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悬架产品

搜索文档
联合动力(301656)新股研究: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龙头 技术&产品&客户构筑护城河
新浪财经· 2025-09-25 00:37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前身为汇川技术汽车电子事业部 2016年独立运营后成长为电动车电驱系统平台型龙头 业务覆盖电驱系统与电源系统 实现各级部件模块自主开发生产 产品适配全车型与多动力类型 [1] - 管理层多来自汇川体系 具备深厚工控与电力电子领域经验及强大管理基因 [1] - 2021-2024年营收CAGR达77.36% 归母净利润于2023年扭亏 2024年同比增长404% 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1] 行业趋势与市场 - 全球各国节能减排和补贴政策驱动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2016-2024年全球和中国电动车销量CAGR分别达47.9%和50.0% [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8.9% 显著高于欧洲的17.5%和北美的8.7% 海外市场受燃油车禁售令与补贴政策推动 后续增长潜力可观 [2] - 电驱系统沿集成化、轻量化、高压化、模块化发展 相关产品和技术已大批量生产并不断迭代 [2] - 2025年1-7月整车厂子公司电机和电控装机份额分别达62.6%和62.2% 但长期看第三方供应商凭借规模与平台化优势加速突围 行业出清助力头部第三方企业扩大份额 [2] 竞争优势与产品布局 - 自主研发六大平台核心技术 打造模块化研发平台架构大幅缩短开发周期并摊薄研发投入 电控和电机技术不断突破 产品性能领先行业 [3] - 实现电驱、电控、电源及各级部件模块的全链条布局 第5代分布式高效电驱、电机控制器功率模组、定转子组件等产品已量产 第6代电驱系统产品即将推出 [3] - 围绕整车智能化向底盘域横向拓展 开始布局智能悬架产品及其控制技术 [3] - 客户结构涵盖新势力、传统车企和海外车企 产品从电控、电机单品往多合一迈进 前瞻性把握混动市场机遇 贡献明显增量 [3]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地位 - 海外市场实施Local for Local战略 设立匈牙利和泰国生产基地 快速推进海外研发中心 [3] - 与沃尔沃、Stellantis、大众等建立深度合作 产品从电源向总成拓展 [3] - 2025年上半年电控、电机、驱动总成、OBC市占率分别为10.10%、11.30%、7.10%、5.10% 均位居行业前列并稳步提升 电控与电机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3] - 未来有望拿到全球10%左右装机量份额 其中国内有望达到20%左右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66亿元、20.50亿元、29.7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45.95%、50.07%、44.87% [4] - 对应发行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22倍、15倍、10倍 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值为40倍 [4]
保隆科技(603197.SH):智能悬架产品是华为鸿蒙智行的合作供货商
格隆汇· 2025-07-31 09:12
公司业务合作 - 公司智能悬架产品成为华为鸿蒙智行合作供货商 [1] - 配套车型包括尊界S800、智界R7和智界S7等华为系车型 [1] 产品应用领域 - 智能悬架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 [1] - 通过华为鸿蒙智行平台进入智能汽车供应链体系 [1]
比亚迪电子(00285):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智驾下沉推动汽车业务高增
国信证券· 2025-04-01 0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智驾下沉推动汽车业务高增,虽利润环比下滑、毛利率下降,但各业务有不同表现,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8%/28.2%/18.2%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773.06亿元(YoY +36.0%),归母净利润42.66亿元(YoY +5.6%);4Q24实现营收551.79亿元(YoY +44.2%,QoQ +28.8%),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YoY +20.6%,QoQ -22.2%);2024年毛利率6.9%(YoY -1.1%),归母净利率2.41%(YoY -0.7%) [1] - 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8%/28.2%/18.2%至60/77/91亿元(25 - 26年原值为62/7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2/10倍 [4] 汽车电子业务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及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及35.5%,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2] - 报告公司背靠母公司,从智能座舱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智驾域控产品有望受益,智能悬架产品2024年量产交付,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205.13亿元(YoY +45.5%) [2] 新型智能业务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产值约2050亿美元,预计液冷技术市场规模将增长88%至49亿美元 [3] - 集团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多业务稳健发展,3D打印机、AI服务器量产,液冷和电源产品完成开发,自主移动物流机器人投入内部场景;2024年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收入155.6亿元(占比8.78%),同比下降15.63% [3] 消费电子业务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6.4%至12.4亿部,全球平板出货量上升9.2%至1.48亿部,新技术推动安卓业务增长 [4] - 海外大客户份额提升,并表捷普部分资产拉动零部件业务规模扩大;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1412.33亿元(YoY +45.0%),其中零部件收入356.58亿元(YoY +161.5%),组装收入1055.75亿元(YoY +26.0%) [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2|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9,957|177,306|203,183|232,241|259,155| |(+/-%)|21.2%|36.4%|14.6%|14.3%|11.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41|4266|6008|7702|9102| |(+/-%)|117.6%|5.5%|40.8%|28.2%|18.2%| |每股收益(元)|1.79|1.89|2.67|3.42|4.04| |EBIT Margin|3.8%|3.0%|3.6%|4.0%|4.2%| |净资产收益率(ROE)|13.8%|13.2%|15.6%|16.7%|16.5%| |市盈率(PE)|24.4|23.1|16.4|12.8|10.8| |EV/EBITDA|20.7|19.5|14.8|12.9|11.5| |市净率(PB)|3.36|3.04|2.57|2.14|1.79|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了2022、2024年实际数据及2025E - 2027E预测数据,涵盖现金、应收款项、存货等多项指标 [22] -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展示了每股收益、每股红利、ROIC等数据在2022、2024年及2025E - 2027E的情况 [22]
【招商电子】比亚迪电子:Q4受研发和激励费用增加拖累,关注公司智驾、算力及机器人进展
招商电子· 2025-03-26 10:13
公司业绩表现 - 24年实现总收入1773.1亿元同比+36.4%,毛利123.0亿元同比+17.9%,归母净利42.7亿元同比+5.6%,毛利率6.9%同比-1.1pcts,净利率2.4%同比-0.7pct [1] - Q4收入551.8亿元同比+45.9%环比+26.7%,毛利32.4亿元同比+27.9%环比-12.1%,归母净利12.0亿元同比+20.6%环比-22.2%,毛利率5.9%同比-0.8pct环比-2.6pcts,净利率2.2%同比-0.5pct环比-1.4pcts [2] - 收入增长源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安卓高端市场订单及海外大客户业务扩大,汽车电子保持强劲增长,新型智能产品实现AI服务器量产出货 [1] - 盈利能力下滑主因产品业务结构调整,新拓展机壳业务带来的折旧及期间费用增加 [1] 业务结构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1412.3亿元同比+45.0%,其中零部件收入356.6亿元同比+161.5%,组装收入1055.8亿元同比+26.0% [3]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45.5%,智能座舱产品出货量提升,智驾域控出货量领跑国内市场,热管理产品份额提升,智能悬架产品开始量产交付 [3]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收入155.6亿元同比-15.6%,无人机、智能家居、游戏硬件稳健发展,实现3D打印机、AI服务器、AMR量产,布局数据中心液冷、电源产品和AI机器人 [3] 未来展望 - 消费电子领域AI应用加速端侧落地,赋能功能创新驱动换机周期,A客户iPad新品放量且手机玻璃业务份额提升,机壳业务持续提质增效 [4] - 新能源汽车业务受益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智能座舱、热管理出货量增长,智驾系统迎来出货量和产品规格齐升,智能悬架产品进入放量增长阶段 [4] - 算力相关产品中AI服务器及液冷电源等25年望放量高速增长,布局高速通讯新赛道,与英伟达合作带来新增长动能 [4] - AI机器人领域依托系统集成经验及智能驾驶积累,将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多个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总成全面布局 [4] 投资潜力 - 公司作为精密制造龙头企业,具备材料研究、产品设计、结构件及组装垂直整合能力,拥有优质客户资源及前瞻业务布局 [5] - A客户"成品+结构件"业务具备潜在份额提升空间,新能源汽车、3D打印、AI算力及机器人等产品有望多点开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