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装备运动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雷赛智能: 加大人形机器人投入 坚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0: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业绩勉强及格,归因于宏观经济低迷、新能源行业巨幅下滑及内部组织变革见效周期较长[1] - 2023年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增长近12%,归母净利润约2亿元,同比增长近45%,每股收益0.65元[1] - 2024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582万元,同比增长2.25%,受去年一季度光伏行业尾单交付拖累,预计第二季度业绩加速增长[2] 业务布局与增长策略 - 深耕3C、电子制造、半导体设备、特种机床等行业,拓展包装行业及优质渠道网络,弥补光伏、锂电行业收入下滑缺口[1] - 聚焦"智能制造"主航道和"移动机器人"辅航道,将人形机器人领域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2] - 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增长20%—30%,净利润增长30%—50%[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主要产品为伺服系统、步进系统、控制技术类产品,2023年产品综合毛利率38.27%[2] - 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组件与解决方案已取得较大规模商业订单,但当前营收占比较小[2] - 推动通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相关产品进入研发阶段[2] 市场与客户拓展 - 新增引入优秀渠道合作伙伴超百家,累计引进超200家[2] - 与数百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及模组厂家长期合作,提供核心零部件、关节模组、灵巧手联合开发及代工服务[3] - 拟在东莞滨海湾新区投资建设华南区域总部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智造基地[3] 供应链与成本管理 - 通过供应链优化与生产效率提升,成本费用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1] - 坚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采用"一主两辅策略"保障核心原材料供应,美国关税政策对采购成本影响较小[3] 行业环境与竞争 - OEM自动化行业恶性竞争,公司通过高质价比产品和解决方案应对[1][3] - 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出口业务影响极小(占比不足1%),或加速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3]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4 23:3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国内智能装备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为国内外数万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运动控制核心部件及系统级解决方案,坚持"成就客户、共创共赢"的经营理念 [4] - 公司主要产品为伺服系统、步进系统、控制技术类产品三大类,广泛应用于3C制造设备、半导体设备、机器人、PCB/PCBA制造设备等领域 [5][6] - 公司经营模式聚焦"智能制造"主航道+"移动机器人"辅航道,为全球智能装备行业客户提供运动控制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 [7] 研发与生产管理 - 研发采用IPDPI闭环管理流程,包括产品中心、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三大部分,通过项目管理制保障研发质量和效率 [8] - 采购采取市场需求驱动的MRP模式,建立供应商管理流程和物料采购管理流程,保证物料供应和质量 [9] - 生产采用外协生产和自主生产相结合方式,PCBA半成品加工主要外协完成,自主生产完成核心工序 [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2.25% [15] - 通过深耕电子、3C等传统优势行业和拓展包装行业,弥补了光伏、锂电行业收入下降的影响 [15] 股东与股份回购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696,800股,占总股本0.55%,回购均价16.97元/股 [17] - 2021年回购股份方案回购股份节余数量1,269,157股,合计存储于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数量为2,965,957股 [18] 股权激励计划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计总费用8,542.50万元,2022-2025年摊销 [21] -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预计总费用1,482.98万元,2022-2025年摊销 [29]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90.08万元,涉及股份不超过256万股,占总股本0.83% [35] 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 - 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3,106.95万元,涉及股份不超过115.50万股,占总股本0.37% [40] - 截至报告期末,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专户持股数量为1,155,000股,尚未出售已解锁股票 [42] 财务报表 - 2025年一季度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 [43] - 合并利润表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 [43] - 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