无框电机和编码器与工控领域伺服编码器技术同源,可定制化开发;利用经销体系销售产品;董事长来自 MIT 机器人实验室,有技术储备及海外客户资源优势 [7]。 国内自动化市场现状与趋势 - 现状:上一轮下行周期从 2021 年中开启,到 2024 年底维持三年;今年一季度经历连续 9 个季度负增长后迎来小幅正增长 [9]。 - 趋势:受 AI 融合、低空经济、国产替代及数字化转型等因素影响,预计 2025 - 2026 年爆发 [2][9]。 国产替代和设备更新政策影响 - 影响:预计 2025 年和 2026 年对国内自动化行业产生显著影响,拉动产品需求,推动行业复苏;中期低空经济和智能产业有望爆发;长期海外市场规模是国内 3 - 4 倍,提供新增长空间 [10]。 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情况 - 增长显著行业:3C 电子、半导体等领域需求增长最为显著,占公司业务比重达 40% - 50%,公司在这些领域表现优于行业 [11]。 公司各类产品情况 - 伺服系统:处于拓展期,毛利率稳定在 28%左右,2024 年营收占比达 45%,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11][12]。 - 步进系统:成熟产品,2024 年营收占比约 40%,毛利率稳定在 40%左右 [12]。 - 控制技术类:核心产品,技术壁垒高、客户粘性强,毛利率稳定在 65%以上,近五年营收占比稳定在 15%左右 [12]。 控制器市场格局与公司竞争优势 - 格局:新能源需求下滑和国产品牌 PLC 低价替代使公司市占率下降;中大型 PLC 仍以外资为主,小型 PLC 国产厂商性能与价格优势提升 [13]。 - 优势:在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市占率较高,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通过 PC base 控制器技术储备向 PLC 延伸产品线;预计 2025 年 PLC 市场恢复小幅正增长 [13]。 驱动层产品发展情况 - 步进系统:性能低、成本低,应用于成本敏感型行业,国内市场规模超 10 亿元,内资品牌占 90%以上份额 [14]。 - 伺服系统: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应用于先进制造业,2024 年国内交流伺服市场规模超 200 亿元,同比下滑,预计逐渐恢复 [14]。 公司在行业下行期的韧性来源 - 产品力:形成“控制器 + 伺服 + 步进”整体解决方案矩阵,提高竞争力 [15]。 - 渠道优化:建立三线协同销售体系,引入优秀渠道商扩大销售网络,经销商数量 200 - 300 家,有提升空间 [15]。 - 管理精进:学习华为向流程型组织转变,通过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销售与管理费用率下降,净利润显著提升;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目标净利润同比增长 30%、25%、20% [15]。 人形机器人产业情况 - 发展现状:许多企业进入赛道,国家提升至战略高度,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2025 年许多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 [15][16]。 - 未来趋势:预计 2026 年迎来商业化爆发 [16]。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市场情况 - 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用于本体旋转关节,国内大部分场景已国产替代,雷赛产品性能对标外资但成本低;空心杯电机用于灵巧手,目前以瑞士和德国厂商主导,国产厂商有望凭借价格优势抢占份额 [17]。 - 灵巧手:有连杆驱动和腱绳驱动两种方案,连杆驱动结构简单、精度高但尺寸大、重量重,腱绳驱动被认为是下一代驱动路径 [18][19]。 供应商选择及合作模式特点 - 选择类型:本体厂商自研与外部合作;初创公司直接采购;传统汽车机械厂商从购买转向自研;互联网企业定制化研发 [20]。 - 结构特点:未来供应呈哑铃式结构,应用场景多元化,中间大模型、小脑集中度高,元器件生产研发需集中 [20]。 工控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 - 优势:凭借伺服电机与编码器技术积累,在无框力矩电机与空心杯电机有技术优势;对客户需求理解深入,有技术与渠道复用优势;人形机器人量产达百万台时,为工控企业打开百亿元市场空间 [21]。 雷赛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的盈利预测与风险 - 盈利预测:主业今年加速向上,预计接近贡献一个亿营收,人形机器人成比例达 50%;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预期达 25% - 30%,目标市值 160 亿以上,目前尚有 20%以上上涨空间 [22]。 - 风险:制造业不景气、前沿技术研发落地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 [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城市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从 2024 至 2027 年逐步推进,每年筛选 30 - 35 个试点城市,全国筛选 100 个进行数字化转型 [9]。 - 马斯克计划 Optimus 机器人 2025 年量产 5,000 台,到 2030 年扩展至 50,000 台 [16]。
步科股份(688160):深度研究报告:积极开拓“移动+协作”市场,“人形”无框力矩电机领先
华创证券· 2025-06-30 13: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工控核心部件领先企业,在低压伺服、伺服轮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等领域优势显著 [6][8][10][85] - 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下,公司在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基于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 [6][10][85] - 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 [6][10][8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工控领先地位,布局机器人引领增长 - 工控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以机器人为核心深入布局:公司起源于1996年,2020年上市,涵盖多系列产品,实现解决方案升级,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领军供应商,形成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产品覆盖多领域,具备较完整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能力,是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领先企业;股权结构清晰、份额集中,2025年对56人实施股权激励 [14][16][18] - 机器人领域需求向好,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2025Q1营收同比+8.1%/+17.8%,2020 - 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2023年受影响下降,2024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Q1营收增长、归母净利率微增;2024/2025Q1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Q1期间费用率上升;2021 - 2024年驱动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机器人行业收入占比由23.5%提升至39%,控制系统中2024Q1 - 3人机界面占比达84.4%;2024年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毛利率分别为32.2%/42.2%,同比-2.6pct/-0.4pct [21][25][26][29] 伺服系统:“移动+协作”领域显优势,积极开拓“人形”市场 -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助推工业自动化率提升: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2019 - 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CAGR为7.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8%,制造业同比+6.1%,2024年自动化市场负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由2826亿元增长至2892亿元,增速转正 [35][40] - 移动机器人伺服行业领先,伺服轮产品销量快速增长:2020 - 2024年我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销售数量和规模增长,CAGR分别为35.7%和30.2%;公司在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市占率领先,2022年低压伺服市场占比42%,2023年伺服电机销量市占率54.1%,直流低压伺服累计出货超120万台,服务AGV/AMR超40万台;2022年底推出集成式伺服轮模组,2024年销量约3.8万台,同比+118.5% [44][45][50] - 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累深厚,协作机器人贡献主要销量: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达4万台,同比+27.3%,预计2028年达12.4万台,市场规模超70亿元;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海外企业领先,国内企业在本土崛起;公司是国内领先无框力矩电机厂商,2016年发布首代产品,2022年推出第三代,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优势明显,累计出货超5万台,服务头部协作机器人超万台,2024年销量约2.4万台,同比+69.6% [50][56][57] - 无框力矩电机为人形机器人主要动力源,公司已获小批量订单: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关键年,海外特斯拉、Figure AI有生产计划,国内优必选预计25Q2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无框力矩电机是主流驱动零部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具有高灵敏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特点;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达2亿元,2025 - 2030年CAGR达91.7%;公司已获小批量样品订单,新一代无框力矩电机开始预研,有望开发关节模组 [60][62][67]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具国产化替代空间,公司位居国产品牌前列 - HMI市场有望实现小幅稳增,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变:2024年我国HMI销量和销售额增长,预计2025/2026年增速分别为3.4%/4.6%;市场竞争格局集中,2024年中国大陆企业占61.7%市场份额,同比+2.1pct [69][72] - 技术储备充足且迭代不断,24年公司销量同比已回升: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人机界面企业之一,2023年销售金额占国内市场份额3%,排名第10,境内品牌第4;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上市多款产品;2021 - 2023年销量回落,2024年销量34.4万台,同比+6.4%,产品有国际竞争力,获多个国际品牌采购订单 [77][78][82] 盈利预测与相对估值 -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驱动系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8/6.4/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30%/30%;控制系统预计25 - 27年收入分别为2/2.1/2.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5%/43%/43.2% [83][84] - 相对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优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