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索雷塞
icon
搜索文档
益方生物(688382):商业化加速,在研管线高效推进
东方证券· 2025-09-03 12: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7.30元 当前股价40.87元[4][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营收0.19亿元 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减亏44%[1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03/-2.24/-0.94亿元 较原预测-3.46/-3.77/-2.90亿元有所上调[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3.23/5.25亿元 同比增长-16.5%/129.3%/62.6%[6] - 毛利率保持高位 2025-2027年预测分别为97.2%/98.9%/98.0%[6] - 研发费用显著降低 2025H1同比减少45% 主要因格索雷塞注册临床结束[12] 核心产品进展 - 贝福替尼一线适应症进入医保首年 术后辅助治疗NSCLC处于III期阶段 联合MCLA-129治疗晚期NSCLC处于I期阶段[12] - 格索雷塞首个完整商业化年度 联合IN10018一线治疗KRAS G12C突变NSCLC的Ib/II期数据优异 ORR达90.3% mPFS长达22.3个月 已进入III期阶段[12] - 格索雷塞联合方案治疗后线CRC显示显著优势 ORR 44.4% vs 16.7% mPFS 7.7个月 vs 4.0个月[12] 研发管线梯队 - Taragarestrant(口服SERD)治疗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III期临床进行中 处于国内第一梯队[12] - D-2570(TYK2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I期临床进行中 II期数据优异 同时开展溃疡性结肠炎II期研究[12] - D-0120(URAT1抑制剂)国内IIb期试验完成 美国联用别嘌醇II期研究进行中[12] 估值分析 - 采用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 合理市值273.54亿元[4][13] - WACC为8.93% 永续增长率2.00% 无风险利率1.76%[13] - 每股价值47.30元 对应目标市值273.54亿元[4][13]
益方生物(688382):2025年中报点评:商业化加速,在研管线高效推进
东方证券· 2025-09-03 07: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7.30元 当前股价40.87元存在上行空间[4][7]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0.19亿元 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减亏44%[12] - 亏损缩窄主因商业化产品销售分成增加及研发费用同比降低45%[12]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3/-2.24/-0.94亿元(原预测-3.46/-3.77/-2.90亿元)[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41/323/525百万元 同比增长率-16.5%/129.3%/62.6%[5][15] 产品管线进展 - 贝福替尼一线适应症进入医保首年 NSCLC术后辅助治疗处III期阶段 联合MCLA-129治疗晚期NSCLC处I期阶段[12] - 格索雷塞联合IN10018一线治疗KRAS G12C突变NSCLC的Ib/II期数据优异:ORR达90.3% mPFS长达22.3个月 已进入III期阶段[12] - 联合方案治疗后线CRC相比单药显著优势:ORR 44.4% vs 16.7% mPFS 7.7个月 vs 4.0个月[12] 在研管线梯队 - Taragarestrant(口服SERD):治疗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III期临床进行中 处国内第一梯队[12] - D-2570(TYK2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I期临床进行中 银屑病II期数据优异 溃疡性结肠炎II期研究进行中[12] - D-0120(URAT1抑制剂):国内IIb期试验完成 美国联用别嘌醇II期研究进行中[12] 估值分析 - 采用自由现金流贴现法 预测合理市值273.54亿元[4][13] - WACC假设为8.93% 永续增长率2.00% 无风险利率1.76%[13] - 敏感性分析显示目标价区间32.90-106.61元(WACC 6.93%-10.93% 永续增长率0%-4%)[13] 财务指标预测 - 2025-2027年毛利率保持高位:97.2%/98.9%/98.0%[5][15] - 净利率持续改善:-144.0%/-69.2%/-17.8%[5][15] - 研发费用管控显效:2025E研发费用284百万元 较2024年384百万元下降26%[15]
社保基金最新动向曝光!二季度抄底了这些股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2 12:17
社保基金科创板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77只科创板股票,合计持股量3.37亿股,期末持股市值153.7亿元,其中新进19只,增持28只 [2] 行业分布特征 - 持股集中在电子、生物医药、机械设备、计算机四大行业,分别有20家、13家、10家、11家公司 [2] - 新进和增持个股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计算机、电子等国家战略支持的热门赛道 [2] - 持股数量前20名中,电力设备行业占6只,生物医药占4只,基础化工占3只,三者合计占比65%,电子行业仅2只 [4] 重点持股公司及变动 - 持股数量超1000万股的7只股票:传音控股(3826.4万股)、西部超导(2058.1万股)、珠海冠宇、铁建重工、中科星图、三一重能、聚合材料 [3] - 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安达智能(流通股比例11.90%),其次为合合信息(7.26%)、英科再生、三一重能、凯立新材 [3] - 二季度增持幅度最大的是传音控股(637.04万股),计算机行业中增持中科星图522.9万股至1379万股 [4][5] - 新进19只个股合计增持4508.8万股,其中15只增持超100万股,益方生物(610.6万股)、金盘科技(516.7万股)、新致软件(347万股)增持幅度前三 [6] 细分行业投资逻辑 - 电子行业二季度获增持传音控股、安集科技、纳芯微、华峰测控、龙讯股份,但后四家增持数量均不足100万股 [4] - 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增持力度更大,10只股单季度增持超100万股,计算机占4只(中科星图、道通科技、嘉和美康、中望软件),生物医药占3只 [5] - 新进个股中生物医药占4家,电子、军工、通信、计算机各占2家,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分别为25.7%和28.14% [6] - 生物医药细分赛道中,创新药企益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916.38万元(同比增28.85%),亏损收窄至1.19亿元;春立医疗营收4.88亿元(同比增28.27%),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44.85%) [7] 减持情况 - 38只科创板股遭减持,其中24只被减持超100万股 [8] - 泽璟制药、盟科药业、迈威生物等被减持后股价大幅上涨,迈威生物三季度累计涨109%,奥来德、蓝特光学、兴福电子等减持后涨逾20% [8][9]
社保基金最新动向曝光!二季度抄底了这些股票→
第一财经· 2025-09-02 11:22
社保基金科创板投资概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社保基金持有77只科创板股票 合计持股量3.37亿股 期末持股市值153.7亿元 其中新进19只 增持28只 [2] 行业分布偏好 - 新进和增持个股集中在生物医药 计算机 电子等国家战略支持的热门赛道 [2] - 持股公司行业分布为电子20家 生物医药13家 机械设备10家 计算机11家 [2] - 持股数量前20只股中 电力设备6只 生物医药4只 基础化工3只 三者合计占比65% 电子仅2只 [4] - 新进19只股行业分布为生物医药4家 电子 军工 通信 计算机各2家 [9] 重点持股明细 - 持股数量超1000万股的7只个股:传音控股3826.4万股 西部超导2058.1万股 珠海冠宇 铁建重工 中科星图 三一重能 聚合材料均超1000万股 [3] - 持股比例最高个股:安达智能11.90% 合合信息7.26% 英科再生 三一重能 凯立新材居前列 [3] 季度调仓动向 - 二季度增持传音控股637.04万股 为单只最大增持幅度 [4] - 增持4家半导体企业:安集科技 纳芯微 华峰测控 龙讯股份 但增持量均不足100万股 [4] - 计算机行业增持力度显著:增持中科星图522.9万股(总量1379万股) 道通科技 嘉和美康 中望软件均超100万股 [5] - 新进19只股合计增持4508.8万股 其中15只增持超100万股 益方生物610.6万股 金盘科技516.7万股 新致软件347万股居前三 [7] - 二季度减持38只科创板股 其中24只减持超100万股 [11] - 美迪凯 泽璟制药 龙芯中科 蓝特光学 迈威生物等原持股超300万股个股遭大幅减仓 [12] 业绩表现关联 - 新进19只股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25.7%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28.14% 显著优于全A股中报表现 [8] - 益方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1916.38万元 同比增长28.85%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19亿元(去年同期-2.14亿元) [10] - 春立医疗上半年营收4.88亿元 同比增长28.27% 归母净利润1.14亿元 同比增长44.85% 二季度收入2.58亿元环比增长12% [10] 减持后股价表现 - 部分减持个股股价逆势上涨:迈威生物上半年涨40% 三季度大涨109% 奥来德 蓝特光学 兴福电子等减持后涨逾20% [12]
社保基金最新动向曝光!二季度抄底了这些“科创宝藏”
第一财经· 2025-09-02 10:49
社保基金科创板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77只科创板股票合计持股量3.37亿股期末持股市值153.7亿元其中新进19只增持28只 [1] 行业配置偏好 - 新进和增持个股集中在生物医药计算机电子等热门赛道对应国家战略支持方向和经济转型升级领域 [1] - 持股公司行业分布集中于电子(20家)生物医药(13家)机械设备(10家)计算机(11家)四大行业 [1] - 从持股数量前20名看电力设备(6只)生物医药(4只)基础化工(3只)占比达65%电子行业仅2只 [3] 重点持股明细 - 持股数量超1000万股的7只股票包括传音控股(3826.4万股)西部超导(2058.1万股)珠海冠宇铁建重工中科星图三一重能聚合材料 [2] - 持股比例最高为安达智能(11.9%流通股)合合信息(7.26%)英科再生三一重能凯立新材 [2] 二季度调仓动向 - 增持电子行业:增持传音控股637.04万股(单季最大增幅)并增持安集科技纳芯微华峰测控龙讯股份等4家半导体企业(均不足100万股) [3] - 重点增配生物医药和计算机:10只股单季增持超100万股包括计算机4只(中科星图增522.9万股至1379万股)生物医药3只 [4] - 新进19只科创板股合计增持4508.8万股其中15只增持超100万股益方生物(610.6万股)金盘科技(516.7万股)新致软件(347万股)增幅前三 [5] 新晋个股特征 - 新进19只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中位数25.7%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28.14%显著优于全A中报表现 [6] - 行业分布集中于生物医药(4家)电子军工通信计算机(各2家)均为热门赛道 [6] 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布局 - 创新药企益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916.38万元同比增28.85%归母净亏损收窄至-1.19亿元(去年同期-2.14亿元)社保基金413组合新晋第八大股东持股1.39% [6] - 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春立医疗上半年营收4.88亿元同比增28.27%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44.85%二季度收入2.58亿元环比增12%社保基金新晋第七大股东持股176.3万股 [7] 减持情况 - 38只科创板股遭减持其中24只减持超100万股包括美迪凯泽璟制药龙芯中科蓝特光学迈威生物(原持股均超300万股) [8] - 部分减持个股后续股价表现强劲:迈威生物上半年涨40%减持后三季度涨109%奥来德蓝特光学兴福电子减持后均涨超20% [8]
益方生物-U(688382):研发管线覆盖多个治疗领域 产品极具竞争力
新浪财经· 2025-08-28 06: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19亿元 同比增长28.85% [1] - 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 [1]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7亿元/-2.23亿元/-0.46亿元 [3] 研发管线进展 - 5个小分子化合物从源头自主发现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 [2] - 贝福替尼二线及一线治疗获NMPA批准上市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2] - 格索雷塞于2024年11月获NMPA批准上市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2款对外授权上市产品 1款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 2款II期临床试验产品及多个临床前项目 [2]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 - Taragarestrant(D-0502)为国内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口服SERD抑制剂 国内Ⅲ期注册试验进度居第一梯队 [2] - D-0120为国内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URAT1抑制剂 国内IIb期试验已完成 美国与别嘌醇联用进入II期 [2] - D-2570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及已上市TYK2抑制剂 2025年4月完成II期报告 5月启动溃疡性结肠炎II期试验 [2] 研发体系优势 - 拥有一站式自主研发体系 覆盖靶点筛选至临床开发全流程 [3] - 药物靶点精准筛选与分子设计能力可提升研发成功率并缩短周期 [3]
益方生物(688382):研发管线覆盖多个治疗领域,产品极具竞争力
光大证券· 2025-08-28 04: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研发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产品极具竞争力 [2] - 公司拥有一站式自主研发体系,涵盖靶点筛选、临床前药物研发、CMC及临床开发等阶段,能提升在研产品成功率并缩短研发周期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款对外授权的上市产品、1款处于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2款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以及多个临床前在研项目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19亿元,同比增长28.8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1]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7亿元、-2.23亿元、-0.46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1亿元、3.14亿元、5.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6.80%、35.89%、64.92%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 [1] 研发管线进展 - 贝福替尼二线、一线治疗均已获得NMPA批准上市,且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2] - 格索雷塞已于2024年11月获得NMPA批准上市 [2] - Taragarestrant(D-0502):中国公司中第一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口服SERD抑制剂,国内正在进行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 [2] - D-0120:中国公司中第一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URAT1抑制剂,中国临床IIb期试验已完成,美国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研究进入临床II期 [2] - D-2570:2025年4月完成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研究,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和已上市同类TYK2抑制剂,III期临床试验方案已完成与CDE沟通,2025年5月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38.55元,总市值222.82亿元 [5] - 总股本5.78亿股,近3月换手率158.98% [5] - 一年股价区间6.83元至49.68元 [5] - 近1个月绝对收益-5.68%,相对收益-13.74%;近3个月绝对收益86.80%,相对收益71.02%;近1年绝对收益500.85%,相对收益466.41% [7] 盈利能力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保持100% [11] - 2025年预计研发费用率238.73%,2026年227.71%,2027年1200.00% [12] - 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率-111.2%,2026年-71.0%,2027年-8.9% [11] - 2025年预计ROE(摊薄)-16.5%,2026年-16.7%,2027年-3.6% [11]
益方生物: 益方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2: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16.38万元,同比增长28.85%,主要因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增加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43.25万元,较上年同期-21421.83万元亏损收窄,主要因研发费用减少及技术授权收入增长 [3]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幅下降802.13个百分点,主要因格索雷塞注册临床试验于2024年结束,相关投入减少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24.99万元,较上年同期-18777.06万元有所改善 [3] -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1810.22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12% [3] 产品管线进展 - 贝福替尼(BPI-D0316):第三代EGFR抑制剂,二线及一线治疗适应症已于2023年获NMPA批准上市,目前IB-IIIB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III期临床及联合MCLA-129治疗研究进行中 [7][27] - 格索雷塞(D-1553):KRAS G12C抑制剂,2024年11月获NMPA批准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2025年被纳入《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I级推荐,结直肠癌联合治疗研究显示ORR达45.2% [8][9][10][28] - Taragarestrant(D-0502):口服SERD靶向药,针对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9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目前与哌柏西利联合用药研究推进中 [11][28] - D-0120:URAT1抑制剂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中国IIb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11月完成,美国与别嘌醇联合用药II期临床进行中 [13][29] - D-2570:TYK2抑制剂用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2025年4月完成银屑病II期临床,数据显示18mg剂量组PASI 75应答率达75%,III期临床方案已与CDE沟通,溃疡性结肠炎II期临床于2025年5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5][16][17][30]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153名研发人员,占比91.07%,其中博士19人、硕士54人,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超过20年跨国药企研发经验 [35] - 建立靶点评估筛选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药理药效平台 [5] - 报告期内新申请发明专利37项,累计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8项 [34] - 临床前管线包括针对WRN的YF087和KIF18A的YF550,研究成果于2025年AACR年会展示 [18] 行业与市场定位 -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从2018年1266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149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2%,预计2025年化学药市场达17524亿美元 [23] - 中国医药市场预计2025年达18430亿元,抗肿瘤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4005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14.7% [23][24] - 高尿酸血症全球患病人数预计2025年达11.79亿人,中国患病人数预计2025年达2.05亿人 [24]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影响约5%-8%人口,银屑病全球患者约1.25亿,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32.546亿美元 [25][26] 商业化与合作模式 - 采用授权合作(License-out)与自主销售结合模式,贝福替尼授权贝达药业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商业化,格索雷塞授权正大天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及商业化 [21][22] - 格索雷塞、D-0120及D-0502已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境外上市优先考虑授权合作模式 [22] - 公司计划筹建中国境内自主销售团队,并考虑与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服务商合作 [22]
益方生物: 益方生物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2 12:10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192,081.72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61%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1,810.22万元,同比下降5.12% [4] - 营业收入28.85万元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43.25万元,上年同期为-21,421.83万元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724.99万元,上年同期为-18,777.06万元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76%,上年同期为-11.21% [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股,上年同期为-0.37元/股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2.48% [4]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两款对外授权产品贝福替尼、格索雷塞已获批上市 [1] - 其余产品管线处于新药上市申请或临床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 [1] - 通过对外授权产品可获得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1] - 临床阶段数个产品面临已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的竞争产品 [2] - 公司暂无商业化销售产品经验,未建立完善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团队 [3] 研发投入与行业特征 - 创新药研发行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2] - 新药研发需经历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IND申请、临床开发、NDA申请等多个环节 [2] - 每个研发环节都存在失败风险,研发进展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2] - 公司目前有多个在研项目,仍需保持较大研发投入 [1]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委托第三方CMO完成临床及临床前产品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 [3] - 药品生产进度和质量可能受CMO在采购、生产、存储和运输环节问题的影响 [3] 股东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股东总数为9,790户 [4] - 前十大股东中境外法人占多数,主要股东包括InventisBio Hong Kong Limited(持股4.64%)、YUEHENG JIANG LLC(持股3.54%)等 [5] - 部分股东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5]
毛利率“不适用”、研发人员大幅减少 益方生物回复年报监管问询
经济观察网· 2025-06-26 06:3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9.02%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40亿元,同比亏损减少15.41% [1] - 96%的收入依赖技术授权及销售提成,其中格索雷塞研发里程碑收入1.51亿元(占比89%),贝福替尼销售提成1637.86万元(占比9.7%) [1] - 毛利率披露为"不适用",因收入主要为一次性研发里程碑收入,各期毛利率不具备可比性 [1] 研发与管线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3.84亿元,同比下降13.22% [2] - 研发人员较去年减少36人,主要因D-1553(格索雷塞)注册临床试验结束,临床监查需求缩减 [2] - 研发人员调整未涉及关键岗位或研发投入收缩,系基于产品管线研发周期的人力资源配置 [2] - 公司聚焦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与贝达药业、正大天晴、辉瑞、默沙东等企业达成合作 [2] 应收账款与风险 - 应收贝达药业1.8亿元里程碑款项逾期,已计提坏账准备1800万元(按10%比例计提) [2] - 贝达药业表示将按协议履行付款义务 [2] - 公司目前除贝福替尼、格索雷塞两款已授权产品外,其余产品处于新药上市申请或临床研发阶段,尚未商业化 [3]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通过临床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推进,获得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以改善盈利状况 [3] - 目前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需保持较大研发投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