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辰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主业承压! 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29
英伟达Robotaxi项目孵化 - 公司内部孵化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但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1] - 公司此前已投资文远知行等Robotaxi企业 角色从芯片供应商向运营方深化[1] - 战略升级动机为构建技术闭环 通过实际运营获取极端场景数据反哺算法优化[1] Robotaxi行业市场前景 - 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4888亿元 全球市场达8349亿元[2] - 中美两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已实现无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及商业化发展[2] - 行业呈现资本密集特征 文远知行2025年Q1营业费用4.64亿元(研发占3.26亿元) 小马智行研发投入3.45亿元(同比增59.8%)[4] - Waymo获母公司Alphabet 50亿美元投资 2024年底再完成超50亿美元融资[4] 英伟达汽车业务现状 - 2025财年汽车业务收入17亿美元 仅占公司总营收1305亿美元的1.31%[3] - 公司计划2026财年将汽车业务收入提升至50亿美元[3] - 智驾域控芯片Drive Orin-X 2024年装机量210万颗 市占率39.8%[2] - 下一代芯片DRIVE Thor延期至2025年8月量产 实际版本算力较宣传的2000 TOPS大幅缩水[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芯片实现局部突破:蔚来神玑芯片已量产上车 小鹏P7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算力2250 TOPS)[7] - 芯擎科技芯片算力达15K 符合ASIL-D安全标准 并提供国产化组合方案替代英伟达+高通方案[7] - 英伟达在道路测试经验、数据积累及算法工程化方面落后特斯拉等全链路企业[3][8]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Robotaxi项目验证GPU芯片至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2] - 具备AI训练集群和开发工具链优势 但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和本地化适配能力[3][8] - 入局可能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 形成数据寡头格局[8] - 通过开放平台降低研发门槛要求共享数据 试图以新盈利模式重塑市场格局[8]
南京江北新区获批设立十周年,成为江苏发展生物医药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南京“江之北”崛起科创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9-16 23:24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与创新 - 国务院批复支持江苏自贸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和创新发展高地,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承载地拥有200多项在研新药 [1] - 园区内企业实现多项全球突破:驯鹿生物成为国内首家实现CAR-T药物跨境供药的企业,世和基因产品获NMPA、FDA、CE三大国际认证,艾码生物开发全球首个核酸药物ER2001注射液 [2] - 药企资本化进程加速:药捷安康和维立志博2024年在香港上市,维立志博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4款全球进度领先),征祥医药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和先声药业一类抗体新药苏维西塔单抗于2024年获批上市 [2] - 生物医药谷集聚上下游企业1300余家,在研新药超200项,年内诞生多项全球领先技术 [2] 集成电路与高端芯片产业 -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成为国内首家提供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服务的企业 [3] - 芯擎科技发布7nm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其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累计出货150万片,市占率居国产智能座舱芯片首位 [3] - 特纳飞荣获2025年度闪存控制器企业金奖,主控芯片全球累计出货超千万颗,实现国产高端芯片大规模量产突破 [3] - 新区集聚台积电等数百家集成电路企业,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环节 [3] 产学研协同与人才生态 - 南京大学生化医药学科群集体入驻新区,共建校区平台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8个月对接78家高校,落地项目45个,入库项目1423个 [4] - 东南大学"大医科"科研载体入驻2000多名师生,园区集聚4所"双一流"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来师生规模达5万名 [4] - 新区通过"人才+平台+资本"机制支持企业,科投集团8年内用6只基金投资维立志博,产业投资基金带动超亿元社会资本注入特纳飞 [5] 创新环境与基础设施 - 龙山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中硕博占比超30%,社区公益组织拥有25名博士成员 [6] - 新区生态面积占比70%,拥有近百公里长江岸线和80平方公里老山生态屏障 [6] - 南京北站构建"十廊放射"交通枢纽,直接连接科创载体形成"站城无界"模式 [7] -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小北托育"覆盖全区街道,举办赛艇公开赛、青年戏剧汇等青年活动 [6]
湖北、山东首单AIC基金投了座舱芯片
36氪· 2025-08-25 03:18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1] - 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领投 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 [1] - 获得湖北 山东两省AIC首单出资 以及央企险资太平金控的战略投资 [1][4] - 湖北AIC基金湖北长江千帆企航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金额1亿元 [5] - 山东AIC股权项目涉及青岛融汇芯科企航股权投资基金 [5] - 公司至今已进行5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 海尔资本 浦银国际 中芯聚源 嘉御资本等 [4] 业务布局与产品进展 - 除汽车芯片外 公司正积极布局具身智能 低空经济 边缘计算等领域 [1] - 公司聚焦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及解决方案 多款产品已在吉利 一汽红旗 东风等车企应用 [2] - 自研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在国内外数十款主力车型应用或定点 [2] - 2024年推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 填补国产同等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空白 [2] - 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系列正在研发中 [2] -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可同时覆盖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关键SoC的芯片供应商 [2]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高通在国内智能座舱域控SoC市场占有率高达70% 主导市场 [2] - 2024年车企选用本土芯片方案的占比提升至7.4% 相比2023年提高3倍 [3] - 国产化加速 公司通过7nm工艺 AI大模型等技术突破逐步缩小与高通差距 [3] - 座舱芯片正从"单一算力竞赛"走向"工艺-架构-生态"全维度竞争 [2] - 中端市场放量与国产供应链崛起将决定未来三年座次重排 [2] 战略规划与展望 - 公司计划2025年出货量超百万片 将来两到三年内至少占25%份额 [4] - 公司计划今年申报IPO 明年上市 [4] - 汽车芯片厂商将经历从百花齐放到合并兼容阶段 最后集中到只有2-3家 [4] - 未来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都不会超过三家 [4] - AIC基金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 为本土硬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支撑 [5][6]
芯擎科技获10亿元融资
长江日报· 2025-08-21 00:28
融资与市场认可 - 公司完成B轮融资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由国调二期基金领投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并成功拿下湖北山东两省首单AIC股权项目成为国家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的标杆受益企业[1] - 公司2018年成立于武汉经开区专注于高端汽车电子芯片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销售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成为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1] - 公司产品已在吉利一汽红旗东风等车企应用并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定点或应用2024年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实现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技术突破已在国内外数十款主力车型应用或定点[2] - 2024年推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直接对标国际先进主流产品填补国产同等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空白[2] - 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系列正在研发中[2] 战略布局与增长前景 - 公司正积极探索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已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边缘计算等领域展现强劲上升势头[2] - 公司将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双重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升级和发展[2] - 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搭载龍鹰一号工业芯片的机器人备受瞩目[2]
智能座舱赛道 现10亿级融资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16:09
智能座舱加速渗透市场之际,8月19日,汽车电子芯片企业芯擎科技宣布于近日完成规模超10亿元人民 币的B轮融资。 产业方面,随着智能座舱从"新概念"走向"新车标配",我国的智能座舱域控市场迎来高速扩容。 本轮融资由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领投,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同时,芯擎科技还获得了湖 北、山东两省首单AIC股权项目,在国资、银资、险资以及产业链协同资本等多维度实现里程碑式进 展。 "新玩家"撬动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已于2023年正式量产并规模化交付,目前已斩获国内外数十款主 力车型的应用或定点,包括一汽红旗天工系列、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德国大众在欧洲和美洲的海 外车型。 2024年,芯擎科技推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直接对标国际先进主流产品,并在CPU性 能、AI算力、ISP处理能力、NPU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全面提升。在不久前结束的2025香港车博会上,芯 擎科技CEO汪凯表示,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 产业+资本双重加速 当下,智能座舱赛道正处于产业与资本的双重加速期。 作为智能汽车座舱芯片领域的"新玩家",芯擎科 ...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芯擎科技·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20
公司融资情况 - 芯擎科技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湖北、山东两地政府基金与多家险资、银资 [2] - 公司2018年成立于武汉经开区 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重庆等地建立研发及销售网络 [2] 产品与技术 - 专注车规级高性能芯片 已发布国内首颗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及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 [2] - 正在推进下一代"龍鹰二号"系列 产品已在一汽红旗、吉利银河、大众海外车型等主流平台量产或定点 [2] - 技术外溢至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边缘计算等新兴场景 [2] 融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加码7纳米及更先进工艺芯片研发 迭代"龍鹰""星辰"两大产品线 [3] - 扩建全球车规测试中心 深化与主机厂及生态伙伴的联合创新 [3] - 加速国产高端汽车芯片在国内外市场的规模化落地 [3] 投资逻辑 - 投资方看好公司团队兼具国际芯片大厂工艺经验与本土场景Know-how [4] - 产品性能已具备与海外龙头正面竞争的实力 [4] -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及政策对自主可控供应链的明确扶持 [4] 行业背景 - 工信部、发改委近期密集发布"汽车芯片攻坚行动方案" [5] - 湖北、山东率先落地AIC股权试点 为硬科技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活水 [5] - 险资、银资的加入体现LP对具备护城河技术公司的认可 [5]
芯擎科技完成新一轮超10亿人民币融资,汪凯:持续拓宽护城河,让更多产品用上更好的「中国芯」
IPO早知道· 2025-08-19 10:11
融资与战略合作 - 公司完成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国调二期基金领投,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 [2] - 公司获得湖北、山东两省首单AIC股权项目以及央企险资太平金控的战略投资 [2] - 公司跻身国家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的标杆受益企业行列,深度融入"科技-产业-金融"的国家级循环 [2] 市场地位与产品 - 2024年公司在国产智能座舱芯片市占率第一,是国内为数不多可同时覆盖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关键SoC的供应商 [3] - 公司推出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已在国内外数十款主力车型里应用或定点 [3] - 2024年公司推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对标国际先进主流产品,在CPU性能、AI算力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全面提升 [3] 技术研发与生态布局 - 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 [3] - 公司秉持"大生态"开放合作模式,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边缘计算等领域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4] - 搭载公司"龍鹰一号"工业芯片的机器人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备受瞩目 [4]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全球智能汽车发展飞速,即将进入淘汰赛阶段 [4] - 公司在新一轮融资后将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拓宽护城河 [4] - 公司致力于让更多产品用上更好的"中国芯" [4]
韩国LG CNS宣布将在雅加达建设首个海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厚度6毫米的稀土永磁电机研制成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07 03:49
稀土永磁电机 - 国内首条稀土盘式电机智能示范线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产 首款成熟产品为厚度仅6毫米的稀土永磁轴向磁通电机 该产品具有突破性高性能 [2] - 示范线落地标志着中国在高端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与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为全球产业竞逐打开全新赛道 [2] 国产芯片 - 湖北芯擎科技自主研发的"星辰一号"芯片和"龍鹰一号"芯片相关64件核心发明专利通过预审通道实现极速授权 平均仅需3个月 较常规流程压缩85%以上时间 [2] - "星辰一号"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 填补国产同等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空白 已定点吉利银河两款车型 预计明年大规模装车 [2] - "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已累计出货超150万片 搭载于领克、一汽红旗等车型 位居国产座舱芯片首位 [2] 存储器产业 - 三星修改DDR4停产计划 决定将DDR4 1z DRAM生产时间延长至2026年12月 原计划今年内结束生产 [3]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 韩国LG CNS将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设价值1000亿韩元(约7200万美元)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这是韩国企业首次在海外建立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数据中心 [4]
“换下英伟达芯片,中企集体加速”
观察者网· 2025-08-06 08:10
美国政府限制与行业应对 - 美国政府持续滥用出口管制机制 在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中加强审核限制[1] - 为防止美国收紧出口限制阻碍本土自动驾驶等技术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商和芯片公司正加紧研发并采用国产产品或解决方案以替换英伟达等外国芯片巨头的车载半导体[1] - 小鹏和蔚来等原本主要由英伟达供应芯片的中国车企 在最新推出的车型中搭载了其自研芯片[1] 中国芯片企业崛起 - 中国目前至少有10家新兴及老牌芯片企业将汽车市场列为核心发展赛道 包括地平线 华为海思 黑芝麻智能 芯驰科技 芯擎科技等[1] - 地平线提供优化的AI芯片 算法和自动驾驶软件 目前已为比亚迪 吉利和理想等40多家车企提供服务 覆盖车型超310款[5] - 芯擎科技研发的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已于今年大规模量产 AI算力达到512 TOPS 填补了这个算力等级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空白[8] 中国车企芯片自研与投资 - 比亚迪 广汽 一汽 长城 吉利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正积极投资于芯片研发 制造和封装领域[1] - 比亚迪今年2月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中 英伟达与地平线芯片的使用比例达到了1:1[5] - 比亚迪半导体已经能够生产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高端功率芯片[11] 芯片代工企业受益 - 中芯国际目前的汽车及工业应用芯片制造占营收的10% 而3年前这一比例尚不足3%[1] - 华虹半导体在无锡扩建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生产[1] - 芯擎科技此前由台积电生产芯片运回苏州封装 目前正与中芯国际磋商潜在合作[8] 市场份额与自给率预测 - 2024年中国本土品牌在汽车芯片总供应量中的占比约为9% 2025年将升至15%至20%左右 算上车企自研芯片5年内有望达到50%[5] - 2024年在中国L0至L2级智驾解决方案市场中 地平线以33.97%的份额领先 Mobileye以20.35%紧随其后 英伟达以14.71%位列第三[7] - 中国微控制器芯片的自给率有望从2024年的19%升至2030年的67% 碳化硅功率开关芯片的国产率也将从5%增长至74%[9] 技术挑战与发展机遇 - 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大多数应用于广泛领域的成熟制程半导体 在功率分立器件领域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自给率 其次是传感器 其他模拟芯片和微控制器[8] - 在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芯片等更先进技术领域 中国仍因技术受限面临产能限制[8] - 中国汽车的快速电动化与数字化为专注于设计信息娱乐系统及自动驾驶功能的逻辑芯片的新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地平线 黑芝麻 亿咖通等初创企业和新上市公司已涉足这一领域[11]
日媒关注:中国车企和半导体企业加速替换英伟达芯片,本土采用率上升
观察者网· 2025-08-06 08:03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趋势 - 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限制 中国车企加速研发国产芯片替代英伟达等外国产品 [1] - 小鹏和蔚来在最新车型中搭载自研芯片 减少对外依赖 [2] - 至少10家中国芯片企业将汽车市场列为核心赛道 包括地平线 华为海思 黑芝麻智能等 [2] 本土芯片企业崛起与产能扩张 - 中芯国际汽车及工业芯片制造营收占比从3年前不足3%提升至10% [2] - 华虹半导体在无锡扩建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生产 [2] - 地平线为40多家车企提供310款车型芯片 比亚迪高阶智驾系统英伟达与地平线芯片使用比例达1:1 [5] 市场份额与技术进展 - 2024年中国L0-L2级智驾市场地平线份额33.97%领先 Mobileye 20.35%第二 英伟达14.71%第三 [8] - 芯擎科技"星辰一号"AI算力达512TOPS 实现大规模量产 [8][9] - 地平线设计7纳米工艺自动驾驶芯片 性能接近英伟达且价格更低 [8] 国产化率目标与预测 - 2024年中国本土品牌汽车芯片供应占比约9% 2025年预计升至15%-20% [4] - 算上车企自研芯片 5年内国产化率有望达50% [4] - 微控制器芯片自给率将从2024年19%升至2030年67% 碳化硅功率芯片从5%增至74% [9] 产业链投资与供应链建设 - 比亚迪 广汽 一汽 长城 吉利等车企积极投资芯片研发制造封装领域 [3] - 比亚迪半导体已能生产电动汽车快充高端功率芯片 [12] - 中国在车用成熟制程MCU和功率芯片端到端供应链取得显著成效 [12]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中国汽车电动化与数字化为信息娱乐系统及自动驾驶逻辑芯片新企业带来机遇 [12] - 地平线 黑芝麻 亿咖通等初创企业涉足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领域 [12] - 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领域仍面临技术受限导致的产能限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