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限制与行业应对 - 美国政府持续滥用出口管制机制 在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中加强审核限制[1] - 为防止美国收紧出口限制阻碍本土自动驾驶等技术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商和芯片公司正加紧研发并采用国产产品或解决方案以替换英伟达等外国芯片巨头的车载半导体[1] - 小鹏和蔚来等原本主要由英伟达供应芯片的中国车企 在最新推出的车型中搭载了其自研芯片[1] 中国芯片企业崛起 - 中国目前至少有10家新兴及老牌芯片企业将汽车市场列为核心发展赛道 包括地平线 华为海思 黑芝麻智能 芯驰科技 芯擎科技等[1] - 地平线提供优化的AI芯片 算法和自动驾驶软件 目前已为比亚迪 吉利和理想等40多家车企提供服务 覆盖车型超310款[5] - 芯擎科技研发的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已于今年大规模量产 AI算力达到512 TOPS 填补了这个算力等级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空白[8] 中国车企芯片自研与投资 - 比亚迪 广汽 一汽 长城 吉利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正积极投资于芯片研发 制造和封装领域[1] - 比亚迪今年2月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中 英伟达与地平线芯片的使用比例达到了1:1[5] - 比亚迪半导体已经能够生产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高端功率芯片[11] 芯片代工企业受益 - 中芯国际目前的汽车及工业应用芯片制造占营收的10% 而3年前这一比例尚不足3%[1] - 华虹半导体在无锡扩建工厂专攻车规级芯片生产[1] - 芯擎科技此前由台积电生产芯片运回苏州封装 目前正与中芯国际磋商潜在合作[8] 市场份额与自给率预测 - 2024年中国本土品牌在汽车芯片总供应量中的占比约为9% 2025年将升至15%至20%左右 算上车企自研芯片5年内有望达到50%[5] - 2024年在中国L0至L2级智驾解决方案市场中 地平线以33.97%的份额领先 Mobileye以20.35%紧随其后 英伟达以14.71%位列第三[7] - 中国微控制器芯片的自给率有望从2024年的19%升至2030年的67% 碳化硅功率开关芯片的国产率也将从5%增长至74%[9] 技术挑战与发展机遇 - 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大多数应用于广泛领域的成熟制程半导体 在功率分立器件领域已经实现了较高的自给率 其次是传感器 其他模拟芯片和微控制器[8] - 在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芯片等更先进技术领域 中国仍因技术受限面临产能限制[8] - 中国汽车的快速电动化与数字化为专注于设计信息娱乐系统及自动驾驶功能的逻辑芯片的新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地平线 黑芝麻 亿咖通等初创企业和新上市公司已涉足这一领域[11]
“换下英伟达芯片,中企集体加速”